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男女交往中的常见误区(续集)

  谴责阴谋论!多国知名医学专家联名支持中国科学家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由全球多个国家的知名医学专家联署的一份声明。

  这份声明不仅对正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战斗的中国科研和医学人士表达了致敬和支持之情,更严厉谴责了目前网络上一些愈演愈烈的围绕新冠病毒的阴谋论

  这份声明的标题为“支持中国抗击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科研、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的声明”。

  声明的原文为英文,但也附上了一个中文的翻译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内容都是一致的,即一方面向与疫情和病毒搏斗的中国科研和医学人士表达致敬和支持之情,一方面严厉谴责目前网络上一些愈演愈烈的围绕新冠病毒的阴谋论。

  声明强调:我们在此共同谴责认为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并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对引发该疾病的病原SARS-CoV-2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公开发表了结果,这些结果压倒性地证明了该冠状病毒和其它很多新发病原一样来源于野生动物。

  声明在最后发出呼吁,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支持武汉以及全中国科研、公共卫生和医务工作者的队伍中来,“和我们战斗在一线的同行们站在一起”。
  前额叶发展与思辨能力的关系

  怀疑能力正是伴随着前额叶的增长而增长,伴随其消退而消退

  为什么蓬头稚子和长者老人都容易受骗?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和前额叶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



  
  前额叶是理性脑的重要一部分

  从上图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人的思辨能力在50岁左右达到巅峰
  上图解释了很多问题:

  1. 大脑并不是在婴儿期就发育完成,尤其是理性脑,甚至到50岁都一直在发育

  2. 为什么大叔和大妈通常更加成熟? 不光是阅历,同理性脑的发育程度也有关

  3. 理性脑的发育不是自发,后天的不断学习,起到很大影响

  4. 解释小孩和老人为啥更好骗

  5. 青春期和更年期的产生原因,得到部分解释
  @熹菲 2020-02-21 13:37:45
  家住五楼步梯房,小区没有充电桩,电动车充电是难题,电瓶不好拿上来,不想借用邻居的电,私拉电线又危险,要是有无线电源就好了。
  -----------------------------

  替你赋歪诗一首,给无线电源打call ^^

  家住五楼步梯房
  小区没有充电桩
  不拉电线不扰邻
  无线电源帮大忙

  我觉得这打油诗
  让《武林外传》或《爱情公寓》的演员念出来
  会更有效果 ^^
  真刺激 ^^


  
  像不像青蛙?
  看影子


  
  上帝/造物主是个程序员?

  只不过他/她编程的起点更高

  一开始编出单细胞生物
  然后学会分裂
  后来一步步编出爬行脑(爬行动物就有),情绪脑(哺乳动物都有),理性脑(很多功能只有人类有)的子程序

  进化论也是他/她弄出的进化子程序
  这样可以省力
  免得每次遇到问题
  都得自己重新修改代码

  毕竟,上帝/造物主也有个爬行脑,也想偷懒 ^^
  看到自己编的app一天天成长起来
  功能一步步完善
  造物主十分欢喜














  但还有九十分不爽
  编码弄得这么复杂
  维护更费力了
  这不,有个小玩意的自我进化程序没弄好
  最近又进化出了新冠病毒

  要加钱!
  大家想想,造物主为啥要编出病毒这个小程序?

  有没有好的作用?
  这世界如果没病毒
  会怎么样?
  在很多科学家看来,病毒并不是生命体,而只是一种类生物体,是一种存在于化学与生物边界的东西。

  对生命的定义一般是“格伦太太”(Mrs Gren 7个条件首字母),即运动(movement),呼吸(respiration),感知(sensitivity),生长(growth),繁殖(reproduction),排泄(excretion)和营养(nutrition),病毒和这7个条件几乎都不挨边

  病毒没有会分裂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物过程,也不能独立繁殖。更多的时候,病毒可看成是一团基因物质,严重依赖宿主的细胞,将自己注入其中来制造更多的副本。科学家们迄今也不知道病毒究竟是如何起源的,一些人认为它可能是由DNA进化而来,一些人则认为它可能由细菌进化而来。

  那么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病毒呢?科学家们估计有数百万种,但其中只有约5000种已经被详细描述。
  那么请问
  病毒的存在到底有啥意义?

