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分段试试
     既然历史选择了自己、公司选择了自己,自己那得以老板的姿态干下去,一个合格的老板所具备的因素太多,少年的曹髦此时需要的不是直接撵走总经理掌权,而是学习知识,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老板的知识。
   某一天,曹髦和公司各位高管探讨过去两位老板优劣:夏公司少康和汉公司刘邦。少康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兴老板,刘邦是创业老板。曹髦心里是少康优于刘邦的,而高管们则是刘邦优于少康,后曹髦都过一系列佐证,驳倒了众高管,让众高管不得不心悦诚服,少康的确比刘邦优秀。其实这个问题是一种打天下难?还是守天下难?其实二者都难,但曹老板当时的处境类似夏少康,为了鼓动高管往自己身边靠,让自己做曹魏的少康,也就故意搞了一道证明题给大家做,最后得出你们的答案并不是合适答案,而我的答案才是标准答案,从解题旁敲侧击大家,我就是少康,将来中兴曹魏的人是我曹髦。
  这一点可以看出曹髦是不甘心平庸的人,是一个想做大事的人,然而他却遇到了一个也想做大事的司马家。司马家想做大事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曹髦是得已而不让为之。
  司马家干掉了太多人,灭了太多人的族,是一个满口尖牙的猛兽,他会拔掉自己嗜血啖肉的牙齿,去做一名食草动物们,那是不可能的,只要它自去其牙爪,危险就会马上逼见。而曹髦本就是司马家眼中的植食动物,如果微微长出爪牙,危险也会像一枚手榴弹一样扔给曹髦!
  双方暗流涌动,一切一切就像裸泳的人感受了些秋水的凉意!
    前面的道歉信和后者的少康之论,似乎暗示曹髦在进化,进化是一种事物的必然发展,不是内心深处的爱好,曹髦爱好文学,喜欢流行风,当时社会上谈周易、老庄最为时尚,和后来西晋公司人们谈钱谈奢侈等同。何晏、王弼等人把周易老庄引向曹魏各个角落,开口不谈老庄易,读尽诗书亦枉然,二人先后身死,流行的言论却没有停下脚步,这种流行风几经转手,变的更流行了。既然是流行的东西,必然也有流行的价值,马克思同志不是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那就让它存在吧,虽然后人追究这种清谈瓦解了后来西晋公司,其实这种追究和西施灭了吴国异曲同工,我们不再这儿去探讨一言丧邦的理论,毕竟现在是曹魏公司,西晋公司还没成立,说多了也是没用。
  曹髦一边深学,一边和其他高管探讨,时不时和公司学院里的学生玩互动,他深知思考有时候比读书更重要,而交流更能让思考变成理论。他求知欲也颇强,虽不至于扑在书籍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但经常为了探讨某个命题,见这类命题专家不在,一刻也等不得,非得派人马上把他请来,有时对方上厕所工夫都被耽搁了。史书上说:帝性急,请召欲速,秀都在内职,到得及时,以望职在外,特给追封车,虎贲五人,每有集会,望辄奔驰而至。曹髦性急,叫某人过来恨不的此人肋下生翼飞过来,裴秀一直在公司总部任职,随叫随到,司马望(司马孚之子)一直在外地分公司,为了能让司马望回来快一点,曹髦特意给他配了一辆快车、护卫保镖五人,只要哪天开学术言讨会,司马望是心急火燎地让人开快车往总部跑!在过去路况和车况不佳的情况,估计司马望跑回总部,骨头可能也会散架!
  谈论《四书五经》,曹髦是头头是道,一个不上二十岁的人,比当时国学大师还牛,这种对文化的痴迷,假以时日,必有建树,但曹髦是一个老板,文化只是个人爱好,他真正要做的,是管理曹魏公司,做一名合格的老板。
          司马昭可不想让他去插手公司的事务,父兄三代慢慢掌控的公司是不能轻易交权的,司马昭所要做的,依然是傀儡老板,傀儡曹髦,和父兄傀儡曹芳一样。
         一个想掌权,一个不弃权,矛盾不可避免,这种曹魏内部问题未来肯定会解决的,不是现在,现在他们还要面对蜀汉姜维又一次来袭。
        姜维自上次在狄道被陈泰赶走后,大家都以为他回家休息了,其实他跟本没有回,而是像某些被弹弓惊动的鸟儿,从这个枝上飞到另一枝上,没有归巢。他依然驻守在钟提(甘肃陇西地带),如果说曹魏是大草原上的一群狮子,姜维和他的手下便是一群鬣狗,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下口开咬!
