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后来刘邦才知道的,其实刘邦也低估了毒吕后要保卫自己利益的决心和能量,认为她不会弄出什么惊涛骇浪来,最多就是茶杯里的风暴而已,以刘邦这个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一国之主,绝对没有摆不平的政治风波,居然就在吕后那里跌了一跤,后悔不及,因为他老人家怎么也想不到,她能请来了他自己怎么请也请不来的“商山四皓”,始料不及也,简直是眼镜片碎了一地。
张良当然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虽然他那时已经因为自保需要不太理国家大事,不过他可能也认为换太子非同小可,而且又受到了吕后之重托,他是一个能坚持原则的人,也可能不想坏了祖宗规矩,而且他是一个很守信用的人,他要办的事绝对不会推托了事,答应了的就一定得办妥,牙齿当金使,这个刘邦和他共事多年就知道了他的这个脾气,让换太子一事影响国家稳0定也不是儿戏啊。
不过张良也没有具体干些什么,就通过吕泽对吕后献计说:“现在天下太平,皇上也已经不像战争年代那个时候听我的话了,而且皇上现在那么宠爱美艳戚姬,也正是因为爱才动了换太子的念头,即使是我再以言语劝谏他不要废长立幼,这已经不是靠口舌就能保太子无事的了。不过我知道皇上历来非常看重‘商山四皓’(就是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长高士,都曾是秦的博士,很有才学和治国本领),却多次去请他们出山也始终请不来,你们也知道皇上对儒生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了,呼呼喝喝大骂竖儒什么的,这四位方外高人就因为皇上对臣下态度一贯傲慢无礼而不出山的。现在能救得了太子的可能就是他们了,如果你们有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当太子的老师,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读书,尤其是上朝之时陪伴太子,并让皇上知道,然后认为太子受高人指点一定很有才华并深孚众望,那么可能会让皇上改变主意,试试无妨。”
吕后听到张良这么一说,也不知这灵不灵,更不知能不能把那四个世外高人请来当太子的老师,反正也没法子了,就死马当活马医吧,立即付诸实施。吕后先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用低三下四的言辞商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这四位高士也就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不知什么原因居然这次不再矜持,竟然全都来了,成了太子同车同游的老师,这已经是后来的事了。
唉,这汉十二年还真是刘邦多灾多难之秋,大家也知道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致命箭伤,现在病更加严重了,没几天活头了。
可是,此时刘邦主导的废立太子程序还是一无进展,这让刘邦怎么会死得瞑目啊,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是要为心爱的戚夫人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立如意做太子。
张良也曾当面劝谏过刘邦,后来索性托病不再上朝。而作为太子太傅的叔孙通还以死相谏,为了息事宁人,刘邦也曾假装听从,事实上刘邦对废立太子的想法从来没有改变过,那确实也是刘邦的一种保江山社稷的策略,非要坚持不可。
直到一次朝宴,刘邦才猛然发现他从来认为不成器的太子身边有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相伴,他们胡须、眉毛都白了,但是穿衣戴帽却非常讲究,很有点道骨仙风的超凡脱俗清爽样。
刘邦当然很奇怪,就好奇地问这四位老者是谁?为什么和太子在一起?四位老人争着上前回答刘邦,并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哇,不听不知道 ,一听吓一跳,这不是刘邦多次请也请不来的“商山四皓”吗?
当年他们拒绝出山为官,宁愿过乐道安贫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明志:“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从这些诗句里就知道他们清高得可以,刘邦还吃了闭门羹,为什么逃避我而要跟随我的仁弱儿子呢?刘邦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面一定发生了什么偏差,于是忙问其故。
于是四位老人上前向刘邦谢罪道:“陛下轻视儒生,又爱骂人。我们因为不愿受辱,所以才谢绝了陛下的邀请而宁愿隐居深山老林。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是个宽厚仁爱的人,还能礼贤下士,尊重和爱护天下读书人,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所以我们就来了,一齐来做太子的宾客。”这他妈的“商山四皓”怎么说这话这么肉麻啊,简直就像是拿了人钱财替人家做广告的托,一点风骨也没有了,这还是以前那些清高孤傲的世外高人吗?刘邦不禁突然有点犯迷糊起来,刘邦的儿子是什么德性他还不知道吗?这怎么就像是变性了一样啊?