  没了病毒,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机器写稿一样有著作权 讯打赢了AI写作第一案

  文章是由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自动撰写的,也就是所谓的“自动生成”。

  腾讯给其的定义是,一套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智能写作辅助系统,2015年8月开发完成,每年能够用它完成大约30万篇作品。

  本来是机器人展现出稿实力,大家看看也就罢了。但谁能想到,这篇文章竟然被网贷之家一字不差地搬运走了,放到了自己网站上。

  然后腾讯生气了,就把网贷之家的运营方上海盈讯科技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理由有两个,一是侵犯了著作权,另一是不正当竞争。

  2019年9月,深圳市南山法院受理了这一案件,并于2020年1月进行了宣判,认为被告侵害了原告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狂野小仙女 评论我

  那是不是年纪越大脑额越突出吖,然后发际线后移对吗?
  -------

  年纪大脑额并不会变突出
  理性脑的成长,对脑袋的体积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发际线后移,是因为前面部分的毛发坏死
  是油脂过多导致毛囊堵塞,头发损伤,头皮营养供应失衡,血流循环不畅等原因造成的
  同理性脑的成长无关
  @大风来往 2020-02-21 18:40:42
  那么请问
  病毒的存在到底有啥意义?
  没了病毒,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
  |
  @狂野小仙女 2020-02-21 20:18:16 评论

  增强我们的进化和坑体是吗?
  ------

  这个回答很棒
  我想颠覆一下大家的认知
  病毒对人类和动物的进化起到很大帮助
  人类基因组中高达90%的基因都与病毒有些关系
  在现在这个基因组学的时代,人们意外地发现病毒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竟然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力量。“目光所及之处都能看到病毒在进化过程中的演出,它是个重要角色。”Luis Villarreal 说,他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病毒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我认为它们是已知最变化多端的基因实体。”

  那么,是什么使病毒成为进化中的关键玩家呢?事实上,这种新基因的生产活动并不局限在病毒之中,病毒也会把新基因带到它们宿主细胞的深处。第一条与此有关的线索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研究者们发现噬菌体有多种感染细菌的方式。一些病毒奉行的是“焦土政策”——感染宿主并开始复制,最后杀死所在宿主并寻找新的宿主——而另一些病毒采取的则是长期战略:将自己插入宿主的基因组中,只有细胞分裂的时候才进行复制。这种潜伏行为一直令人觉得很奇怪,直到最近基因组测序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细菌中有百分之10到20的DNA 都是原噬菌体。

  并不是只有细菌之中才充满病毒基因。遗传学家已经发现在每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几乎都遗留着远古病毒感染的痕迹。在真核生物这个最复杂的细胞形式生命(包括人类)的范畴内,这种病毒DNA 的主要来源就是RNA 逆转录病毒。它们在感染一个细胞后会将自己的基因组转换成DNA 然后再嵌入宿主的基因组中。有时候这些基因组会变成永久的附着物,被称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 )。

  人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发现了ERV ,但直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人们才发现它们完整的渗透范围,在我们的基因组中绝对处处有它们的身影。人类基因组中至少有8%是能清晰辨认出来的ERV ,而另外还有40%到50%看起来很像是ERV ,剩下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因片段以一种与病毒很相似的方式在不停复制和传播。这样算起来的话,在人类基因组中90%的基因都与病毒有些关系,这看起来非常不和谐。而在别的物种中,无论是啮齿动物、猿猴或者是考拉,几乎每种被遗传学家分析过的物种基因组里边都有ERV 。“病毒基因就像春雨一样在细胞基因组中随处散播。”Forterre 说。
  ERV 病毒的具体作用是在子宫中帮助建立胎盘,这对于维持人类和高级生物的生存繁衍和种群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人员发现,人和高级哺乳动物的DNA 中含有一些病毒的基因,这是病毒输送自己的基因到人体和高级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结果。这种结果极大地推动了人的细胞和高级生物的细胞的进化,因而研究人员称这样的病毒是母亲的“小帮手”,没有

