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大宗师二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而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生和死都是人不可避免的宿命,就如同昼夜交替一样,完全是自然规律。有些情况是人力所不能达到的,这就是事物的客观性。人们特别的把天,当作生命之父,自己非常尊重爱戴它,更何况那更加伟大的天道呢。人们仅仅因为君主的地位比自己高,就为他卖命,更何况更加权威的真道呢。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被困在陆地上,互相给予湿气和吐沫,希望晚一点死,这种情况远不如他们自由自在的畅游在江河湖海中,彼此谁也不认识谁。这个道理就如同与其称赞尧的美德而贬斥夏桀的暴政,陷入是非的争辩,还不如把善恶是非都忘掉,融合到齐一的大道中去。大自然用形骸承载我,用生命劳烦我,用老年安逸我,用死亡安息我,所以,如果认为活着是好事,那么也应该认为死亡也是好事。

  把小船藏匿在河沟里固定好,把小山藏匿在沼泽里,应该是很牢靠的,但是自然的造化不声不响半夜就把它们拿走了,睡觉的人还一点都不知道呢。把小物体藏在大物体中,虽然很适当,但是还是会丢失。如果把天下藏在天下中,就不会丢失了,这就是永恒的真理。如果谁正好遇到自己变成人了就很高兴,可是他不知道,变成人只是自然的千万种造化中随机出现的一种,这种值得高兴的事也不能提前筹划。所以圣人把自己的精神和天地万物混同在一起,就如同把天下藏在天下中一样,就永远不会丢失,可以永远保存了。乐观看待少年也乐观看待老年,乐观看待出生也乐观看待死亡。人们对这种随遇而安的境界尚且人为值得效仿,更何况进一步乐观看待把万事万物都看作混同齐一的宇宙大道呢,难道不应该以宇宙大道为师么?关于生,死,不生不死的概念,我前面讲过了,这一大段让我总结就一句话,不想成仙才可能成仙,不怕死才可能不会死。

  这一段没有故事,却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相濡以沫,只不过现在用的意思已经远不是原文的意思了。原文的意思更像是两个死刑犯凑在一起喝上路酒的感觉。这一段讲的就是我们该用什么样的逻辑路线来乐观平静的面对死亡,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讲庄子,而不是其他经书的原因。庄子是讲逻辑的,经常用的方法是,你认可这个道理,那你也应该认可另一个道理,那么你也应该认可终极的道理。但是这讲生死的一段实在是有点太不接地气了,我们就算认可庄子在文中所讲的逻辑,也不可能做到读了之后立刻就悟透生死的境界。反正后面还有几个要死人的故事,我不如在后面讲生死,现在讲点别的。

  我刚才说,懂了庄子的文章,认可了他的逻辑,还是不可能悟透生死,为什么。因为修仙这件事,如果以庄子作为提高心力,提升境界的教材,它是一个堆砌金字塔型的过程,这还不是普通的金字塔,我用蹩脚的数学水平试着描述一下,不要在意细节,领会精神即可。这个金字塔大概是,第一层有一百块一斤重的砖,第二层有二十五块十斤重的砖,第三层有九块一百斤重的砖,第四层有四块一千斤重的砖,最顶层有一块一万斤重的砖。假设这些砖密度不一样,这样垒出来还是个金字塔的样子好了。这样的一个金字塔。如果顶端要想放上这块一万斤重的砖,第一层这一百块一斤重的砖恐怕一块都不能少,假如第一层就少了一些,那么可能能放一些第二层的,几块第三层的,但是这个金字塔肯定建不起来。一斤重的砖就好比一些心灵鸡汤级别的小境界,有人提醒,看到这个道理,生活中稍加注意,就能达到。而一万斤重的砖就好比至人境界。所以,修仙这件事,一定要从低到高一层一层修,千万不能着急,顺序可以略微有一些变化,但是第一层的一百个小境界如果没有修炼齐全,达到一些第二层的境界问题或许不大,一旦在这种情况下就执着于第三层的境界,甚至第四层的境界,就会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悟透生死,大概就是第三层的九块砖中最中间的一块吧,所以我们下面两层还不齐全的时候,这块砖放不上去,很正常,也别硬往上放。打个比方,如果让我现在非要放弃一切,进山修炼,锐意进取,不成仙誓不罢休。什么结果?没几年时间,要么想念老婆孩子,下山了,要么一时半会儿想不开,跳崖了,要么生活状态急剧变化,还没悟透生死呢,就带着怨念贫病而亡了。一定是这三种结果之一。但是如果我慢慢的修,慢慢的等,把下面的基础打扎实了,孩子也结婚了,老夫老妻也就那么回事了,父母也送走了,我一个人,带着足够的物质基础,选择一个适合我的环境,接下来的修行也就没什么障碍了。所以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修仙是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能着急。且不说修行到一定程度,到达了金口玉言,心想事成的状态,祖师爷会帮你排除掉修仙的障碍的,但是修仙的障碍,是不是当时自己发自内心的希望和需要放弃的,放弃之后会不会带来更大的怨念和执念,祖师爷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个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那么多意外,你们懂的。我可不想发生在我周围身上,所以我不能着急。最好的路径就是让我的生活状态永远处于基本维持现状,保持平衡,慢慢的,慢慢的,周边的人事物越来越少,我也越来越清静,直到从圈子中消失,从社会中消失,从世界中消失,我就成仙了。

