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无责任八武则天-马桶台雷剧,可以休亦!】

8

然而武昭仪也不是傻子,只会一味用蛮力。她自己心里非常清楚,长孙舅舅虽然讨厌,但在朝中权势熏天。中央哪个大臣敢跟长孙舅舅说个不字,马上就会被派到基层农村去调研。而女主当时只是个小小的正二品昭仪,娘家在朝里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大官,实力严重不均衡,和舅舅团正面械斗的话估计要被爆出屎来。

于是武昭仪首先想到的是向长孙舅舅示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嘛。于是某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武昭仪拉着白包子高宗开着加长版宝马到长孙舅舅家去喝茶。舅舅虽然看到武昭仪就上火,但皇上亲自到一个臣子家串门是臣子无上的荣耀,舅舅不好太不给面子,就勉为其难地在家里杀鸡宰鱼招待两人吃饭。

武昭仪当然各种媚眼秋波地勾引长孙舅舅,一上来就端着酒杯到舅舅面前说舅舅呀,我们初次见面,这一杯就当是侄媳妇敬你的,皇上在看着呢,您可得给我这个面子呀。

听到武昭仪把皇上搬出来压自己,舅舅自然火更大,于是不露声色地酸了酸武昭仪:凉凉你是不是记性不好了,咱们怎么能说是初次见面呢,你忘了七八年前我就在你老公他爹的床前见过你了吗。

听舅舅又在八自己那段黑历史,武昭仪不开心了,不过昭仪是什么人物,这两句酸话还是忍得住的,于是果断歪楼:哎呀,舅舅真是老当益壮,记性真好。想当年舅舅是多么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啊。啧啧啧,几年不见,舅舅的头发胡子可都雪白雪白的了呢,岁月真是把杀猪刀呢呵呵后……舅舅你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淫可是要被蹂躏滴╮(╯_╰)╭

这顿饭长孙舅舅和武昭仪都吃得很不开心。不过临走的时候,武昭仪还是怂恿自己老公给舅舅两份大礼:一份是十一辆马拉车,马拉车不算什么,重点是这十一辆马拉车拉的不是绫罗绸缎就是金银珠宝,拉开幕帘一看,舅舅的狗眼都快被闪瞎了;另一份则是走后门给舅舅的三个小儿子封了从五品朝散大夫,不通过公招就成了国家公务员。

可惜长孙舅舅不吃武昭仪这一套。长孙舅舅不仅不领情,还不要脸。送的财宝收了,封的职位也收了,隔天上朝堂却指使酱油二人组来济、韩瑗继续猛黑武昭仪。大意就是说:皇上你宠爱二奶,冷落大奶也就算鸟,但是你这个二奶不仅是个穷二代,还是你后妈,这种搞破鞋的都能把皇上你迷得神魂颠倒,可见丫就是狐狸精,是当代的妲己褒姒,皇上你可长点心罢!

昭仪一听郁闷了,向高宗抱怨道,达令啊,你堂堂大唐天子,在前朝竟然连个代言人都没有,实在是太口怜啰。

白包子表示很无奈,前朝的事都是舅舅他老人家说了算,我有神马办法,哎。

昭仪腹黑地笑了笑,开始挑拨高宗和长孙舅舅的关系,达令你这就错了。你爹地太宗在的时候,长孙舅舅敢这么牛吗?敢这么不听话吗?他们为嘛敢欺负你,不就是看你长得受吗?他们都不爱护你,所以姐才为你担心啊!

一听老婆这么贤惠体贴,高宗心里的反攻因子顿时爆棚,而刚好这时有个傻缺往枪口上撞来了,这人就是舅舅团的核心成员之一,天然呆王皇后她舅舅柳奭。王皇后本人情智双缺,她亲舅舅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看到褚遂良用自残的方式成功逼退了高宗,柳奭也想用同样的方法再S皇上一回。柳奭的方法是给皇上发了条私信,大概意思就是说皇上你不是不要皇后了吗,你不要皇后的话那干脆也别要我了吧,我不当神马宰相了,你就把我放到其它地方去凉快吧blabla……

王皇后觉得这个法子极好,她得意洋洋地对母亲魏国夫人说她和皇上十几年夫妻,知道皇上那个白包子见不得血,一看有人自残就心软了blabla……谁知道高宗这几年跟野生御姐走得近,性格里也多了几分暴力因子,再加上御姐前几天的蓄意挑拨,这时正大脑充血地想找个人来开刀呢。

