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我是一皮狼98、英式船长、交叉口的卡、美丽的家123 、大有行、我喜欢胡扯、雁小驴1、夜相当美、luxiaojia2005、此世无心、258歹 、大猫sdq、长翅膀的小公猫、十分钟一公里、Cfmeng1234、门口大狼狗 、灰太狼大王卐、小蛇十三 、男人不能穷1、左道正门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尔朱荣横空出世

  北魏帝国崩盘的过程,与东汉帝国崩盘的过程,那是惊人的相似。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内部矛盾太激烈,所以有人就想让地方军阀董卓率军助威[注],结果呢,董卓还没有进入洛阳城,中央政府就发生了大火并[注];于是董卓趁乱接管中央政府,东汉帝国就名存实亡了。从此之后,军阀混战就折腾了一百多年,最终于晋武帝司马炎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北魏末年,也是中央政府内部矛盾太激烈,所以有人就想让尔朱荣率军助阵[注],结果呢,尔朱荣还未进入洛阳城,北魏小皇帝就被人谋杀了,于是尔朱荣趁乱接管中央政府,北魏帝国也名存实亡了;从此军阀混战折腾了60多年,终于由隋文帝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尔朱荣这个人,从反面看,他就是一个类似董卓的角色;但是从正面看,总让我感觉充满了妖异的魅力。换而言之,尔朱荣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你怎么看他,也觉得他充满了英雄气。

  尔朱荣率军进入洛阳城后不久,就玩了一个大手笔。
  话说有一天,尔朱荣谎称皇帝要祭天,就让中央政府官员都陪同皇帝到某个地方集合。等中央政府官员齐聚这个地方的时候,尔朱荣就历数他们的罪过,总而言之,你们全他X的该死!然后呢,就对这些中央政府官员展开了大屠杀。

  这次大屠杀的死亡人数,一个版本是一千三百人[注];一个版本是两千多人[注]。不管哪个版本,都也称得上骇人听闻了。因为这意味着,尔朱荣给北魏帝国的中央政府,来了个无差别的斩首行动。
  要知道,当年的董卓,也没敢玩的这样生猛。

  当然了,在尔朱荣牛X闪闪的人生中,这并不是他最拉风的事。因为随后不久,尔朱荣在军事史上又玩了一个大手笔。

  话说,在尔朱荣控制洛阳城的时候。葛荣拥兵数十万、号称百万称雄河北,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结果呢,尔朱荣率领七千人马,一战就把葛荣号称百万的数十万大军打得土崩瓦解了。
  当然了,有人觉得七千对号称百万的数十万未免太神了,所以还有一种版本是尔朱荣率领七万人马,一战把葛荣数十万大军打得土崩瓦解了。

  当然了,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所以神人辈出、神战不断。
  尔朱荣七千人马,大败数十万敌军后不久,南朝的陈庆之也率七千人马北上中原,然后呢,率领七千人马就大败敌军三十万。

  陈庆之在众多军迷心目中,那就是一代战神的化身。
  甚至而言,毛 看陈庆之的历史时。都不禁在史书上批注曰:“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当然了,这还不是这段历史最高潮的阶段。
  因为两个战神一样的人物,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谁才是最后的王者呢?
  如果说关公和秦琼打上一架,熟牛X?这个还真不好说。
  都曾以少胜多、打出堪称完美战役的尔朱荣、陈庆之,两个人打上一架,熟牛X?这个大家很就知道分晓了。
  正在河北打仗的尔朱荣,一听南朝的陈庆之,趁自己远离中原之际,竟然在中原地区玩的这样拉风,马上就率军杀回了中原。
  结果呢,两个战神一样的人物相遇,陈庆之很快就让打得全军覆灭了;最后陈庆之逃到附近的庙里化妆成和尚,躲过了尔朱荣的大搜捕;然后化妆成和尚,偷偷逃回了江南。[注]


  关公与秦琼相比,孰牛X?
  这个永远没有答案。因为他们就没有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

  尔朱荣与陈庆之相比,孰牛X?
  这个其实也没有答案。
  是的,陈庆之让尔朱荣打得全军覆灭了,最后自己也是化妆成和尚才逃回了江南,但是这就证明陈庆之不如尔朱荣吗?
  认为陈庆之英雄无敌的人,自然会认为,这当然不能了!
  顺着这个话题说起来,那话可长了。而且这与我们今天说的历史,没有太大的关系,所就此打住吧。
  我写这些,只是希望大家对尔朱荣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尔朱荣站在历史舞台正中央后,第一件事,就对北魏中央政府官员来了个大屠杀,一举杀了一两千人。这种大手笔,虽然不敢说空前绝后,但是称得上骇人听闻了。
  不久后,尔朱荣又率七千人马,大败数十万敌军,已是军事事上的神来之作。更与一代战神陈庆之同台竞技,打得陈庆之全军覆灭,乔装打扮逃回江南。

  当然了,这并不是尔朱荣最拉风的地方。
  尔朱荣最拉风的地方在于,此后在北方叱咤风云的牛人,大都和尔朱荣有着非常深的渊源。他们或是以前给尔朱荣当过小弟,或是他们的父祖曾给尔朱荣当过小弟。

  西魏帝国的实际掌权者、北周帝国的奠基人宇文泰,曾给尔朱荣当过小弟。[注]
  东魏帝国的实际掌权者、北齐帝国的奠基人高欢,也曾给尔朱荣当过小弟。[注]
  隋文帝的杨坚的父亲(杨忠),也给尔朱荣当过小弟;孤独皇后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独孤信),也曾给尔朱荣当过小弟。[注]
  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也曾给尔朱荣当过小弟。[注]
  要知道,只是里只是列举了几个尔朱荣之后的顶尖牛人,普通牛人更是数不胜数了。

  当然了,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尔朱荣写在历史书上,虽然是一个类似董卓的形象,却是充满了妖异的魅力。
  因为把尔朱荣写得猪狗不如,众多人帝王将相、众多帝王将相的父祖以前跟着尔朱荣混,算怎么回事呢?