后来,刘邦最终也想通了,能得到名满天下的“商山四皓”相助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厉害的政治动作,广告效果绝对是出来了,而且从这方面的运筹帷幄也说明了吕后非一般的政治手腕,幕后活动和策划确实是搞得十分成功,深不可测的政治毒妇啊,至少刘邦不能请动“商山四皓”,单单这一点刘邦已经是输了,不管是用的什么手段,刘邦也只能无话可说无计可施。
我确实老了,不服老不行啊,怪不得我一说要换太子,朝中那么多大臣都拼命反对,除了陈说利害以外,还对刘盈赞不绝口,都说他聪明过人,深孚众望,原本是吕后在后面使横手啊,自己太小看吕后了,刘邦是这样想的。及至“商山四皓”一来,刘邦更加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有了四位大贤辅佐,更是如虎添翼,孤家寡人的我和遭人嫉恨的戚美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了,他们已经成为了鸿鹄大雁,能横绝四海了,我还能怎么办?
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头,除了消除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没有什么条件可说,从此以后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省得卖力不讨好。
于是,刘邦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对“商山四皓”说:“那就烦请四位大贤好好辅导教化太子了,这样国家就有福了。”说完眼泪差点就流了出来 ,不知是为太子流还是为如意流甚至于是为自己流的,落花流水春去也。
四位老人敬完酒,便潇洒地离去。看着离去的四位老人的背影,刘邦突然有一种很柔弱很失落的感觉,像被一种无形力量抽空了的那种十分空洞的感觉,革了十几年命,到头来居然作为人主的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指点江山,那种心情更加是伤不起,太伤心了。
然后刘邦指着他们对戚夫人说:“亲爱的,不是我不管你,我已经是尽力而为了,为了你也为了我,我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位大贤人都来辅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难以撼动太子地位了啊!看来我们的儿子如意是当不上太子了,这只能说是天意弄人,吕后真是一位好主子啊!还是你以后的好主子,难怪连我最信任的樊哙也和吕氏集团眉来眼去了,吕后够老辣嘛。完了,完了,全完了,这可什么办?”一听到自己的皇帝老公也无能为力,戚夫人那个悲痛难以言说,立马就失声痛哭,看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哭成了泪人儿,刘邦也没招了,只好语无伦次地对戚姬说:“别哭啦,宝贝,来来来,为我跳一曲曼妙的楚舞吧,我最喜欢看你跳舞了,我也来和唱一首楚歌吧:鸿鹄高飞啊,一飞千里。羽翼已丰啊,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啊,还能怎么办。即使手有弓箭,对于高飞的鸿鹄也没有什么用啦,根本不能伤害得了它的……。”
就是在这种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氛围下,刘邦伤心地唱完了歌,戚夫人早已哭干了眼泪,还真是有一种生离死别的感觉。反正光哭也没用,最后也只能罢酒上床睡去,管他天塌还是地陷,无所谓了,连命都可以丢掉,这世界没有什么可以不丢弃的,刘邦算是看破了……。
刘邦在废储如此重大的帝国政治运作上,干脆利落地败给了自己的大老婆,也预示了他死后吕氏集团的绝对坐大,然后是千篇一律生生不息的“秋后算账”。
为什么千百年来人类总是喜欢在自己发明的“权力游戏”的召唤下,高举利益的利剑前赴后继地自相残杀呢?难道利益是高于生命的唯一选项吗?甚至于到头来自己也成了利益的陪绑也在所不惜?果然人类是最有思想的破坏性动物?我不知道,可能,这源于一切的欲望……
总之,这夺嫡未遂之仇吕后绝对是要报的(而且革命形势的发展也需要她这样做),还有那由来已久的冷宫春怨也一并清算。只是刘邦没有鞠躬尽瘁之前也只能暂时隐忍罢了,君子报仇也不用十年呢。
果然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刘邦在长乐宫两脚一伸,吕后的儿子刘盈承袭帝号做了大汉皇帝之后,吕后就加紧了打击戚夫人这个政敌加情敌的步伐,反正戚姬的所有力量基本上就是从刘邦那里得来,“保护0伞”一被收起,基本上长袖善舞的戚大美女在官场上也处于了“裸奔”的状态,要怎样羞辱都没有多大障碍了。
当然,吕后是一个历史上配享本纪(和她的老公一样)的准皇帝级政治人,她不仅仅只是想要了戚夫人的命,最重要的是要清除威胁自己儿子皇权的赵王刘如意,不然的话能变天的可能就是这个类刘邦的戚姬宝贝儿子了,要是这样,到时候连哭都没眼泪了,官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和温情,于是围绕如何废掉刘如意进而斩草除根的大小政治动作由此出笼,而且从来没有消停过,同时通过打击刘姓王动摇大汉统治根基,为吕氏集团在政坛的崛起腾出位置。
最终,由于自己的宝贝儿子刘盈意外早死又无后(尽管一说他有6个儿子),更是让狠毒吕后有了大开杀戒的理由和底气,包括刘如意在内的刘邦三个儿子直接或间接被吕后害死,戚姬也被虐杀了,此后吕氏集团还差点篡夺了大汉皇权,正应了刘邦临死前的担忧。所以很多历史研究者都好奇废储失败后的刘邦,为何不干脆利落地把心狠手辣的吕后杀掉(一如李世民不杀武则天养虎为患),因为他明知心爱戚姬和宝贝儿子刘如意会有生命危险,这是不是很会看人和用人的刘邦的一大历史败笔?
