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深扒历史上那些大人物神秘之死

  晚安
  当时李亨还没有正式登0基,因而保卫肃宗的兵0力不是很多,为了博表现,据说张良娣每当睡觉时,总是争着睡在唐肃宗的前面。唐肃宗简直被这个有点古怪的美女老婆给弄糊涂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难道是想用女人娇弱的身体为我挡驾吗?于是恍然大悟道:“嗯,老婆大0人有心,太难为你了,不过抵御敌寇不是妇道人家应该做的事情。”

  张良娣听到夫君如此冰雪聪明,看来自己要装出的效果也出来了,于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地给自己带高帽子说:“我也知道女人手无缚鸡之力,不过现在兵0荒马乱的,夫君身边的人也不多,如果仓卒之间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贱妾我还可以先用身体当人盾为你抵挡一阵,好让肩负重任的你争取有效时机从后面逃走了,我一个妇道人家也没有什么能帮助殿下的,只有一条不值钱的生命一次性献给你而已。”说着说着张良娣居然不用导演导入便能潇洒自如地演起了苦情戏,眼泪哗啦啦的就流了下来。
  晚安
  都说眼泪是女人征服男人的秘密武器,何况张良娣还可以为李亨去死,唐肃宗听完后当然大为感动,立马像个英雄般(虽然他也不是太像英雄而更像狗熊,女人的娇嗲倒也是特别能鼓起男人的雄心,即使他是一个小男人)把老婆揽入怀中大0大温存一番,顺便给她一些很有诱惑力的承诺,于是皆大欢喜。

  到了灵武,恰巧张良娣生下了一个孩子,如果在现代她会有六个月产假还会有周到的家庭呵护,自己安心坐月子就行了。不过那时是战0乱的非常时期,而且立心要进行政治投0机的张良娣不顾产后虚弱,居然三天之后就起来为兵士们缝补衣裳,十分乖巧的住家妇女的美丽形像,很是被人啧啧称奇了一阵子,这种一心为公的光0辉形象太得分了,多么伟0大的母性,即使是为了政治加分而装出来的也算是难能可贵了,如果没有后来她在政0坛得势后的胡0作非为,基本上可以和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小小PK一下了。
  晚安
  当然,狐0狸精始终是收不住尾巴的,这个大家也不用太担心会有例外。

  此时,已经把张良娣当作心肝宝贝的唐肃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劝她调养好身体宜多休息,其他的事有别人来干,她却斩钉截铁地回答说:“现在国家有难不是我休养身体享清福的时候。”呀,多么通情达理的伟0大女性,唐肃宗感动得又差点流泪,反正从此以后对她更加百般怜爱,最终可以预见的是,肃宗登基之后便决意立她为后,最后她也是心想事成成了正宫娘娘,高超的政0治表演才能有了丰厚回报。

  反正,把皇帝哄得十分高兴十分舒服的张美人当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赏赐多多。
  晚安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肃宗曾因张美人的体贴入微,以及识大体赏赐给她七宝马鞍,这在战时的朔方看起来十分招摇十分浪0费,弄不好让人说闲话对稳0定军0心非常不利啊。

  李泌知道后,凭着高度的革0命责任感对肃宗说:“现如今天下大0乱,四海分0崩离析,尤其是物资奇缺,将士生活困难,所以皇家人更加应该带头勒紧裤带过苦日子,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给将士们做出好榜样,基于此,我认为张良娣不应该使用这样珍贵的马鞍,以免惹起众怒。所以我恳请陛下撤去马鞍上的珠宝玉器交给府库官吏管理,以便将来赏给那些立功的将士们。”
  晚安
  这个请求原本非常合情合理,对战0时的物资管理也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可惜只会蛊惑昏0君捞好处的张良娣却认为是李泌故意针对她,给她难堪,于是当张美人听到李泌这样说自己后,十分生气地对李泌说:“先生您和我是老乡,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你不帮我说好话也罢,居然还这样来羞辱我,一点也不念及乡亲之情,你何必做得这么绝呢!”