  它们,也许就没有人类的进化和高级哺乳动物的产生。一些生物学家认为ERV 的基因可能在某种地方适当地帮助了胎盘的功能,因为它们在胎盘组织中起到了高水平的开关转化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推测。研究者使用的是一种抑制老鼠细胞DNA 中ERV 基因的病毒,当他们把这种病毒注入一个老鼠胚胎细胞后,这个胚胎产生了正常的小鼠。这说明这种病毒对ERV 基因的抑制并不影响胚胎的发育。但是,当研究人员把这种病毒注入到老鼠的形成胎盘细胞时,这些胚胎没有在老鼠的子宫中种植。这使得生殖过程一开始就出师不利。但其结果从反面证明,ERV 基因可能是通过调节胎盘的功能对胚胎的着床起到重要作用的。
  人体和生物体是一个非常排他的系统,但为什么母亲体内的免疫系统不排斥从受精卵开始就存在于子宫内的胎儿呢? 对此人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之一就是有某种因素在制约着母亲的免疫系统使其不排斥胎儿。现在,研究人员证明ERV 基因能调节或控制胎盘的形成,于是推论这种病毒基因在进化的过程中也许同样有通过调节胎盘的功能而阻止母亲的免疫系统排斥胎儿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没有外来因素(病毒) 阻止ERV 基因起作用时,ERV 基因就能保证胎盘的形成,从而让受精卵植入,同时能防止母体的免疫系统排斥胚胎。

  病毒的传送系统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脊椎动物能直接从病毒那里遗传100多种基因,而病毒也可以轻易地把这些基因输送到人的细胞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身体内复制的DNA 的酶系统也可能来自病毒。这是由病毒自然特点决定的,即它们能迅速改变自己,当新的复杂的生物将要被创造出来时,病毒能给较高级的细胞提供一种迅速的定位能力。而且,如今已经成为哺乳动物染色体中永久性固定物质的ERV 要比环境基因的进化快得多,所以,病毒可能是其宿主(人和高级哺乳动物) 进化中一种巨大的创造性力量。
  通俗地说,病毒无法独立生存
  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就是进入生物细胞核内部
  插入自身的基因片段
  利用细胞来进行复制
  因而病毒的入侵也会使生物的基因产生突变

  早期哺乳动物祖先,利用基因组中多余的病毒片段,借助共生的逆转录病毒演化出了胎盘。

  而其他的共生病毒,又帮助我们从一团细胞最终变成了成熟的胎儿,并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尔后顺利地呱呱落地。

  换句话说,若不是借助病毒蛋白质的话,就不会演化出最初的有胎盘哺乳动物,更不会有后来的人类。

  另外,近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自人类与黑猩猩“分手”以来,近三分之一的蛋白质适应演化,都是病毒驱动的,而背后真正的推手是自然选择。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齐默曾写过《病毒星球》一书,他指出,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很大一部分即蕴藏在病毒之中;我们呼吸的氧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病毒帮助下产生的。

  连地球的温度都与病毒活动息息相关。我们基因组一部分就来自感染了人类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

  其实,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40亿年前从病毒起源的。我们跟病毒之间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病毒是我们既不想要但又离不开的“老朋友”。

  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的末尾还写道,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已经跟病毒组成了难以分割的混合体。清除了体内的病毒基因,我们可能无法活着从子宫里生出来……

  病毒一词原本就包含了两重性:一方面是给予生命的物质,另一方面代表了致命的毒害。

  病毒的确是致命的,但同时又赋予了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创造力。因此,创造与毁灭又一次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病毒也是生命,从人类角度来说,病毒是有害的
  从病毒角度来说,人类身体是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

  而人类也相当于大自然的一种病毒
  品,你仔细品 ^^
  @321xabc 2020-02-21 20:50:53
  评论 大风来往:我觉得意义都去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有哪些,人类文明的存在对于很多生物来说都是没顶之灾。
  -----------------------------

  有意义啊
  我觉得自然界就是一个超级大型在线游戏,设计得无比玄妙
  由于地球总体资源有限,创造和毁灭必须同时进行
  否则所有的生物都越生越多
  资源很快就不够用了

  随便举个例子
  假如历史上所有人都活到今天
  好的职位能轮到你吗? ^^

  而且如果始终都被同样一帮老头子把持权力
  游戏很快就会变得缺乏新意,枯燥乏味
  假如光有生存,没有毁灭
  不光资源很快用完
  后来者也很难突破前人的封锁
  因为前人有先发优势

  每个人都像在排队领东西
  如果没有毁灭
  人生就变成一条永远排不到头的队
  永远轮不到你的高光时刻 ^^
  我觉得科技和变异相比
  最大的好处是速度快了很多
  坏处是今天人类的科技
  距离变异的玄妙和深奥,水平还相差几个量级
  人类离破解生命之谜,差得还很远

  而病毒相对于人类
  结构也简单了几个量级
  变异和进化却快了很多
  也加速了人类进化
  假如让你来设计大自然这个超级游戏
  你会怎么弄?