王皇后正在中宫焦急等待舅舅回信的时候,魏国夫人气急败坏地跑回来告诉她,女儿啊,你那个舅舅不中用啊!你舅舅写了封辞职信去试探皇上,结果皇上他居然大笔一挥批准了……你舅舅被削成了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书记,隔几天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王皇后当场就崩溃鸟,舅舅啊,你能不能再二一点啊,关键时刻靠不住啊TOT……

然而王皇后遭到的打击还不只这一个,没过几天皇上他又发话了,我那个丈母娘魏国夫人,本来朕之前是好心让她留在宫里陪女儿,谁知她更年期到了,不仅脾气不好不做家务,还天天嚼舌头,乱八卦,实在可恶!朕决定让魏国夫人赶紧卷铺盖走人……于是一夕之间王皇后失去两个强大外援,变成了一只待宰的肥鸡。

除了高宗在武昭仪的怂恿下开始反攻以外,这时前朝突然发生的另外一起人事变动,也让二奶转正事件有了峰回路转之意。话说当时中书省中书舍人李义府不为长孙无忌所喜,要被贬到壁州当刺史。这个中书舍人相当于今天中央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主任,负责写文章的笔杆子,这个职位可是非常滴重要呀,是帮皇上他写圣旨的。而壁州在哪里呢?在今天四川东北部的大山里,又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两个职位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李义府心中自然不痛快。

李义府这个人长得人畜无害,但心底却是个睚眦必报的小气鬼,人送外号李猫。李喵不知咋的戳中了长孙舅舅的雷点,要被贬去农村调研。可人家好歹是个副厅级干部,朝中也有几只耳朵在帮他打听。李喵一听大惊失色,马上去找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文化部部长许敬宗的外甥王德俭商量。

这个王德俭不全是凭他舅舅的裙带关系爬上来的,他不仅八卦,还很有点政治智慧。于是他就给李喵建议说,这个呢,你戳了长孙舅舅的雷点,除了皇上没人救得了你。我听说现在皇上正为给武昭仪凉凉升职这事儿头大呢,你这么会写文章,不如写几篇文章拍拍皇上和凉凉的马屁,皇上一高兴肯定就不会舍得放你上山下乡了,没准儿还能升职呢!
完整八一八吧。秦汉历史这么精彩我还没看到有人完整八过。
9

李喵听了王德俭的提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缕阳光。可是转念一想就萎了,哎哟,这可不行啊,现在谁不知道长孙舅舅是广电总局一把手,来不来就喜欢咔嚓我们这些人的文章,这么不谐和的东西皇上肿么会看得到呢?王德俭也不是吃素的,说,你别慌,我给你出个翻墙大计。今天我要留在办公室值夜班,你现在马上把文章写了,晚上我偷偷地给你送到皇上那里去不就可以了吗。

于是俩人马不停蹄地开始谋划翻墙大计。当晚高宗和昭仪正准备洗洗睡了的时候,一个小太监火急火燎地跑来说有急件,请皇上马上签收。皇上有点不耐烦说拿进来看看吧,要不是急件的话明天打发你回家守瓜田叉猹去。结果皇上和昭仪读着李喵写的文章,越读越开心,马上说要召见这位知心哥哥。

李喵忙不迭地跑进正殿,皇上高兴地问他说,爱卿起来!这文里说昭仪凉凉贤良淑德,诞有皇嗣,可立为皇后,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大家的意思?

李喵低着头拍马屁说,哎哟皇上,这篇文章可是下官下基层调研三个月得出的结论啊。皇上你不知道,现在朝中昭仪凉凉的粉丝老多老多了。只是长孙舅舅说昭仪凉凉搞破鞋,太三俗,把她给封杀了,所以才不敢提。今天要不是王大人带着下官翻墙,皇上你就看不到这篇和谐的文章了。

高宗龙颜大悦,哦,这么说哥的粉丝还是不少的啰?

这时武昭仪也开心地跑出来盖楼:小喵同志体贴圣意,在长孙舅舅的淫威之下也敢于发声,可见是真正的爱国人士啊,皇上说赏喵同志点神马好呢。

高宗正在兴头上,说那就给他升一级当中书省侍郎,正厅级干部吧。嗯,再赐你一斗珠玉。好了,你跪安吧。

听说李喵同志翻墙翻出了个正厅级干部,朝中那些平时被搅基团当沙包围殴的中下层干部纷纷开始蠢蠢欲动,看来长孙舅舅这条大腿再粗也粗不过皇上啊,要学会抱皇上大腿才是升官发财之道。除了李义府和王德俭以外,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也纷纷加入了捧昭仪臭脚的行列,武昭仪第一次在朝廷中拥有了自己的后援团。

但武昭仪的后援团成员大多出身草根,他们不能像搅基团那样跟皇上来硬的。否则话还没传到皇上耳朵里就先被搅基团给和谐了。于是他们只能走曲线救国路线,先在朝堂上建立一个有利于武昭仪的舆论氛围。昭仪后援团里以部长级干部许敬宗官最大,是粉丝团团长,所以他常常召集一些脑残粉在朝堂上讨论农民工赚了多少钱就可以换掉家里黄脸婆的可行性问题。等到大家一通灌水歪楼以后,通常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连农民工发了家都可以换老婆,高宗身为大唐天子,一国之君为什么不可以!