尽管历史上探讨此类问题的寥寥无几(包括正史),因为没听说过刘邦要杀吕后,不过从历史的疑云或轨迹中,似乎也看出了刘邦不杀吕后的真实原因,那就是“不想、不敢、不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综合史料和某些历史研究者的观点佐证一下。
首先,作为刘邦的结发妻子和创业伙伴,甚至有人认为刘邦得江山吕后有一半功劳,作为利益共同体,本来就不怎么滥杀大臣且有宽厚仁爱之心的刘邦,根本没想要杀死自己孩子的妈;
其次,经过多场异性王叛乱之后,为了巩固大汉皇权,刘邦必须也只能依赖心狠手辣能稳住政治局势和威慑大臣的镇国吕后来托孤,辅佐自己的皇儿,否则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甚至可能再次发生,故不敢杀了吕后;
再次,正如他在废储失败后所写《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所表,对于身后代表庞大利益群体的吕后,废储尚且失败,何况对羽翼已丰难以撼动的外戚集团(包括依附朝臣)权势代言人,自然是想杀也杀不了,换句话说根本不能杀,会引起天下大乱,以刘邦的谨小慎微,他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心爱的戚姬而乱天下,不然他也不是很能隐忍能击败强大项羽的刘邦了。
总之,这正如某些历史研究者总结起来的以下三点“现实上行不通,情理上过不去,利益上不可取”所表,刘邦不杀吕后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不是要杀就杀那么简单。
然而,刘邦不杀吕后,吕后却没有放过政敌戚夫人。
首先,吕后先是把成了“无牙老虎”的戚夫人囚禁起来,然后以此为饵派人多次召赵王进京,使他成了“笼中鸟”再加以炮制。
不过,跟着刘邦打天下,且十分忠于大汉的丰沛集团骨干分子周昌(当时是赵国丞相),却识破了吕后的奸计,于是从中作梗阻止了刘如意去京城,当年连刘邦都敢严肃批评的贼大胆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吾等叔父辈,而且赵王年纪还小,我们就有看护的责任,不然就是失职。以我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我当然知道吕后怨恨戚夫人(他本人就曾亲眼撞见刘邦和戚夫人旁若无人地亲热),这是一种历史纠结,吕后这一召,当然是想把赵王骗到京城一并杀掉,这也是我不能让赵王前去送死的理由。退一步说,现在赵王还有病在身,不便去长安赴命,你们还是请回吧。”
周昌这个口吃佬曾经在刘邦废储时力挺刘盈,吕后曾经感恩戴德到要跪拜他,可惜这么一阻挠,以前的恩情似乎也不记得了(官场翻云覆雨是常事,凶险得很,什么时候被吃掉都不知道,所谓的“你的一点错,便忘记你所有的好”),不过吕后虽然对此非常恼怒,却不能把他怎么样,只好来一招调虎离山计把保护赵王的周昌召到长安来,来个釜底抽薪抽起了能主事的,减少阻力之后,派人再去召赵王刘如意。
吕后做了这么多小动作,当然也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宝贝儿子的位子,可以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史载以前英布谋反,鉴于刘邦已经年老体弱,有人建议太子带人马去灭英布立军功以赚取政治资本,刘邦也正有此意,不过太子心地善良能力平平,吕后很怕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那班将军不服太子,甚至于给他颜色看看就不妙了,反正胜了他还是太子,如果败了那就麻烦了,被人家抓个现行估计连太子位都要丢了,这不正是间接益了与太子争位的赵王吗?不笑死戚夫人才怪,想当年吕后在项大王的营地忍辱含垢,甚至于几乎有被生烹的危险,戚妃却在刘帮膝下承欢,吹萧弄玉,倚门而歌,长袖善舞,风情万种,不知今夕何夕,多少潇洒写意,现在你还想这样,没门!
