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始终无法冲垮便利店?



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几乎每一个传统行业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但是,便利店是个例外!
 
根据毕马威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
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保持稳定高速增长,行业增速为19%,市场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单店的日均销售额超过了5300元,同比增幅约为7%。
 

也就是说,即便遭遇了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便利店依旧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更难以置信的是,传统便利店还衍生出新的业态,抢占原本属于餐饮行业的市场领域。
 
  ❖
   便利店的“快”和“好”
  即便是互联网也不足矣颠覆
 
从2015年开始,大量的快消企业迎来了倒闭潮,包括百货、超市和品牌门店,至今也没有缓解的迹象。就连全球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家乐福中国,也被苏宁以区区48亿元的价格收购!
 
那么,为什么便利店没有遭受冲击呢?
 
实际上,并不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忽视了,而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无法对便利店造成颠覆性冲击!
 

比如,尽管互联网购物很方便,但是也没有便利店快;虽然互联网购物很实惠,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人家压根就不关心价格。
 
试想一下,作为消费者的你,是否愿意走2公里去超市买一瓶水,还是去楼下的便利店?尽管便利店的售价贵了五毛钱。
 
抛开商业模式层面,便利店之所以不能被颠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正在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传统的便利店更多开在小区附近,更多是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针对的更多是应急需求;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便利店+餐饮”的新业态也随之诞生。
 
到了深夜,尽管城市的街边有各种各样的餐馆小吃,但是对于很多疲惫的加班族来说,便利店是“比男友更温暖的存在”,不仅有热乎的主食、面包可以果腹,还能有一处安静的场所可以小憩一会,释放疲惫的身心和灵魂。
 

独自享受便利店的静谧和孤独!
 
试想,这种空间感和便利感,包括热乎的米饭主食,是互联网能够提供的吗?
 
 ❖
生鲜电商平台、无人货架
也不足矣构成威胁
 
对于很多做零售的人来说,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可能是最后的线下红利。正因为此,各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如雨后春笋一样。
 
以校园O2O为例。
 

在2014年,校园对“最后一公里”做出了尝试,即让跑的比较勤快的人给比较懒的人提供配送服务,也就是送货上宿舍。结果证明,这只是一种伪需求,仅仅一年时间就销声匿迹!
 
试想一下,即便这种模式取得了成功,一旦超市提供配送服务,那么这种“中间商赚辛苦跑腿钱”的模式也会瞬间寿终正寝。
 
紧随其后,生鲜O2O电商平台模式诞生。
 
以每日优鲜和京东到家为例。
 
其核心的商业模式在于,一方面深耕于全球优质供应链,精选数千款SKU,针对消费者高频需求推出定制化的产品;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前置仓建设,通过“城市分拣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的物流,实现全品类的一小时送达服务。
 
但是,该模式试图颠覆的其实仍然是像沃尔玛、永辉超市这样的传统卖场。因为,每日优鲜和京东到家既无法解决流动人群短时间亟需的刚性需求,也无法提供“空间+热食”的消费场景。更重要的是,配送时长和起送价的门槛,又构建起了新的消费壁垒。
 
再说无人货架。
 
对于屡屡刷新融资金额新高的无人货架,可以说是继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下一个新零售风口。
 

不过,该模式最终也被验证失败。
 
究其原因,无非是补货环节的成本巨大,且难以持续跟踪;另外,损耗和场地的费用也比较大。更关键的,其实还是可选择的商品品类太少了。
 
尽管无人货架有朝着向像无人超市蜕变的趋势,但如果果真这样,那也只是有人和无人的区别罢了!
 ❖
便利店的困境,在自身而不在外
诚然,尽管便利店没有被互联网冲垮,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便利店难以实现盈利,尤其对于连锁门店而言!
 

首先,坪效低、人效低,导致毛利率低。
 
很多便利店尽管产品品类很多,但其实真正销售额高的也就那几款,绝大多数的商品都只是摆设而已。
 
无论是门店选址还是产品SKU选择,亦或者商品的陈设和迭代,都难以实现门店单坪效用的最大化。
 
其次,尽管客流量很大,但是“留存用户”比较低。
 
尽管便利店的重点放在流量的经营上,但是存量市场的重要性在于,既可以提升复购率,也可以实现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试想一下,同样是方圆500米内的便利店,你是愿意去全家还是去另一家不知名的便利店?
 
那么,该如何做出改进呢?
 
 ❖
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
强化“又快、又好”便利店特征
 
就“便利性”来说,可以通过选址解决,真正需要改进的其实是如何变得“更好”?
 
在我看来,关键在于最大化的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
 
比如,增加热食的销售比重;比如,产品的陈设摆放更加的科学;再比如,增加堂食区域等等。尤其是热食,既是抵御来自互联网冲击最有利的办法,也是增加店铺粘性最有效的手段。
 
当然,熟食的口感和卫生也非常的重要。
 
再有,就是要在经营上下功夫。
 
比如,建立起门店的会员体系,通过这个会员体系与会员建立起联系,要经常推出优惠活动和尝新活动,提升回头客的比重。
 
再比如,可以通过美团平台构建起虚拟店铺。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加门店的覆盖半径、增加总体销售额;又可以实现低毛利情况下的利润最优化。
 
最后,想法设法降低门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成本”和“产品成本”。
 
在这一点上,国内便利店品牌真的应该向7-ELEVEN和全家学习!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