  于是,心结就这样结下了。
  晚安
  “美人别生气,我相信李先生也是为了大唐社稷着想,没有其他意思。”看到夫人河东狮的模样,唐肃宗连忙出来打圆场,还下令撤去了七宝马鞍,让张良娣空欢喜一场。

  恰在此时,建宁王李倓不知什么原因在房外的廓庑下伤心地哭泣,让唐肃宗听见后觉得十分奇怪,连忙召来问他为什么要哭泣,一个大男人当众哭泣算什么嘛?连小女子都不如。

  “近来大唐军0队屡战屡败,战场形势十分吃紧,所以我很担忧战0乱0难平定。现在看到陛下从谏如流虚怀若谷,这是国0家的祥瑞啊!照这样下去,在陛下的英0明领0导下,我想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看到陛下将太上0皇接回长安,天下太平,所以才喜极而泣也,没别的意思,让大家见笑了。”李倓有点不好意思地答道。
  晚安
  因此事折腾完了,那些七彩宝石也没了,吃不到狐狸还惹了一身骚,哼!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咱们走着瞧吧!由此张良娣在心中埋藏了很深的仇恨种子,非常憎恨这两人。

  女人发起恨来,有时是不顾一切的,思维也经常呈无规则非线性运行,有时候破0坏性还蛮大。

  因为聪明的李泌低估了十分政0治化的后宫女人的报复决心,也为之吃尽了苦头。如果李泌阻止张良娣铺张浪费搞腐0败是小事一桩的话,那么他又劝阻皇帝暂缓张良娣为后那就触犯了张美人的核0心利益和承受底线,让她恨得牙痒痒的,非想狠狠咬李泌遍体鳞伤不可。
  晚安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晚上,被张良娣哄得团团转的唐肃宗又对李泌说:“张良娣的祖母是太上0皇母亲昭成太后的妹妹(昭成太后是李隆基的生母,据说因生母早丧李隆基把这位姨妈当亲生母亲看待了),太上皇十分思念她。所以朕想把良娣立为皇后以慰藉太上皇的孤苦思亲之心,你以为如何?”原本这也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而已,吓唬得了别人吓唬不了心里很亮堂的鬼李泌,他当然知道是利0欲熏心的张良娣在背后撺掇,大打亲情牌来谋私,于是回答说:“陛下当初在灵武的时候,因为群臣都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所以拥戴陛下做了皇帝,并不是陛下私心想要做皇帝,这一点非常重要,也一定要搞清楚。现在天下未定,战事才是最紧要的,所以陛下要多操心军0队的事情。至于立后这些家事,窃以为并不是十分紧要,因此最好还是等待太上0皇的命令,不必操之过急,这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肃宗听后非常满意,不愧是帝0王之师啊,想起问题十分周全,于是欣然同意了李泌的意见。
  晚安
  这回张良娣已经不是咬牙切齿那么简单了,简直就是要把李泌这个胡说八道的臭道士剥0皮拆骨寝皮食0肉才解恨的样子,因为皇后之位比七宝马鞍更加值钱,有了皇后宝座还怕没有金银财宝吗?简直还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耶,可惜全被李泌这个心肠歹毒的好老乡给搅黄了,我前世是不是和你这个臭道士搅乱了骨头还是不小心踩了你的尾巴?为什么三番五次要阻我发达?犯我发达者虽近必诛。

  于是有心报仇的张良娣就这样盯上了不知好歹的李泌,非把他拉下马不可,不搞死他誓不为人的样子。何况李泌在朝中又是那样的一言九鼎,皇帝对他言听计从的样子,他在朝中存在一天我张良娣就没有发达的一天,为了要搬走这座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她立马和当时的权宦李辅国一拍即合,奸计迭出。李辅国这个因拥立0皇帝有功而受宠的人也早就想打倒李泌这个位逾宰相的大能人,有他在朝中一天自己就不能大0权独0揽,于是共同的利益让他和张良娣结成了威力无比的政治0同盟,不时把炮弹丢向李泌那里,目的就是想赶走他。

