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一切似乎做的天衣无缝,曹操依然在办公室傻傻地静候司马懿的佳音,等啊等,等到的却是司马懿偏瘫的病历书,曹操觉得司马懿极有可能在装病,既然这小子来阴招骗我,我也用阴招去对付他,于是叫了一个刺客,让他晚上偷偷去司马懿家去吓吓司马懿,看司马懿是真病还是假病。司马懿好象预测大师似的,算准了是曹操要派人试探,为了让戏演的更逼真,他没有因为见刺客的刀影而吓的下床逃命,反而很镇定地趟在床上,刺客恐吓不见效,只好回去如实向曹总反应,曹操觉得司马懿生病的事也许是真的,但司马懿的确岁数不大,怎么患了老年人的才有的病?那小子看着又不胖,血压血脂应该也不会高,怎么和半身不遂挂上钩?此事定有蹊跷,不行,这小子不来我公司上班,万一被其他公司挖走,就与我为敌了。
  曹操越想越生气,也激动起来了。
     "来人",曹操喊道,
       "在,领导。"身边一个贴心的侍者跑过来了。
       "你去把陈群叫来,我有话跟他说。"
   曹操道。
     过了一小会儿,陈群屁颠屁颠地走过来,拱起手欲拜。
  曹操挥手打断,说:"陈群,麻烦你去一趟司马懿家,告诉他,如今任命他为公司文员,他不是腿脚不利索吗,这个工作也不用跑腿,他完全能胜任。"
       陈群欲退下,曹操又补了一句:"告诉司马懿,为了公司的发展,不能推辞,如果再推三阻四,我觉得世界虽大,但牢笼好像更适合他。"
         陈群走后,曹操笑了,笑的很得意。
        陈群到了司马懿家,将总经理的话一字不漏地传达给卧床的司马懿。最后说了句:"司马兄弟,上班吧。"
       司马懿听完后,心脏一颤,没想到曹操来这一手,真黑啊!但黑夜过了就是白天,总经理不也指了条明路吗,司马懿啊,干吧,好汉不吃眼前亏。
  司马懿阴沉的脸上渐渐变的晴朗了,一副螺丝扭成的面孔突然间用力过猛,螺丝断了,面部瞬间松了下来。
        笑着说:"陈兄,我也是没办法呀,这身子骨好意思去上班?这不是典型的吃粮不当兵,不过这一段时间一直配合医生针砭、汤药,如今好多了,你看,我的腿已经能动了,我想用不了多久,就应该能下床走路了。"
  说完,便机械地抬了抬腿,好像晒衣的竹竿在衣服的重力和搭衣的甩力作用下抖了几下。
       陈群不会用条件反射方法去用手掌削敲他的膝盖反应区,只是笑了笑说:"我会将司马兄弟病情好转的事细细回禀曹总,让他也高兴高兴。"
           说完,便告辞了。
          司马懿没有送他,他不能下床送别。
         司马懿答应去上班,一个谎言不仅仅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盖,有时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司马懿,他曾经用丫鬟的生命之血去涂抹,这一切有意义吗?你不是还得去上班,丫鬟的血似乎白流了,但又有多少人的血流的有意义呢?比如司马懿,他用心血奠定西晋公司,最终还不是很快破产了、倒闭了。
  谢谢大家支持
  刚上班的前几天,司马懿坐着轿子去单位,过了几天,便能骑马,再后来,十一路也能跑到单位,俗话说: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含泪说的谎言也得含泪演下去,司马懿好了,做回了原来的自己,生活步入了正式轨道。
         曹总经理识人是一流的,如今识得司马懿是人才,不惜一切代价挖出。当年青梅煮酒,就知道刘备是渠大英雄,后来果不出所料,刘备几经辗转,跑到荆州立了足,公元208年,还曾和东吴孙权联合,在赤壁打败了自己。如此放虎归山,成了曹总经理心中一生的痛。自此事后,曹总经理立下更大的誓言-凡不能为我所用的人,也不让他人所用,为了践言,后来的荀彧、孔融、杨修等大才一一被杀。
         司马懿,你已经很幸运了,你应该知足了,好好干吧,未来的舞台等着你!