  这就好像,董卓乱政后,如果最后称雄天下的帝王将相,都是和董卓有着非常有渊源,那史书在写董卓的时候,肯定也得给董卓众多正面特写。因为把董卓写得猪狗不如,众多帝王将相、众多帝王将相的父祖从前跟着董卓混,算怎么回事呢?

  但是很不幸,董卓一系在董卓死后,很快都被打得灰飞烟灭,所以历史书在写董卓时,自然不需要有任何顾忌了。

  总的来说,一个人生前是比自己的成就,死后是比自己后继者的成就。
  如果后继者非常拉风,即使他以前只是众多大佬中的一员,历史书的聚光灯就会更多的打在他身上;如果后继者非常失败,即使他当年非常风光,常常也只能历史边缘存在。
  如果后继者非常拉风,即使他身前有很多缺点、污点,历史书也会给他进行各种美颜;如后继者非常失败,他当年的历史形象,一切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注]:正文中标有注的内容,都意味着需要补充一些文言文史实,后来想想也未有价值。就省略了。

  待续
  Cfmeng1234网友的打赏,未免有些太多了。一个赏金,一个赏金的打赏吧。分成一百次打赏,更新一百节,节节都可以打赏一次的。(笑)
  复探索求真:

  先生你一直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怎么讲到八小时工作制,讲到美国奴隶制的时候一直都在讲各上层势力的博弈呢?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你认为八小时工作制、奴隶制的废除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呢还是工人或奴隶的反抗造成的呢?还要提醒先生东欧废除农奴制也是在十九世纪60年代后南美基本上是十九世纪90年代,美国奴隶制废除也是不晚的,中国法律上废除奴隶制是在1910年,前几天看新闻现在非洲的几个国家奴隶制还普遍存在,这样看来先生对美国奴隶制的指责是不是有点过了。

  ==================

  我这样说美国的奴隶制,我不觉得有什么过分。
  因为在许多人眼中,两党、议会、选票这种美式民主,就能如何如之何。我一再提到美国这种事,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单纯的上层建筑是苍白的。比如,美国当时有两党、议会、选票,而且主流思想自由、平等,结果呢?普遍存在奴隶制。

  你大约没有理解我说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意思。
  我从来没有说过,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等于经济基础。如果经济基础的意思这样简单,那历史的规律就可以如数学公式一样简单明了。

  经济基础是:生产力+特定地理、地缘。
  关键是,同一个政治版块内,生产力并不是统一的,地理地缘也不是统一的。最简单而言,都是美国,但是美国南部北部的生产力水平相差很远,而且地缘地理也不同。

  单纯的经济基础本身,并不会影响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不同,造就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才会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复xajh2001:

  我能否提出一点个人观点.楼主用利益解释历史,反对用道德解释历史,这个非常有勇气,但是似乎有点矫枉过正的感觉。历史真的可以用单一因素来解释吗?我认为,历史人物有的只重道德,有的只重利益。有的同时考虑利益和道德,道德和利益在同一个人心目中都存在,重要性反复波动,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换句话说,我认为,道德和利益同样对历史产生影响,它们不是必然矛盾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例如,仓廪足而知礼仪。

  就像我们把世界观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种划分方式是马克思规定的,本身就已经限定了思维边界。也许,世界不是我们想的那么非黑即白,有些人认为世界的本质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一种语言难以表达的事物构成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这种观点也应该得到尊重。

  ==================

  你大约没有理解唯物唯心之争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如,你根本没有理解我说的利益是什么意思。

  我主帖中说得非常清楚。
  任何道德都是立足于利益之上的。
  抛开利益去说道德,那就是空中阁楼的事。

  最简单而言,如果一件事既不损害于任何主体的利益,也无助于任何主体的利益,它就和道德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说一件事不道德,肯定是因为它损害、威胁了某个主体的利益;我说一件事道德,肯定是因为它有助于某个主体的利益。

  我从来没有否定道德,我只是说世界上没有抽象的道德;只有立足于利益之上的道德。
  从这层意义上,利益才是一切道德的本源。
  复新恐怖鸟:

  我得说一句,楼主很少提经济基础,是因为楼主对中国历史经济的变迁,缺少研究吧。

  ================

  我对此研究少,这是事实。
  但是,之所以研究的比较少,是因为我觉得,类似的内容研究再多,也无助于人们真正理解唯物史观。所以,我一直致力于思考的问题是:经济基础为什么会决定上层建筑;环境为什么会决定意识。

  如果我愿意花时间在经济基础本身之上,这么多年下来,应该也知道很多了。
  我进行的思考,多少是一片空白之中自己探索;而经济基础本身的研究,前人研究成果很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