  我觉得循环应该是必需的一环
  如果没有循环,没有生老病死
  一直是你想要啥就给你啥
  你真的会快乐吗?
  不无聊吗?游戏还玩得下去吗?

  大家说说? ^^
  大家有没有玩过任何一款游戏
  是你想要啥就给你啥的?

  为啥好的创作者不这么设计?
  @ty_Miss_Chen 2020-02-21 22:56:50
  楼主看这个楼主写的帖子吗?看了感觉对中国未来特别特别没信心,可以说对人类后续都很迷茫,以前特别信心满满地,可能被这个疫情给影响了心情吧,说来说去我也只是随波逐流中的一员而已。内心还是不信的,觉得未来还是很可期。

  -----------------------------

  看历史可以预测未来
  所以看看以前历史上的疫情过后,都发生过啥,就知道了

  下面讲几个真人小故事
  看看有没有人能猜中这几个人是谁?

  1. 有个人本来开了20多家实体店卖刻录机,因为SARS停业,大亏一笔很郁闷
  只好每天在网上闲逛解闷,无意发现网上也能卖东西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生意做大了
  你一定听说过他,而且多半骂过他 ^^
  2. 还是在SARS期间,因为不能正常上班
  有个小老板只好让员工采用SOHO(在家上班)模式
  但他不但不悲观,还让大家都充满激情
  在SARS封城的几个月里
  他的一个团队在家秘密创建了今天最有名的公司之一
  几乎每个女人都要忙着和他谈生意 ^^
  3. 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那场瘟疫发生时,当地几乎死了一半人
  有十个贵族,三男七女
  被封在佛罗伦萨家里不能出门
  他们只好聚在一起,每个人一天讲一个故事
  后来这些故事被写成书
  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4. 此人比上面故事里所有人名气都大
  但这些故事你多半没听说过

  中学时妈妈希望他成为一个好农民,两次逼他辍学
  大学时,学校因为瘟疫,关闭了两年之久
  他这两年只好在家埋头研究
  做出了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虽然他的研究极为成功
  但因为炒股票,亏损了差不多20年的薪水
  可见智商高不等于能在股市活得好 ^^
  为啥恋人或夫妻之间
  有些人特别缠人
  你一天甚至几个小时没照顾到
  她就充满幽怨

  但有些人,你去找她,可能她还没时间没兴趣聊天?

  很多人认为这是喜欢和不喜欢的区别
  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
  老公:“老婆,你真貌美如花哇!”

  老婆:“你是在说我长得好看?”

  老公:“不不,老婆你别误会,我就是单纯觉得你像一种花而已。”

  老婆:“那我像什么花?”

  老公:“向日葵!”

  老婆:“我那里像向日葵?”

  老公:“脸大没腰。”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2020-02-23 14:25:16 评论

  评论 大风来往 :当然是虚构故事,可是讨论包惜弱完颜洪烈和杨铁心,大家伙讨论的并不在这一点,而是讨论完颜洪烈在感情上是否算一个好男人?
  -----

  完颜洪烈在感情上当然算好男人,而且是好得离谱那种
  这有啥疑问?

  只不过因为他是汉人的敌人,杀了很多义士,所以还是反派

  金庸这么写,其实就是为了取悦汉人读者
  现实中的金国王爷是啥样
  搜索一下靖康耻就知道了

  贞操观念就是从那时候才兴起的
  因为汉人女子被凌辱得实在太惨了
  当然,风水轮流转,很快金国覆灭,金国女子受到的待遇也差不多
  这个在旧楼专题讨论过
  郭靖和杨康的名字
  就来自靖康耻
  所以金庸不可能不了解那时候发生了什么

  但小说家首要的是让读者高兴
  而不是追求真相 ^^
  不光包惜弱的情节很不现实
  想想郭靖母亲李萍,流落到野蛮嗜杀的蒙古部族之中(那时候流行抢婚)
  该是怎样的一种境遇?