  晚安
  这两个奸人的所作所为被正直的建宁王知道后,立马不顾后果地斥责这两个专会挑0拨离间、陷0害忠良的佞人,还多次揭发他们的罪恶,张良娣就在皇帝那里吹枕边风,说建宁王想做元0帅要害0死太子。

  这还得了,气晕了的唐肃宗不管青红皂白就赐死最会打仗的建宁王,连和李泌商量一下都免了。建宁王李倓一死,基本上李泌的夹攻范阳之军事计划也宣告破0产,因为猛将李倓已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于是唐军自砍一只脚,这事也反映出了唐肃宗事实并无意要攻打范阳,皇帝最想的就是如何回两京享乐,再就是如何防范功臣夺0权,因为皇帝不止一次地问李泌屡立大功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如何安置,他们的官职已经是位列三公正一品的无法再给,再给就爬到他的头上来撒尿了,最终也是挂起来了事。
  败走麦城的死得憋屈的关羽

  自小就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爱不释手,记得曾在别人家的光线暗淡的小阁楼借读,一看就是一整天,达到了津津有味、废寝忘食的境界,这个不仅是它的故事精彩纷呈,更因其人物的悲欢离合英雄末路,可谓是荡气回肠欲罢不能,正应了那著名的古诗意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比如此时正主关羽,这个贵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一生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威名远扬,前头还在水淹七军猛攻樊城,眼看就胜利在望,突然之间就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连民间江湖人士都拜为关二爷的关羽(全国遍地开花不计其数的关帝庙就是明证),却突然就小命不保,魂归天界。这画面转得太快太惊艳,所以当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甚至连之前一直听到捷报频传的刘备,想救他的二弟都来不及了,这正如“学术超男”易中天在其脍炙人口的《品三国》里所调侃的:“刘备总不能派空降兵到麦城吧?这个时候只有直升飞机能救啊。”
  晚安
  所以,关羽死在败走麦城之后的吴将手里,这当然是一出千古悲剧,后来“败走麦城”还像前文所提过的吴起“杀0妻求将”一样,成了一成语,即“比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基于此,有史评家还饱满深情、慷慨激昂地对此评论曰:“关羽的死,最经典地诠释了英雄末路的无奈,走麦城也从此成为英雄落难的代名词。不管是正当得意之时的红人,还是不得志的才俊,还是从未显扬的小人物,都会被关羽的悲壮遭遇所打动。英雄无奈,从来都令人心折。成就关羽至高声名的,不只是他的那些英雄壮举,还有他的末路悲歌。”

  这个评论,似乎都是对家喻户晓的武圣关二哥一边倒的溢美之词,正所谓现代社交社区里的朋友动态评论,喜欢就特感可爱不喜欢就特感傻0帽,一如先秦庄周所说“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庄子·人间世》)
  晚安
  关于关羽,这个“红脸美髯,手持青龙偃月刀,脚跨追风赤兔马”超酷美男造型的千古英雄,似乎对他能写的或者说能写得出彩的并不太多,毕竟他在《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和光辉形象都太深入人心,以至于想说他一点不好或“坏话”,都要掂量着有被关粉骂得狗0血喷头的危险,所以此篇我们也主要根据正史,写一下他的很是有点悲催的人生最后时光,即败走麦城被曾经的盟0友孙权做掉的全过程,评论基本上综合各路研究者的比较正路的一孔之见,不敢妄评。

  由于《三国志》有关关羽败走麦城的传记文字转多,不想引用全部原文了,以下就以白话翻译之形式夹叙夹议解读一番。
  晚安
  首先,在开篇我们先用故事梗概式给关羽败走麦城提纲挈领,也就是骄傲自0大、四面树0敌的关羽,因被吕蒙诓骗大意失荆州后,又加上部属投降或拒援,最后腹背受敌的关羽,只得败退麦城,却在突围中被吴将潘璋部下马忠擒获,最终被孙权所杀,演绎了一场千古悲剧,麦城还因此闻名遐迩,后人还习惯把“走麦城”喻陷入绝境,呜呼哀哉。

