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剩男剩女们在两性关系上的思想误区。

  今天就更新到这里,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欢迎跟楼主分享。你们可以留言,给我讲述自己的故事。

  谢谢大家,周末愉快,再见。
  24日,美好的周末过去了,小伙伴们周末过得开心吗?

  看到一些老姐的留言,鉴于每个人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有必要出来解释一下。

  我支持不婚主义,不愿意结婚是你的个人自由,楼主一向反对把结婚当成人生任务。

  这边文章是给想结婚却接不了婚的人,并有意愿做出改变的人。
  你觉得不结婚很好啊,楼主也觉得很好啊,就很奈斯阿。

  你觉得挑剔是女人的权利,楼主也觉得是啊,这边建议老姐一定不能降低标准,把宁缺毋滥进行到底。30-40-50岁,都还很年轻阿,与其将就不如一个人过的好。这边给的建议是:加油。

  我只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咱能不能别老生孩子警告,真的我有被冒犯到,真的不是每个男人都盯着你的肚子想跟你生孩子。

  你会生孩子这个功能,她不是一个特异功能。你不可能因为会生孩子加入复仇者联盟成为超级英雄。所以不要总是对着陌生人说你会生孩子。

  假设一个男人总是炫耀他能拧开女生拧不开的瓶盖,你会觉得这男人脑子有问题不?




  
  1月26日,随笔更新 【京外婚姻为什么难配对?北京剩女为什么超过80万?】
  hello,小伙伴们大家吼阿!
  抽空更新一下

  昨天北京的雪好大,忙了一天过户的事情。
  上来看了看吧友的留言,大多数还是对楼主表示支持的哈。至少说明我写的东西并没有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时我也在自我审查,强调自己写的都是一家之言。

  楼主非常理解,生活本就辛苦,当个大龄单身青年也够糟心了,我们不想上个网还被别人说三道四。所以我尽量不想让别人有一种“我在指指点点他们生活”的感觉。

  我认为结婚并非人生任务,并且谁都有权决定自己的道路。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难受,你应该立刻关闭它,停止阅读它。因为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吸引力的前提就是快乐且自信的生活。人跟人生而平等,没有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要硬说标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

  今天我们暂时关闭吐槽模式,改为分析社会现状好木好?来写一写北京剩女这个话题。前段时间“北京剩女超过80万”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仿佛北京已经是一个女多男少的光棍汉天堂了。这他喵到底是怎么回事?

  1月26日,随笔更新 【京外婚姻为什么难配对?北京剩女为什么超过80万?】上

  楼主又要毒舌了,不会有妹子喷我吧哈哈。之前错别字太多重新发一下。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其中有能力购房者凤毛麟角。大多数在年龄达到一定岁数后会选择回乡发展,回乡主力军是男性。追帖的还记得前文提到性别红利这个概念,这里活学活用了。

  性别红利我们可以笼统的理解为高阶层的异性为你提供的便利,好处,捷径,机会等等。女北漂由于性别红利的作用,她比男北漂多出一个留京的机会。

  毕竟通过婚姻改变命运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她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结婚困难,而是通过婚姻留京非常困难。

  因此只有两类人能跟这些人女人匹配:
  一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无法娶北京女土著的男土著。(土著即本地人的意思)
  二是在北京有能力购房和落户的新北京人。

  所以北京剩女别说突破80万,她们就算突破800万,她也跟底层剩男无法配对。因为底层剩男根本无法满足她们的核心诉求。留京。

  这里就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象,虽然在个体上我们大家都认同感情/爱情/是一段婚姻的基础,且是无价。但宏观去看,婚姻总是错综复杂的要结合经济发展规律。
  男女配对规律,见下图:


  


  由于我国男女普遍遵循一个“上嫁下娶”的传统。平嫁平娶在思想和文化上阻碍还比较大,而且出身越是奇怪的女性这方面执念就越大,
  比方说常见的思想有:
  结婚这事,我不占便宜等于吃亏了。
  如果我什么都有了,我还要男人干啥?我还结个卵婚?
  我结婚就为了搞钱,不让我搞钱我就不结婚了。

  由于这种我不往上嫁我就吃亏了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我国剩男剩女就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无解的问题。因为我国整体财富水平是金字塔结构,每一个阶层都像上嫁,那么上边的男性必然就不够用了。

  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个长期饥饿的人,你让他吃相好看,他没法好看。用餐礼节都是闲出屁的贵族发明的。资源匮乏习惯了,能占便宜就得往死里站,没把便宜站到极致,就是吃亏了。我们有些妹子就是把这套生存法则,用在相亲市场上,她就必然没办法平嫁。她得方方面面都占了极大得便宜,她才觉得舒服觉得爽。