  一个孤儿寡母的跑到异族,不再嫁个蒙古男人依靠?

  只不过,为了让读者开心,这些都不能发生
  否则大家会觉得
  居然屈服于异族,太没气节了 ^^
  给我小鱼干,不然我把它炖了 ^^


  
  刚才想了一下
  为啥牛顿,盖茨,谢尔盖·布林(谷歌创始人)这些人能做出这么大贡献?

  我觉得他们成功的原因,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对探索世界,有极为强烈的兴趣
  就好像很多人,对打游戏有强烈兴趣
  甚至能不吃不喝打上好几天

  只不过牛顿的兴趣在于探索世界
  盖茨和布林的兴趣在于探索算法
  关键在于,通常任何一个专业领域
  做久了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远不像打游戏那样轻松愉快
  这也是为啥绝大多数人做不到
  对事业有强烈兴趣

  这里面需要一个小技巧
  就是像福尔摩斯,或者柯南一样的破案心理
  用来破解一个行业的谜题

  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为了破解谜底,就要把相关信息都找出来
  看能否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这样你在该专业上所有的努力
  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而且就像看连续剧
  就像跟踪八卦新闻
  或者就像看系列比赛一样
  看完一集就想看下一集

  利用人类的好奇心
  不断深入挖掘这个谜底
  当你找到谜底时,你就成功了
  仔细想想,你对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是不是往往能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甚至根本不觉得自己在努力
  还觉得挺享受 ^^

  有人追星追得连家人都不要了
  有人打麻将打得天昏地暗
  有人以多泡几个妞为人生目标,其实付出的努力,不知道比得到的那点爽感,多多少倍

  他们需要很努力吗?
  根本不用 ^^

  那么,怎样才能从某项事业中,引发强烈兴趣?

  除了上面说的找谜底(破案)法之外
  很关键的一点,是排除干扰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是因为感兴趣的东西太多
  干扰项太多

  如果把你的事业比作一个连续剧
  假如你看了A剧几天
  又去看看B剧,C剧,D剧
  很容易就失去了对A剧的兴趣
  简单总结下,能够获得大成功的要诀在于:

  1. 找到一个你有强烈兴趣的事业

  2. 在这项事业中,多挖掘可能让你产生兴趣的悬念,或者谜底,然后像追剧一样,或者像破案一样,一直追下去
  你追的时间越长,往往兴趣会越强,最后欲罢不能

  3. 排除干扰,尽量不要再去接触其它有强烈诱惑力的东西
  就好比婚恋中,尽量排除小三 ^^
  其实不光探索世界
  赚大钱也是类似的道理(虽然听上去比前者俗)

  很多人之所以能创业成功
  就是因为他们对赚钱,有远超常人的兴趣
  有些人的钱,其实已经一辈子都花不完
  但他们还是起早贪黑
  我以前曾经不明白为啥
  后来发现,有些人真的数钱都能上瘾 ^^
  一想到今天又能赚多少钱,啥都不想玩了
  对一件事产生浓厚兴趣
  并一直不懈努力
  不仅是获得大成功的关键
  也是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奔头的关键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人生没啥意义
  或者感到很迷茫,甚至有人想要自杀
  就是因为人生缺乏意义,没有感兴趣的目标
  也就是人生寄托
  现代人为啥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得多
  反而悲观和不满的人更多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也正是因为现代生活干扰太多
  导致人们无法聚焦在一件
  他强烈感兴趣的事上

  就好比你同时看100部小说
  那种兴趣和喜欢
  很可能不如把1部小说看100遍
  来得强烈
  为啥绝大多数人很难找到“对某项事业产生强烈兴趣”这个状态?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
  学习和工作是痛苦的,是用来挣钱的
  而娱乐和休息,才是快乐

