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中保研出现以来,C-NCAP这个“盈利机构”就再度暴露在了公众的视野里。原本“卖星星”日子倒也好过,谁知道中保研直接连底裤也不给它留,全扯了下来。但就是这样可以被充值,标准不如中保研严格的C-NCAP,还真有车拿不到五星,而且不在少数。
第三批C-NCAP测试结果出炉
11月21日,2020年第三批测试完成,原定的8款车型中理想ONE由于召回,暂时没测。剩下的7款车型都是市面主流或者说热度比较高的,比如宝马3系、天籁、红旗HS5等。按照道理来说,五星批发部并非浪得虚名,为什么给了宝骏RM-5四星?
根据官方的表述:宝骏RM-5在乘员保护与行人保护方面不够出色,虽然主动安全得分高于本田享域,不过很可惜总分依然偏低。其实纵观C-NCAP历史,拿到4星,甚至是更低分数的车型不在少数。就拿最新执行的2018标准来看,就有超过10%的车型没拿到5星。
为了利润放弃安全?
认真说拿到五星其实一点也不难,无非是花钱罢了,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花钱。但有些车企就是不喜欢把钱花在加强车身结构,提升安全性上。宁愿花钱“公关”,比如众所周知的某汽某众,一年公关费完全足够旗下车型多加两个气囊,还能富余个十几亿。
从这批测试的车型中我们可以看到,RM-5是售价最低的一个。这个版本的RM-5配有1.5T发动机、主动刹车、前后雷达、自适应巡航、自动驻车、中控大屏,结合10万元出头的售价,还想要安全、高强度的车身结构,那确实不太可能。或者说在保证车企利润的前提下,不太可能。说白了就是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博弈。
在C-NCAP的官网,随手翻一翻就能看到不少车型是没拿到5星的。他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售价偏低,大多是廉价车,通常不会超过10万元,或者将将超过10万元。就拿捷达VS5来说,10万元的价格,拿到大众的1.4T、爱信的6AT,另外配置、空间也还不错,自然没法在安全性这些看不到的地方再下功夫、花成本了。
但其中Aion S没拿到5星是比较意外的,这款配置指导价都17万了,难道是都花在电池上了?
C-NCAP又要一家独大了?
中保研自从“皓影”事件开始就没有再出来过,按理说中保研这种公司不会被一般车企掣肘,也看不上所谓的“公关费”,不知道是不是被“约谈”了,毕竟你再这么撞下去可能全国一半的车要玩完,疫情当前这也不是个办法。当然这种只是个人不负责任的猜测,有小道消息传最近中保研又要重新开搞了。
中保研的测试于我们消费者而言自然是好事,但在这里小编要给C-NCAP洗个地,虽然它是一家企业,有盈利的需求,不像中保研那样财大气粗,能做到绝对的公正。但无疑C-NCAP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性发展的作用。这点从不断增强的技术标准与越来越多国内车企能“撞”出好成绩就能看出来。毕竟真的花大价钱去公关,送一辆“坦克”去测试不是每家车企都会做的。
早些年C-NCAP刚出来那会儿,撞出来的成绩一水儿的合资车5星,自主车大多是3星以下,1星也很常见。不信的话可以上C-NCAP的官网,按照2006年的标准搜索。之后的自主品牌逐步发展,到如今许多车型比如长城WEY、吉利领克、观致、红旗,不仅能在C-NCAP拿到5星,部分车型在中保研的测试中也拿到了还不错的成绩。可见自主品牌完全有能力将车的安全性提上来。
那么还是要回到刚刚那个问题,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今汽车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将大量的科技装备上车,液晶仪表几乎成为了标配。却鲜有消费者注重这台车用了什么强度的钢材、气囊有几个。就像是去年折戟的帕萨特,过年那段时间加上疫情的关系,销量惨不忍睹。但车门能站人似乎更对我们国人的胃口,现在每个月也能卖出去一万多台,难道是因为现在买帕萨特送头盔了吗?
写在最后
安全是一个看不着、摸不到的东西,车身结构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保障乘员安全,几个气囊会起到最好的防护作用,其实汽车厂家门儿清。但为了车能卖得出去,有时候还真就是不得不降低点标准,为配置、动力、外观造型让路。就好比曾经的观致,因为嫌国内测试标准太低,送到了欧洲测,拿到了E-NCAP的5星。最终的结局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
如今早已过了标配两个气囊,有ESP就是好车的年代,但人们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够,很少会有消费者购车时将安全放在第一顺位考虑。所以要想让所有路上跑的车,不管高价低价都安全,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对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