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来更新了,让各位看官久等了
《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
(六)沟口之战(上)
整支队伍沿着没有路的路顶着嗨吧接近5000米的高寒缓慢前进,看着身边的这些牦牛与我的“万里烟云特”,我由衷地感到一阵欣慰,琢磨着要是没有这些“脚力”,让我们人力负重如此之多的武器弹药还有生存物资,在这种环境下长期行军,那估计都没几个人能走到目的地。
我们目前的行军状态就是武器装备与少部分弹药带在身上,以防需要使用的时候还得现拿那就来不及了,而所有的生存物及另外的大部分弹药则放在牦牛身上驮着,这十多头牦牛要托着将近70人的物资,平均一头牦牛要负重接近6个人的东西,也着实是十分辛苦,好在这些牦牛都是专门用来在山地驮运货物的,所以个个都身强体壮,负重这些的确很多也很重,不过对于它们来说,都还问题不大。
而其中唯一一个例外就是我,我的物资没有放在牦牛的身上,而是放到了“万里烟云特”的身上,不过“万里烟云特”这是它的“大号”,每次叫的时候都喊这个名字显得既中二又麻烦,而且这种逼格很高的大名不到非常正式的场合是不能随便乱叫的,因为用老话来说就是叫多了就“不值钱了”,所以,为了方便在平时称呼它,我给它取了一个既简单又好记,并能很能体现它特点的名字,就叫“老特”。
我站在它的身边,对它说:
“伙计,以后我可就叫你‘老特’了?行不行?”
这“老特”若有所思的眨了眨眼睛,竟然对我点了一下头,我一看当即便欣喜不已,又说:
“嗬,都说宝马良驹能通人性,可你这太厉害了吧?那从今儿起,我就这么称呼你了啊!这可是征得你同意的。”
我跟“老特”的对话被不远处的胡元华听到了,它以前毕竟是这位胡掌柜发现并养起来的,所以他就凑过来搭话说:
“项老弟,你这名字起的不错,通俗易懂还朗朗上口;你刚才说它通人性,那确实不假,而且不仅是通,它更会揣摩人的心理;这么说吧,它的智商与人的区别在我看来,也就是它不会说话而已,其他的什么它都明白;我这么说你可能感觉我有些言过其实了,这个我也不争辩,等你以后跟它接触久了,也自然就知道了。”
“胡掌柜言重了,你说老特聪明到这个程度我能理解,想想它当初在你家的养马场里还笑话我不就是个例子吗?”我说。
我说完这话不等胡元华再说什么,身边的老特居然使劲用头顶了我一下,然后朝着我翻嘴皮,那表情仿佛是在半开玩笑式的抗议,让我别提以前那些事了,而我俩看罢随后则都是一通大笑。
接下来的路程我们顶风冒雪,星夜兼程的走了足足两天一夜,才终于抵达了“嘎沽沟”入口的附近位置,而调出卫星地图对比一些之前早已标记好并附有相关高清卫星照片的对方临时大本营的位置;与早前料想的一样,到了这里,我们之间就已经近在咫尺了,或者说翻过这道山梁,对面极有可能就是。
看到这里,我当即一举拳头,这是战术手势中“停止”的意思,随后在耳麦中说:
“所有人都做好战斗准备!”
他们也都有同样的卫星地图,所以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便没有二话,立即将手中武器上膛的上膛,开保险的开保险,一阵没有语言只有枪械的操作声让这周围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了起来。
而我则接着对胡元华说:
“胡掌柜,牦牛队得先留在这里,找个背风的地方等一下,我带几个人先上去看看情况。”
胡元华给我比了一个“OK”的手势,随后我叫上了冉氏兄弟与徐布,外加通过我的经验,判断着更加靠谱的5名佣兵,一起猫着腰慢慢的爬上了此时距离大队伍只有不到20米斜距的山梁,并把系在脖子上的黑白相间,能与周围白雪以及偶尔露出来的黑色岩石背景色融为一体的伪装面罩从下面拉上来,再加上原本就戴在脸上的军用战术偏光眼镜,这整张脸就完全更四周成为一色了,从而大大降低了因为肉色的脸而暴露的风险。
等我们慢慢爬到山梁顶部后,便趴下,让这里既是在对面的视野范围之内,也让身体处于暴露面积最小的状态,随后再把目光往下一挪,那根本不用借助任何观瞄设备,直接用肉眼就能看到在山下的山脚处,一条两道山脊之间相对宽大的夹缝里,有一个因地制宜摆成了长条形的大型营地。
这个营地的规模要比我想象的大得多,我本以为着就是能有几十顶大小不一的帐篷便了不得了,没想到,这地方不仅有帐篷,中间的主体建筑居然都是活动板房!
在活动板房的不远处,更是矗立着两排,我一个挨一个数了一遍,足足有20个之多的大型圆柱形器皿,每一个的高度都在3.5米上下,直径少说有三人环抱粗细,看起来像是20个巨型钢瓶。
除了这些,在一块明显有人工施工痕迹的巨大岩石上,还画了一个圈,圈中写着一个大大的“H”字母,这里的作用相信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是一个直升机停机坪。
拿起望远镜把这里的细节仔细又看了一遍,能看到在营地的周围有哨兵,还有临时铁丝网,以及门禁,那些或固定或巡逻的哨兵手里拿着的清一色全都是M27型战斗步枪,这枪是德国HK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的一种新型步枪,目的是用来取代M249班用轻机枪,但它主打的并不是如机枪一样的火力,而是高精确性,以求以更远距离上的精确射击来替代以前小口径机枪在中近距离上的压制射击。
它使用重型枪管,发射中口径全威力弹药,在试装备驻阿富汗美军后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好评,而阿富汗的作战环境就以山地战为绝对核心,给他们普遍配备此型枪械,看来对面这些人的雇佣者也是个行家;看到这里我下意识的想到了我们这边的人普遍装备的G28精确射手步枪,同那M27同为HK公司的产品,而且使用的弹药也为同一级别,等会儿真要打起来,那真可就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了。
除了这些之外,他们还有手持LWMMG这种8.6毫米通用机枪的机枪手,以及关键位置上部署的M2型重机枪、M256型81毫米迫击炮等火力更上一档的连排级武器,只是这么一比,本来还感觉我们很强的火力,就显得比对方逊色了不少,他们装备了大量的机枪者先不说,更重要的是我们除了手榴弹以外,就没有其它爆炸类的武器了,而对方居然有迫击炮这种“山地战神器”,而且还是中口径的,等会儿真的打起来,就这几门迫击炮,便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威胁。
如此看来,不用多想,就可以肯定这里就是“中生代公司”口中对方的那个临时大本营了。
“老哥,那些类似钢瓶一样的东西是什么?不会跟在缅甸一样,这帮人也要动用化学武器吧?”我说。
“不像,这些钢瓶我看着更像是某种‘生命支持系统’,还有左边的那些大型板房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你不觉着那些板房的尺寸都不太正常吗?”冉业成说。
“比其他板房的确要大了很多,不过那不应该是仓库吗?他们这些人规模这么大,还建立了临时生活区,有仓库应该是正常的。”我说。
“不对,你再仔细看看那些大型板房的窗户,上面全是水汽,这说明室内温度很高,但不仅如此,我刚才分明还看到那些水汽有‘增补现象’,这明显是里面有活物在后面呼吸才有的现象,而且还不小。
另外就是从呼出的浓度来看,这种活物的体温还不低。”冉业成说。
“那我再看看。”我说着就端着望远镜又仔细看了看,这一看是不得了,我不仅看到了冉业成所说的窗户上的水汽“增补”现象,还透过一块消退不少的玻璃看到一张巨脸从它后面一闪而过,这张脸我只看到了一小半儿,但就感觉至少比我的脸要大好几圈,可碍于那块玻璃上的水汽没有完全消失,再加上距离又远,所以我看的并不真切,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那张巨脸上的狰狞。
“对了,你再看看那些巨大板房以及疑似生命支持装置的东西,它们四周的施工痕迹非常明显,明摆着是这几天才建成的,我猜周小姐说他们在等的‘重要物资’,就是这些东西了,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但反正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冉业成说。
在他说这话的期间,我也有了新发现,便接话说:
“老哥好眼力,乍听你这话我还纳闷儿他们不是等这批‘重要物资’到位后就行动,那为什么这已经到位几天了,他们还在这沟口的问题,但看到这个貌似就有答案了——在这个营地的最后面有一个帐篷,帐篷旁边插了一个牌子,刚才牌子前站了一个人我没看到牌子上写的字,现在他闪开了,上面写的是‘阵亡者遗体停放处’,还用了三种文字各写了一遍。”
“这说明他们在这批‘重要物资’到来前就已经进去过了,只是看起来很不顺利,而且还‘折’了不少人,这从侧面证实了‘嘎沽沟’里的确非常危险。”冉业成说。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说。
我俩正要继续往下说,这片营地之中突然警报声大作,这种长长短短的声音一下子就充斥在了整个山谷之中,这山谷本来就拢音,导致警报声被反复回弹,让人听得脑仁都疼。
不过我没想到的是,这警报声居然是针对我们的!
因为在警报声响起的不到5秒钟后,营地里的那批人便对准我们所在的位置展开了射击,火力异常精确且猛烈,第一波射击就把我身边的一名土耳其佣兵半个脑袋给打飞了,尸体向后一仰,顺着山梁的一面便滚了下去。
我见状立即喊:
“全体隐蔽!”
话罢就带头将露出的脑袋缩了回来,然后又对下面的人说:
“我们被发现了!能打的都上来!跟他们干!”
