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历史牛书《史记》的记述,居然韩非还真是等到了秦王的幡然醒悟,毕竟杀了一个不惜开战也想要得到的牛人,不管怎样说都有一种自己打脸的味道,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所以后来怕被人耻笑的秦王便有点后悔听了李斯的恶意谗言,为了挽回影响,连忙派人去赦免韩非,但此时怕夜长梦多的李斯早就为自己十分忌惮的韩非送上毒药,而吃了毒药的韩非已经不在人世,想救都来不及了,时为公元前233年。
这个大致就是韩非死亡的全过程,但韩非之死也是颇有争议的。
最大的争议就是李斯做了秦王的背0锅0侠,“妒杀同门”是也,而如果没有秦王的首肯,李斯绝对不敢把秦王请来的喜欢得不得的高参毒0死,明显是秦王借李斯之手把不能在政0治上同心的韩非处死,妥妥的一“白0手套”,刘邦后来也曾大叹李斯为秦0始皇犯错背过很多锅,所以韩非的真正死因由于年代的久远早已变得有点模糊。
诚然,李斯的历史性嫉妒对韩非是十分致命的,韩非之死也带有后世所慨叹的“既生瑜,何生亮”之浓烈悲剧色彩。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韩非的大才盖过同门李斯让李斯瞬间暗淡无光,这也是李斯要韩非死的充分理由,有时候伤害你最狠的就是你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有传他们两人曾是学堂里的死0党),如果司马迁只是间接说了李斯妒0杀同门,只因“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于是借秦王之名遗药让其自0杀,多多少少并没有一口咬定韩非之死就是李斯干的,只不过是不排除李斯有“忌妒同门而欲杀之”之嫌而已。而到了王充的《论衡•虚祸》篇,却言之凿凿地认为“李斯妒同才,幽0杀韩非于秦”,似乎也把太史公的“李斯杀”暗示具体化,落到实处了。
但联系到韩非入秦的经过,把韩非之死全归于李斯造0孽却是有点说不过去。
因为史料显示,秦王之所以知道韩非的书籍和大名,正是拜曾经的韩非的关系很好的好同学李斯爆料是也,也可以说李斯是引荐韩非的“好伯乐”。据说在荀子处读博的时候,他们哥俩关系也处得比较好,常常在一起探讨学问交流学0习心得,最重要的是韩非入秦李斯是正牌“引路人”。
话说在兰陵读完博士课程之后,这对“好基0友”便各奔西东,从此天各一方,你有你的生活,我继续我的忙碌,都为自己的人生苦苦打拼。
却说脑子活泛的李斯,怀着“仓鼠吃天下”的雄心壮志,果断地摒弃母国楚国,而是西进当时已有“王0霸之气”的秦国,拜入吕不韦门下,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官也越做越大,话0语权越来越多。反观韩非,尽管在学术上高歌猛进,声名日隆,但由于政0治智慧欠缺圆通,且木讷口吃,说句话都说不清楚,最要命的就是好死不死他偏偏又是韩国王族(估计也因为这样才自觉选择回国效力的,不然到哪人家都认为他是韩0国卧0底),行高于众,自然成了比较昏0庸的韩王的“眼中钉”,对立情绪很浓,故此当然是“不为君王所待见”,任你学问再好声名远播,我就是不用你,你能奈我何?此时的韩非可谓是处于明0珠暗投的糟糕状态。
而值得庆幸的是,不久韩非便迎来了时来运转的时刻,皆因好同学李斯的无私帮助。
当听到韩非在母国韩国混得很苦很不济时,又听到秦王非常喜欢韩非的法0家思想时,当然是不失时机地引荐来博取大0王欢心了。就在秦王一副迷死人的款式口水花喷喷地夸赞《孤愤》、《五蠹》的时候,也是李斯告诉秦王这是自己的好同学兼好朋友韩非写的,投其所好为自己偷偷加分是也,至少在引进人才方面立功了啊。
应该说此时的李斯是诚心诚意希望自己的很有才的同班同学来秦国打工的,一起加盟秦国的王0霸事业的,你帮我我帮你,熟人好办事啊,尤其是混0政0治圈子的,更是注重有用人脉,大家互帮互助,又能为秦王引进高0级政0治顾问,一举两得,李斯当时只会一门心思无条件地引见人才,你好我好的事情,应该没有什么因妒成恨处心积虑要害韩非之坏心,李斯又不傻。