对前朝风向这种微妙的转变,武昭仪自然心知肚明。同志们还记得之前出来打酱油的武妈吗?王皇后她娘被高宗赶出宫后,武妈就被接了进来照顾屡屡怀孕的武昭仪。武妈这时虽然已经七十多了,但身体还很健壮。武昭仪自己不好出面,就拜托武妈常给后援团粉丝们带去一些珠宝金玉之类的赏赐,同时自己怂恿高宗给那些捧她捧得最厉害的粉丝升官涨工资。武昭仪这招分化笼络,连打代消的手段非常高明,没过几个月,朝堂上的舆论风向已经开始偏向武昭仪了。

看到舆论环境不利于自己,搅基团决定联合起来向武昭仪发动一次总决战。某天上朝之前,搅基团团长长孙舅舅抓住边缘人物李绩的袖子说,司空大人,太宗以前对你那么好,你不会不记得太宗说过的话吧?

李绩:呵呵后。

长孙舅舅:武昭仪狐媚惑主,搞得皇上想废掉王皇后。你不是不知道昭仪是皇上他后妈,这种伤风败俗的事你也不能忍对吧?

李绩:呵呵后。

长孙舅舅:太宗生前就夸王皇后贤惠,现在是该我们这些老基友齐心协力的时候了。你不会不帮我们的对吧?

李绩:呵呵后。

看到李绩笑得一脸阳光灿烂的样子,长孙舅舅天真地以为李绩是会跟搅基团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等到上朝的时候,高宗还没开口,长孙舅舅就跳出来装神棍:皇上你不用说鸟,我知道你要说神马,我们是万万不会同意废王皇后立武昭仪这码事的。

后面几个搅基团成员纷纷跳出来保持队形:
韩瑗:臣+1
来济:臣+2
褚遂良:臣+3
……

高宗还没说话就被堵了回去,顿时鬼火冒,这时他将求救的眼光投降了李绩。老奸巨滑的李绩立马会意,不紧不慢地开始发表意见:臣觉得嘛,讨不讨老婆,讨谁做老婆,都是皇上你的个人问题嘛。既然是个人问题,那征求我们这些打酱油的意见有神马意义呢……

搅基团团员立马用仇恨+惊讶的目光盯住李绩:尼玛!这货是粽子啊,坑死爹了有没有0(⊙。⊙) 0

高宗顿时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爱卿你说得好啊,说得妙啊。既然是老子我的个人问题,还讨论个毛啊。于是很酷地把昨晚和武昭仪反复演练了好多遍的台词搬了出来:王皇后、萧淑妃在后宫大搞封建迷信,又喜欢嚼舌头,就算朕是白包子……不是,是宽厚善良,也不能容忍她们这么胡来啊。朕现在决定把她俩废为庶人。有没有意见?哦,没有意见啊,没有意见就散会吧。拜拜。

搅基团团员顿时面如土色,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高宗意气风发地离开。长孙舅舅对着李绩埋怨:你这坑爹货啊,不帮忙也就算了,你TM还挖咱们的墙角啊,刚才你不是答应要站在我们这边的吗?

李绩大人老奸巨滑地笑着摆了摆手:叔神马都没说过哟。叔先走了,国舅大人你自便吧。
9.5

永徽六年十月十二日,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十月十八日,许敬宗联合昭仪后援团其他成员上了一份奏折,建议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一日,高宗正式决定立武昭仪为皇后,并授权司空李绩操办封后大典。

在开八新故事之前,作者觉得应该先解决上文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端正三观,肃清天雷电视剧带给观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危害。

第一个问题就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废的?