说完我调整了一下身位,向着右边做出去三个人的距离,然后从一个全新的位置,端起手中的“猎豹”M6将下面那帮人套进瞄准镜的十字中心便展开了反击。
而这枪的确是好用极了,威力巨大手感却十分柔和,若不是看到被我击中的人不是被拦腰打断,就是被打的胸前爆开一团血雾,以及从抛壳窗里摔出来的弹壳比大拇指还粗的话,我甚至都有种这是在打小口径突击步枪的错觉。
经过半分钟的激烈对射,我手头上已经起码击毙了对方7名佣兵,而下面的人在我的招呼下也纷纷赶到,然后在山梁上就趴成了一排,开始向下开火;我们在高出,有地形上的优势,所以人一聚起来短时间内还把有人数优势的对方给压制了下去,G28步枪的作战效能虽没有我的“猎豹”M6强,可在这种十分适合它一展身手的环境里充分发挥了其弹道性能优秀,有效射程远且精度高的优势,把对面手持M27的佣兵打的死伤众多,其余的则都龟缩起来不敢露头。
另外,我本来还以为“中生代公司”没给我们配备机枪,方才还因为这事在心里嘀咕了两句,感觉只有G-28这样的精确射手步枪,中远距离的射击精度固然很不错,但没有同级别的自动火力就没有足够的压制火力,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火力输出不足,就很容易被对方反压制,不过现在一看是我多虑了,因为是后到的,所以我没看见他们拿出机枪,就以为没有;而这会儿就同时有三名佣兵先把自己的G-28步枪甩到背后,然后跑下去从牦牛的身上各取下来一个长条状枪袋,一打开从里面提出来了三挺通用机枪,其中2挺为德制MG-5型,1挺为比利时的FN-MAG型,这两种型号的口径都是7.62毫米,发射的都是全威力弹,虽然战斗全重上要比在缅甸时冉景成使用的PKM笨重不少,但火力也更加的精确,可持续射击时间也更长,架起来打可以在200-800米内提供非常好的直射火力压制,而且这三挺中的FN-MAG还带来的三脚架,这就可以当成重机枪使用,有效射程也能延伸到1000-1200米左右,再加上这里高寒的天气,就特别适合“稳定输出”。
以40名佣兵的规模,配备三挺通用机枪,还有一挺能当重机枪用,这个火力配置不可谓不强。
这三挺通用机枪的加入,更加巩固了我方目前的压制态势,一阵阵“哒哒哒哒”的机枪长点射声音响彻于山谷之间,让威力十足而精确的火力不停的向下打去,而且这三名机枪手不仅枪法好,其他方面也很有水平,比如他们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以及距离较近让敌方机枪的优势无法发挥的条件,使敌方8.6毫米和12.7毫米这两种比我们这边大1个到2个级别的机枪给打的抬不起头来。
不过对方也不善,他们在被压制了之后先立即找掩体隐蔽起来,接着迅速在他们那边的火力掩护之下给M2重机枪加装了可以抵挡7.62毫米中口径全威力步枪弹的重型机枪护盾,同时M256迫击炮一类的武器全都投入了使用,还在营房里抬出来了至少三庭Mk-19型40毫米重型自动榴弹发射器。
不仅如此,更多的佣兵甚至还拿出了XM-109型25毫米反器材狙击系统,以及XM-25型25毫米空爆榴弹发射器,这些武器都具备相当强大的曲射压制能力,其中XM-109虽然叫反器材狙击系统,可它并不是一种枪,它所使用的弹药乃是“阿帕奇”型武装直升机的30毫米链式机关炮上装备的高爆榴弹的改款,破甲能力超过50毫米,也可以面杀伤小范围上的集群软目标,而最要命的还是这玩意儿跟XM-25都具备发射可编程空爆榴弹的能力,这对于我们这种露天作战的人员来说,威胁性简直所有武器中最高的。
从M27再到XM-25,我发现这帮人使用一水全是美式武器,甚至还有好几种没有定型的产品(比如在型号前带有“X”的XM-109和XM-25),这帮人的后台到底是什么路子?这么野?
但眼线显然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我们在这些曲射或空爆武器的打击下,可算是被打惨了,一阵阵闷响的爆炸之后,山梁上趴着的这些人,起码被炸翻了20人以上,被炸伤的也有十多人,整个射击线一下子就散架了,火力同时也弱了下去,对方趁着这个机会加强射击强度,再加上仗着人多势众,一转眼就把战场主动权又给抢了回去。
而且在被炸伤的人之中,我自己也未能幸免,一枚25毫米空爆榴弹飞到左侧距离我不到10米处,距地面不到5米的高度爆裂开来,爆炸后产生的弹片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钨合金颗粒如同爆豆一样四散飞溅,我耳朵被这爆炸声炸的一阵耳鸣的同时,左肩膀以及左侧背阔肌突感一震,紧接着就是一阵麻木,片刻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皮肉被打穿的剧痛,我知道,那些弹片与钨合金颗粒,现在起码有两位数的数量,已经“钉”进了我的身体里。
在战场上受伤,只要不是断胳膊断腿的重伤,那么就得“轻伤不下火线”,很多时候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信念或者是信仰,而是因为一旦受伤就产生退却的心理,那么整个人的意志都将变的脆弱起来,这种脆弱往往会让人无法最终活下来;杀死一个人的可能不是伤痛本身,而是对伤痛的恐惧与担心。
这是我在外征战近十年间总结出的一个心得。
所以我咬着牙翻了个身,让伤口压在身后的积雪上,这样可以利用积雪给伤口降温,一来能止痛,二来能减缓出血量。
躺了十几秒后我再次正过身子,再次投入战斗。
但是我们的劣势随着火力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照这样打下去,过不了多久我们这帮人就得被打的死伤大半,然后其余人如果跑不掉就得被他们抓了俘虏。
不过他们有炮有榴弹,我们这边也有秘密武器,那就是冉景成!
我看到此时的冉景成正用他手里那支4号口径的“超级大枪”发射钝头结构的独头弹攻击山下敌方的佣兵,他的视力极好,枪法也相当不错,独头弹每一发都能正中目标,哪怕是目标在掩体后为了射击只是闪出不到1秒钟,也能被他抓住时机。
120克的弹头打在人体上那几乎就相当于把一个大铁块加速到每秒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速度撞在人身上,那场面简直是让我看着都感觉心头一颤:其中被我看到了两名被这种弹药击中的人,整个人瞬间就被崩开了,身体被崩碎的部分甩到了旁边的墙上都掉不下来。
而这独头弹实心的,内部并无装药,无法爆炸,而无法爆炸还能打出这样的效果,凭借的完全是弹头巨大的重量与所携带的超强终点动能。
“大个子!别用独头弹,换霰弹打!打不准没关系!就当时‘泼水’,‘糊他们一脸’!”我对冉景成喊。
冉景成受到了我的提醒,立即伸手去摇动那个超大弹鼓后面的一个小型旋转手柄,这个东西的作用是可以调整弹鼓内不同弹种的发射顺序,而前面的透明材料又能直接看到待发的弹药是什么用途的,在弹鼓中设计这种结构缺点是重量大,复杂容易出故障,而且也就这么大的弹鼓才能装得下这样的一套机构,小弹鼓根本装不开;但有点事在弹种丰富的情况下,作战弹性被大大增加了,想调换不同弹种打击不同目标,不用再把弹鼓拿下来抠出子弹手动调换,几次摇动就能调出自己想要的弹药种类,反应速度得到了达成倍提升。
他在几秒种后把霰弹摇到了待发位置,我看了一眼一共是8发,对于这个口径的霰弹来说,8发是足够了。
另外,冉景成拿出来的现代还不是传统的球形弹,而是之前在介绍武器时提到过专门在保证霰弹打击面大的基础上用于增加穿透力与射程的箭形弹,这每一颗4号霰弹的里面,都分三层装满了至少30枚这样的箭形弹,而冉景成用这样的弹药,对准下面半扳机一扣,一发接一发的横着就全打出去了。
在3秒钟之内将8发全部打出,而这8发4号霰弹又在空中化作了至少240枚箭形弹,直接在空中形成了一片小面积的“弹幕”,把横向至少50米宽度上的任何目标都给笼罩在了其中,打的他们身也不敢露头。
同时,在“重点照顾”之下,此番涉及还当场就把没有料到我们还有这一手的对方Mk-19榴弹发射器、M256迫击炮的操作人员以及武器本身都给击毙和摧毁了,对面的远程大威力火力一下子全都“哑”了火儿;之后冉景成拆下这个弹鼓,跑下山梁把备用弹药中的箭形霰弹全部给摇了出来并集中到了之前使用的那个弹药消耗超过七成的弹鼓中,接着就再跑回来,如法炮制,将至少20枚箭形霰弹给打到了山下的对方营地中。
这下可热闹了,在600多枚箭形霰弹的“泼洒”之下,再加上之前那8发已经造成的毁伤,下面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活动板房和帐篷都被达成了“麻子”,一些位处中间,被击中次数较多的活动板房以及帐篷甚至都因为在短时间内遭到如此高密度的打击而倒塌。
到了这个程度,下面的敌方火力被重新压制住了,我们趁着这个机会再次利用手头武器封锁射界,即便打不死他们也让他们不敢出来。
最后冉景成换回独头弹,把M2重机枪上加装的机枪护盾全部打穿,把后面的机枪摧毁、操作手击毙。
“大个子,你那枪里有没有配备燃烧类弹药?”我在射击间隙问。
“有,我刚才在路上仔细看了一下,独头弹跟箭形霰弹下面还有铝热剂燃烧弹。”冉景成头也不低就很肯定的回答了我。
“那就换上,烧死这帮王八犊子!”我说,而他则照做,然后对下面发射了5枚铝热剂原理的燃烧弹,将下面营地的前沿和中心部位都打成了一片火海,不过活动板房本身都使用的是隔热阻燃板,很难被点燃,只有帐篷被烧毁了一部分,而且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个营地里居然还安装了简易灭火系统,一些装载晃动板房墙外,之前没有注意的喷口里向外喷出了大量阻燃泡沫,在短时间内就将火势给控制住了。
不过这也把他们给烧的不轻,仅仅是我看见的,起码就有六七个人被点燃,然后烧成了一具一动不动的焦尸,而被烧毁的大小帐篷则也在几十顶以上,一些作为简易掩体的沙袋在被点燃后也烧破了外层,导致里面的沙子洒了出来,从而无法再作为掩体使用。
“胡掌柜,你们那边伤亡怎么样?”我一边紧盯着下面的一举一动,一边问。
“我这边死了7个弟兄,伤了4个,其中3个是重伤,看来我得到的信儿一点都没错,要没你们的帮衬,我这点人在他们的火力面前都不够打一个来回的。”胡元华说。
“客气了,既然上了一条船,就得同舟共济,有难同当!”我说,其实这话我来说并不合适,毕竟我们这边的雇主是周洲,只是她与那名夏尔巴向导作为非战斗人员都留在了下面的牦牛队中没有上来,所以这话就被我给说了。
“老哥,他们是怎么发现我们的?好像突然就被看到了,怎么回事?”我接着又对冉业成说。
“应该是那东西起的作用,你看在重机枪掩体后面不远处的那个黄色物体是什么。”冉业成说。
经过他的提醒,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个位置有一台黄色带架子的板状物体支在地上,在板状物的下面,还有两个探头状的物体,上面两者的红点,告诉我它正处于工作状态。
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东西是什么,这是一台美制“SpotterRF”型超轻型单兵探测雷达,此物能精确探测到并定位1公里以内的人员与车辆,而我们此时距离他们的直线距离只有300米上下,看到我们毫无难度;看来是开始此物没有开机,随后下面的佣兵将它开机后发现了我们,这才引起了刚才的交火。
在完成辨认之后,我一枪上去把这台单兵探测雷达的雷达面板给打了个粉碎,同时又在两边的红外探头上又补了两枪,把除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支架以外的其它部件全部打烂之后,这才放心。
做完这一些,我又说:
“老哥,我观察了一下,这些佣兵从武器到辅助装备,全套美式产品,而且很多都是没有定型的试验型产品,我想这些人的背后金主一定不简单,搞不好是个有美国背景的军火商。”
“依我看是他们政府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当然了,他们的政府也是军火商说了算,都一样。”冉业成说。
“有道理,那看来这趟水比我想象的又深了一层。”我说。
而此时的我还不知道的是,实际上眼下露出来的这点蛛丝马迹对于这趟水的真实“深度”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随着枪声的逐渐稀疏,深处下面的周洲找了个机会在耳麦中向我们喊了起来:
“喂!你们没事吧!”