只不过后来政0治情商很不足的韩非一通冒酸气和傻气的政0治操作,危及了李斯的政0治前途,为了自保,才让这对好朋友反0目成仇要打要0杀是也。
就比如参与了军0国0大事的韩非,本来就得以秦王的好恶和眼色来办事,居然入秦后不忘保韩之己任的韩非,却处处与秦王的“通天大0计”唱反调,你叫去东他却去西,很不听话很是忤逆,当听到秦王、李斯谋划的剿灭六国计划从自己的祖国韩国开始时,原本就“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韩非自然是惊掉下巴,立马提出反对意见,毫不掩饰自己的爱0国之情,反而建议秦王放过弱小的韩国,先攻比较强大的赵国,一派“护犊情深”的款式,完全暴露了自己的政治取向和价值取向,那就是不能为秦国尽忠,他的心态也决定了他不可能真正为秦国服务为喜欢自己的秦王死心塌地地筹划统0一大计,而是处处掣肘。
这样的“入戏太深”,便注定了他后来的悲惨结局,那就是秦王的彻底弃用和李斯为自保而进行的构陷反噬(也可以说是为秦国除0奸)。
毕竟君臣不能同一条心非常麻烦,存韩就意味着不能统0一,何况在家门口放着一丛荆棘本来就不舒服,不能用就只有被放弃,别无他途,不然这统0一大业就只能搁浅,无奈之下便找来李斯当“背0锅0侠”,解铃还须系铃人,假手李斯将其搞死。
从这,也可以看出秦王对韩非之爱是相当有保留的,在人生和历史的关口,更是凸显此种情感选择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原本,作为战国政界和文化界的牛人,如果能抛开固有政0争,哪怕是能与0时俱进地变通一下,不那么执着,秦王、李斯和韩非这三个曾经惺惺相惜的牛人还是能拥有一段写意的蜜月合作期的,只是在韩国未被赏识的韩非又太爱0国心爆棚,即使是有点厌恶他的韩王为了解除秦国加兵压力,而变相让没有多少谈判技巧和能力的韩非去秦国“送死”,但痴心不改的韩非不仅不趁机像好同学李斯一样专心事秦而能闻达,倒是专心致志地做起了“护韩使者”,在秦王面前始终表现出了强烈的爱0韩之心,大有潮语所表“尽管你虐我千百遍,我却待你如初恋”的那种专情和初心。弄得连最初“悦之”的秦王,也对他此种“食古不化”不能入乡随俗的人生态度大为恼火,可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那种。
于是,彻底寒了心的秦王迅速蜕去最初的迷醉并立马起了杀0意,那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浅表的“光晕效应”很容易被现实击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然怎么会有世代相传的“伴0君如伴虎”的可怕传说呢?何况是在相对残0暴的秦王政面前,死都不知啥回事啊。
基于以上分析,所以便有了后来恼羞成怒的秦王假手李斯做掉韩非的历史传说,当时还比较厚道的李斯也不想让自己不开窍的好朋友好同学死得太难看,不是凌0迟杀千刀那样的酷0刑,而是选择相对痛苦比较小脸面上过得去的毒0杀方式,是一种相对“温柔”的杀0人法,在秦国也算是最有“临终关怀”意味的死法了。
然后秦王再假意来了一道赦0免令,便能掩盖自己杀0“偶像”的历0史罪过了,这一招也深得韩非“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主张的精髓(诚如干掉了商鞅的那个秦王也没有弃商鞅之法一样操作),爱你言论不一定爱你之身,算是巧妙化解了杀韩非的最大副作用,而李斯也由此铁定背上了杀同门的恶0名,刘邦所说的李斯为秦始皇背0锅,大约也包含“妒杀同门”这一口大0锅吧?
因为以李斯当时的地位,断不会没得到秦王授权而先下手为强把秦王不惜发动战0争请来的偶像式贵宾干脆利落地干掉,这明显让李斯吃不了兜着走,何苦呢?这是常识问题,即使如何发昏都不至于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背着秦王把韩非做了,以当时韩非在秦国的处境和他对秦王的心态,李斯没有此种迫切需求,除非是收到了秦王的明确指令或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