所以,聪明吕后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冒险,还是力主皇帝御驾亲征,刘邦当然知道对付英布这种老军棍绝非易事,太子“固不足遣”,不然的话弄出一些笑话来自己的老脸也不知往哪搁,一世英名从此毁了更加得不偿失,最后才临时决定挂帅亲征的,倒是慌得曾放言皇帝不会亲征的英布有点难受,此是闲话。
反正,吕后就是处心积虑要解决掉阻着地球转的戚姬宝贝儿子赵王刘如意,做梦都想他横死的那种,谁叫你专抢吕后的风头呢。
关于这个,最终毫无悬念的是刘邦死后戚夫人和刘如意双双被心狠手辣的吕后害死。甚至于戚夫人一门全让吕后给收拾个干净,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这段历史上最著名的残杀案,刘如意被毒死(一说是力士缢杀之),最惨的就是曾经倾国倾城的大艺术家戚夫人成了史上最具创意的“人彘”造型,被砍了手脚,还挖眼熏耳,用药毒哑,扔到茅厕里当猪养,直至折磨致死,这种惨绝人寰的报复连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都看不过眼,大骂兽性大发的母亲是“此非人所为!”也就是说吕后不是人啊。
果然是女人之间的战争有时更加血腥和残忍,更加花样百出,戚姬那断手断脚的“人猪”造型令古往今来多少枭雄都心惊胆战,所以女人是不能轻易得罪的。斗了几千年,死了很多人,这样的一种活法,有时候还真是让人眼前一片漆黑,只一个绝望了得,多么令人绝望的一首生命悲歌啊。
出来混,迟早要还。官场里混的很多人有时是死都不冤枉的,春秋无义战,冤冤相报何时了。
话又说回来,当赵王接受吕后诏书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原本仁慈有加政治智商却不高的汉惠帝刘盈,知道母后一心想干掉自己的兄弟赵王,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居然动了要保护自己兄弟的心思(这和著名的春秋时期卫国公子代兄弟去死的“李代桃僵”故事十分类似),就先行在路上把赵王接回宫中严加保护,甚至于到了同吃同睡须臾不离的地步,生怕自己不在母亲就杀了赵王,果然是兄弟情深也。吕后还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啊,只能骂自己的宝贝儿子是吃里爬外笨蛋一个了。
反正这皇家两兄弟玩起了“一致对外”的把戏,让作为皇家话事人的吕氏,也大有自己不是刘氏家人是外人的奇怪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刘如意曾险些取得了刘盈的太子位子,也险些让吕后在自己最看重的政治地盘上输个精光),这更加激起她的斗心,非要把刘氏有为子弟击溃才心安,而且在刘盈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太多狠毒忧郁而死之后,临朝称制的吕后更是加快打击刘氏皇族的步伐,进行雷厉风行的人事大洗牌,分封诸吕,篡党夺权,几使刘氏江山变色,要不是机智计王陈平联合周勃铲平吕氏势力,估计刘氏天下基本上已经尽失了。
总之,吕后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级女人有的是手腕,要搞死一个人她有的是计,而且这机会更是不用等得太久。
公元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一天清晨,阳光明媚,生性软弱的汉惠帝少有的心情舒畅,于是兴致勃勃地出去射箭玩乐,于是等待时机的吕后立马瞅准了这个空档,加害年幼不能早起的赵王,因为赵王的“保护伞”刘盈出去了。
吕后一听到赵王独自在家,立马派人给赵王灌了毒酒,等到在外面玩够了的汉惠帝刘盈回到宫中,赵王已经中毒死去多时,心地善良为人仁柔见不得血的刘盈,直怪自己麻痹大意害死了弟弟,捶胸顿足泪流满面的样子,我怎么就这么浑啊什么什么的,开始患上了忧郁症。
等到吕后做戏做全套上演宫廷权斗连续剧,把美艳戚姬搞成惨不忍睹的“人猪”酷造型,且让自己的宝贝儿子亲自观赏之后,刘盈受到的刺激更大,差点得了失心疯,不仅不顾皇帝威严当场像小孩一样失声痛哭,还大骂自己的亲生母亲不是人,为了权力什么丧心病狂的坏事都干得出来,经此变态事件的强力刺激,忧郁症更加严重,几乎是到了不能理政的地步,每天纸醉金迷饮酒作乐,放纵无度的结果是把自己的身体都搭上了,从此一病不起。
贯高之死:赵相贯高为何撺掇赵王张敖要岳父刘邦项上人头
话说宣平侯张敖是鲁元公主的老公,刘邦与吕后的正印女婿,也是刘邦曾经的江湖大哥张耳的宝贝儿子,曾做赵王的他也曾因赵相贯高等人要行刺刘邦而差点被0杀。那么,为何贯高撺掇张敖要自己岳父刘邦的项上人头而后又舍命保王呢?