我扭头一看,看到她正想着我这边招手,而我们几个则各自报了一下平安,只是轮到李嘉豪他小子的话刚说了一半儿这会让,下面有新情况发生了:
那些和巨型钢瓶连接在一起的大型活动板房的大门,被从里向外的打开了,然后从里面走出来了一个直立行走,但硕大无比的,面目可憎的巨人!
(未完待续)
整支队伍沿着没有路的路顶着嗨吧接近5000米的高寒缓慢前进,看着身边的这些牦牛与我的“万里烟云特”,我由衷地感到一阵欣慰,琢磨着要是没有这些“脚力”,让我们人力负重如此之多的武器弹药还有生存物资,在这种环境下长期行军,那估计都没几个人能走到目的地。
我们目前的行军状态就是武器装备与少部分弹药带在身上,以防需要使用的时候还得现拿那就来不及了,而所有的生存物及另外的大部分弹药则放在牦牛身上驮着,这十多头牦牛要托着将近70人的物资,平均一头牦牛要负重接近6个人的东西,也着实是十分辛苦,好在这些牦牛都是专门用来在山地驮运货物的,所以个个都身强体壮,负重这些的确很多也很重,不过对于它们来说,都还问题不大。
而其中唯一一个例外就是我,我的物资没有放在牦牛的身上,而是放到了“万里烟云特”的身上,不过“万里烟云特”这是它的“大号”,每次叫的时候都喊这个名字显得既中二又麻烦,而且这种逼格很高的大名不到非常正式的场合是不能随便乱叫的,因为用老话来说就是叫多了就“不值钱了”,所以,为了方便在平时称呼它,我给它取了一个既简单又好记,并能很能体现它特点的名字,就叫“老特”。
我站在它的身边,对它说:
“伙计,以后我可就叫你‘老特’了?行不行?”
这“老特”若有所思的眨了眨眼睛,竟然对我点了一下头,我一看当即便欣喜不已,又说:
“嗬,都说宝马良驹能通人性,可你这太厉害了吧?那从今儿起,我就这么称呼你了啊!这可是征得你同意的。”
我跟“老特”的对话被不远处的胡元华听到了,它以前毕竟是这位胡掌柜发现并养起来的,所以他就凑过来搭话说:
“项老弟,你这名字起的不错,通俗易懂还朗朗上口;你刚才说它通人性,那确实不假,而且不仅是通,它更会揣摩人的心理;这么说吧,它的智商与人的区别在我看来,也就是它不会说话而已,其他的什么它都明白;我这么说你可能感觉我有些言过其实了,这个我也不争辩,等你以后跟它接触久了,也自然就知道了。”
“胡掌柜言重了,你说老特聪明到这个程度我能理解,想想它当初在你家的养马场里还笑话我不就是个例子吗?”我说。
我说完这话不等胡元华再说什么,身边的老特居然使劲用头顶了我一下,然后朝着我翻嘴皮,那表情仿佛是在半开玩笑式的抗议,让我别提以前那些事了,而我俩看罢随后则都是一通大笑。
接下来的路程我们顶风冒雪,星夜兼程的走了足足两天一夜,才终于抵达了“嘎沽沟”入口的附近位置,而调出卫星地图对比一些之前早已标记好并附有相关高清卫星照片的对方临时大本营的位置;与早前料想的一样,到了这里,我们之间就已经近在咫尺了,或者说翻过这道山梁,对面极有可能就是。
看到这里,我当即一举拳头,这是战术手势中“停止”的意思,随后在耳麦中说:
“所有人都做好战斗准备!”
他们也都有同样的卫星地图,所以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便没有二话,立即将手中武器上膛的上膛,开保险的开保险,一阵没有语言只有枪械的操作声让这周围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了起来。
而我则接着对胡元华说:
“胡掌柜,牦牛队得先留在这里,找个背风的地方等一下,我带几个人先上去看看情况。”
胡元华给我比了一个“OK”的手势,随后我叫上了冉氏兄弟与徐布,外加通过我的经验,判断着更加靠谱的5名佣兵,一起猫着腰慢慢的爬上了此时距离大队伍只有不到20米斜距的山梁,并把系在脖子上的黑白相间,能与周围白雪以及偶尔露出来的黑色岩石背景色融为一体的伪装面罩从下面拉上来,再加上原本就戴在脸上的军用战术偏光眼镜,这整张脸就完全更四周成为一色了,从而大大降低了因为肉色的脸而暴露的风险。
等我们慢慢爬到山梁顶部后,便趴下,让这里既是在对面的视野范围之内,也让身体处于暴露面积最小的状态,随后再把目光往下一挪,那根本不用借助任何观瞄设备,直接用肉眼就能看到在山下的山脚处,一条两道山脊之间相对宽大的夹缝里,有一个因地制宜摆成了长条形的大型营地。
这个营地的规模要比我想象的大得多,我本以为着就是能有几十顶大小不一的帐篷便了不得了,没想到,这地方不仅有帐篷,中间的主体建筑居然都是活动板房!
在活动板房的不远处,更是矗立着两排,我一个挨一个数了一遍,足足有20个之多的大型圆柱形器皿,每一个的高度都在3.5米上下,直径少说有三人环抱粗细,看起来像是20个巨型钢瓶。
除了这些,在一块明显有人工施工痕迹的巨大岩石上,还画了一个圈,圈中写着一个大大的“H”字母,这里的作用相信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是一个直升机停机坪。
拿起望远镜把这里的细节仔细又看了一遍,能看到在营地的周围有哨兵,还有临时铁丝网,以及门禁,那些或固定或巡逻的哨兵手里拿着的清一色全都是M27型战斗步枪,这枪是德国HK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的一种新型步枪,目的是用来取代M249班用轻机枪,但它主打的并不是如机枪一样的火力,而是高精确性,以求以更远距离上的精确射击来替代以前小口径机枪在中近距离上的压制射击。
它使用重型枪管,发射中口径全威力弹药,在试装备驻阿富汗美军后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好评,而阿富汗的作战环境就以山地战为绝对核心,给他们普遍配备此型枪械,看来对面这些人的雇佣者也是个行家;看到这里我下意识的想到了我们这边的人普遍装备的G28精确射手步枪,同那M27同为HK公司的产品,而且使用的弹药也为同一级别,等会儿真要打起来,那真可就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了。
除了这些之外,他们还有手持LWMMG这种8.6毫米通用机枪的机枪手,以及关键位置上部署的M2型重机枪、M256型81毫米迫击炮等火力更上一档的连排级武器,只是这么一比,本来还感觉我们很强的火力,就显得比对方逊色了不少,他们装备了大量的机枪者先不说,更重要的是我们除了手榴弹以外,就没有其它爆炸类的武器了,而对方居然有迫击炮这种“山地战神器”,而且还是中口径的,等会儿真的打起来,就这几门迫击炮,便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威胁。
如此看来,不用多想,就可以肯定这里就是“中生代公司”口中对方的那个临时大本营了。
“老哥,那些类似钢瓶一样的东西是什么?不会跟在缅甸一样,这帮人也要动用化学武器吧?”我说。
“不像,这些钢瓶我看着更像是某种‘生命支持系统’,还有左边的那些大型板房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你不觉着那些板房的尺寸都不太正常吗?”冉业成说。
“比其他板房的确要大了很多,不过那不应该是仓库吗?他们这些人规模这么大,还建立了临时生活区,有仓库应该是正常的。”我说。
“不对,你再仔细看看那些大型板房的窗户,上面全是水汽,这说明室内温度很高,但不仅如此,我刚才分明还看到那些水汽有‘增补现象’,这明显是里面有活物在后面呼吸才有的现象,而且还不小。
另外就是从呼出的浓度来看,这种活物的体温还不低。”冉业成说。
“那我再看看。”我说着就端着望远镜又仔细看了看,这一看是不得了,我不仅看到了冉业成所说的窗户上的水汽“增补”现象,还透过一块消退不少的玻璃看到一张巨脸从它后面一闪而过,这张脸我只看到了一小半儿,但就感觉至少比我的脸要大好几圈,可碍于那块玻璃上的水汽没有完全消失,再加上距离又远,所以我看的并不真切,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那张巨脸上的狰狞。
“对了,你再看看那些巨大板房以及疑似生命支持装置的东西,它们四周的施工痕迹非常明显,明摆着是这几天才建成的,我猜周小姐说他们在等的‘重要物资’,就是这些东西了,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但反正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冉业成说。
在他说这话的期间,我也有了新发现,便接话说:
“老哥好眼力,乍听你这话我还纳闷儿他们不是等这批‘重要物资’到位后就行动,那为什么这已经到位几天了,他们还在这沟口的问题,但看到这个貌似就有答案了——在这个营地的最后面有一个帐篷,帐篷旁边插了一个牌子,刚才牌子前站了一个人我没看到牌子上写的字,现在他闪开了,上面写的是‘阵亡者遗体停放处’,还用了三种文字各写了一遍。”
“这说明他们在这批‘重要物资’到来前就已经进去过了,只是看起来很不顺利,而且还‘折’了不少人,这从侧面证实了‘嘎沽沟’里的确非常危险。”冉业成说。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说。
我俩正要继续往下说,这片营地之中突然警报声大作,这种长长短短的声音一下子就充斥在了整个山谷之中,这山谷本来就拢音,导致警报声被反复回弹,让人听得脑仁都疼。
不过我没想到的是,这警报声居然是针对我们的!
因为在警报声响起的不到5秒钟后,营地里的那批人便对准我们所在的位置展开了射击,火力异常精确且猛烈,第一波射击就把我身边的一名土耳其佣兵半个脑袋给打飞了,尸体向后一仰,顺着山梁的一面便滚了下去。
我见状立即喊:
“全体隐蔽!”
话罢就带头将露出的脑袋缩了回来,然后又对下面的人说:
“我们被发现了!能打的都上来!跟他们干!”
