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来了
6
虽然对于武昭仪她丫头莫名其妙升天这事儿,王皇后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但这还不能从根本上撼动皇后凉凉在宫中的地位,起到的效果最多是让高宗更讨厌她而已,同时作为皇后好基友的淑妃,自然也会遭到恨屋及乌的待遇。
什么!难道杀死皇帝老子他丫头这回事,都可以这么轻轻给带过去吗?天理何在!您别说,还真是。事实上,就算高宗那时恨煞了王皇后,他也找不到合理的依据,可以废掉这个天然呆。因为是这样的,大唐的婚姻法呢,没错,像正妻杀掉妾室的女儿这种事是归民法管的,不是归刑法管的,大唐的婚姻法说大奶杀掉二奶女儿这种事是不必追究刑事责任的,丈夫最多只能休了大奶而已,而且关于皇后杀了妃嫔女儿这事……法律没有明确条文可参考,一切都TM得看皇上脸色。
既然这事儿在皇上的许与不许之间,那就好办了。大家都知道,高宗他是个白包子,谁都可以捏一捏,王皇后虽然在后宫被武昭仪打得满地找牙,但皇后她在朝中是有人的。说到朝中有人,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前朝有哪些得势的大臣,以及他们对王皇后和武昭仪分别是个什么态度。
从高宗继位的永徽元年到天然呆被废的永徽六年,白包子手下的班子基本保持了和谐稳定,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这两人位列三公,都是正一品大臣,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啥事儿都能参和一脚,相当于总参谋之类的牛逼人物,尤其是长孙无忌,因为是皇帝舅舅,太宗基友,三朝老臣,又扶持过两个皇帝老儿上台(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所以非常牛逼;李绩也是两朝老臣,但为人老奸巨滑,因为之前被太宗这个疑心病患者质疑过忠诚度,所以虽然和长孙舅舅他官阶是一样的,但在其面前总是低了个头。
左仆射于志宁和右仆射褚遂良,都是尚书省的副职,从二品。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兼人事部,统领六部,帮白包子他处理国务大事,掌典百官。为嘛尚书省没有正职呢?因为白包子他爹李世民曾兼任过尚书令,也就是尚书省一把手这个职务,所以之后尚书省一般便不再设正职。
侍中韩瑗,中书令柳奭、来济都是正三品官员,负责打酱油上眼药。大家可以注意,在我提到的官职中没有宰相这一职,为嘛?因为这七人都是宰相,简称七个葫芦娃宰相团。宰相团里,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来济五个人又大搞小团体,组成五人搅基团,仗着五对二人多势众,常常把朝里不听话的大臣围殴得鼻青脸肿。
五人搅基团里以长孙无忌为首,皇帝舅舅嘛,自然位高权重;褚遂良这个人,挂了的太宗曾评价他是“飞鸟依人”,说白了就是个捧臭脚的,看到长孙舅舅权势大就贴上去了;柳奭虽然是个打酱油的,但他身份贵重,是皇后舅舅,所以在搅基团里也能说上点话;长孙无忌、褚遂良、柳奭是搅基团里的核心铁三角,啥事儿都喜欢跟白包子高宗对着干,来不来就是“你爸当年blabla……”,搞得高宗火很大,因为三人里有两个都是舅舅,所以也叫三人舅舅团;韩瑗、来济属于搅基团里的边缘人物,他们不像舅舅团那样大小事都管,只是在拥护王皇后,反对武昭仪这事儿能和舅舅团齐心合力,所以他们是酱油二人组。
总结一下,当时的朝廷局势,就是这样的:
七个葫芦娃:宰相团
五人搅基团:多数派老臣,太宗基友,武昭仪黑,王皇后后援团
三人舅舅团:皇亲国戚,喜欢跟高宗对着干,武昭仪黑,王皇后脑残粉
双人酱油组:武昭仪黑,王皇后散粉
其余大臣:沙包,总被搅基团围殴
虽然高宗心里认定是王皇后杀了自己的丫头,但是,因为王皇后没有在现场留下指纹凶器一类的证据,所以不能定罪;而且就算定罪,也不能构成废后的必要条件。但是看到心爱的武御姐痛不欲生的样子,一直人尽可欺的包子高宗决定硬一回,气势汹汹地上朝堂说:大奶心肠歹毒!害死皇嗣!诸位叔叔舅舅看朕该咋办?舅舅一下就顶了回来:木有证据咋办?凉拌!皇上大怒:舅舅我忍你好久了,这次朕……就再忍你一回……是的,结果是,皇上他还没硬就软了。
小公主死亡事件不了了之,可皇上心里觉得对不起御姐,就回宫安慰御姐说甜心你就别难过了,咱们的小公主就是那折翼的天使,地球太危险了,还是回天上去比较安全。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饿不饿呀,我下面给你吃……于是皇上就下面给昭仪吃了,昭仪吃了,没多久又怀孕了,皇上下得一手好面!
