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区分“阴虚”和“阳虚”,一学就会!一调就好!


什么是虚呢?就是弱的意思。
阳虚就是火弱,阴虚就是水弱。那在人体里,到底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呢?
人们吃进东西,吸进氧气,通过肠胃的生物转换,就会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人体之火,生命之火,这就是人体的阳气。什么是阴,什么是水呢?这个水就是血液、体液。
如果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人就会运化不好,人就会湿重,身体发胖,舌头发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个人阴气不足,人就会显得很瘦,并且容易口干和便秘。
一般而言,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
人体任何内在的变化都会有外在的表现,可以通过下面列举的一些自觉症状来判断。
01
阴虚生内热,典型的表现有:

阴虚生内热,典型的表现有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足心、胸口)、口渴咽干、喜食冷饮、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盗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瘦而红等等。
02
阳虚则生寒,典型症状有:

阳虚则生寒,典型症状有手脚冰凉、喜食热饮、腰膝酸软、脱发掉发、大便稀烂、小便清长、面色㿠白、唇色淡白、舌淡无苔、寡言懒动、神倦嗜睡等等。
另外,阴虚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性也会有阴虚的表现;同理,阳虚并不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也会有阳虚的表现。
阴虚、阳虚调理的方法其实就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03
快速辨别阴虚还是阳虚:

1
观舌象 
阴虚者,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质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2
观精神 
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泣。
3
观寒热 
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4
观病痛 
阴虚者,腰酸绵绵;阳虚者,腰部冷痛,遇寒加剧。
5
观面色 
阴虚者,两颧红赤,眼脸呈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那……有的小伙伴就说了,感觉自己阴虚的症状和阳虚的症状都有是怎么回事儿?
那你就麻烦了,你这是阴阳两虚了!
04
阴虚应该怎么调理?

如果有阴虚的健康问题时,饮食方面可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如芝麻、百合、蜂蜜、豆腐、梨等。也可以适当选用麦冬、玉竹、石斛、沙参、黄精、柏子仁、阿胶等中草药煲汤或泡水喝。
每天喝6~8杯水(大约1200ml),最好选择白开水,少喝冷饮。
起居方面,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23点前睡觉;遇事尽量冷静、沉着,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发泄。
05
阳虚应该怎么调理?

阳虚时,则要多吃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胡椒、羊肉、生姜、韭菜、桂圆等,少喝绿茶和冷饮。同时,可适当选用中药材巴戟天、枸杞子、肉苁蓉、山萸肉等煲汤或泡水喝。
起居方面,坚持20分钟午休;多晒太阳,每次15~20分钟,最好是晒背,也可以洗桑拿、泡温泉等;并做好头、背、腹、关节的保暖。
心情不好时多和朋友聊天、沟通,也可以听一些激昂、高亢的音乐或去旅游观光,缓解低落的情绪。

拓展阅读:
五脏六腑都相互关联,只要有一个脏器虚弱,如果不加以调理,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他脏器,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有虚弱的迹象,就要对症下药,早做调理,以防连累别的脏器!调理五脏,从调理以下四大虚开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1)气虚就好像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2)血虚就是人体的营养液不足,进而导致身体枯燥、营养不良;
3)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
4)阳虚,则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会让人感到寒冷。 
四大虚的症状总结: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所有人
温馨提示
最近不少读者朋友来问,你们是不更新了吗?为什么看不到最新发布的内容了?其实,我们仍然每天都在推送内容,但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导致有些读者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
如果大家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就请大家动动手:
1.将“国医大全”公众号设为星标⭐
2.看完每篇文章,记得在文末右下角给我点下“在看”
愿看完的您,支持一下,将这篇内容点个再看,为中医传播出一份力!
【推荐阅读】请点击 ↓

最全体检报告解读,看病不用问医生,人手一份
免费珍藏!没有好中医,人人自学中医《中医内科学》视频
学针灸、艾灸,一定要听倪海厦老师讲的针灸课!太珍贵了,必须收藏!
整理出来了!倪海厦讲解金匮要略全集——共77集
转发珍藏!倪海厦老师讲解黄帝内经全集——共75集
大爱!分享大型中医纪录片《黄帝内经》1-60全集,欢迎收藏!
转发珍藏!倪海厦讲解神农本草经全集
免费收藏!《温病学》完整72全集视频
免费珍藏!感谢大医倪海厦讲解伤寒论共58集(高清全集)
免费珍藏!倪海厦老师人纪针灸课程78集(高清)
健康,人人都想要!没有病就算健康吗?
免费珍藏!没有好中医,人人自学中医,《方剂学》视频全集
免费珍藏!没有好中医,人人自学中医,《中医诊断学》全集
免费学习!《中药学》完整79全集视频
【经络腧穴学】六十八集完整版视频教学课
爱心赞赏!请点击下方

I 声明信息:
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可寻原始作者均注明,如未注明均不可查询。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投稿、交流添加微信:guoyi20207
关注国医,学最好的中医知识!
请关注微信:guoyidaquan
免费学习更多中医!

看完之后,别忘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