说完我调整了一下身位,向着右边做出去三个人的距离,然后从一个全新的位置,端起手中的“猎豹”M6将下面那帮人套进瞄准镜的十字中心便展开了反击。
而这枪的确是好用极了,威力巨大手感却十分柔和,若不是看到被我击中的人不是被拦腰打断,就是被打的胸前爆开一团血雾,以及从抛壳窗里摔出来的弹壳比大拇指还粗的话,我甚至都有种这是在打小口径突击步枪的错觉。
经过半分钟的激烈对射,我手头上已经起码击毙了对方7名佣兵,而下面的人在我的招呼下也纷纷赶到,然后在山梁上就趴成了一排,开始向下开火;我们在高出,有地形上的优势,所以人一聚起来短时间内还把有人数优势的对方给压制了下去,G28步枪的作战效能虽没有我的“猎豹”M6强,可在这种十分适合它一展身手的环境里充分发挥了其弹道性能优秀,有效射程远且精度高的优势,把对面手持M27的佣兵打的死伤众多,其余的则都龟缩起来不敢露头。
另外,我本来还以为“中生代公司”没给我们配备机枪,方才还因为这事在心里嘀咕了两句,感觉只有G-28这样的精确射手步枪,中远距离的射击精度固然很不错,但没有同级别的自动火力就没有足够的压制火力,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火力输出不足,就很容易被对方反压制,不过现在一看是我多虑了,因为是后到的,所以我没看见他们拿出机枪,就以为没有;而这会儿就同时有三名佣兵先把自己的G-28步枪甩到背后,然后跑下去从牦牛的身上各取下来一个长条状枪袋,一打开从里面提出来了三挺通用机枪,其中2挺为德制MG-5型,1挺为比利时的FN-MAG型,这两种型号的口径都是7.62毫米,发射的都是全威力弹,虽然战斗全重上要比在缅甸时冉景成使用的PKM笨重不少,但火力也更加的精确,可持续射击时间也更长,架起来打可以在200-800米内提供非常好的直射火力压制,而且这三挺中的FN-MAG还带来的三脚架,这就可以当成重机枪使用,有效射程也能延伸到1000-1200米左右,再加上这里高寒的天气,就特别适合“稳定输出”。
以40名佣兵的规模,配备三挺通用机枪,还有一挺能当重机枪用,这个火力配置不可谓不强。
这三挺通用机枪的加入,更加巩固了我方目前的压制态势,一阵阵“哒哒哒哒”的机枪长点射声音响彻于山谷之间,让威力十足而精确的火力不停的向下打去,而且这三名机枪手不仅枪法好,其他方面也很有水平,比如他们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以及距离较近让敌方机枪的优势无法发挥的条件,使敌方8.6毫米和12.7毫米这两种比我们这边大1个到2个级别的机枪给打的抬不起头来。
不过对方也不善,他们在被压制了之后先立即找掩体隐蔽起来,接着迅速在他们那边的火力掩护之下给M2重机枪加装了可以抵挡7.62毫米中口径全威力步枪弹的重型机枪护盾,同时M256迫击炮一类的武器全都投入了使用,还在营房里抬出来了至少三庭Mk-19型40毫米重型自动榴弹发射器。
不仅如此,更多的佣兵甚至还拿出了XM-109型25毫米反器材狙击系统,以及XM-25型25毫米空爆榴弹发射器,这些武器都具备相当强大的曲射压制能力,其中XM-109虽然叫反器材狙击系统,可它并不是一种枪,它所使用的弹药乃是“阿帕奇”型武装直升机的30毫米链式机关炮上装备的高爆榴弹的改款,破甲能力超过50毫米,也可以面杀伤小范围上的集群软目标,而最要命的还是这玩意儿跟XM-25都具备发射可编程空爆榴弹的能力,这对于我们这种露天作战的人员来说,威胁性简直所有武器中最高的。
从M27再到XM-25,我发现这帮人使用一水全是美式武器,甚至还有好几种没有定型的产品(比如在型号前带有“X”的XM-109和XM-25),这帮人的后台到底是什么路子?这么野?
但眼线显然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我们在这些曲射或空爆武器的打击下,可算是被打惨了,一阵阵闷响的爆炸之后,山梁上趴着的这些人,起码被炸翻了20人以上,被炸伤的也有十多人,整个射击线一下子就散架了,火力同时也弱了下去,对方趁着这个机会加强射击强度,再加上仗着人多势众,一转眼就把战场主动权又给抢了回去。
而且在被炸伤的人之中,我自己也未能幸免,一枚25毫米空爆榴弹飞到左侧距离我不到10米处,距地面不到5米的高度爆裂开来,爆炸后产生的弹片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钨合金颗粒如同爆豆一样四散飞溅,我耳朵被这爆炸声炸的一阵耳鸣的同时,左肩膀以及左侧背阔肌突感一震,紧接着就是一阵麻木,片刻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皮肉被打穿的剧痛,我知道,那些弹片与钨合金颗粒,现在起码有两位数的数量,已经“钉”进了我的身体里。
在战场上受伤,只要不是断胳膊断腿的重伤,那么就得“轻伤不下火线”,很多时候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信念或者是信仰,而是因为一旦受伤就产生退却的心理,那么整个人的意志都将变的脆弱起来,这种脆弱往往会让人无法最终活下来;杀死一个人的可能不是伤痛本身,而是对伤痛的恐惧与担心。
这是我在外征战近十年间总结出的一个心得。
所以我咬着牙翻了个身,让伤口压在身后的积雪上,这样可以利用积雪给伤口降温,一来能止痛,二来能减缓出血量。
躺了十几秒后我再次正过身子,再次投入战斗。
但是我们的劣势随着火力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照这样打下去,过不了多久我们这帮人就得被打的死伤大半,然后其余人如果跑不掉就得被他们抓了俘虏。
不过他们有炮有榴弹,我们这边也有秘密武器,那就是冉景成!
我看到此时的冉景成正用他手里那支4号口径的“超级大枪”发射钝头结构的独头弹攻击山下敌方的佣兵,他的视力极好,枪法也相当不错,独头弹每一发都能正中目标,哪怕是目标在掩体后为了射击只是闪出不到1秒钟,也能被他抓住时机。
120克的弹头打在人体上那几乎就相当于把一个大铁块加速到每秒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速度撞在人身上,那场面简直是让我看着都感觉心头一颤:其中被我看到了两名被这种弹药击中的人,整个人瞬间就被崩开了,身体被崩碎的部分甩到了旁边的墙上都掉不下来。
而这独头弹实心的,内部并无装药,无法爆炸,而无法爆炸还能打出这样的效果,凭借的完全是弹头巨大的重量与所携带的超强终点动能。
“大个子!别用独头弹,换霰弹打!打不准没关系!就当时‘泼水’,‘糊他们一脸’!”我对冉景成喊。
冉景成受到了我的提醒,立即伸手去摇动那个超大弹鼓后面的一个小型旋转手柄,这个东西的作用是可以调整弹鼓内不同弹种的发射顺序,而前面的透明材料又能直接看到待发的弹药是什么用途的,在弹鼓中设计这种结构缺点是重量大,复杂容易出故障,而且也就这么大的弹鼓才能装得下这样的一套机构,小弹鼓根本装不开;但有点事在弹种丰富的情况下,作战弹性被大大增加了,想调换不同弹种打击不同目标,不用再把弹鼓拿下来抠出子弹手动调换,几次摇动就能调出自己想要的弹药种类,反应速度得到了达成倍提升。
他在几秒种后把霰弹摇到了待发位置,我看了一眼一共是8发,对于这个口径的霰弹来说,8发是足够了。
另外,冉景成拿出来的现代还不是传统的球形弹,而是之前在介绍武器时提到过专门在保证霰弹打击面大的基础上用于增加穿透力与射程的箭形弹,这每一颗4号霰弹的里面,都分三层装满了至少30枚这样的箭形弹,而冉景成用这样的弹药,对准下面半扳机一扣,一发接一发的横着就全打出去了。
在3秒钟之内将8发全部打出,而这8发4号霰弹又在空中化作了至少240枚箭形弹,直接在空中形成了一片小面积的“弹幕”,把横向至少50米宽度上的任何目标都给笼罩在了其中,打的他们身也不敢露头。
同时,在“重点照顾”之下,此番涉及还当场就把没有料到我们还有这一手的对方Mk-19榴弹发射器、M256迫击炮的操作人员以及武器本身都给击毙和摧毁了,对面的远程大威力火力一下子全都“哑”了火儿;之后冉景成拆下这个弹鼓,跑下山梁把备用弹药中的箭形霰弹全部给摇了出来并集中到了之前使用的那个弹药消耗超过七成的弹鼓中,接着就再跑回来,如法炮制,将至少20枚箭形霰弹给打到了山下的对方营地中。
这下可热闹了,在600多枚箭形霰弹的“泼洒”之下,再加上之前那8发已经造成的毁伤,下面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活动板房和帐篷都被达成了“麻子”,一些位处中间,被击中次数较多的活动板房以及帐篷甚至都因为在短时间内遭到如此高密度的打击而倒塌。
到了这个程度,下面的敌方火力被重新压制住了,我们趁着这个机会再次利用手头武器封锁射界,即便打不死他们也让他们不敢出来。
最后冉景成换回独头弹,把M2重机枪上加装的机枪护盾全部打穿,把后面的机枪摧毁、操作手击毙。
“大个子,你那枪里有没有配备燃烧类弹药?”我在射击间隙问。
“有,我刚才在路上仔细看了一下,独头弹跟箭形霰弹下面还有铝热剂燃烧弹。”冉景成头也不低就很肯定的回答了我。
“那就换上,烧死这帮王八犊子!”我说,而他则照做,然后对下面发射了5枚铝热剂原理的燃烧弹,将下面营地的前沿和中心部位都打成了一片火海,不过活动板房本身都使用的是隔热阻燃板,很难被点燃,只有帐篷被烧毁了一部分,而且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个营地里居然还安装了简易灭火系统,一些装载晃动板房墙外,之前没有注意的喷口里向外喷出了大量阻燃泡沫,在短时间内就将火势给控制住了。
不过这也把他们给烧的不轻,仅仅是我看见的,起码就有六七个人被点燃,然后烧成了一具一动不动的焦尸,而被烧毁的大小帐篷则也在几十顶以上,一些作为简易掩体的沙袋在被点燃后也烧破了外层,导致里面的沙子洒了出来,从而无法再作为掩体使用。
“胡掌柜,你们那边伤亡怎么样?”我一边紧盯着下面的一举一动,一边问。
“我这边死了7个弟兄,伤了4个,其中3个是重伤,看来我得到的信儿一点都没错,要没你们的帮衬,我这点人在他们的火力面前都不够打一个来回的。”胡元华说。
“客气了,既然上了一条船,就得同舟共济,有难同当!”我说,其实这话我来说并不合适,毕竟我们这边的雇主是周洲,只是她与那名夏尔巴向导作为非战斗人员都留在了下面的牦牛队中没有上来,所以这话就被我给说了。
“老哥,他们是怎么发现我们的?好像突然就被看到了,怎么回事?”我接着又对冉业成说。
“应该是那东西起的作用,你看在重机枪掩体后面不远处的那个黄色物体是什么。”冉业成说。
经过他的提醒,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个位置有一台黄色带架子的板状物体支在地上,在板状物的下面,还有两个探头状的物体,上面两者的红点,告诉我它正处于工作状态。
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东西是什么,这是一台美制“SpotterRF”型超轻型单兵探测雷达,此物能精确探测到并定位1公里以内的人员与车辆,而我们此时距离他们的直线距离只有300米上下,看到我们毫无难度;看来是开始此物没有开机,随后下面的佣兵将它开机后发现了我们,这才引起了刚才的交火。
在完成辨认之后,我一枪上去把这台单兵探测雷达的雷达面板给打了个粉碎,同时又在两边的红外探头上又补了两枪,把除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支架以外的其它部件全部打烂之后,这才放心。
做完这一些,我又说:
“老哥,我观察了一下,这些佣兵从武器到辅助装备,全套美式产品,而且很多都是没有定型的试验型产品,我想这些人的背后金主一定不简单,搞不好是个有美国背景的军火商。”
“依我看是他们政府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当然了,他们的政府也是军火商说了算,都一样。”冉业成说。
“有道理,那看来这趟水比我想象的又深了一层。”我说。
而此时的我还不知道的是,实际上眼下露出来的这点蛛丝马迹对于这趟水的真实“深度”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随着枪声的逐渐稀疏,深处下面的周洲找了个机会在耳麦中向我们喊了起来:
“喂!你们没事吧!”