           姜维在钟提等待,曹魏的人认为姜维上次亏了些力气,应该要炖点排骨汤养养身子,等恢复体力才会出山的。但邓艾同志却不这么认为,他通过五个方面分析,得出姜维很快会来:一是我方洮西之败,搞得仓廪空虚,员工流离失所,他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二是他们员工上下一气,准备充分,而我们这边经理、员工都是新来的,对情况不熟,装备也没有完全配备好;三是他们都是水上坐船来的,不费体力,而我们人是陆地跑步过来的,费了不少力气;四是我们人员来到这儿,得分开四处防守,兵力不集中,而他们像打游击一样,就一块根据地,可全攻全守;五是他们粮食就地取材,而我们得运输。
         艾哥既然分析姜维会来,那他必然会做好应对措施,你来我也不怕,我在这儿等着你。
      秋天到了,粮食充足了、姜维果然出洞了,姜维没有料到这次出洞差一点让自己成了第二个诸葛恪,假如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我想他还会出洞,因为姜维不是诸葛恪,他知道怎么谢罪,知道怎么后退,而诸葛恪却认为谢罪和后退那是有失尊严,很丢人,所以诸葛恪吃了大败战会死,姜维吃了大败战却活的很好。
  有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在世界里找活着的自己,诸葛恪是前者,姜维是后者。
       姜维先带人准备去祁山,听说邓艾有防备,好汉不吃眼前亏,换了地方,去南安(甘肃天水西北),邓艾在武城山拦住了他们,躲是躲不掉了,双方就像两只对顶的羚羊,角力起来,姜维顶了一会儿,不敢继续支撑了,于是趁着幕色,渡过渭河,爬山侵入上邽,邓艾早已料到姜维田忌赛马、以强凌弱的方式,依然带着人马以正面姿态追杀,由于姜维本准备和同伴胡济来个双剑合璧,在段谷(天水西南)上演重创邓艾的电影,然而胡济失期未至,剧情急转,演绎成了邓艾狂扁姜维的大戏。蜀汉人马星散流离,死者甚众。消息传出,蜀汉陇西骚动不宁,公司上下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姜维穷兵黩武,姜维差点下不了台,他只好向公司总部谢罪,自动解除总经理职务。
            姜维都是以切曹魏陇西为己任,想断曹魏右臂,但人家右臂并非假肢,血脉神经连着身体,针扎一下便能感受到疼痛,何况你姜维拿了把大锯子,在一不打麻醉,二不说好话、三不拿出金银珠宝贿赂,强行为曹魏做截肢手术,人家能同意吗?再说了,姜维才带了几个兄弟?就想做这种大手术,能成功吗?
  三十九 内讧
        有的人会认为姜维这个人很无聊,整天想着搞侵略,如果这样推想,那诸葛亮也无聊,姜维和诸葛亮干的工作是一样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无聊,你打过来,他打过去,人类就这么打啊打,几百万年过去了,人类打架时间多,和睦相处的时间少。比如中国历史,夏商周年代久远,史料不详,暂不报料。
  自秦始皇开大秦公司当上老板后,二千多年了,有多少年员工们过的是太平安稳的日子呢?更多是在磕磕碰碰的生活着。秦公司公元前221年统一,到正式关门于公元前202年,公司寿命19年,然在公元前209年秦公司就乱成一锅粥了,如此满打满算12年太平日子,其间还北击匈奴、南吞桂越,如果细算,秦公司人就没太平过,差不多年年都在打架。西汉公司自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二百一十几年,刘邦灭异姓诸侯、刘启平定自家人,刘彻既打外国人,又打自己人,一直没消停,西汉也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磨刀霍霍的,王莽开了几年太平公司,不久又乱了,东汉公司开业于公元25年,公元220年彻底倒闭,刘秀前十几年还是东征西伐的,东汉老板们和外族小纠纷一直存在,东汉就没过多少年是真正太平的,公元184年黄巾揭竿,然后中国大地便是个乱世,至公元589年隋灭了陈公司,这四百多年,除了西晋过了二十年稍微有点安稳的日子,三百八十年就是在打斗中生活,隋公司自公元611年到唐公司公元628年,这十七年一直乱的,公元755年,安禄山"渔阳鼙鼓动地来"后,藩镇之祸和黄巢起义把唐朝折磨而死,随后的五代十国也是中国最灰暗时期,直到公元979年北宋统一,这二百二十多年乱的够呛。