  即想要大城市户口,想要房车,还想要跪舔。整个得择偶策略全都是矛盾得,混乱得,不符合互惠原则的。

  因为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这种心态,导致我们的一些大妹子错过了真正和她匹配的男性,总是希望比她更上层的男性来拯救她的生活。可现实世界哪有那么多童话故事,上层男性也不是职业扶贫的。
  1月26日,随笔更新 【京外婚姻为什么难配对?北京剩女为什么超过80万?】下


  



  京沪(不含广深)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大量在底层的单身男性最终选择了返乡娶妻,他们直接就从配对市场中消失了。这导致之前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剩女,变成最弱势地位了。

  我们经常说,女人都是主动剩下,男人是被动剩下。这句话在京沪圈就反过来,但凡这里相亲市场中活跃的男性,他都属于只要想向下兼容,随时都能脱单,他们单身的唯一因素是不想向下兼容(想平娶)具体表现为,北京男中产特别想娶一个女中产,男土著特别想娶女土著。

  而对于自身资源很有限,只能动不动生孩子警告的女性,就变成该鄙视链的最底层了。
  所以我为什么一再强调,生育价值这种东西在光棍村或许有吸引力,在大城市千万不要拿出来说,只能自取其辱,原因就在这里了。生态结构本质就不一样。

  上文分析了结构不对称的问题,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把京外两地的男女配对有什么难度?我认为最大的难度在于两者互相鄙视。
  由于鄙视链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我不想用歧视这个词,因为我们都属于无产阶级大家庭,谁也不能歧视谁)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样,先说在京圈内部就存在一条很长的鄙视链。

  笔者可以简单的解构为:西城>东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近郊>远郊。
  也可以用前门四合院为核心,成圆形向外鄙视:后海前门>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周边。
  以此类推,也可以按家里几套房,在京居住几代人,北京话的卷舌音纯正不纯正等进行鄙视链。

  可见就算土著内部的鄙视链也是错综复杂,在这个鄙视链的最末层就是土著娶了非土著的婚姻。老家儿一般会认为,孩子没什么硬伤优先找城八区土著,不行就近远郊。如果娶到非土著,普遍家庭内部是要纠结挣扎一段时间的。

  而在京工作的人又是怎样的心态?他们看北京土著往往就是一种科举上来的看八旗子弟的感觉,也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鄙视。这种鄙视往往是老子/老娘,经过多少社会竞争,走了多少独木桥,老子在自己的村庄/小镇/小城 也是高帅富/白富美般的存在,你除了投胎作弊了还有啥能带,怎配与我高贵的做题家相提并论?就比如帖子里也有脑补我是靠继承的废人,我说我21岁网店就皇冠了,他们是不喜欢听的。因为世人觉得张麻子必须满脸都是麻子,你没有麻子我就看你不爽想弄(neng)死你。

  所以我们要知道,鄙视链(或者说歧视)它永远是互相的,你看黑人和白人是不是互相怼?但如果强势方歧视弱势方,能给对方造成实质伤害。弱势方歧视强势方,只能给人家添加笑料。所以我们普通老百姓歧视富二代不劳而获,人家呵呵一笑。但人家想搞你就能暴击伤害。

  在京务工,或者落户的所谓新北京人,他们之间也存在鄙视链。
  简单结构为:985-211>普通大学>低学历。
  拿到京户>未来可拿京户>拿不到京户。
  买了房>首付买房>买不起房。
  进国企>进私企>小商小贩。

  这个鄙视链有多复杂你就知道了,土著非土著之间互相鄙视。我们把他们勉强凑成一对,他们互相都觉得自己受委屈了。都想让对方伏低做小,这就难办了。要克服这种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男女双方有大智慧,家庭要够开明。



  回复都有看,但没时间都回复哈,今天就更新到这里,未来会不定期更新,也谈不上什么干货,这贴就当一个大叔的喃喃自语吧。哈哈,我不配在这里给大家指导怎么谈恋爱,真的。因为你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本大叔只是分享我的观点,谢谢大家,再见。
  hello,小伙伴们歹家吼

  1月28日更新 【聊聊父权制】
  感谢吧友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话题,今天跟大家聊聊男尊女卑的父权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废话不多说,继续我的人间暴论。

  男女两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文化问题,我们必须宏观的视角看待这件事。
  为什么全世界主要文明之间都不约而同的在封建社会采取父权制呢?为什么在此之前我们10万年母系社会使用部落群婚制呢?为什么要求女人冠夫姓,直男癌盛行的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就懂得尊重女性了呢?
  归根结底,婚姻制度必须符合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下图为,男女上肢力量插别,蓝点为男,绿点为女。