我扭头一看,看到她正想着我这边招手,而我们几个则各自报了一下平安,只是轮到李嘉豪他小子的话刚说了一半儿这会让,下面有新情况发生了:
那些和巨型钢瓶连接在一起的大型活动板房的大门,被从里向外的打开了,然后从里面走出来了一个直立行走,但硕大无比的,面目可憎的巨人!
(未完待续)
楼主来更新了,让各位看官久等了
(七)沟口之战(下)
这个巨人的身高比冉景成还要高,目测至少2.5米左右,但同时它并不像是正常人类中那些得了巨人症的病人一样,只是一味的高而四肢比例纤细,一副弱不惊风,不住拐棍就走不了的样子;相反,这个巨人的四肢围度和身高是成正比的,甚至是“超正比”,也就是比这个身高所能承载的围度还要大,显得它从屋里走出来仿佛是一座肉山在移动。
而之所以在称呼时用“它”而不是“他”,是因为这个巨人除了直立行走和人类相似之外,其余部分基本没有一样的地方,它双脚上穿着一双明显是给它量身定制的大靴子,我看不到里面的细节,但它在抬手间我看到这家伙的每只手都只有四个手指,与人类相比,它少一根小拇指。
头的形状也和人类不一样,正常人类的颅骨应该是上宽下窄,宽大的颅内空间给大容量大脑提供了空间,这才给人类拥有超凡智慧提供了物理基础,而它则正好相反,其头是上窄下宽,并且没有脖子,头顶完全是一个“尖儿”,两只眼睛挤在宽度很小的上半部分,再加上一张处于最下端,两边横贯整个下巴底部的大嘴,还有一个巨大但很趴的蒜头鼻子,那面相简直是要多丑就有多丑。
总而言之,它的脑袋就像是往一个庞大的身子上“栽”了一个长着五官的正三角形。
除此之外,它身体另一个特征明显之处就是其“肚大如鼓”,整个肚子向前挺出,如果要从侧面看的话,其肚子的最前端绝对是它身体最突出的位置,超过了脚尖一大截,而且面积还特别大,起码占了整个躯干部分的60%以上,反正超过了一半。
而且这个肚子还不是肚皮露在外面,也不是穿着衣服,而是在上面罩了一层弧形的金属板,就像古代高级将领穿着的札甲在腹部的“腹吞”(这是一个起到保护腹部同时有一定装饰作用的设计,属于甲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只是因为它的肚子太大而面积也很大,把大半个上半身都给覆盖住了,不过它这个“腹吞”明显不是只起到防护作用,而是还有一定的进攻性,这么多的原因是因为在这层金属板的表面,交错密布着虎爪状的倒钩尖刺,钩尖向上,一个个呲在外面,仿佛是无数利齿等待着撕碎血肉。
身体的其他部位也都有金属板保护,只是面积远没有腹部的这一块这么大,可以说它除了头以外,整个身子基本都在这种一看就是重甲的保护之下。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之前与冉业成推测这里面可能存在的什么大型活物是什么了,毫无疑问就是这个玩意儿。
而比它的外形更加骇人的是它接下来的行为,在它出来的大型活动板房跟前,就有一具在刚刚的交战中被我们这边击毙的佣兵尸体,只见它动了动那上窄下宽的大脸上的蒜头趴鼻子,好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然后身子一躬,用右手往地上一抄,一下子就抓住那具尸体的一条腿将其从地上像捏小鸡仔一样给抄了起来,接着便左手握住这具尸体的另一条腿,随后稍稍一用力,竟然将这具尸体从中间给扯成了两半!
被这股力量撕烂的上半身随即落地,而它一手拿着一根从尸体上扯下来的人腿,张开大嘴就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往前走,那两根人腿在它的嘴里就像是两根条状零食一样,没用几口就吃了个精光,而且是连着骨头外界上面的裤子布料、鞋子一起吃的,除了中间洒落和滴下来一点血和肉渣外,一点都没“糟践”。
看到这里,我们这边的人均是大骇不已,己方的佣兵们甚至忘了开枪,我心说不管这是个什么东西,看其如此凶恶的表现,肯定绝非善类;又是从对方的营地里放出来的,那不打还留着过年?想到这里我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并大喊:
“集中火力,打死那个怪物!”
被我的命令一提醒,这众人纷纷反应过来,知道如果不把它给打死,那可能下一个被它撕开吃掉的就是自己了,所以当即调转枪口向着那家伙展开猛烈射击,可子弹打在它那身重甲上纷纷弹开,除了擦出一道火花之外再无其他作用,即便是我手中发射12.7毫米钨芯穿甲弹的“猎豹”M6也拿它的重甲无能为力,眼见此景我立即调整打击位置,接着喊:
“往头上打!
大个子,这次用独头弹,狠狠的‘招呼’它!”
“枪管过热,有点卡壳了!”冉景成说,我扭头一看,他这会儿正把那跟粗壮的枪管塞进雪堆里降温,我心说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过也不能怪他,这武器严格来说就是一门火炮,刚才连射这么多发弹药,还有很多事高膛压弹药,那么过热也是自然现象,只是这时候过热,实在是急煞人也,但谁也没想到那大型活动板房里走出来的能是这种东西。
而其余众人听我的命令,便迅速将火力开始往它硕大的三角脑袋上集中,可它也不傻,感觉到又子弹呼啸着向着自己面门袭来,便立即抬起手臂开始遮挡,那条粗壮的胳膊一挡就把它整张脸基本全部遮住了,子弹打在其同样带有护甲的手臂上也是毫无作用,与此同时,这个东西开始一边同手臂遮住自己的脸,一边向前快速奔跑了起来,别看它身材臃肿,好似非常笨拙,但加起速来的直线奔跑能力并不弱,一眨眼就跑到了山根下,在抵达山根的一瞬间,它好像一个体操运动员一样,居然身子往前一栽,看似是要摔倒,但随后做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朝着山梁上的我们飞快的滚了上来!
在我们眼里,这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肉球,正以至少超过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上快速滚动前进。
要知道这条山梁两边的坡度虽然不算太大,人勉强可以在上面负重行走,但要顶着这个角度的上坡往上滚,还滚的这么快,这得是用的什么本事?子弹在这期间对它的打击效果还不如它站立时,所以根本阻挡不住其向上翻滚的攻势。
我惊诧这会儿,这条斜距只有百多米的山坡就都被它甩在了身后,在距离我们所在的山梁还有不到10米时,它再次突然张开,恢复到方才的直立行走状态,然后双腿撑地以发出一个蛙跳的动作,朝着人群便扑了上来,
笨拙臃肿的体形却并不妨碍它一个原地蛙跳能跳出去近10米的距离,而它落地的姿势还不是双腿先着地,而是带有金属护板并在前面满是倒钩尖刺的肚皮先着地,以它宽大的身躯,原本趴在山梁上的我方佣兵躲闪不及,一下子就有至少3-4人被它的肚皮给压在了身下。
被压中的这几个人连吭都没来得及吭一声,就死透了;这个大肚子怪物随后从地上站起来,我就看见那几人的尸体,都被它肚子上的倒钩刺插穿而挂在了它的肚皮之上。
这一下整个山梁顶部就全乱套了,比刚才被迫击炮、可编程空炸榴弹覆盖的时候还要乱,顿时枪声从刚才的有序射击变成了杂乱一片,可谁的武器也打不穿这厮的重甲,奈何不了它,只能看着它挥舞起那一双每只都只有四只手指的大巴掌往身边人身上拍,同时还挺着肚子往人身上撞,凡是被撞到的,大部分都会被上面的倒钩刺给当场插死,在我见到的被撞到的人中,伤情最轻的一个都是被倒钩刺给豁开了胸口前的皮肉。
在此期间,唯一能阻挡它一下的枪,就是我与徐布的“猎豹”M6,在远距离上射击它能顶住,但当贴到这么近的时候,我俩朝着它猛打,还是能稍微起到一点作用的,那就是每次我俩同时射击,能打的它身子略微一颤,从而无法行动;就这样,我俩凭借着默契,每次都不约而同的同时开枪,就像打着节奏一样对着它射击,成功的将其击停了三次。
在第四次时,这家伙不顾他人的射击,直奔我俩,而且还用的是“远程攻击”,具体的攻击手段很简单也很暴力,就是直接伸手从自己大肚子前的倒钩刺上,将两具挂在上面的尸体硬给拽下来,然后左右一边一具,先后扔出去砸向我俩。
那尸体挂在倒钩刺上早已被扎的千疮百孔,再让它竖着往下一拉一扯,整个身子都在倒钩刺的钩挂和切割下被切成条状了,在扔过来的时候又因为它发出的力量太大,导致尸体在空中飞着的过程就散架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被其砸中,因为尸体被扔出的速度相当快,我俩等反应过来要躲闪的时候,已经有些不及;在奋力的躲避之下,我俩没有被直接砸中,但也被捎带打中;我被打中的是左肩膀,打中我的是一具上身散架后只剩下双腿和大胯的部分,而徐布被打中的是腰侧,打中他的则是一条腿连着半个肩膀。
而这些残破的尸体因为被那个怪物大力掷出的原因,其内脏都从巨大的破口处在一些已经处于半凝固状态的鲜血裹挟下都给甩了出来,撒的到处都是,那场面的血腥程度让见过不少IED把人炸成四分五裂的我都心惊不已。
话再说回来,虽然是被捎带打中,可巨大的冲击力也让我俩在受力后当即被打倒在地,不知道徐布那边怎么样,我这边因为被击中的是左肩膀,所以左侧身体最先着地,正好身下有一块突出在外的黑色岩石,不偏不倚的硌在了我之前被25毫米空爆榴弹炸伤的左侧背阔肌的伤口上,这疼的差点没咬了自己的舌头。
而比这种情况还要要命的是,我的枪里这会儿没有子弹了,想去拿出备用弹匣重新上弹,可看着那巨大的身影迈着沉重的步伐并张开大手已经朝我过来了,已经来不及了,想要站起来跑,那更是不可能,不出意外的话,最多2秒钟后,他就会一巴掌像打死方才的其他人一样把我也给打死,或者是将我拎起来摔死。
它在我与徐布之间选择我作为“优先”攻击目标,则应该是它此时离着我比较近。
就在它的巨掌已经高高举起,马上要手起掌落打死我的这个生死时刻,一声巨响在我耳边响起,而面前的这个大肚怪人身子则猛的一震,随后便应声向后倒去,同时腹部的重甲上被打出了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洞。
我回头一看,打出这救我一命的一击的不是别人,正是完成枪管降温的冉景成!