  要是说,光有这些境界,这些目标,是不是就能成仙了?不是的,就如同垒金字塔一样,还需要大大小小的起重机,这个起重机,就是道教的法,甚至是术,这也是我必须要待在道教中,有事没事往师父庙里跑的根本原因。如果问我为什么不讲术法,因为一旦我公然提供了起重机,就一定会有人不顾任何劝阻,尝试把这个金字塔垒成一个砖头柱子,谋求直接在最顶端安放一个一万斤的大砖头,那样,结果一定是会塌掉,连人带起重机全都砸没了。各家各派,法不轻传,法不传非人,法不传六耳的道理,基本也就是这样,当然也一定有人有别的想法,你们懂的。理论上,下面的两三层不用起重机,用手搬砖也能垒起来,当你垒出点规模的时候,祖师爷会安排人问你,哥们,用不用起重器的。我很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庄子彻底拆散,然后根据我的理解,分出那些境界是第一层的砖,哪些是第二层的砖,等等。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千百年来,像我这么修的人很少。其实,一点都不少,只不过,修下层境界的时候,这个人看起来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也不会引人注意,平时又看不到他具体在练什么功法,注意什么姿势。他的境界越高,和他接触的人就会越少,当他在修第三层甚至第四层的时候,仅存的人大多已经无法理解他究竟在干什么了,这一篇后面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反应的就是这种状态。当他在垒第四层和顶层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一定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与否了。所以,无论这个修仙的人处在什么级别,什么状态,在社会上都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才给人感觉很少。和现在修仙的主流,内丹功法不同,炼内丹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从快到慢的过程,第一步号称是百日筑基,而最后阳神冲举据说要九年左右。而垒金字塔嘛,如果起重机配备得当,从小吊车到万斤龙门吊都齐备,垒第一层砖头可能需要十年,第二层可能需要三年,第三层可能需要一年,第四层可能需要一个星期,最后放下顶端的一块砖头,也就是一分钟的事。数字都是我随口胡说的,我的意思是,这是个越来越快的过程,所以前期不要担心太慢,没关系,筑基虽然慢,但是成仙可能快。

  虽然修的人不少,但是像我这样写出来的人并不多,因为首先,很多人都敏于行而讷于言,道理都懂,却不像我这么能喷。第二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做像我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们可以想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依靠和我聊天对话的方式,了解我的这些感悟,因为篇幅太长。甚至,如果没有互联网,我用纸笔写出来,也没有几个人能看到,也没有几个人愿意看完,更重要的是,反正没几个人看,也就没有人愿意写了。如果境界比我再高出几成,他们也不愿意写这样的长篇大论了,可能几首打油诗,几句语录,这个阶段就过去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确实很闲。我相信古往今来,真正在这个境界关口想刷刷存在感,又特别能喷,又有能让不少人看到的环境,还至少在这个阶段完全不需要为了生活做任何事情的人,大概真的不多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