  话说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著名军师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刘备打下汉中,并自立为汉中王,声威大振。

  受到大哥刘备攻取汉中的用兵胜利的鼓舞,其时被刘备封为前将军的关羽,也率军北上攻打曹仁,欲取樊城,曹操连忙派于禁督七军驰援曹仁,共击关羽。不料当年秋天因大雨连绵,汉水泛滥成灾,山洪暴发,于禁被水淹七军,投降了关羽,庞德不降被杀。魏国军事受挫再加上关羽策0反,梁、郏、陆浑一带的豪强武装纷纷依附蜀军,政0变频繁,有的甚至接受了关羽号令,为其效力,蜀军一时声震中原,威胁魏国的稳0定。
  晚安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甚至于连诡计多端的曹操都慌得想迁离许都以避关羽锋芒,足见其攻势之猛。好在曹操的得力谋士司马懿、蒋济等人,很有建设性地提出了与刘备集0团曾经的盟友孙权结盟,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关羽大获全胜的话,不仅对东吴也有威胁,实力强大后的蜀国更是不想还被占的荆州了。基于利益的考量,孙权是不会乐于见到关羽坐大的,此时派人前去游说孙权结0盟绝对成功,然后让其派兵从后突袭关羽,作为交换条件,事成之后割东南诸郡给孙权,樊城之围便会迎刃而解。看到司马懿们献的计颇有道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精明过人的曹操便采纳了这一中肯意见,后来形势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计谋的正确性。

  却说曾经孙权派人向关羽联姻,以示友好,史曰“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而自诩汉正统的关羽根本就不把小东吴放在眼里(连大丞相曹操都视若无物呢),不仅拒绝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孙权的犬子,还目中无人到辱骂来使,一点外交礼仪都不讲,这怎么能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三国乱世搞好统0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呢?
  晚安
  何况当时的蜀军还没有强大到两面攻打魏吴的地步,这不是脑0子进水了吗?从来都是蜀吴联合才能抗曹啊。总之,关羽的这一不经大脑的刚0愎自0用、盲目自0大,也顺利为自己挖了坟墓。所以易中天也非常不客气地评论关羽是一个“狂妄自0大,爱戴高帽子”的家伙,同样心高气傲的孙权当然也是十分恼恨,一口气都不停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曹魏的结盟要求。怕生性多疑的曹操不信,孙权自己还首先向曹魏称臣,主动写信给曹操说要背后攻打荆州,他想利用曹魏力量把刘备有借无还的荆州顺手给夺回来已经很久了,这一歪打正着,孙权还灵机一动用初出茅庐的陆逊,大肆吹捧爱戴高帽子的关羽,让其麻痹大意,故意引其上当,然后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调兵樊城后城内空虚的荆州,便被打个措手不及,也只能大意失荆州了。

  此时盲目乐观的关羽,便让敌人给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军事课,所谓的骄0兵必败是也。
  晚安
  而且眼角高于额头的关羽,不仅对外统一战线搞不好,没有认真执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外交政策,让蜀军进退两难、腹背受敌,甚至于对内都搞不好团结同0志,一副我是皇0亲国戚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状。比如南郡太守糜芳曾驻守江陵,将军士仁曾屯驻公0安,这两人就一向怨恨傲慢无礼骄横得不成人样的关羽轻视他们,此时的关羽更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既得罪敌人又不被自己人待见,性格最终决定了他不得好死的命运,因为他不能得罪那么多人,那样的话便无异于自取灭亡。果不其然,当其领兵出征,负责供应粮草军需的糜芳、士仁两人却因积怨没有全力援救关羽,扯其后腿。出征不利的关羽气得要死,立马放出狠话:“回去之后就让这两兔崽子喝一壶,狠狠地惩处他们才解恨也,让他们知道得罪我是什么后果。”糜、士二人一听,当然是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下去无异于等死,于是连叛0变的心都有了,一等到孙权诱降,二人即刻投奔向孙权的温暖怀抱。