他手里正端着那支超级大枪站在我的右斜后方不远的位置,枪口此时还向外冒着徐徐的青烟。
不过那个大肚怪人也没死,腹部中弹倒地后没有1秒钟便扭动着身子想要再站起来,但冉景成明显反应更快,或者说是本来就做好了这样干的准备,只见他三步并两步冲到那大肚怪人的身边,先抬起脚来狠狠的踩在了它在躺下时看起来像是一个山包的大肚子的伤口上,接着用那4号口径的枪口几乎零距离的对准它的三角脑袋,便毫不犹豫的再次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响,4号口径独头弹的超大威力,再加上这种贴脸距离的射击,以及这大肚怪人头部没有防护的三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这一枪当场便将它的大脑袋给轰成了粉碎。
我见状一阵欣喜,心说这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然后对冉景成喊:
“大个子,干得漂亮!”
不过嘴上这么喊,我现在可不敢大意,忍住后背爆炸伤的痛,从地上爬起来赶紧往前跑,跑到山梁上我们刚才趴着的位置往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下面对方的那群佣兵正在攻山,这帮人想以这个大肚怪人作为突破,从后面一路杀上来把我们一举歼灭,只是他们应该没想到这个怪人上来没多久就被击毙了。
“他们上来了!能动弹的都给我狠狠的打!”我看清后第一个趴下,第一个开枪,同时向着耳麦中的所有人如此发布命令。
正如我所喊的那样,凡是还能动弹,还有战斗力的我方佣兵以及胡元华手下的武装伙计这时候也没工夫去管那个怪人的尸体,而是先后纷纷回到射击线,对着下面展开反击,此时对方距离我们最近的已经不到40米了,人数大约在30人上下,不过这30人是迎着山坡往上冲,速度慢而且也不便发扬火力,山下营地上原本可以远距离支援、掩护他们的连排级武器都已经被摧毁,所以我们以静制动,别看遭到了重创,但仍然有扳回局面的能力。
经过大约5分钟左右的射击,参加攻山的对方佣兵除了两个在最后面的转身跑掉没被击毙之外,剩下的全部变成一具具尸体扑倒在了这片山坡上。
而我们也因为遭到了之前的重大打击而无力再战,交战双方也因为这种短暂但极其激烈的交火后损失惨重而陷入到了短暂的僵持之中。
看着身边横七竖八的我方佣兵外加胡元华手下武装伙计的尸体,我说:
“没受伤或者是受轻伤的都给我报个名,我看看还有多少。”
经过一番报数与查点,还能保持有较高战斗力的,从开始的70人上下,到现在只剩下了32人,剩余的40来人,死亡者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其它的则全部是重伤乃至危重伤。
而且由于此地的海报高度接近5000米,所以经过如此激烈的战斗后,所有人的脸都基本给“憋大”了,要不是身边都戴着随身便携式登山氧气罐可供缓解情况,那非得够憋死或者是直接得上高原肺气肿。
我自己也憋的够呛,拿着从口袋里把之前固定好的氧气罩拔出来扣在口鼻上猛吸了几口高浓度的纯氧,那种因为缺氧而导致的头痛欲裂感才渐渐消退了下去。
之前在往老特身上放物资的时候,为了随时能用,把便携式氧气瓶没有一起放下,虽然金属的气瓶比较重,但又它在身边我安心,现在看来我这个决定真是太对了,而其他人中大部分与我一样,少部分没随身携带氧气瓶的,就得返回牦牛身边去取,反正要多难受一会儿。
这时候再去看老特,它还是在哪里优哉游哉的站着,刚才的枪炮声与激战根本没有影响到它,而牦牛群则在夏尔巴向导的奋力控制下,这才没有被吓得四散奔逃。
我此时准备跟周洲商量一下下一步怎么走,是硬着头皮继续跟对方死磕,还是先撤,刚给她招了个手,一个字还没说出来的时候,她先对我说话了,或者说是对所有人说的,她说:
“不好了!不好了!要变天了!”
我给徐布,冉氏兄弟打好招呼让他们盯紧山下的情况后,自己提着枪从山梁上慢慢的下来,走到跟牦牛群在一起的周洲身边,问:
“怎么了?什么要变天了?!”
“你看,我这里的气象资料显示,有一个巨型的干燥冷气团正向着这里快速运动,等到了之后会让此地的气温再下降20摄氏度左右,我们身上的御寒衣物恐怕不足以抵挡;不过这还不是最坏的,更坏的情况是除了这个干燥冷气团外还有一个融雪后产生的湿润气团也在向着这边移动,而且与那个干燥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正好是相对的!”周洲说。
“如果它俩相遇的话就会产生强对流天气,那样的话干冷气团会把湿润气团中的水汽凝结成巨大的冰雹,我们要是在这里待着,即便没有人打也极有可能会被冰雹给砸死......”我说,我在外籍兵团时因为特种作战的需要,所以别看我上学时地理学的一塌糊涂,但之后恶补了不少极端气象与地理方面的知识,所以周洲这么一说我就立马明白了她说“不好了”是真的“不好了”。
“冰雹还能把人砸死?怎么可能呢?去年夏天我在香港的时候连下了三天冰雹,那东西砸到人的确挺疼的,但说要把人给砸死,绝对不可能,一个最多指甲盖大小,多么不堪一击的人能让那东西给砸死啊?难道是纸糊的脑袋?”李嘉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说了这么一通,眼下死了这么多人他看起来却还是那个德行,一点都没变,说话口气仍然是“痞里痞气”的,而我在这种情况下哪里会有心情跟他和声细语的解释,所以便没好气的给他说:
“你知道个屁!这里是珠穆朗玛峰的半山腰,不是他妈的香港!印度北阿坎德邦的南达德维山上有一个叫做路普康湖的冰川湖,那地方在1942年被发现有500多具骸骨,这些人的死因都是被冰雹砸死的,而当时砸死他们的冰雹每一个都比人的拳头大,一会儿要来的这场冰雹比那次只强不差,自己想想你的脑袋能顶得住几颗这样的冰雹!”
这些拗口的地名我能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在外籍兵团恶补相关知识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这个案例,而当时我们正好正在进行高原山地作战的训练,所以印象非常的深刻。
话罢李嘉豪翘着嘴看样子还想跟我分辨两句,但周洲却抢在他前说:
“项先生,恐怕实际情况比你说的还要严重,我这个终端显示器与一台超级计算机联网,运用它的算力现在已经计算出未来这里的天气走势了,这里将发生一场非常罕见的极端灾害性气候。”
“什么气候比来一场拳头大的冰雹还恶劣?”我说。
“是‘冰风暴’,这是一种复合型气象,形成条件很复杂,而一旦形成,破坏力将非常之大;简而言之,‘冰风暴’会以水汽为‘原料’在半空中形成大量的蝶形冰凌,并在强大横风的推动下四处飞舞,届时每一颗蝶形冰凌都是一枚可以把人击穿甚至是切开的‘冰飞镖’,看气象预测出的蝶形冰凌的密度数据来看,除非能挖出地洞钻进去,否则没人可以躲得过去,留在原地都得被这些蝶形冰凌打烂。
如果普通冰雹和它比的话,那么它就是‘超级冰雹’,其破坏力即便是你说的拳头大的冰雹在它面前也很逊色。”周洲说。
“这么严重?!那你那里能预测到这个气象大概什么时候形成吗?覆盖面积有多大?”我说。
“大约6分钟后,覆盖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跑是来不及的。”周洲说。
“周小姐,你也真是沉得住气,这等于火烧眉毛了,你居然还能说的这么‘四平八稳’!这冻土之上就是大个子也挖不动,但我们也绝不能在这里等死。”我说。
我俩对话的时候都戴着耳麦,而这些话也就通过公共频道送达到了每一个人那里,人群中出现了一阵骚动,冉业成在耳麦中插话说:
“那就只剩一条路了,就是赶在‘冰风暴’形成并到达这里之前,立即钻入‘嘎沽沟’内,那里的地形结构除了顶部与一个进出口以外,其余部分近乎于全封闭,可以保证不被‘冰风暴’所威胁。”
“看来我们这是‘逼上梁山’呐,想下山也不行了,非得让我们进那要命的沟里去,那去就去,去了还有一线生机,不去就死定了!”我说。
说罢我便准备命令所有人立即准备好行装,抓紧最后的这点时间翻下山梁冲进就在山梁下距离我们斜距大约近600米左右的“嘎沽沟”里。
可正所谓“祸不单行”,我刚刚下定往“嘎沽沟”里冲的决心,徐布在公共频道里喊了起来,他说:
“那帮怪人又来了!而且不止一个!”
我闻听此言立即再次爬上山梁往下一看,从那个大型活动板房里跑出来至少十几个那种在山梁上被冉景成给击毙的大肚怪人,大约一数,足足有19个之多!
