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昨天状态很不好,写的都不通顺,还有一点有所遗漏。或者说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不用写,但是看大家的回复,还是需要写的。这个问题就是,我如何证明符咒有效。

  当然,我不会说因为我见过啊,我听说过啊等等很多具体的事例啊。我是讲逻辑的,不是写劝善书的。再说了,我用归纳法写这些事例,你们也不信啊。对不对。所以,我是这样想的。

  首先,根据我之前的面子理论,修心有成就的人,以及功德累积多的人,会有一种我称之为面子的东西存在,不必拘于名,叫什么没有关系,我用一个看起来宗教味道比较浓郁的词,不还是要解释么,所以干脆就叫面子好了。那么根据我的逻辑,这种面子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支付给别人的,不仅可以转移支付给人,还可以转移支付给鬼。如果这个逻辑说不通的话,道士们就只能修仙,不能度人了,所谓度人,除了劝善教化,其他所有事,不都是在转移支付面子嘛。那么我应该相信,有很多方法可以供有道之士转移支付这种面子,在这个语境下,就是表现出来的道行和修为。我认为,符咒是这样的方法之一,逻辑上应该就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了。所以我相信,只要是有道之士,只要他正心诚意想转移支付给你,哪怕他当时没有这种转移支付面子的念想,他画的符就应该有用,所以这和他画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方法,应该关系不是特别大。

  看着有点晕没关系,后面讲到科仪的时候,还会再讲一遍,意思差不多。

  进入今天的正题。今天讲讲拜神。

  对于普通有信仰,以及信仰若有若无的善信来说,拜神可能是大家最经常进行的宗教活动了。那么拜神到底有没有用呢?

  我先不说有用,也先不说没用,我先说说关于神像的一个重要命题,开光。

  几乎所有的道士,都在强调开光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强调没有经过开光的神像只是工艺品,没有宗教价值,而对神像,尤其是宫观的大型神像,不但要开光,还要进行庄严隆重,历时多日的开光科仪。就算是小神像,也要经过装脏,点眼,开光等复杂的步骤,才能称之为神像。那么我的问题就来了,这是立体的神像,如果是平面的,例如画像,像卡之类的,无法装脏,怎么办?当然,依然可以开光。可是谁会说这样的效果就不如立体的神像呢?恐怕这话是不敢轻易说的。那么如果连画像都没有,只有个牌位,这个牌位甚至都还是临时手写的,连点眼都没办法了,怎么办?一般情况下,牌位也就不开光了,充其量用朱砂点一下就行了,可是谁又敢说牌位的效果不如神像呢?恐怕也不行。那么,抛开对道士和信众感官和心灵的震慑力之外,神像的意义究竟何在?开光的意义究竟何在?这就成了一个在我的体系内逻辑走不通的事情了。

  那么我的观点是,除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阴谋论的经济考量的说法之外,神像,神像开光,大型神像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给道士和信众感官和心灵的震慑。神仙是否关注某一个地方,关注的程度如何,是否往他自己心里去,和这个地方有没有神像,神像有没有开光,经过过什么等级的开光,神像的体格有多大,材质有多贵重,塑造是否精美,一点关系都没有。核心还是在于人,在于神像周围的道士的修行,在于拜神的信士的虔诚程度。这样说,正规宫观总要安排一个值殿的道士,在有信众上香拜神的时候敲磬,这件事就有办法解释了,其实就是利用道士的修为帮助信士上达天听,转移支付。

  但是,对神仙的虔诚心,敬畏心,在很多时候不受本人的完全控制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着神像磕头,想着神仙,和对着一堵白墙壁磕头,想着神仙,扪心自问,内心深处的感觉,多多少少会有些不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无法摆脱名相的干扰和束缚。而这一点点内心感觉的区别,可能对于拜神的效果就有巨大的差别,姑妄言之,这种差别就是神仙知道和不知道的差别。所以,我是主张塑造神像,虔诚开光的,完全认同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我认为起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根本,在于人心。真正到了很多老修行的境界,有没有神像,其实也就无所谓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唱戏的上台总是要化妆的,装化的好,戏服漂亮,就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拥趸。而真正的行家票友听戏,演员是否化妆,是否上行头,根本就不重要。所以唱戏要扮上这件事,非常合理,但是其合理之处不在于不扮上就唱不好,而是因为不太懂的观众还是太多。一个道理。

  最后说一句,其实我还是由衷希望大家多多回复的,说什么都好,骂我也好,夸我也好,提问也好,都好。本质上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如果不想让人看,何不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就是了。另外,大家的回复,也可以让我思考更多的东西。这对我也是好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