  而此时曹操又派猛将徐晃率军前来救援曹仁,关羽自然攻不下樊城,只有领兵退还。此时孙权已派大将吕蒙袭取江陵,连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儿老小都全部被俘获,败退的关羽军队于是作鸟兽散。最终败到麦城的关羽残部试图突围逃跑时,被恨死他的孙权派部将埋伏截击,在临沮斩杀了关羽及其子关平,一代名将之花凋谢在枪头之下,死时才五十八岁上下,令人扼腕。
  晚安
  这就是令中国民间崇拜为神的武圣关羽之死的大致经过,而且死得一点都不“高大上”, 绊马索连人带马绊个狗吃屎的造型更是有损战神形象,所以关二哥的死忠粉总是对写《三国志》的陈寿颇有微词,这正史也太他娘不给关羽留面子了,说他虽然也是项羽式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万人敌”,是赫赫有名的虎将,却是“刚而自矜”,与其难兄难弟张飞的“暴而无恩”相映成趣,且“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最终都不得好死,与《三国演义》那种盖世英雄的光辉形象相去甚远,也让我这个曾经的关公“小迷弟”有点大跌眼镜是也,悲就一个字。

  晚安
  对于关羽的憋屈死法,与演义简直是大相径庭,有人甚至怀疑关羽不配“武圣”的威名。认为关羽“政治眼光短浅,一味争胜,没有顾全大局,导致了魏吴联手,使胜利的天平向敌方倾斜。关羽只算得上是将才,远未达到帅才的高度。”换句话说便是不配称呼武圣。而且还有史评家说他“自视过高导致疏忽大意,没有良好的统领全局观念”,只能算是逞英勇的项羽式“匹夫之勇”,因麻痹大意而糊里糊涂地丢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荆州,这本身就彰显其低下的指挥才能。作为战将个人武力值还算是爆棚,但作为统0帅,经不起名不见经传的陆逊的一封肉麻吹捧信糊弄,那种进退失据简直就是军事菜鸟一枚,最多是百万军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优秀士兵,根本担不起统帅的旗号。对此,毛泽东也有一番中肯评论:“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0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0门主义,不讲政策。”那种高0傲自0大、目0中无人、小肚鸡肠,恨不得把天下人拦在门外的性格缺陷,最终让他吃不了兜着走,死都不知怎么一回事,与“武圣”的称号相距甚远,后人之所以把他捧为武圣,大概与他的忠义有很大的关系,这也与封建统0治者为了更好牧民、教0化百姓而力捧他分不开。
  晚安
  最后,我们来讲讲关羽败走麦城为何刘备、诸葛亮不伸手援救。前文,我们曾援引了易中天的说法,那就是总是捷报频传(他也确实曾以战场实绩震动过曹魏,这是唯一亮点),突然就意想不到地败亡了,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连直升飞机可能都救不了啊。

  确实,行事太飘忽没有通盘考虑的关羽,败亡得实在是太快太过突兀了,从关羽意气风发地要拿下樊城,然后吕蒙巧妙白衣渡江,到关羽败走麦城,这前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可谓是电影场景转换的速度,刘备想救好兄弟都难,至少这粮草军需的调集都需要时间,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纵有天大本事,木牛流马般厉害,都难以一时送达战场,再加上当时通信条件的限制,据有心者研究,即使是飞鸽传书都是要用上五到七天,战场形势一日千里,想救都是有心无力,怪只怪关羽盲目乐观,喜欢带高帽子的他听信陆逊的欺骗,把荆州守军抽走一半以上,最终瞎指挥的结果,自己兵败如山倒,是力有不逮还喜欢瞎搞惹的祸,说起来的确是可悲可叹,怨不得别人,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就是贵为古代武圣的关羽,你不服又能怎么样,就此打住。
  好喝人奶的大唐名将侯君集怎么死的