此时我想加上之前被冉景成击毙的那个,这大肚怪人一共有20个,而怪不得那些巨型钢瓶也有20个,看来它们之间一定有着某种很关键的联系;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两者之间有关键联系的猜测是没问题的,可我低估了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话再说回来,而在这19个大肚怪人的身后,还有一帮佣兵,看起来这些家伙是想用类似“步坦协同”的战术,一口把我们全部“吃掉”。
接下来,这19个巨型怪人用和之前那个同样的前滚翻方式开始攻山,这次虽然对方数量众多,但我们这边有一个好处就是冉景成的超级大枪不像上次那样因为过热而无法击发,眼下正处于待机状态可以随时使用,所以他就成了当之无愧的防守主力,而我们这些人就对准那些佣兵开打。
经过两分钟左右的激烈激战后,这19个大肚怪人被冉景成用4号独头弹给打翻了7个,其中5死2伤,这7个都是冲在最前面的,所以如此一来便暂时迟滞了对方的攻势,但糟糕的是,冉景成的独头弹打造这里也用完了,用霰弹去打,根本打不穿那些大肚怪人的重甲;而我们则也击毙了十余名攻山的佣兵。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我就是掐着时间算的,我抬起手看了一眼此行装备中配发的军用腕表,上面显示着按照周洲提供的数据来算,还有4分钟,4分钟后,“冰风暴”就将来临。
再看对方的进攻在此刻正好进入被阻击后行动速度降低到最低的时段,便扯足了嗓子,对众人说:
“不想死的就都给我撒开腿‘嘎沽沟’里跑!别管他们!快快快!”
(未完待续)
这个巨人的身高比冉景成还要高,目测至少2.5米左右,但同时它并不像是正常人类中那些得了巨人症的病人一样,只是一味的高而四肢比例纤细,一副弱不惊风,不住拐棍就走不了的样子;相反,这个巨人的四肢围度和身高是成正比的,甚至是“超正比”,也就是比这个身高所能承载的围度还要大,显得它从屋里走出来仿佛是一座肉山在移动。
而之所以在称呼时用“它”而不是“他”,是因为这个巨人除了直立行走和人类相似之外,其余部分基本没有一样的地方,它双脚上穿着一双明显是给它量身定制的大靴子,我看不到里面的细节,但它在抬手间我看到这家伙的每只手都只有四个手指,与人类相比,它少一根小拇指。
头的形状也和人类不一样,正常人类的颅骨应该是上宽下窄,宽大的颅内空间给大容量大脑提供了空间,这才给人类拥有超凡智慧提供了物理基础,而它则正好相反,其头是上窄下宽,并且没有脖子,头顶完全是一个“尖儿”,两只眼睛挤在宽度很小的上半部分,再加上一张处于最下端,两边横贯整个下巴底部的大嘴,还有一个巨大但很趴的蒜头鼻子,那面相简直是要多丑就有多丑。
总而言之,它的脑袋就像是往一个庞大的身子上“栽”了一个长着五官的正三角形。
除此之外,它身体另一个特征明显之处就是其“肚大如鼓”,整个肚子向前挺出,如果要从侧面看的话,其肚子的最前端绝对是它身体最突出的位置,超过了脚尖一大截,而且面积还特别大,起码占了整个躯干部分的60%以上,反正超过了一半。
而且这个肚子还不是肚皮露在外面,也不是穿着衣服,而是在上面罩了一层弧形的金属板,就像古代高级将领穿着的札甲在腹部的“腹吞”(这是一个起到保护腹部同时有一定装饰作用的设计,属于甲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只是因为它的肚子太大而面积也很大,把大半个上半身都给覆盖住了,不过它这个“腹吞”明显不是只起到防护作用,而是还有一定的进攻性,这么多的原因是因为在这层金属板的表面,交错密布着虎爪状的倒钩尖刺,钩尖向上,一个个呲在外面,仿佛是无数利齿等待着撕碎血肉。
身体的其他部位也都有金属板保护,只是面积远没有腹部的这一块这么大,可以说它除了头以外,整个身子基本都在这种一看就是重甲的保护之下。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之前与冉业成推测这里面可能存在的什么大型活物是什么了,毫无疑问就是这个玩意儿。
而比它的外形更加骇人的是它接下来的行为,在它出来的大型活动板房跟前,就有一具在刚刚的交战中被我们这边击毙的佣兵尸体,只见它动了动那上窄下宽的大脸上的蒜头趴鼻子,好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然后身子一躬,用右手往地上一抄,一下子就抓住那具尸体的一条腿将其从地上像捏小鸡仔一样给抄了起来,接着便左手握住这具尸体的另一条腿,随后稍稍一用力,竟然将这具尸体从中间给扯成了两半!
被这股力量撕烂的上半身随即落地,而它一手拿着一根从尸体上扯下来的人腿,张开大嘴就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往前走,那两根人腿在它的嘴里就像是两根条状零食一样,没用几口就吃了个精光,而且是连着骨头外界上面的裤子布料、鞋子一起吃的,除了中间洒落和滴下来一点血和肉渣外,一点都没“糟践”。
看到这里,我们这边的人均是大骇不已,己方的佣兵们甚至忘了开枪,我心说不管这是个什么东西,看其如此凶恶的表现,肯定绝非善类;又是从对方的营地里放出来的,那不打还留着过年?想到这里我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并大喊:
“集中火力,打死那个怪物!”
被我的命令一提醒,这众人纷纷反应过来,知道如果不把它给打死,那可能下一个被它撕开吃掉的就是自己了,所以当即调转枪口向着那家伙展开猛烈射击,可子弹打在它那身重甲上纷纷弹开,除了擦出一道火花之外再无其他作用,即便是我手中发射12.7毫米钨芯穿甲弹的“猎豹”M6也拿它的重甲无能为力,眼见此景我立即调整打击位置,接着喊:
“往头上打!
大个子,这次用独头弹,狠狠的‘招呼’它!”
“枪管过热,有点卡壳了!”冉景成说,我扭头一看,他这会儿正把那跟粗壮的枪管塞进雪堆里降温,我心说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过也不能怪他,这武器严格来说就是一门火炮,刚才连射这么多发弹药,还有很多事高膛压弹药,那么过热也是自然现象,只是这时候过热,实在是急煞人也,但谁也没想到那大型活动板房里走出来的能是这种东西。
而其余众人听我的命令,便迅速将火力开始往它硕大的三角脑袋上集中,可它也不傻,感觉到又子弹呼啸着向着自己面门袭来,便立即抬起手臂开始遮挡,那条粗壮的胳膊一挡就把它整张脸基本全部遮住了,子弹打在其同样带有护甲的手臂上也是毫无作用,与此同时,这个东西开始一边同手臂遮住自己的脸,一边向前快速奔跑了起来,别看它身材臃肿,好似非常笨拙,但加起速来的直线奔跑能力并不弱,一眨眼就跑到了山根下,在抵达山根的一瞬间,它好像一个体操运动员一样,居然身子往前一栽,看似是要摔倒,但随后做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朝着山梁上的我们飞快的滚了上来!
在我们眼里,这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肉球,正以至少超过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上快速滚动前进。
要知道这条山梁两边的坡度虽然不算太大,人勉强可以在上面负重行走,但要顶着这个角度的上坡往上滚,还滚的这么快,这得是用的什么本事?子弹在这期间对它的打击效果还不如它站立时,所以根本阻挡不住其向上翻滚的攻势。
我惊诧这会儿,这条斜距只有百多米的山坡就都被它甩在了身后,在距离我们所在的山梁还有不到10米时,它再次突然张开,恢复到方才的直立行走状态,然后双腿撑地以发出一个蛙跳的动作,朝着人群便扑了上来,
笨拙臃肿的体形却并不妨碍它一个原地蛙跳能跳出去近10米的距离,而它落地的姿势还不是双腿先着地,而是带有金属护板并在前面满是倒钩尖刺的肚皮先着地,以它宽大的身躯,原本趴在山梁上的我方佣兵躲闪不及,一下子就有至少3-4人被它的肚皮给压在了身下。
被压中的这几个人连吭都没来得及吭一声,就死透了;这个大肚子怪物随后从地上站起来,我就看见那几人的尸体,都被它肚子上的倒钩刺插穿而挂在了它的肚皮之上。
这一下整个山梁顶部就全乱套了,比刚才被迫击炮、可编程空炸榴弹覆盖的时候还要乱,顿时枪声从刚才的有序射击变成了杂乱一片,可谁的武器也打不穿这厮的重甲,奈何不了它,只能看着它挥舞起那一双每只都只有四只手指的大巴掌往身边人身上拍,同时还挺着肚子往人身上撞,凡是被撞到的,大部分都会被上面的倒钩刺给当场插死,在我见到的被撞到的人中,伤情最轻的一个都是被倒钩刺给豁开了胸口前的皮肉。
在此期间,唯一能阻挡它一下的枪,就是我与徐布的“猎豹”M6,在远距离上射击它能顶住,但当贴到这么近的时候,我俩朝着它猛打,还是能稍微起到一点作用的,那就是每次我俩同时射击,能打的它身子略微一颤,从而无法行动;就这样,我俩凭借着默契,每次都不约而同的同时开枪,就像打着节奏一样对着它射击,成功的将其击停了三次。
在第四次时,这家伙不顾他人的射击,直奔我俩,而且还用的是“远程攻击”,具体的攻击手段很简单也很暴力,就是直接伸手从自己大肚子前的倒钩刺上,将两具挂在上面的尸体硬给拽下来,然后左右一边一具,先后扔出去砸向我俩。
那尸体挂在倒钩刺上早已被扎的千疮百孔,再让它竖着往下一拉一扯,整个身子都在倒钩刺的钩挂和切割下被切成条状了,在扔过来的时候又因为它发出的力量太大,导致尸体在空中飞着的过程就散架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被其砸中,因为尸体被扔出的速度相当快,我俩等反应过来要躲闪的时候,已经有些不及;在奋力的躲避之下,我俩没有被直接砸中,但也被捎带打中;我被打中的是左肩膀,打中我的是一具上身散架后只剩下双腿和大胯的部分,而徐布被打中的是腰侧,打中他的则是一条腿连着半个肩膀。
而这些残破的尸体因为被那个怪物大力掷出的原因,其内脏都从巨大的破口处在一些已经处于半凝固状态的鲜血裹挟下都给甩了出来,撒的到处都是,那场面的血腥程度让见过不少IED把人炸成四分五裂的我都心惊不已。
话再说回来,虽然是被捎带打中,可巨大的冲击力也让我俩在受力后当即被打倒在地,不知道徐布那边怎么样,我这边因为被击中的是左肩膀,所以左侧身体最先着地,正好身下有一块突出在外的黑色岩石,不偏不倚的硌在了我之前被25毫米空爆榴弹炸伤的左侧背阔肌的伤口上,这疼的差点没咬了自己的舌头。
而比这种情况还要要命的是,我的枪里这会儿没有子弹了,想去拿出备用弹匣重新上弹,可看着那巨大的身影迈着沉重的步伐并张开大手已经朝我过来了,已经来不及了,想要站起来跑,那更是不可能,不出意外的话,最多2秒钟后,他就会一巴掌像打死方才的其他人一样把我也给打死,或者是将我拎起来摔死。
它在我与徐布之间选择我作为“优先”攻击目标,则应该是它此时离着我比较近。
就在它的巨掌已经高高举起,马上要手起掌落打死我的这个生死时刻,一声巨响在我耳边响起,而面前的这个大肚怪人身子则猛的一震,随后便应声向后倒去,同时腹部的重甲上被打出了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洞。
我回头一看,打出这救我一命的一击的不是别人,正是完成枪管降温的冉景成!