  司马懿尝到这个总经理是个狠角色,至少比他老婆厉害,工作上丝毫不敢懈怠,曹操见司马懿工作干的不错,平时也很听话,给他即加薪又升职,先做公司文员,后进入总经理秘书处,也算迈入公司高层了,别人一辈子都难以岂及的成绩,司马懿却来的如此简单,也不知道是不是先前和总经理儿子曹丕关系不错,通融了一下,还是其他,总之是官运亨通了。
       司马懿想到了今天,对于他秘书并不是终点,终点是什么?也许现在谈论有点早,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四 你上台 我有戏
      曹总经理这个秘书处,秘书很多,都是男性,女性在古代是当不了秘书的,不像如今哪个公司领导不都有漂亮女秘书?当时秘书处还有个人叫杨修,杨修这个人大家很熟,大家初中都学过一篇摘自《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文章,后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而杀了杨修,大家对他的死因很清楚,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出身,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杨秘书的来头:
        杨修是真正的公司N代,其先祖杨喜因为争抢乌江自杀的项羽尸体,不知道是分了只胳膊还是腿,后被刘邦划了些公司股份(史书记载为赤泉侯)。杨喜发达了,杨家祖宗坟头冒青烟了,杨喜有个后代叫杨敞,西汉昭帝老板时总经理,到东汉时,祖宗坟头更是浓烟滚滚,后世出了杨宝,也就是救了只黄雀,被附会成"衔环"报恩典故的主人公,杨宝的子孙在"黄雀"的保佑下开始展现世家风采,杨宝的儿子便是"关西孔子"的杨震先生,也就是"四知先生"(比司马懿少个"丫鬟知"),杨震当了公司董事,杨震儿子杨秉也当过董事,杨秉儿子杨赐是董事(太尉、司徒、司空)承包户,杨赐儿子杨彪还做董事,典型的四代董事,几代人一直做东汉公司董事,袁绍家族也是四代都出董事,可杨家西汉有个总经理压阵,袁家显然是比不过杨家!而且杨家自此成立了"弘农杨氏"这个封建社会比肩"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的门阀大家,后来有个老板叫杨坚的还说他是弘农杨氏出来的。关于门阀,这是个垄断机构,公司人才和要职输出基地,我后面会提起。
  早上好
  杨修就生在这种现在叫极牛X的家庭,他去单位上班,因背景强大,都不用通过笔试面试,直接上岗。杨修虽是公司N代,但他并非纨绔子弟,他博览全书,思维敏捷,关于他的故事范晔、罗贯中都提过,此处不赘述了。此人有恃才傲物的性格,还有一群恃才傲物的朋友,如孔融、祢衡,还有曹操儿子曹植。
        世上有四类人,一类是多说话多干活、二类是少说话多干活、三类是少说话少干活,四类是多说话少干活。杨修是第一种,司马懿是第二种,第三种人多半在历史上是打酱油;第四种人按网络语,是活不过第二集,也就是龙套,你说的话没有分量,你干不干活忽略不计。
       和杨修在一个单位上班是有压力的,这个人太聪明,总经理出门都会带上他,好像汉武帝出门要领上东方朔似的,大家什么不懂问东方朔就完事了,至于东方朔会不会用怪哉瞎扯,你们自己分析吧。
   司马懿不会去分析无关紧要的东西,自经历上次不想去总部上班,心灵被曹总绑架风波后,他觉得靠山很重要,他祖上没有四世做董事、祖宗做总经理的耀眼履历,至于周公司时祖上做了司马也是久远模糊的如刚写的毛笔字沾了水,知名的祖上不过是小分公司经理一类的中层领导,即便先祖司马卬(楚汉时殷王)开了家分公司,却很快被西汉刘邦公司兼并了。其祖上的业务能力在各代老板眼里的确微不足道,吃祖宗饭是不可能的了,必须靠自己。工作不久,勤恳之余顺便探探路子吧,偶然机会他攀上了总经理儿子曹丕,他俩有共同的志趣和理想,性格相投,其实大家知道司马懿一生特别能装,前面装病骗曹操,后来装病骗曹爽,他在"装"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而曹丕恰恰也喜欢演戏,两个演员到一起自然话题就多了。对于司马懿来说,装是他乱世的生存法则,装孙子并不是认怂,而是一种等待,一种处事态度,杨修不会装、孔融不会装、祢衡不会装,曹植不会装,一个个武功全废。
        杨修显然不会去考虑司马懿那一套,他的人生哲学是有多少光发多少热,不掩饰、不伪装,聪明人不会和愚夫在一起,他的人生之花过早凋谢也是性格问题。史书上记载杨马二人共事秘书处,却没有提出二人有什么矛盾,估计杨修就没有把司马懿当回事,而司马懿会想,你这种人怎么能成大事。杨修看不上司马懿,他找他的朋友,一群极聪明的朋友,都说脱颖而出,一群聪明的锥子到一起不仅戳坏布袋,更会捅破篓子的……
  有时候真的不想写历史,特别是一些政治人物的行径史,他们都是打打杀杀史,很血腥,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无趣,对于文化和科技很多时候似乎是一种阻碍。但历史书一直很有市场,有些人会认为书中的血腥是很好的下饭汤羹,而大规模的杀戮好像美味的红烧肉。其实他们没有去亲身体验去亲身感受……那刀架在脖子上。
  大家晚上好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预选为下届公司总经理人选,而曹植依然是总经理儿子。一个被谢灵运认为才高八斗的人,读过的书摞起书来有城墙高,其实抵不过总经理门前一块砖高。读书无用论困扰着曹植,除了年龄大一些外,哥哥曹丕各方面都不如自己,为什么总经理将来会是他?