高宗曾经想过两个理由要废掉王皇后,这两个理由既不是扎小人,也不是杀公主。第一次高宗说的是“皇后无嗣息”,就是说王皇后她没生过娃;第二次说的是“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就是说她俩谋杀未遂。王皇后确实没有生过孩子,但皇后当时非常年轻,才二十出头,几乎比武昭仪小十岁,难保以后不会生下孩子。唐朝的婚姻法规定女子到五十岁仍然没有为夫家生过孩子才能构成休妻的必要条件,因此高宗的第一个理由马上就被舅舅团否决了。至于第二个理由,和前文提过的杀子巫蛊一样,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因此我们就算说是高宗和武昭仪联合起来罗织的罪名也不为过。因此皇后淑妃被废,不是因为她们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运气太背,碰到了野心勃勃又足智多谋的武昭仪。

第二个问题就是,一向懦弱的高宗为什么要在废后这件事上死磕到底?

除了爱情的魔力以外,白包子高宗敢于在废后这件事上跟舅舅团吹胡子瞪眼,还有政治上的考量。高宗就算是包子,也是只豆沙馅儿包子,外表白弱,内心腹黑。永徽四年高阳公主谋逆案之后,长孙舅舅等人的权势发展到了巅峰,为了抗衡长孙舅舅,高宗这时做了个颇值得玩味的动作,就是提拔前朝老臣李绩为司空。太宗建国时在凌烟阁内画上的二十四功臣,此时仍在世的除了长孙舅舅和李绩,还有尉迟敬德、唐俭和程知节三人,但这三人都明确地告诉高宗不愿再参与政事。高宗提拔在才干、资历、名望上都足以媲美长孙舅舅的李绩,显然有分舅舅权力的意思,可惜舅舅当时被权势冲昏了头脑,没有看破这一层意思。

废掉和前朝老臣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王皇后,高宗难保没有防止外戚干政的意思在里头。太宗生前一直就很忌讳前朝朋党之争,他不可能没有把自己的这种顾虑教授给太子李治。而这时舅舅团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地位,在朝廷上大搞小团体专权,不仅高宗厌烦,其他大臣心里也觉得讨厌。这就是为什么在最后的决战中舅舅团没有得到来自外部的支持。而舅舅团当时力拼的是皇上+宠妃+宰相李绩+部长许敬宗+无数打酱油中层干部的梦幻组合,输掉战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名在朝堂中建立自己的班子,估计也是高宗在废立之事上的考量之一。

10

话说王皇后、萧淑妃已经被打入冷宫,武昭仪没隔一个月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白包子和御姐此时都是喜气洋洋,殚精竭虑三年的目标终于在这一刻完成鸟。皇后册封大典更是由御姐散粉李绩来操办,当然会顺着御姐心意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啦。

但武皇后觉得光是吹拉弹唱舞龙耍狮还不够,太俗气鸟。姐十四岁入宫,三十一岁才当上皇后,中间在佛寺里吃了两年没油水的集体伙食,回来给王皇后洗过脚,又被舅舅团黑了好多年,现在终于熬出头,姐一定要搞点神马新花样扬眉吐气,杀杀那些老不死们的威风。

御姐想了半天,灵机一动告诉老公,她想跟达令一起在封后大典那天接受群臣跪拜,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舅舅团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的火气,听到武皇后这个离经叛道的新点子,差点没气晕过去。韩瑗鼓着眼睛说,皇上你这是自黑!武昭仪那点黑历史现在早就被大家八烂了!皇上你却还要带着她出去到处丢人现眼,皇上你不丢人我们都替你丢人呐!

御姐虽然气得脸色发白,但想想这老头子说的也没错,自己这一段黑历史确实是人生一大污点,日子还长着哩,总得想个法子洗白才是。武御姐想到了文化部部长许敬宗同志,就问敬宗同志,你有啥法子给姐洗白不?

敬宗同志回家后联合好基友李喵一起商量洗白大事,武皇后是高宗他后妈这个八卦现在人尽皆知,御姐要母仪天下,给这事儿找个合理的解释是道迈不过去的坎,这个解释要是找得不好,说不定第二天两人就会被查水表了。可李喵不愧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有才,建议说不如咱们这样,就说武皇后当年是太宗的宫女,太宗看高宗仁厚孝顺,因此就把皇后赐给了当今皇上blabla肿么样?

舅舅团一听到这个说法眼睛都直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但是那又怎样,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高宗和御姐觉得这个解释好,他们一群打酱油的还有嘛好说的。舅舅们再在那里唧唧歪歪,小心给你们扣顶污蔑皇后的大帽子,这可是问斩的死罪。

于是武皇后当年那段黑历史就在这个官方解释中被洗白了。御姐名正言顺地登上觊觎多年的大奶位置,心里充满了满足感。估计这时御姐还没想着要当皇帝神马的,最多就是当个好皇后、好大奶,学学长孙皇后当年码码字,出个《女子行为规范准则2》之类的册子,名留青史。理想虽然单纯,但是现实实在太残酷鸟。别的不说,这时有两件事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御姐随时都有被赶下台的危险。

第一件就是搅基团们随时有可能的反扑。韩瑗被皇上用赐婚这种鬼理由给顶回来以后,一直忿忿不平,消极怠工。长孙舅舅看不惯了,就指责他说,你怠工毛啊,你这样怠工不就遂了某人的心意吗?叔我纵横官场这么多年,竟然栽在一个女人手里!真是婶婶能忍,叔叔不能忍啊!等着瞧吧,老夫一定要把你们这对狗男女给一网打尽!