  产生这样的想法不奇怪
  尤其是在灌输式教育体制下
  家长的高压教育下
  和职场与社会“一切向钱看”的观念下

  因为从小不是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而是为了考试,屈从老师或者家长的压力,被迫要学
  或者为了温饱,被迫去上班,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这样的处境一次次重复
  就会在你的脑海中一次次强化这个观念:
  学习和工作只是为了谋生
  与兴趣和快乐无关

  一旦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
  就很难获得大成功了
  为啥绝大多数人很难找到“对某项事业产生强烈兴趣”这个状态?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
  学习和工作是痛苦的,是用来挣钱的
  而娱乐和休息,才是快乐

  产生这样的想法不奇怪
  尤其是在灌输式教育体制下
  家长的高压教育下
  和职场与社会“一切向钱看”的观念下

  因为从小不是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而是为了考试,屈从老师或者家长的压力,被迫要学
  或者为了温饱,被迫去上班,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这样的处境一次次重复
  就会在你的脑海中一次次强化这个观念:
  学习和工作只是为了谋生
  与兴趣和快乐无关

  一旦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
  就很难获得大成功了
  所以,尝试一种全新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不要仅仅为了功利,为了赚钱去做
  而是学会从中挖掘你感兴趣的悬念
  然后让自己去破案
  让自己去追剧
  沉迷进去

  你就很容易在这项事业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
  然后就不难成功了
  为啥中国做出革命性突破和创新的人较少
  也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功利
  导致真正能在事业中找到强烈兴趣的人,太罕见
  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
  哪行赚钱多啊?
  哪行轻松又稳定啊?
  怎样可以投机取巧啊?
  怎样走捷径啊?
  怎样可以巧妙偷懒啊?

  抱着这样“找饭碗”的观念
  当然就不可能对事业产生强烈兴趣
  想要让孩子成功
  关键点也在于启发他的兴趣
  让他对一件可能成为事业的东西
  产生强烈好奇心

  然后尽量不要弄一大堆玩具
  因为这样很容易分散他的注意力

  孩子早期最重要的
  就是养成专注的能力
  简单一句话,找到你事业上的真爱
  培养你的真爱

  真爱除了通过好奇心和探索欲来培养
  还有什么方式?
  大家说说
  很多家长太宠孩子
  觉得玩具越多越好,一天换10个
  其实这样反而会养成他从小“花心”的习惯 ^^
  而且很难对一件事保持长久兴趣
  @狂野小仙女 2020-02-23 22:34:07 评论

  是的,我同意,学习和工作如果带着兴趣去做,就自然而然会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别人进步得快。所以我还蛮喜欢我的工作的(o^^o)
  --------

  想想看,有没有能激发更大兴趣的方式?
  不光是这份工作,而且是这份事业
  有没有什么悬念和谜底需要你揭开?
  为啥当你自发去找事业中的谜底,自发去破案时
  往往比老师,家长或老板给你布置任务,给你讲课
  兴趣要大得多?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里的玛丽苏
  当你自发去探索,你是主角,一切围绕你的思维和节奏展开
  而当别人逼迫你去做,别人讲给你听的时候
  你只能按照别人的思维和节奏,被动进行
  爽感顿时差了很多

  比如很多书之所以看得累
  不是因为这些道理本身难懂
  而是因为你和作者的思维不一样
  很多作者表达能力也不够强
  你的一大半精力,可能浪费在阅读理解上
  当然会更挫折

  尤其是国内的教科书
  绝大多数写得都很糟糕
  因为教科书都是指定的,没有市场化
  作者没有动力去写得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不像有些国家,教科书如果写得不精彩
  根本卖不出去
  如果畅销,作者能赚大钱,当然有动力

  比如现在网上为啥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教材
  就是因为生动了才有流量
  观众才买账
  现在多数国人的观念是
  人脉越多越容易成功
  “多个朋友多条路”

  所以多数人的人生
  就是到处打听哪个行业挣钱多
  哪个生意好赚钱
  有什么热闹可以凑

  然后做了一份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
  每天只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能偷懒就偷懒
  还整天想着走捷径

  下班后要么到处打听
  什么游戏好玩
  哪里好玩
  又有什么新电影,什么热剧
  又出了什么网红景点

  要么就到处应酬
  到处拜菩萨
  维持一大堆所谓的“人脉”
  到处吃吃喝喝,互相敬酒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其实这样的“朋友”就算认识1000个
  消耗了你大量时间精力
  真有几个人因此获得大成功吗?
  因此找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或者因此更加快乐,幸福? ^^
  其实人生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
  只要你把事业上的一件事做精通
  达到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水平
  成功自然就来了