  曹植想当未来总经理,可他不适合,真的不适合。他可以喝喝他的酒、写写文章和诗,他未来扬名立万是诗和他浪漫的传说,不是异常复杂的政治,他是个单纯的人,总经理位子真的不适合他。
          为了曹植能当上未来总经理,聪明的杨修是费尽了心思、挖空了脑子,最后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曹植的另一死党丁仪甚至在《三国志》上只留下"亦有文采"几个字。后来裴松之觉得过意不去,注解时在其它篇章抄了些《魏略》的内容附上。丁仪是党争失败者,失败者只会写上失败二字,史家不会在失败者上浪费太多的墨汁。
  以上发生的一切司马懿看的很清楚,他没有过多去参与老总家事,他清楚党争失败的后果,他是曹丕的同党,但不是死党,死党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吴质。吴质也是个恃才自傲、放荡不羁的人,性格和杨修相似,但此人长的没有杨修帅,如果大家不各为其主,也许他和杨修会成为好朋友,也许会经常在酒楼里一起赏花喝酒,
  "喂,杨兄,你写首歌让她唱唱。"
  "吴兄,你写吧,这个机会留给你,嘿嘿"
  可惜,他们成了明争暗斗的死对头,曹植和曹丕的竞争其实是杨修和吴质两个拳击手之间的较量,看着两位已掀开帘幕,在万众呼喊声中,伴着炫目的聚光灯照耀下,缓缓出场,二人先抖抖身,扭扭脖、握得指关节啪啪响,两人先打第一回合:
  杨修因和老总曹操天天在一起,无时无刻都在给曹植吹暖风,曹丕很紧张,却无奈,干着急之余想到在外工作的吴质,于是某天用车偷偷将在外干活的吴质装进废篓子里拉到自己府上,此事被杨修知道了,这是不向领导报告,私自接见外业人员,典型的违纪,于是报告给曹总,曹总没当回事,这算不上什么大违纪。曹丕得到杨修告密的事,有些惶恐,自忖:破篓子的事他也知道?于是和吴质商量。吴质说:"公子不必慌张,明天继续用车拉破篓子,在篓子里放布就可以了。"杨修看曹丕又开干了,于是再次打小报告。曹操再不管,就有失领导公允了,说道:"给我查。"
         派出的人像日本人盘查似的,"奉领导旨意,那篓子里装的甚?"
      车夫说:"是布。"
      "去"
  一掀篓,果然是布。
        "报告老总,曹丕公子拉的是布。"
         曹操心里清楚了:杨修和曹植是妒忌心上来,纯属杯弓蛇影。
  "杨修杨修,你帮曹植就这么帮的。"
       第一回合,吴质一个左钩拳击倒了杨修。
   第二回合:
          某次曹操外出作业,曹丕曹植到场送别,曹植是习惯性弄一篇送别华章读一下,老总和手下人都竖了大拇指。轮到曹丕了,曹丕啥也不说,按吴质吩咐地办-哭鼻子。眼泪、鼻涕、哈喇子三管齐涌,如银河泄闸,飞流直下。这感情牌打的恰如久旱的草儿,浇上水了,曹操和手下都很感动,曹总也认为曹丕是爱自己的,是真情流露,他已经不需要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文章充自己门面,这种躬行的爱已经足够了。这出戏版本一经流出,后世老板家族极喜欢演,稍微把主角改一下即可对号入座,如杨广、咸丰等等。吴质这号编剧和曹丕这枚影帝给后世想当老板的人开了无限法门。
        吴质这一拳打的狠啊,杨修出现短暂性休克。
         在这擂台对垒关键时候,曹植后院起了些火,曹植老婆穿漂亮衣服臭美的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总很火大,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还得了,自己人带头违纪,于是派人将儿媳妇送回娘家,顺便送了一包砒霜。
        如此这般,其实胜负已定,杨修和曹植退出舞台吧。
        可是曹操心里还是喜欢曹植的,放不下啊!