这个说来话长,可以追溯到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
那一年,刚因陈平的“图画美人计”从如狼似虎的匈奴铁骑下逃出生天的刘邦,大难不死后从平城经过赵国,当时的赵王就是自己的好女婿张敖。一见到皇帝亲临视察看望,有点意外也有点受宠若惊的张敖,当然是礼貌周到地勤加招呼接待,毕竟刘邦既是一国之君,又是自己的岳父以及父亲的故交好友,作为属下和子婿辈,张敖都必须要亲自做可口饭菜热情宴请,且毕恭毕敬、十分谦卑地加以侍候,把岳父周到照顾拍得舒服了,对自己以后的仕途也是大有裨益。
然而,我们也知道性格爽直喜欢骂人的刘邦,是不会拘礼于那种儒家的俗套礼仪的,何况对方又是自己的家人,熟得很,更是让生性不拘小节的刘邦像在家一样放得开,随口就一句国0骂,像帮自己曾经的大哥教子一样,骂骂咧咧,对张敖十分倨傲无礼,就像骂一个小孩子,你爷爷刘邦我就是这德性了,真情流露啊(也可能是在平城白登山上让匈奴人给围了七天七夜差点死掉,想把这窝囊气发到女婿身上也未可知)。
原本作为晚辈和臣下的张敖并不以为忤,因为他也知道岳父的为人,被骂那么狠还感到有点亲切(估计有点受虐狂的倾向了),好像被刘邦骂也是一种特殊待遇似的,乐呵呵地正襟危坐听着天子兼父辈的教训与责骂。
而那边厢,就有人不干了,刘邦还因为这一爽骂差点丢了卿卿性命,始料不及,这世界事物确实是环环相扣的。
那么,是谁对刘邦辱骂自己主人看不惯,并因此大发雷霆甚至于铤而走险要干掉刘邦的呢?
这两人就是当时都年过花甲的赵国国相贯高、赵午,也曾经是张耳的门客,和刘邦可谓是平辈的,看到自己的少主人被人像欺负小孩子一样欺侮,难免有点不爽,一半是羞一半是恼,除了大叹主人懦弱,还立马撺掇张敖要羞辱自己的岳父刘邦的项上人头。
“大家都是出来混的,当年天下豪杰四起诛灭暴秦,谁有能力就当天子,刘邦这么狂,少主对他如此恭敬有加,他却对你那么蛮横无礼,我们这些叔父辈脸上也无光啊,下去如何向老王爷交代?不如把这条不知感恩的老0狗就地解决,请让我们为少主杀了他。”贯高、赵午咬牙切齿地对张敖说。
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不是谋0逆的杀0头罪吗?传到别人耳里可不是闹着玩的,即使自己不是主谋,至少也难逃领0导干系。
“休得无礼,叔父们这样说就大错特错了!想当初先王不幸亡0国,多亏陛下相助才得以复国,恩泽子孙后代,这些全是陛下的大恩大德所致,我对他的恭敬也全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强迫或怨恨的成分,请各位别再说了。”看到前辈们如此激动,且事关重大,张敖立马大惊失色地咬破手指回答说,怕他们再大放厥词。
“我们错了,我们也知道少主是个仁厚谦和之人,绝对不肯违背道义。但我们也有我们做人处世的原则,决不能任人凌辱。现在陛下侮辱我主,也是侮辱了我们,所以我们决意以牙还牙杀掉他,这个与少主完全无关。如果事成功归于你,失败了我们自己一力承担,决不牵连到你。”贯高和在场的十几个人一齐商量道,一个谋刘邦项上人头的惊天计划便悄悄进行着(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都很推崇气节,为主人出气)。
汉高祖八年,刘邦又故地重游到了赵国(因追剿余寇又一次路过赵地)。这次,赵王张敖不仅像上次一样好酒好菜无微不至地侍候岳父,还为了讨好刘邦,别开生面地献上一位美人赵姬(以这样的孝敬方式,够爽),经过刘邦的殷勤播种,美人终于“修成正果”,生下了八皇子刘长,后来被封为淮南王。而刘长的出生却生不逢时,碰上了刘邦一生中很少碰到的针对他自己的谋0杀案,而这还牵连到了自己的好女婿张敖,他甚至可能是谋0杀的主谋。当时还感谢他知朕心呢,原来是别有用心的。所以,后来赵相贯高谋0杀刘邦的计划败露,美人也因此受株连而被囚禁于河内。