北宋前期和契丹磨擦不断,中期和西夏,临关门前两年一直和金斗架,最后在公元1127年被金人撵到杭州开南宋公司,南宋主战上台就打,主和上台就消停,一直和金人玩打架、求和游戏,折腾了一百多年,蒙古人公元1234年吞并了金公司,南宋梦想过好日子,哪知死了狼,来了虎,蒙古人公司做大了,公元1279年南宋公司也逃不掉关门的宿命。蒙古人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干掉西夏,打到欧洲,灭了南宋,三次东征日本,公元1351年,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元公司慢慢就萎了,到朱元璋1381年灭北元,三十年一直打。后来朱棣又南征北战打外国人,后继老板动作不大,明朝员工不打架日子好像是历代公司最长的,满清入关后,一直和汉人打架,直到康熙后期无大战事,到1840年外国人打进来,至1911年公司关门,中国封建二千多年,战事一直不断的。
  词曰:
  风一更,雪一更,梦里关山难觅卿,残灯日已明。
  山一程,水一程,人世生来伴战争,何时享太平?
  有人说战争是和平另一种表现形式,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和平更长久,希望如此吧,愿人类将来生活远离战争!
  上面简单地叙述一下古代公司打架武斗情况。
       姜维走了,司马昭放心了,总经理位子终于在屁股的长时间亲密接触下,捂的有点热了!
  蜀汉暂停打曹魏,可是东吴公司又耐不住寂寞了,他们想到了对曹魏展开行动,这次行动是曹魏叛投东吴的文钦提出来的,文钦投奔新老板,好吃好喝招待,寸攻未立,时间长了也觉得过意不去,人么,总得证明点什么,何况文钦这种武力值比较高的人。如果我们说文钦是曹魏的叛徒,文钦绝对不背这个锅,文钦所做的一切是反对司马家,而不是曹魏公司,和《三国演义》里关羽"投汉不投曹"唱的内容差不多,可改作"反司马不反魏,"如今失败投了东吴,我想他内心深处依然只是反对司马昭的,假如司马家失势了,曹髦掌权了,文钦可能还有回家的想法,如今的文钦就像一个报公司无门的青年,委屈地呆在异乡其他公司。诗曰:
  文章吾不读,
  钦命在何方?
  北雁南飞日,
  望之断人肠!
        只吃饭不干活,对于文钦这种武人就是一种折磨,于是他劝孙峻总经理讨伐曹魏,讨伐曹魏就是讨伐司马昭,有文钦这个恨不得剐了司马家的导游带路,孙峻觉得方案可行。
  孙峻上任这么长时间了,东吴公司高管一直对他当总经理不太满意,大家认为孙峻当领导是沾了老板家族基因的光,实乃任人为亲的产物,虽在毋丘俭谋反曹魏时,浑水摸鱼弄了些员工,公司高管也没有因他弄了些业绩尊崇他,孙峻依然是孙峻,他依然不是东吴的"孙悟空"。
  而早前灭了霸道总裁诸葛恪,但诸葛恪的死在公司人眼里是他自找的,有天要亡他的意思,和孙峻的剑法没有任何关系。杀诸葛恪第二年,公司有个叫桓虑的人谋杀孙峻,重立老板,其谋杀孙峻的的理由是:"孙峻杀了诸葛恪,当起总经理后,不去考虑公司外业,竟然以杀立威,用剑乱砍自己员工,弄的公司员工很讨厌。"桓虑谋杀未遂,反被孙峻所杀。
  其实更让人讨厌的是,孙峻不仅管不住手中的剑,还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那支剑,和老板的女佣乱搞男女关系、还和孙权的大女儿、自己的堂姑,孀居的孙鲁班乱伦。都说权力是春药,孙峻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二者的必然联系。
       文钦投奔的那一年,吴公司孙仪、张怡、林恂三人再次合谋,准备扫除孙峻,也没有成功,孙峻干掉三人后,顺便又砍了几十人,孙权小女儿孙鲁育因受孙鲁班谗言,被归为孙仪同党,也被孙峻杀掉,孙权的两个女儿牝鸡司晨,互相对啄,下场都不好,孙鲁班的未来后续会报道。
         孙峻杀罢这些人后,他也像老板孙权筑东兴一样,玩起了土木工程,大修大建与曹魏交界处的广陵,费用太大,公司收入大部分都花在这项工程上,孙峻好像也没有承包工程吃回扣的意思,反正就是拼命地往这项工程上砸钱,公司上下敢怒不敢言,只有滕胤同志去劝孙总经理,应该停工,孙峻不听,结果是这项工程花了很多钱,最后还烂尾了。

  
    整个工程比杀诸葛恪还难!
