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遇到质量问题,想维权非常难,特别是一个人。
讲个故事,以前某品牌出现断轴,车主找厂家讨说法,厂家跟车主踢皮球,车主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于是先得取证,麻烦也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愿意碰这种烫手山芋么?车企可是客户爸爸,得罪客户岂不是赔本赚吆喝。
维权最大的问题是,你没维权的路。
法律途径维权成本太高难度大,于是大家都跑去网上投诉。众多投诉平台中,最有权威性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投诉量大问题属实就会约谈车企,本田和特斯拉召回都是被约谈了。
民间汽车维权平台中,车质网名气比较高,而且经常统计各种车型故障,所以传播性较强。恰逢几天前,车质网公布了11月份的投诉排名。我去瞧了瞧投诉内容,其实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老问题,但投诉中也有一些新面孔。
丰田中控开裂翻车
日产CVT依旧是老大难
日系车质量有口皆碑,但从最近的投诉看,质量好不代表没有故障。11月份投诉最多的日系车居然是广汽丰田凯美瑞,说实话有点意外,因为广丰的工厂被丰田评为全球模范工厂,所以外界一直说广丰质量比一丰好。
凯美瑞仪表台开裂投诉很多,没看图片之前我先脑补了一下仪表台开裂的画面,毕竟仪表台可是个大部件。
然后我找了些投诉案例,哦!原来是中控面板裂开,这个问题倒是好办,要是仪表台裂开,那可是大工程。借这个机会要科普一下,车内空调和多媒体控制区域叫中控,挡把和杯架那一块叫副仪表台。
除了凯美瑞,雷凌也有72起投诉,主要是变速箱异响和顿挫,这些问题上代车型就有,新款换了平台但动力总成没变。
作为日系中最注重可靠性的品牌,丰田这几年陆陆续续出了不少问题,比如之前的雷凌CVT阀体问题,随后又是C-HR和奕泽新CVT缺陷,再到凯美瑞门把手和中控面板问题,总之大小问题都有。
日系投诉比例最多的还是日产,轩逸和天籁这两款车投诉量分别为82起和78起,问题也不大相同。轩逸被投诉最多的仍是变速箱,顿挫、渗油、异响和无法加速,问题与上代车型如出一辙。
我问过一些开轩逸的专车司机,求证变速箱问题是否属实,得到的回复令人挺惊讶的,他说质保期内没问题,但快到10万公里就不行了,最后还是自掏腰包买延保,然后4S店帮忙蒙混过关索赔。
新天籁由于换了2.0T发动机,变速箱也跟着升级,现在没听过天籁CVT有什么问题,但投诉仍不少,比如车载互联网故障和油箱异响。
这就很有意思了,以前都说日系车电气设备质量数一数二,但天籁这个中控黑屏率倒是数一数二。
德系的问题依旧是变速箱
投诉前10车型,德系多达5款,但为什么不先说德系?因为这些车投诉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变速箱异响,这个问题自打双离合普及就没消停过,甚至往下看,A4L和A6L都有相关的投诉。
问题客观存在,大众和奥迪配双离合的车我也实际体验过,哪怕A4L这种开起来近乎接近绝对平顺的车,低速行驶仔细听还是有拨叉换挡的那种声音(和手动挡类似),但凭声音证明质量有问题,那理由还是有点牵强!
不过在特定的人群和环境中,双离合这种换挡声会比较明显。你要大众为这事召回吧,几乎不可能,你要它主动维修车主也不一定会满意,大众自己也不干,那该怎么办?不如送10次免费保养,各位醒醒吧,别胡思乱想了。
都说合资好 为啥合资反而投诉最高
文章开头其实已经讲过了,只有问题没法解决时,才会去投诉。合资品牌投诉高,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4S店售后服务出了问题。这么说吧,能开合资品牌4S店,说明公司还是有背景,而且合资品牌4S店客源又多,所以对客户的态度相对比较敷衍。
大老远跑去4S店检查,想着工作人员能帮你解决问题,但人家一句话就打发了,肯定让人不爽,走投无路只好投诉了。
自主品牌不是没问题,只是4S店背景不强,再加上厂家对4S店管得严,售后体验其实反而比合资好。我知道的真实例子,长城早年的车故障其实不少,但你把车开去4S店索赔,一般都不会跟你扯皮,哪怕问题没在4S店解决,也会反馈给厂家。既然问题在售后环节就处理的不错,那还有必要去网上走个投诉流程?
撇开那些真的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不说,大部分投诉出现只能说厂家和4S店售后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老生常谈的刹车异响,其实这就是欧系车刹车片材料不一样,如果4S店和厂家有心解释或者提供另一种刹车片,哪怕制动性能有所降低,至少也能解决一点问题。但很不幸,好像没有厂商这么干过。
另外,这几年什么都在涨价,唯独汽车降价,主机厂有成本压力,供应商自然逃不掉。所以主机厂每年都会给供应商定降成本目标,之前也曝出过很多主机厂(车企)为降成本开二供的情况,车企频繁变更供应商,自然对品控没好处。
守得住价格,才能管好品控,从新车售价看,国产车越来越贵,反倒合资相对便宜了,但这几年自主品牌可靠性不也是跟售价一样往上走么?
写在最后
国内人均汽车保有量不高,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买车,对车的了解自然不多,有些常识总容易被人当作问题,比如熄火后排气咚咚咚的响声、进入车内通电后的电流声(油泵)、点火时发动机噪音(三元催化加热)等等,但4S店和厂家不但没有恰当处理和宣传,反倒敷衍了事,于是就变成了投诉。有些车企屁股歪,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反而想着解决(充值)发布问题的平台,于是有些品牌几乎看不到投诉,但问题又很多。
一对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