他手里正端着那支超级大枪站在我的右斜后方不远的位置,枪口此时还向外冒着徐徐的青烟。
不过那个大肚怪人也没死,腹部中弹倒地后没有1秒钟便扭动着身子想要再站起来,但冉景成明显反应更快,或者说是本来就做好了这样干的准备,只见他三步并两步冲到那大肚怪人的身边,先抬起脚来狠狠的踩在了它在躺下时看起来像是一个山包的大肚子的伤口上,接着用那4号口径的枪口几乎零距离的对准它的三角脑袋,便毫不犹豫的再次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响,4号口径独头弹的超大威力,再加上这种贴脸距离的射击,以及这大肚怪人头部没有防护的三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这一枪当场便将它的大脑袋给轰成了粉碎。
我见状一阵欣喜,心说这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然后对冉景成喊:
“大个子,干得漂亮!”
不过嘴上这么喊,我现在可不敢大意,忍住后背爆炸伤的痛,从地上爬起来赶紧往前跑,跑到山梁上我们刚才趴着的位置往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下面对方的那群佣兵正在攻山,这帮人想以这个大肚怪人作为突破,从后面一路杀上来把我们一举歼灭,只是他们应该没想到这个怪人上来没多久就被击毙了。
“他们上来了!能动弹的都给我狠狠的打!”我看清后第一个趴下,第一个开枪,同时向着耳麦中的所有人如此发布命令。
正如我所喊的那样,凡是还能动弹,还有战斗力的我方佣兵以及胡元华手下的武装伙计这时候也没工夫去管那个怪人的尸体,而是先后纷纷回到射击线,对着下面展开反击,此时对方距离我们最近的已经不到40米了,人数大约在30人上下,不过这30人是迎着山坡往上冲,速度慢而且也不便发扬火力,山下营地上原本可以远距离支援、掩护他们的连排级武器都已经被摧毁,所以我们以静制动,别看遭到了重创,但仍然有扳回局面的能力。
经过大约5分钟左右的射击,参加攻山的对方佣兵除了两个在最后面的转身跑掉没被击毙之外,剩下的全部变成一具具尸体扑倒在了这片山坡上。
而我们也因为遭到了之前的重大打击而无力再战,交战双方也因为这种短暂但极其激烈的交火后损失惨重而陷入到了短暂的僵持之中。
看着身边横七竖八的我方佣兵外加胡元华手下武装伙计的尸体,我说:
“没受伤或者是受轻伤的都给我报个名,我看看还有多少。”
经过一番报数与查点,还能保持有较高战斗力的,从开始的70人上下,到现在只剩下了32人,剩余的40来人,死亡者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其它的则全部是重伤乃至危重伤。
而且由于此地的海报高度接近5000米,所以经过如此激烈的战斗后,所有人的脸都基本给“憋大”了,要不是身边都戴着随身便携式登山氧气罐可供缓解情况,那非得够憋死或者是直接得上高原肺气肿。
我自己也憋的够呛,拿着从口袋里把之前固定好的氧气罩拔出来扣在口鼻上猛吸了几口高浓度的纯氧,那种因为缺氧而导致的头痛欲裂感才渐渐消退了下去。
之前在往老特身上放物资的时候,为了随时能用,把便携式氧气瓶没有一起放下,虽然金属的气瓶比较重,但又它在身边我安心,现在看来我这个决定真是太对了,而其他人中大部分与我一样,少部分没随身携带氧气瓶的,就得返回牦牛身边去取,反正要多难受一会儿。
这时候再去看老特,它还是在哪里优哉游哉的站着,刚才的枪炮声与激战根本没有影响到它,而牦牛群则在夏尔巴向导的奋力控制下,这才没有被吓得四散奔逃。
我此时准备跟周洲商量一下下一步怎么走,是硬着头皮继续跟对方死磕,还是先撤,刚给她招了个手,一个字还没说出来的时候,她先对我说话了,或者说是对所有人说的,她说:
“不好了!不好了!要变天了!”
我给徐布,冉氏兄弟打好招呼让他们盯紧山下的情况后,自己提着枪从山梁上慢慢的下来,走到跟牦牛群在一起的周洲身边,问:
“怎么了?什么要变天了?!”
“你看,我这里的气象资料显示,有一个巨型的干燥冷气团正向着这里快速运动,等到了之后会让此地的气温再下降20摄氏度左右,我们身上的御寒衣物恐怕不足以抵挡;不过这还不是最坏的,更坏的情况是除了这个干燥冷气团外还有一个融雪后产生的湿润气团也在向着这边移动,而且与那个干燥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正好是相对的!”周洲说。
“如果它俩相遇的话就会产生强对流天气,那样的话干冷气团会把湿润气团中的水汽凝结成巨大的冰雹,我们要是在这里待着,即便没有人打也极有可能会被冰雹给砸死......”我说,我在外籍兵团时因为特种作战的需要,所以别看我上学时地理学的一塌糊涂,但之后恶补了不少极端气象与地理方面的知识,所以周洲这么一说我就立马明白了她说“不好了”是真的“不好了”。
“冰雹还能把人砸死?怎么可能呢?去年夏天我在香港的时候连下了三天冰雹,那东西砸到人的确挺疼的,但说要把人给砸死,绝对不可能,一个最多指甲盖大小,多么不堪一击的人能让那东西给砸死啊?难道是纸糊的脑袋?”李嘉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说了这么一通,眼下死了这么多人他看起来却还是那个德行,一点都没变,说话口气仍然是“痞里痞气”的,而我在这种情况下哪里会有心情跟他和声细语的解释,所以便没好气的给他说:
“你知道个屁!这里是珠穆朗玛峰的半山腰,不是他妈的香港!印度北阿坎德邦的南达德维山上有一个叫做路普康湖的冰川湖,那地方在1942年被发现有500多具骸骨,这些人的死因都是被冰雹砸死的,而当时砸死他们的冰雹每一个都比人的拳头大,一会儿要来的这场冰雹比那次只强不差,自己想想你的脑袋能顶得住几颗这样的冰雹!”
这些拗口的地名我能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在外籍兵团恶补相关知识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这个案例,而当时我们正好正在进行高原山地作战的训练,所以印象非常的深刻。
话罢李嘉豪翘着嘴看样子还想跟我分辨两句,但周洲却抢在他前说:
“项先生,恐怕实际情况比你说的还要严重,我这个终端显示器与一台超级计算机联网,运用它的算力现在已经计算出未来这里的天气走势了,这里将发生一场非常罕见的极端灾害性气候。”
“什么气候比来一场拳头大的冰雹还恶劣?”我说。
“是‘冰风暴’,这是一种复合型气象,形成条件很复杂,而一旦形成,破坏力将非常之大;简而言之,‘冰风暴’会以水汽为‘原料’在半空中形成大量的蝶形冰凌,并在强大横风的推动下四处飞舞,届时每一颗蝶形冰凌都是一枚可以把人击穿甚至是切开的‘冰飞镖’,看气象预测出的蝶形冰凌的密度数据来看,除非能挖出地洞钻进去,否则没人可以躲得过去,留在原地都得被这些蝶形冰凌打烂。
如果普通冰雹和它比的话,那么它就是‘超级冰雹’,其破坏力即便是你说的拳头大的冰雹在它面前也很逊色。”周洲说。
“这么严重?!那你那里能预测到这个气象大概什么时候形成吗?覆盖面积有多大?”我说。
“大约6分钟后,覆盖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跑是来不及的。”周洲说。
“周小姐,你也真是沉得住气,这等于火烧眉毛了,你居然还能说的这么‘四平八稳’!这冻土之上就是大个子也挖不动,但我们也绝不能在这里等死。”我说。
我俩对话的时候都戴着耳麦,而这些话也就通过公共频道送达到了每一个人那里,人群中出现了一阵骚动,冉业成在耳麦中插话说:
“那就只剩一条路了,就是赶在‘冰风暴’形成并到达这里之前,立即钻入‘嘎沽沟’内,那里的地形结构除了顶部与一个进出口以外,其余部分近乎于全封闭,可以保证不被‘冰风暴’所威胁。”
“看来我们这是‘逼上梁山’呐,想下山也不行了,非得让我们进那要命的沟里去,那去就去,去了还有一线生机,不去就死定了!”我说。
说罢我便准备命令所有人立即准备好行装,抓紧最后的这点时间翻下山梁冲进就在山梁下距离我们斜距大约近600米左右的“嘎沽沟”里。
可正所谓“祸不单行”,我刚刚下定往“嘎沽沟”里冲的决心,徐布在公共频道里喊了起来,他说:
“那帮怪人又来了!而且不止一个!”
我闻听此言立即再次爬上山梁往下一看,从那个大型活动板房里跑出来至少十几个那种在山梁上被冉景成给击毙的大肚怪人,大约一数,足足有19个之多!
此时我想加上之前被冉景成击毙的那个,这大肚怪人一共有20个,而怪不得那些巨型钢瓶也有20个,看来它们之间一定有着某种很关键的联系;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两者之间有关键联系的猜测是没问题的,可我低估了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话再说回来,而在这19个大肚怪人的身后,还有一帮佣兵,看起来这些家伙是想用类似“步坦协同”的战术,一口把我们全部“吃掉”。
接下来,这19个巨型怪人用和之前那个同样的前滚翻方式开始攻山,这次虽然对方数量众多,但我们这边有一个好处就是冉景成的超级大枪不像上次那样因为过热而无法击发,眼下正处于待机状态可以随时使用,所以他就成了当之无愧的防守主力,而我们这些人就对准那些佣兵开打。
经过两分钟左右的激烈激战后,这19个大肚怪人被冉景成用4号独头弹给打翻了7个,其中5死2伤,这7个都是冲在最前面的,所以如此一来便暂时迟滞了对方的攻势,但糟糕的是,冉景成的独头弹打造这里也用完了,用霰弹去打,根本打不穿那些大肚怪人的重甲;而我们则也击毙了十余名攻山的佣兵。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我就是掐着时间算的,我抬起手看了一眼此行装备中配发的军用腕表,上面显示着按照周洲提供的数据来算,还有4分钟,4分钟后,“冰风暴”就将来临。
再看对方的进攻在此刻正好进入被阻击后行动速度降低到最低的时段,便扯足了嗓子,对众人说:
“不想死的就都给我撒开腿‘嘎沽沟’里跑!别管他们!快快快!”
(未完待续)
今天是除夕,所以楼主提前更新一点,如果被抽楼的话,楼主会尽快回来补发的,如果没有被抽楼的话那自然最好不过;最后,楼主住各位看官,除夕快乐,阖家平安!
对了,还要感谢各位看官一直以来的支持与抬爱!别的不说这句话一定要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