  杀人是分分钟的事,而做工程可是持久战,资金不到位、技术不允许、天公不作美都可能将工程搁浅,这一次应该是技术有难度和资金有限。
        没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证书的孙峻想到了自己原来是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后,他觉得再不做点大事自己早晚得不明不白死去,此时文钦劝说讨伐曹魏正合心意,他命文钦伙同公司高管吕据、刘纂、朱异、唐咨等人从淮水、泗水这边出发、进攻曹魏青州、徐州分公司。
  以往东吴都是瞄准新城、寿春,去吞曹魏扬州,但效果不佳,孙峻决定不走寻常路碰碰运气。
       孙峻在石头城为各位出征高管饯行,举杯向众人说道:"这一次劳驾各位兄弟,希望大家以公司为己任,各人做好工作,努力前行,打败曹魏,将曹魏青州、徐州划入我公司版图,我代表公司谢谢大家了。"
        说完一饮而尽,饮完后只觉胸口不适,过了没多长时间便猝死了。史书上说:峻与胤至石头,因饯之,领从者百许人入据营。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孙綝。
  孙峻与滕胤在石头城为大家饯行后,带着一百多号人去吕据营,见吕据营地像细柳营的周亚夫一样,纪律严明、人员齐整,孙峻看的嫉妒心起来了,于是以自己心口疼为借口离开了,当晚做梦被诸葛恪鬼魂索追,几日后恐怖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临死前将后事托附孙綝。孙峻如果按史书上这么记载,那就是自己作死的,看到吕据外业比自己强,气成这样,难道孙峻就不想攻击曹魏后,打个大胜战?胜了是领导有方,说不定将来更进一步还有希望,非要自己的这些手下们去曹魏吃败战,弄得狼狈不堪,和诸葛恪一样不能下台?孙峻不至于这点时务都不识吧?孙峻之死,按现在医学来说,极可能死于心肌梗塞,去吕据营有可能来了一波小梗后皱眉蹙额。当时又没有速效救心丸急救,心口不适只能捂下心口,急急回家休息。好事的陈寿便说他妒嫉心作祟,至于后来说诸葛恪索的命,是为了让历史写的更玄乎,嚼出小说口味!孙峻作为死者翻不了案,反正他一生好事做的不多,后来也没有人愿意帮他翻!
        孙峻临终前让孙綝干总经理,孙綝是孙峻堂弟,孙峻生前干了很多龌龊事,害怕他人翻他旧账,不敢让其他人上台,自己兄弟上台,比较保险。这种任人唯亲不唯贤,激怒了还未渡过淮河去外地作业的吕据。吕据听说孙峻死了,孙綝补上,这种兄终弟及承包总经理行为实在可恶,吕据认为:老板被承包那是天意,总经理用这种方式选拔,上进员工的路只有起点,却达不到终点,公司早晚得倒闭。
       吕据心里是想让滕胤干,抛开连襟不说,滕胤论资历、论能力、论关系都是总经理的不二人选。于是吕据联合在外作业的高管,联名上书老板,推荐滕胤,老板孙亮做不了主,书信转到孙綝手上,孙綝当机立断,将滕胤职务上升,准备调其出总部,去大区武昌当经理。
        吕据知道孙綝不会交权,上书只是一种文字形式,让孙綝下台,不用脚踹,孙綝不可能下去。吕据此时正好手中人员整齐,还没派上用场,于是自己外业也不干了,亲自带着人马回来,要直接废掉孙綝,便将想法告诉滕胤,他要攘外必先安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