说到汉八年贯高实施的谋0杀案,事先知道刘邦行踪的他,曾在在柏人县(今河北柏乡县)原定接待皇帝的行宫里,提前安排好刺0客,单等刘邦前来纳头受死。
好在刘邦命大,他因直觉柏人这地叫起来不吉利(沛县口音“柏”与“迫”同音,被人迫害可不好玩),于是一走了之,最终贯高那十拿九稳的谋0杀计划便宣告破0产,神0事一桩。
刘邦是侥幸走出了鬼门关,但做了坏事的贯高却逃不出刘邦的手掌心,因为纸包不住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九年,贯高仇家告发了他们的阴0谋,赵王张敖还有贯高都被送到京城接受审讯。为了遵守当初的承诺即不牵连赵王,赵午等十余人都争着要自0杀担责,保持气节,却被清醒的贯高大骂道:“你们这班有勇无谋的莽夫,谁让你们如此争功,大家都死了,还有谁站出来证明少主的清白,为他开脱?”于是大家只好与赵王一起被押往长安听候发落。
原本是想要刘邦项上人头的贯高,最终却丢了自己的人头,呜呼哀哉。
当然,原来贯高是不必死的,但士人的节义,却让他自动自觉“献上”了自己的头颅,自0杀身0亡。
话说被捕之后的贯高,即使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都一口咬定张敖并没有参与谋0反,倒是他劝人不要谋0逆,不要伤0害天子。刘邦很是欣赏贯高的铮铮铁骨,认为是个了不起的壮士,对主人这么忠心耿耿,宁死都要保赵王,所以很讲义气的刘邦也把赵王张敖和贯高全释放了。但因弑0君罪,颇有气节的贯高干脆自己了结自己,以一死而谢天下,也由此名闻天下。
猫哭老鼠:希特勒为何赐死二战悍将隆美尔
二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卷入战争的人口和军队空前,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涌现出的战将更是灿若繁星,不胜枚举。而德军元0帅隆美尔,便是此中的佼佼者。
作为二战德军的三大名将之一,隆美尔以其极高的军事素质与指挥才能,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英军,被誉为“沙漠之狐”,法国战场同样战功赫赫,而这个既是德国人偶像,又是希0特勒爱将,还特别让敌对阵营尊崇的“天之骄子”,为何却被自己的上司毫不犹豫地“赐死”了呢?这在战争时期的当打之年,难道不是如李隆基在安史0之乱之际,把自己大将高仙芝斩立决一样“自毁0长城”的吗?
那么,希0特勒为何就能下得如此狠手?原来这牵涉到了老希的身家性命的大是0大非问题,即使是爱才,也急需用人,却只能忍痛割爱了。
话说1944年7月20日,一次密谋刺0杀老希的未遂政0变,居然不幸牵涉到了隆美尔身上。作为老希的一员骁将,他曾在北非一战中勇不可挡,初试锋芒便扭转不利战局,深得希0特勒的赏识,甚至成了心腹爱将,青云0直上当上了其时最年轻的德国陆军元0帅。可能是后来的战功赫赫,极大地张起了他的个人野0心,更由于英军蒙哥马利元0帅击败他之后,有失宠之虞的隆美尔便积极加入到军队少壮派反对老希的活动之中。直至老希逮捕了反对0派成员,居然发现很多是隆美尔的老战友或下级,而隆美尔更是处于了瓜田李下的尴尬境地,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