  话说初唐名将侯君集曾拜唐朝顶级军0事理论家李靖为师,李靖察觉侯君集有反0骨后,便没有尽心教导他,而是留有一手,让其不能满师,以下我们就讲一讲曾被老0狐狸李靖差点活活气死让其武艺半天吊的“造0反英雄”侯君集的小故事。

  侯君集虽然没有李靖、李勣那样老谋深算又在历史上声名显赫,但也贵为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一(李世民还很护他呢,其祖上也是陇西军0事贵族成员,同一军0事编号),那也不是吃素的角儿的,如果老狐狸师父不留一手而承乾同学的造0反大计保密工作又做得更缜密一点的话,我相信以打胡人也很有一手的侯君集会大有作为呢,甚至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晚安
  当然侯君集才气、本事是不大缺乏,缺乏的可能就是做人的一种大气,多了一点妇人的斤斤计较,所以也比较难成大器,连史书也说他“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旧唐书·侯君集列传》)。

  老实说,唐朝能大败吐谷浑是与唐军采用侯君集提出的分进合击、穷追猛打等十分有效的战法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是战0争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原因。连老0狐狸李靖都有点折服了(可能猜0忌之心也由此萌生了吧,再给他教全部看家本领就爬上自己头顶撒尿了,侯又是明显的浮夸口气特大谁也不服的那种类型,李世民护他估计也是玩一种微妙的政治0平衡术吧,不能给谁一家独0大,不然就有点麻烦大了),这回得乖乖听他的,再没有爱理不理的派头,真理确实在侯同0志那边嘛,李靖绝不会贻误战机的,不然他也不配当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了。
  晚安
  这回,争气的侯同志也在小李面前小小露了一回脸,加官进爵当然也不在话下了。行伍出身的他做起组0织人事0部0长起来也蛮得心应手(因为好学能触类旁通),“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如此全才,灭了吐谷浑又灭高昌的侯君集,居然灭来灭去最后因贪0欲灭了自己。

  侯君集灭高昌国时,由于没有奏请朝廷便自作主张委任官0员(当自己是皇0帝寡0人了不是),同时还私自掠夺大量的珍奇宝物、靓丽妇女,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于是被人弹0劾而惨被小李收入狱中,最后由于岑文本力谏,侯同志才被开释,免吃牢饭,但器小又多妄语的侯君集(这一点和“多嘴大叔”薛万彻有点相似,李道宗说他智小言大,对居于他上0首的大0官如老0狐狸李靖等颇有微词)早已有了一肚子气,娘的为你卖命到头来居然混到了这么落魄的份上,给一甜枣打一大棒,不反待如何?于是参加了李承乾谋0反集0团,最后落了个斩0首的极0刑。
  晚安
  据说侯君集参与谋0逆集0团后,显得非常的焦躁不安(非顶级帅才也,如果是的话就会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奶照喝舞照跳),总是在午夜梦回时突然在胡乱的梦话中惊醒,然后自己说一些自己也听不懂的话, 这样失魂落魄连他的老婆都察觉到了,认为他一定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还好心劝诫他悬0崖勒马,不然累及全家就后悔莫及了。

  多么好的老婆,多么强大的女人直觉,多么会察颜观色,可惜最终靠后期恶补才有点大出息的他始终不是李世民甚至是李靖李勣那样的大才,相比起来始终是志大才疏,不堪大用。如果能保持清醒头脑,也绝对不会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古代超级“愤青”承乾同学搅和在一起了,那简直就是以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作抵押品,这个不能不说是他那种自小量小浮夸和急0功近利的最直接表现, 不失败才是怪事。
  晚安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介绍并鼓动他参加政0变的却是他的好女婿贺兰楚石,而最先检举揭发他谋0反的也是贺兰楚石,果然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光辉典范和最佳诠注。以前老0狐狸李靖、李道宗和张亮都曾对李世民说老侯有二心,但小李却比较爱护和保护他手下的“老干部”,最后三堂会审人证物证俱有他才低下骄傲的头颅,这回即使你灭了五个国家是陇西军0事集团的骨灰级“白骨精”小李也保不了你了,你那玄武政0变大功臣的老本也吃到头了。得志小0人得到权0位的结果,居然就是上天赐予自己一把割喉的最锋利的刀,伤害立现。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还是那句老话说得最贴切:“有多大0头带多大帽”。