第二件就是王皇后、萧淑妃随时有可能的复宠。虽然高宗在御姐一时的蛊惑下,用莫须有的罪名把悲情姐妹花给废了。但夫妻那么多年的感情不是说断就断得了的,尤其是萧淑妃生的三个孩子还每天在高宗面前晃来晃去,搞得包子他很难过啊。武皇后才扶正没几天后,高宗同情心泛滥,偷偷跑去探望这对悲情姐妹花。一来到关着姐妹花两人的小黑屋,高宗就心软了。你妹!堂堂皇宫里肿么会有这么破的房子!以后政府工作还肿么开展?形象宣传懂不懂?面子工程懂不懂?朕宣布马上改善姐妹花的住宿和伙食条件,就算庶民也要实实在在奔小康……

姐妹花们听了,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激动地向皇上这种深入民间送温暖的举动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从前的过失,要求皇上亲自为这间小黑屋提名叫“回心院”,以后必定会紧紧团结在以高宗为首的大唐政府周围,不再跟着舅舅团一起蹦达了……至于那个武昭仪……王皇后和萧淑妃心里一定在想着把她先x后x,x了又x吧……

高宗以为自己这次微服私访做得天衣无缝,可是他肿么知道当年御姐为了对付王皇后,在宫中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这么一点小九九哪里逃得过御姐的法眼。御姐听到皇上说了要让姐妹花奔小康这话,脑中如同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气得半死:尼玛这货竟然背着姐去会老情人!当姐是死的啊!是不是哪天就想着把这对姐妹花接回床上去了啊?这种姐玩剩下的东西你们还敢玩得这么明目张胆!

宫外的舅舅团虽然讨厌,但武皇后明显对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蹦达的悲情姐妹花更加深恶痛疾。估计那天午饭里有醉虾这道菜,御姐吃了觉得美味,灵感大受启发:普通的谋杀手法神马的弱爆了,姐要玩点新鲜的。这样吧,先把那两个蹄子打一百板子,一定是要皮开肉绽的那种打法,不过仔细着别打没了。打过以后,把手脚给砍了,砍得用心点,小心失血过多丢了命。砍掉以后给姐把两人泡到酒坛子里面去,好生腌上几天,说不定能变得跟醉虾一样好吃呵呵后……

这么残忍的杀人手段出自于《旧唐书》的记载,有人说这画面太血腥太限制级了,估计皇宫里可能不让演,会不会是搞错了?作者倒觉得很有可能御姐是真用了这种方法──御姐是个嫉妒心非常强烈的女人,之后甚至因为嫉妒杀了自己的亲外甥女。像悲情姐妹花这样即是情敌又是仇人的身份,御姐很有可能下得去这种毒手。

武皇后赐死悲情姐妹花的时候,高宗虽然心有不忍,但是也不好出面反驳。一是因为武御姐气场太过强大,把白包子给吃得死死的;二是因为当时为了废掉悲情姐妹花跟舅舅团拍了好几天的桌子,这个时候如果自己出面给她俩求情,那岂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吗?没得让舅舅团看笑话。

不过王皇后确实是个贤德的女人,听到自己要被赐死,她只是哭着说:“希望皇上健健康康地活到一万岁,希望昭仪也能一直得到老公的宠爱,我从此就要和你们生离死别了。”事到如今皇后都没有对把她害得如此之惨的两人有怨言,可见王皇后是真·圣·母(可惜圣母不长命神马你懂的)。

而萧淑妃就泼辣多了,她破口大骂道:“武昭仪你这个狐狸精,把姐害得这么惨。姐下辈子要投胎变猫,你则变老鼠。姐要生生世世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啃你的骨头,叫你永不超生!”有传言说武皇后听了这话后吓得一辈子不敢养猫。错!你们这样未免太小看御姐了!御姐老年的时候不仅养猫,还训练猫咪耍杂技找乐子。可见御姐不仅心理素质强大,对下辈子因果报应之类的说法更木有兴趣,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她才能放手在皇宫里大干一场吧。

呃,这俩到临死都没有咒骂皇上,可见姐妹花对高宗是真爱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