  明眼人都看到曹植走下坡路了,所谓破鼓万人捶,这个捶最后一下的人叫贾诩,他某天对曹操说:"属下想到了冀州公司的袁绍和荆州公司的刘表。"
       曹操哈哈大笑,"我知道了。"
  原来两家公司倒闭都是废长立少。倒闭故事绝不能在我公司重演。
       这个曹丕派来的救兵彻底打垮了曹植,也拯救了曹丕。
        那个以曹植为首、杨修丁仪为辅的聪明团伙覆灭了。
          以上这些事好像和司马懿没有关系,还写了那么多,其实有关系的,你想曹丕将来当不上总经理,司马懿你有机会吗?还不是哪边凉快哪边去,历史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这和潘金莲没事开窗户,掉下竿子打了西门庆,结果改变了中国历史,最后大家反问,你没事不能歇歇,非要开什么窗户(网络调侃段子)。
  五 张鲁的归宿
  东汉公司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欲兼并张鲁的汉中公司,顺便威胁一下刚刚重组的西川刘备公司。
        张鲁这家公司史书上说已经成立三十年了,差不多和东汉黄巾公司同时开业的,但黄巾公司早就破产了,而汉中公司业绩还不错,虽不是蒸蒸日上,但自负盈亏是没有任何问题,老板张鲁日子过的也滋润,这也是享祖上的福啊!张鲁爷爷张陵是个传教士兼教主,顺带给人看看病、玩玩巫觋之道,后被道家吹捧,羽化成了张天师,其实他的职业有点像默罕默德和耶稣合体。
  员工们入教门槛是交五斗米,就算办个卡,可以刷卡进出,有什么事,比如小病小灾、敲诈勒索等,教会出面解决。这个教俗称五斗米教,当然他没有去东汉总部注册,政府也认定五斗米是个邪教。但他是盗也有道,比东汉公司管用,东汉地方公司只知道横征暴敛,不知养民,而他本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座右铭得到一线基层员工的热烈欢迎。教主位子自然一直是张家做,爷爷传给了父亲,父亲传到了张鲁。张鲁教主当的有滋有味,觉得还不过瘾,于是想到挂牌成立一家公司,以前爷爷父亲还偷偷摸摸的,也不敢公然挂牌,如今自己实力完全有独资组建公司的能力,反正山高皇帝远,上市是为了让全国都知道我这家独资公司,于是注册汉中公司。汉中员工才不管是教会还是公司,只要大家能过上小康日子就行了。这个张鲁老板也当的稳固快乐,也不觉的"燕雀处堂,什么薪火将至。"
  谁知放火的人来了,谁?曹操,曹操早就想摘汉中公司的牌子,苦于没有时间,终于在公元215年有空了,他带了一大帮人准备进入汉中公司。张鲁接到情报,觉得曹总家大业大,这回登门,明着是要强购,反正斗不过他,还不如学学后来的宋江,招安得了。张鲁弟弟张卫知道哥哥想法后,说:"哥哥莫怕,我带数万兄弟去守在阳平关,谅他曹操插翅也难飞过来,如果真的守不住,收编也未迟。"
          张鲁认为弟弟此言有些道理,于是按张卫的话照办了。曹操得到张鲁据隅顽抗的消息,急命前锋人马猛攻关口,效果并不好,于是下令撤退。曹操只是想撤退后再找机会,没料到退原来也是进,前锋人马夜间撤退,迷路了,退啊退,在山上乱转,最终倒也退出来了,却退到了张卫兄弟的营地了。张卫营中突然冒出了这么多穿着另样马甲的兄弟,一时间阵营大乱,曹操人马一阵乱砍,张卫只好带着兄弟们跑了,丢下关隘。曹操见如此阴差阳错,真是幸福来的太突然了,高兴的泪流满面。
     张鲁听说关隘丢了,又要发挥自己投降精神了,有个属下说:"老板,现在我们被人打了一顿了,脸都肿了,这种时候和人谈,能谈出什么好结果!"