  这正是:

  是非终因强出头,聪明反被聪明误。
  晚安
  随着老侯的光荣谢幕,似乎小李的完美政治平衡木也有点倾斜了,不说也罢。

  最后,想小小扒一下作为政坛反面教材的侯君集那个异乎寻常的“嗜好”,就是说喜欢喝真的人奶(可能是比较正气纯净又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没有三0聚0氰0胺,这一点非常重要,难怪现在富人阶层已悄悄流行雇高价奶妈了),所以他家里专门像养奶牛一样,养了一批丰乳肥臀多奶水的妇女,以供他每日喝新鲜人奶,皇0帝级的享受啊,怪不得越来越聪明,呵呵。

  侯君集的乖0戾性格在大唐高0干圈子是出了名的(小李的宠臣嘛),生活腐0化程度估计也非同寻常,不然也不会贪财而下过大狱了,相信十分需要腐0败资本和非常玩资的他,一见到高昌的奇珍异宝和蓝眼金发风情迥异的靓女眼睛一定立马发绿,正常反应也。
  晚安
  华亭鹤唳: 陆机雄才大略难自保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咏陆机诗曰:“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鉴于陆机一生雄才大略也难自保,在乱世中得罪权贵而惨遭杀害,同时被夷灭三族,从此再也听不到华亭别墅的风声鹤唳。于是,一生也是穷困潦倒、怀才不遇的诗仙最终发出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感叹,来场“将酒进,杯莫停”的千年宿醉,倒也痛快淋漓,不枉此生。

  那么,陆机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能有劳千古诗仙李白如此的牵肠挂肚、感慨万千的?

  当然,能让骄傲得不像人形的李白(“诗仙”嘛)提起的,绝对是历史猛人,不然就折杀同是历史猛人的李白,这不申请自我打折自掉价了吗?
  晚安
  陆机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赫赫有名的吴郡陆氏,江东大族。如果这样说有点抽象,那么熟悉《三国演义》的人一定熟悉那个代替吕蒙打败不可一世的关羽、刘备的东吴名将陆逊,陆机就是陆逊之孙。

  而陆机的父亲陆抗也不弱,被誉为“东吴最后的名将”,曾击退晋朝名将羊祜的进攻。出身如此显赫世家,陆机自然是“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与其弟陆云同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陆机还是一位大书法家,多才多艺,他的《平复帖》还是我国传世年代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陆机虽然少有奇才,文章盖世,却因生不逢时而只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其“马放南山”,束之高阁。
  晚安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陆机二十岁时被迫隐居山林十年(东吴被灭是也)。

  那些年,他和自己同样喜爱文学的弟弟陆云,终日游荡在故乡青山上,坐看云起时,激扬文字后,经过长期闭门造车的艰苦磨练之后,二陆的文字功底更是炉火纯青,然而这衣锦夜行的也不是个事,谁知呢?

  最终,这二陆还是耐不住寂寞(俗称的寡妇守不了空房),说得冠冕堂皇点就是人在山野心在庙堂。陆机《辨亡论》的指点江山批评时政就表露了心迹,十年磨一剑,直指洛阳城,毫不犹豫就做了北漂族,直至把卿卿性命也丢了。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心高气傲的陆机偕同陆云一起到京师洛阳寻梦,由于名满天下,更由于是江南望族,所以即使进入人才济济的京城,也把中原人士视若无物,骄傲得不似人形,只拜见了当时的大名士、太常张华,其他大码头一律不拜,果然是嚣张得可以,估计也为以后的被杀埋下了祸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