永徽五年冬天,也就是武昭仪回宫三年多一点的时候,昭仪又生了一个儿子。这时除了折翼天使小公主,昭仪已经给皇上生了两个儿子了,简直可以算是大唐的国之功臣!皇后凉凉看着武昭仪连生两子,自己又完全失宠,自然惶恐不已。皇后是个天然呆,皇后她妈魏国夫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母女两人开了个小会,拍脑袋想出了天下第三馊的主意:蹲墙角画圈圈诅咒你!
武昭仪虽然厉害,但王皇后自杀功力也深不可测。她接连想出的三个馊主意:养藏獒、搞蕾丝、扎小人都是堪比割腕上吊开煤气的三大杀器。为此皇后凉凉聘请专业人士,开始在后宫大搞xie教活动。
扎小人在古代是无可饶恕的大罪,在唐代属于刑事犯罪,比杀人女儿还严重。唐律令写得很清楚:扎小人害路人甲的,死缓;扎小人害父母亲属的,死刑;皇帝眼皮子底下扎小人的,凶手死刑,凶手家属流放。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就是因为扎小人被咔嚓的,可卫皇后好歹还给武帝生了四个孩子,而王皇后连个屁都没生出来,不知道哪里来的扎小人的勇气。
因此有很多史学家怀疑皇后没有扎过小人,都是武昭仪这个腹黑女诬陷的,《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和《唐会要》都一口咬定是昭仪“诬告”。不过鉴于这两本史书都是昭仪她后妈写的,从来就没给过好话,所以个人觉得参考意义不大……鉴于王皇后那么呆萌,当时情势又那么险恶,难保她不会铤而走险出此下招。
然而王皇后不知道,武昭仪早在她身边安下天罗地网,只等她爆出辛辣猛料。那边的探子一回报,昭仪大惊,尼玛不是吧,这还TM了得!二话不说跑去给包子打小报告。白包子高宗一听火冒三丈,派人搜宫。其实,这个案子也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比如桃木人三寸钉那一类的,估计找到的就是些符纸佛珠之类的辅助性证据。这些东西,说的好听是祈福用的,说的难听是蛊惑用的,又是一桩在皇帝许与不许之间的案子。然而包子此时对大奶深恶痛疾,再加上武昭仪的耳边风,心里已经隐隐有了废后的意思。
6
虽然对于武昭仪她丫头莫名其妙升天这事儿,王皇后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但这还不能从根本上撼动皇后凉凉在宫中的地位,起到的效果最多是让高宗更讨厌她而已,同时作为皇后好基友的淑妃,自然也会遭到恨屋及乌的待遇。
什么!难道杀死皇帝老子他丫头这回事,都可以这么轻轻给带过去吗?天理何在!您别说,还真是。事实上,就算高宗那时恨煞了王皇后,他也找不到合理的依据,可以废掉这个天然呆。因为是这样的,大唐的婚姻法呢,没错,像正妻杀掉妾室的女儿这种事是归民法管的,不是归刑法管的,大唐的婚姻法说大奶杀掉二奶女儿这种事是不必追究刑事责任的,丈夫最多只能休了大奶而已,而且关于皇后杀了妃嫔女儿这事……法律没有明确条文可参考,一切都TM得看皇上脸色。
既然这事儿在皇上的许与不许之间,那就好办了。大家都知道,高宗他是个白包子,谁都可以捏一捏,王皇后虽然在后宫被武昭仪打得满地找牙,但皇后她在朝中是有人的。说到朝中有人,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前朝有哪些得势的大臣,以及他们对王皇后和武昭仪分别是个什么态度。
从高宗继位的永徽元年到天然呆被废的永徽六年,白包子手下的班子基本保持了和谐稳定,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这两人位列三公,都是正一品大臣,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啥事儿都能参和一脚,相当于总参谋之类的牛逼人物,尤其是长孙无忌,因为是皇帝舅舅,太宗基友,三朝老臣,又扶持过两个皇帝老儿上台(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所以非常牛逼;李绩也是两朝老臣,但为人老奸巨滑,因为之前被太宗这个疑心病患者质疑过忠诚度,所以虽然和长孙舅舅他官阶是一样的,但在其面前总是低了个头。
左仆射于志宁和右仆射褚遂良,都是尚书省的副职,从二品。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兼人事部,统领六部,帮白包子他处理国务大事,掌典百官。为嘛尚书省没有正职呢?因为白包子他爹李世民曾兼任过尚书令,也就是尚书省一把手这个职务,所以之后尚书省一般便不再设正职。
