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两字没了,江淮大众改名大众安徽,大众入股国企50%股份


江淮汽车更名大众(安徽),大众在合资公司中持股比例落定,大众成为首个突破50:50股比红线的外方汽车企业,标志着过去36年的汽车产业保护策略正式裂了缝隙。
江淮汽车,这个不断摸索“商转乘”、“新能源汽车”道路的安徽汽车制造商,在时代的潮流下,默默让出主导权,就像在合作中逐渐失声的华晨和北汽。


折腾不熄,世间再无江淮乘用车
按照12月2日晚公告,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的乘用车宣告易主,“冠姓权”之争折射出股权与话语权之争。
具体来说,江淮汽车仅在合资公司中持股25%,而大众中国持股75%,且江淮汽车的母公司江汽控股,原本100%由安徽省国资委持有,而今一半为大众所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一语成谶:“一旦做了汽车工业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哪一天停止了投入,停止了新的增长点,将会前功尽弃。”
商用车起家的江淮汽车,很早就开始向乘用车之路,也一度乘着SUV快速发展的东风,2015年乘用车销量超30万辆,但是小型SUV瑞风S3后继无力,且一度暴露生锈门问题,深陷低质低价的旋涡,口碑不佳。
2016年的江淮将自己的重心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上,凭着新能源车补贴,江淮一路高歌猛进,仅当年获得补贴就超过39亿元,超过很多车企一年的利润,江淮还入股了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不过其新能源产品一直未能在市场掀起大的水花。

空有80万辆的产能,江淮另辟蹊径,转而沦为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的代工厂。对此,江淮汽车的一把手还辟谣称:“我们是共同设计,制造,最终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不是代工。”
然而,最终蔚来ES8上市时,车身上没有一处江淮的字样,现在看来,当年的对话有了几分阿Q精神胜利法的意味。
诸多尝试中,倾向于对当前热点概念的模仿,没有技术的持续投入,缺少钻研和探究,这也是江淮汽车被市场抛弃的原因,某汽车分析师评论称。

这次江淮乘用车委身大众,江淮既是无奈,又是解脱。毕竟占据总股比的25%固然不算多,但总好过一无所有的“0”,而且多年积累也不至于完全荒废。再不济,转念想,商用车领域还有瑞风系列和Refine系列,尚可聊以自慰。

曲线救国,大众是不是接盘侠?
即使已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且年贡献销量400万辆,大众汽车仍然焦虑,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自己是否已被抛下。
选择大比例持股江淮乘用车,大众有意将其作为在华新能源车发展的支点,撬动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车市场。
按照规划,大众集团将在江淮大众(如今的大众(安徽))投产4-5 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投产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的纯电动、插电混动车型。

大众(安徽)在2025年的预期产能为20-25万辆,年度总收入达300亿人民币;2029年的预期产能为35-40万辆,年度总收入为500亿人民币。
近期,德国《商报》(Handelsblatt)还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大众汽车指望借中国合资伙伴江淮汽车生产最新的小型纯电动车,最初只在中国生产,未来将出口到欧洲。
不过考虑到早在2017年江淮就已与大众合资,合资企业近年来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2018年4月江淮大众第一款车思皓SOL E20X亮相,2019年9月历时一年半之后正式上市。新车补贴后售价为12.80-13.80万元,搭载电池容量为49.5kWh,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02km。横向比较市场上主流电动车续航近600km,电池容量近100kWh的配置,思皓毫无优势。在加上大众方面对该车投入保守,引起江淮是否能保持大众品质的猜测。
在生产领域,大众给予江淮相当多的支持,导入了德国VDA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生产线,系统性的对江淮的产品进行提升,在大众的帮助下,江淮的产品质量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嘉悦系列通过自己的销量也展示了大众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独到之处。同时,也创造了“大众共线”这个让江淮自豪,让外人尴尬的称号。不知道大众会如何看待这一浓浓的倒贴感?

调整股比后,新产品是会挂思皓标,还是会挂VW的标,令人好奇。而且,对大众来说,今后要同时处理好三家合资公司的关系,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得有高超的平衡术,才能避免产品重叠、内耗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在汽车电动化当道的时代,一汽和上汽还会安于大众拿旧时代的燃油车来吗?恐怕未必。
写在最后:
现如今,在政策、市场和技术多重因素叠加下,中国已率先形成全球最大的系能源汽车市场,并在产业链上形成了技术快速迭代的进步态势,加上智能网联和5G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较高、充电站等基建较为全面,有望在全球引领这一轮汽车产业的变革。
大众与江淮合作,江淮虽然上斗不过已见成绩的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传统巨头,下斗不过黑马崛起的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但好歹在新能源行业已有了十余年的研发经验,九代技术,四代产品。大众在“大象转身”之际,发现即使与一汽、上汽在燃油车领域的合作颇具规模,仍在新能源领域无处下爪,只能和宝能、恒大一样,靠“钞能力”迅速获得所需要素。
两者究竟是“强强联合”还是“弱者抱团”?只需三五年,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一对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