  

  平均来说男性力量比女性大40%。这个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因为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搬砖种地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在这种时代,谁劲儿大谁流弊。
  所以女人的价值<男人的价值<耕牛的价值。

  在古代社会,一头牛的价值可比一个男丁大多了。
  为什么很多文化中都崇敬牛这个物种?包括中华文化牛的形象都很正面,印度文化中更是神的化身。这就是单纯的对经济效益大的东西产生的崇拜而已。

  所以我们理解了古代社会的运作模式,你就能想通男权社会是怎么一回事。
  它本质是,把男性物化成生产工具,把女人物化成维持机械运转的后勤保证。

  在这个社会里虽然女人每天也织布,也采收,也围着灶台转。但是她们所产生的价值远远低于工业革命之后,说白了女性的生产力没有得到有效解放。一个家庭里男丁病倒或者死去,女性成员直接面临死亡风险。反之则不会。

  而现代社会这个基础就完全变了,脑力劳动取代了体力劳动,社会越发展人类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越下降,迟早有一天所有体力劳动都被机器所取代。所以男权社会是绝对维持不住的,崩解的快慢罢了。
  1月28日更新 【聊聊父权制2】

  承接上文,我们还要理清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男权社会,本质上应该叫做“父权制”在这个制度下,你必须更多的代表“父”你才能拥有特权,比如你成为士大夫/私塾老师/一家之主/皇帝等等,凡事权力机构的运行者都是男人没错,但他们却不是普通男人,而是代表了权力的“父”,如果你不是“父”只是一个男,不好意思你没有任何特权,你比女人地位还低。

  父权制的本质就是高阶层的男性占有一切,物化底层男性成为机器,同时压迫女性。比如一夫多妻制标配父权制,请问人类男女比例自然状态下无限趋近各50%,一夫多妻,上层娶的越多,下层光棍越多呗。

  我国为何张王李赵遍地刘?因为这些大姓往上推多少代都是王侯将相。你普通老百姓别说有什么男权,种儿都留不下,饭都吃不起。他们还喜欢给底层男性洗脑,给他们一些无法兑现成红利的男性特权,让他们以为真的是男尊女卑。这就跟资本家分化无产阶级是一个道理。

  所谓男权社会并不存在,存在的是1%的“父”剥削着49%的男人和50%的女人。所以很多直男不要以为回到父权制有什么好,因为你大概率回去也是个男,很难成为父。
  1月28日更新 【聊聊父权制3】

  如果大家听了上边楼主的叙述就该明白一个事实,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论是男是女。都不该支持腐朽的父权制。因为在那个社会状态下,男女都受到压迫,都承担巨大的生存压力,并且无法配套现代化国家的生产力。这样的社会运行模式,必然导致的就是贫穷愚昧落后,除非你有石油。咱就靠挖石油当然可以让父权制死而不僵了,因为我靠卖石油,我不需要解放女性生产力是不是?

  但是中国不是这种国家,我国是一个资源不那么丰富的现代化国家,首先第一个要务就是解放女性生产力,老妹们儿别跟家里呆着了,咱出门上班班了。

  着就意味着女性地位就会像欧美那样,会产生极大的飞跃。

  之前有吧友问我,北京家长是否能做到男女公平分配家产,以我的观察是绝大部分都是公平分配的。但是我知道很多地区仍然是女性没有继承权,这是因为这些地区还没有完全被工业化信息化覆盖,提供给女性的工作岗位数量和质量还没有达标。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了她们的社会地位没法跟京沪的小姐姐比。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80-90年代,我父亲那个时期的北京街头,小混混拿着刀枪棍棒打群架是常有的事,动不动100多人打群架,哪条街一年砍死俩人也正常的。

  在我这个年代,学校门口各种小混混少了很多,但也有。从来没听说过打死人。

  到了00后的年代,它们都不知道古惑仔是啥?没见过那阵仗。

  这是为什么?因为一个地区法律越完事,经济越发达,用暴力解决问题成本越高,效益越低。
  反之,穷困地区用法律解决问题成本太高,效益太低,暴力反而很有效率。
  所以我早就认知一件事,不存在民风彪悍,只存在经济落后。

  同样,父权制,就是经济落后的一个表现。我们甚至不需要去做什么,它被彻底淘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跟现代社会生产力不配套嘛,就这么简单。

  有些家长如果是卖闺女思维,不在女儿身上投入任何资源,这种家长我们也不必给他们养老。有些时候说的残酷些,很多东西根深蒂固只能用时间和死亡淘汰掉。
  今天就更新到这里,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留言

  谢谢大家,再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