  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幸福,快乐
  都可以围绕着这件事展开
  自然也就都有了 ^^
  @熹菲
  2020-02-23 23:19:10 评论

  评论 大风来往:1992年南医大3.24杀人案今日告破。我喜欢看法制节目,一是用来了解人性,警醒自己;二来也可以满足好奇心。喜欢去新饭店吃饭、去没去过的地方,都是探索未知。
  --------

  南医大案的谜底是什么?
  处理的事种类越多
  娱乐类型越多
  应酬越多
  在意的杂事越多
  人生越碎片化
  越容易感到空洞,没有意义

  相反,如果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感兴趣的事上
  就会充满热情,感到很充实
  而且目标明确,不会迷茫
  比如很多女人把主要兴趣,和主要人生目标
  集中在“爱情”这件事上
  可能一生都在寻找爱

  这当然也是一种人生意义
  但问题是
  爱情这件事,自己往往控制不了
  而且甚至投入越多,越容易受伤害
  所以就必须面对因此产生的极大不确定性

  一旦没得到理想中的爱情
  可能会人生崩溃
  爱情存在的天然问题:
  1. 不可控
  2. 很难持久
  3. 随年龄贬值

  所以这个人生目标
  最好比较可控,能持久拥有
  而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贬值

  有了这样的目标
  人生就能获得真正的充实和安全感
  因为心灵有了停泊的港湾 ^^

  

  
  @熹菲 2020-02-24 15:37:02 评论

  评论 大风来往: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告破:嫌犯隐匿28年 同事眼中“和善忠厚”。很多凶手是别人眼中的“老实人”。楼主您研究过犯罪心理学吗?什么样的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呢?
  -----

  可以看看公众号前几天发的“虚伪和自私策略”那一节
  多数成年人都是戴着假面具的
  同事眼中“和善忠厚”,只是他的面具而已
  至于面具下面啥样,谁也不知道

  至于“什么样的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目前没有可靠的判断方式
  书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基本上没一个准的
  多半都是凭感觉想当然而已
  经不起实战验证
  嫌疑人麻某钢是苏美达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司机
  麻某钢在苏美达的同事听闻此事都很意外,在他们印象里,麻某钢这人“挺好的”,很难和杀人犯联系起来。

  据了解,麻某钢在南京长大,后来还信仰了宗教,车里常年放有一本宗教书籍,据称其家里经营名犬生意,“卖狗也赚了不少钱。”

  经鉴定,麻某钢DNA与犯罪现场提取的死者阴道拭子DNA分型完全一致。2月23日7时,南京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麻某钢抓获,麻某钢到案后对强奸、杀害南京医科大学女大学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至此历时28年的南京重大强奸、杀人案告破。

  “3.24”南京重大强奸、杀人案的成功告破,沛县公安局的标准化信息采集工作及Y库建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准确地圈定嫌疑人家族范围,极大缩短了案件的调查摸排时间。

  
  @红蔷薇2019 2020-02-24 19:45:21
  昨天去甲方爸爸公司,听到内幕消息,两个看起来不错的公司,和我们业务关系的,一个公司最近准备裁员百分之五十,另外一个准备裁员百分之三十。听着我恐慌了一下午。
  -----------------------------


  人都是这样的
  对眼前发生的事,不论好坏,往往会高估其影响力
  其实可能过不了一年,大家几乎就都忘掉了 ^^

  这从大一统的玛丽苏原理,可以推导出来
  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里的玛丽苏
  所以现在关注的这件事
  会对你的视野和情绪
  起到超乎比例的影响

  就好比你拍照的时候,镜头前面的那个东西,会显得特别大 ^^
  不光对事情
  对人也是如此
  当你现在很关注一个人
  可能你的世界里满满都是他
  觉得离开他简直没法活

  但过不了多久
  当你的情绪脑和爬行脑被其他人占据
  才突然发现其实他根本不重要 ^^
  只有通过看历史
  才知道哪怕比当前疫情严重100倍的事
  在历史上也只不过是一朵小小浪花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