侍中韩瑗,中书令柳奭、来济都是正三品官员,负责打酱油上眼药。大家可以注意,在我提到的官职中没有宰相这一职,为嘛?因为这七人都是宰相,简称七个葫芦娃宰相团。宰相团里,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来济五个人又大搞小团体,组成五人搅基团,仗着五对二人多势众,常常把朝里不听话的大臣围殴得鼻青脸肿。
五人搅基团里以长孙无忌为首,皇帝舅舅嘛,自然位高权重;褚遂良这个人,挂了的太宗曾评价他是“飞鸟依人”,说白了就是个捧臭脚的,看到长孙舅舅权势大就贴上去了;柳奭虽然是个打酱油的,但他身份贵重,是皇后舅舅,所以在搅基团里也能说上点话;长孙无忌、褚遂良、柳奭是搅基团里的核心铁三角,啥事儿都喜欢跟白包子高宗对着干,来不来就是“你爸当年blabla……”,搞得高宗火很大,因为三人里有两个都是舅舅,所以也叫三人舅舅团;韩瑗、来济属于搅基团里的边缘人物,他们不像舅舅团那样大小事都管,只是在拥护王皇后,反对武昭仪这事儿能和舅舅团齐心合力,所以他们是酱油二人组。
总结一下,当时的朝廷局势,就是这样的:
七个葫芦娃:宰相团
五人搅基团:多数派老臣,太宗基友,武昭仪黑,王皇后后援团
三人舅舅团:皇亲国戚,喜欢跟高宗对着干,武昭仪黑,王皇后脑残粉
双人酱油组:武昭仪黑,王皇后散粉
其余大臣:沙包,总被搅基团围殴
虽然高宗心里认定是王皇后杀了自己的丫头,但是,因为王皇后没有在现场留下指纹凶器一类的证据,所以不能定罪;而且就算定罪,也不能构成废后的必要条件。但是看到心爱的武御姐痛不欲生的样子,一直人尽可欺的包子高宗决定硬一回,气势汹汹地上朝堂说:大奶心肠歹毒!害死皇嗣!诸位叔叔舅舅看朕该咋办?舅舅一下就顶了回来:木有证据咋办?凉拌!皇上大怒:舅舅我忍你好久了,这次朕……就再忍你一回……是的,结果是,皇上他还没硬就软了。
小公主死亡事件不了了之,可皇上心里觉得对不起御姐,就回宫安慰御姐说甜心你就别难过了,咱们的小公主就是那折翼的天使,地球太危险了,还是回天上去比较安全。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饿不饿呀,我下面给你吃……于是皇上就下面给昭仪吃了,昭仪吃了,没多久又怀孕了,皇上下得一手好面!
永徽五年冬天,也就是武昭仪回宫三年多一点的时候,昭仪又生了一个儿子。这时除了折翼天使小公主,昭仪已经给皇上生了两个儿子了,简直可以算是大唐的国之功臣!皇后凉凉看着武昭仪连生两子,自己又完全失宠,自然惶恐不已。皇后是个天然呆,皇后她妈魏国夫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母女两人开了个小会,拍脑袋想出了天下第三馊的主意:蹲墙角画圈圈诅咒你!
武昭仪虽然厉害,但王皇后自杀功力也深不可测。她接连想出的三个馊主意:养藏獒、搞蕾丝、扎小人都是堪比割腕上吊开煤气的三大杀器。为此皇后凉凉聘请专业人士,开始在后宫大搞xie教活动。
扎小人在古代是无可饶恕的大罪,在唐代属于刑事犯罪,比杀人女儿还严重。唐律令写得很清楚:扎小人害路人甲的,死缓;扎小人害父母亲属的,死刑;皇帝眼皮子底下扎小人的,凶手死刑,凶手家属流放。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就是因为扎小人被咔嚓的,可卫皇后好歹还给武帝生了四个孩子,而王皇后连个屁都没生出来,不知道哪里来的扎小人的勇气。
因此有很多史学家怀疑皇后没有扎过小人,都是武昭仪这个腹黑女诬陷的,《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和《唐会要》都一口咬定是昭仪“诬告”。不过鉴于这两本史书都是昭仪她后妈写的,从来就没给过好话,所以个人觉得参考意义不大……鉴于王皇后那么呆萌,当时情势又那么险恶,难保她不会铤而走险出此下招。
然而王皇后不知道,武昭仪早在她身边安下天罗地网,只等她爆出辛辣猛料。那边的探子一回报,昭仪大惊,尼玛不是吧,这还TM了得!二话不说跑去给包子打小报告。白包子高宗一听火冒三丈,派人搜宫。其实,这个案子也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比如桃木人三寸钉那一类的,估计找到的就是些符纸佛珠之类的辅助性证据。这些东西,说的好听是祈福用的,说的难听是蛊惑用的,又是一桩在皇帝许与不许之间的案子。然而包子此时对大奶深恶痛疾,再加上武昭仪的耳边风,心里已经隐隐有了废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