          好比一个卖鱼的人卖鱼,早上活蹦乱跳的鱼,买家出十元一斤,你想咬住价不卖,下午鱼一动不动死了,你求人家买,估计买家两元一斤都不想出。
         张鲁一想,对啊,那咋办?此人说:"可以退到巴中,联合土著头头杜濩,再和曹操假对抗,多捞点东西,再把杜濩拉上一起投靠,曹操一定会认为老板您功劳大。"
  这个属下时刻考虑公司和老板利益,平时没白养,信你了。
         张鲁下令撤退,带着人马一路往南狂奔,他这种虚张声势,不过是为了把鱼价抬高些,因为他要把珍珠放入死鱼肚里。
        曹操继续追击,张鲁戏演的有些逼真,有些属下认为老板真的是拒绝曹操收购,纷纷建议老板把公司所有财务和后勤物资一起烧了。张鲁见手下兄弟们看不出自己演的是哪出戏,便发话释疑:"我本来早就想为兄弟找个好归宿,投奔一家更好的公司,如今机会已来,怎么能放火乱烧呢?"于是命人将公司所有财产贴上封条,请曹总验收。
  曹操得到信息,非常高兴,终于搞定这家公司了,于是派人通知张鲁:"你这个人very good,过去分歧既往不咎,如今你还把杜濩邀过来了,你功劳很大,划你一万股,你那些铁杆兄弟都有额外奖金。"
         张鲁就这么去东汉公司养老了,曹操后来还和他结了亲家,曹公子娶了张鲁女儿。张鲁作为一个邪教组织头头,也算遇上个好时代、好老板了,也就有了个好结局、好归宿,至于那些员工都成大公司职员了,工资奖金全部上调,皆大欢喜。诗曰:
  不从曹氏即从刘,抛却汉中为此侯。
  天下争雄袁吕辈,一生难换一渔舟。

        汉中公司收编完毕,曹总收购没有停下脚步,他还想收购汉中公司毗邻的西川公司(后来叫蜀汉公司)。

  六 争吃肥肉

        西川公司以前老板叫刘璋,此人性格暗弱,认为公司太大,而自身能力摆在那儿,自己明明只适合当个小经理,谁知他爸临终时硬塞给了一大区,刘备做梦都想有个像他这样爸,现实中却没有,而他有这个好爹,却不需要做梦!刘璋可不想在世界糊成一锅粥时候拼爹,他很无奈,甚至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乱世弱肉强食的法则刘璋是清楚的,于是他想到巴结曹操,还派了属下张松去曹操那儿探探风,当时曹操暂时兼并了刘表⼉子的荆州公司,⽓焰正骄,完全忘了"泰⼭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 也不按规招待张松,张松什么人?刘璋特使,如此不尊重特使,后果很严重。⽼张根本没料到曹操这般招待不周, 这趟差出的极郁闷,也就没⼼情探出个所以然了,直接给曹操这⼉打了个差评,急急要回,返程经过刘备的管辖区,刘备探出张松要经过他这儿,便早早在松哥必经要道等候,刘备的仁义果然不是吹出来的,松哥很感动,经刘备相邀,张松享受了一番特使规格的佳宴,临别时,刘备依依不舍,松哥更是感激涕零,于是将好评给了刘备。张松回公司告诉刘璋,说了⼀大堆曹操不好、不值得信任,是个一文不值的伪君子;还说刘备好,值的信任,是位千金难买的好朋友,劝老板和刘备结盟,刘璋很高兴,同意了。史书评论上说:曹操暂⾃骄伐⽽天下三分。我们暂时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后来的确三分了。
  此事不久后曹操在赤壁强购东吴公司失败,损失很惨重,还丢了已经到手的荆州,刘备也没费什么劲,在东吴的暂助下,一没打借条,二没开录音,只是在口头协议下就住在了荆州公司。刘璋也不管刘备的产业是借是抢与否,和如今丈母娘挑女婿一样,只要男方有房,不管按揭还是全款,都予以同意。刘璋见刘备有了自己的"房子",也坚定了和刘备搞好关系的决心。
         刘备是什么人,可是曹操眼中和自己一样的人物,这种人不仅有梦想,还有野心,飘零了大半生,终于收获了荆州这个公司,也算有块根据地了,但刘备心中的想法是和曹操一样一样,他要兼吞全国所有大小公司,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老板。
        曹操公司目前吞不掉,东吴公司也吃不下,于是他想到先吃弱些的西川刘璋公司,刘璋公司也挺大,比自己荆州公司大很多,当年刘备老祖宗刘邦就是从汉中西川发家的。西川沃野千里,乃天下粮仓也,在粮食紧张的年代,一饭能换千金,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