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价格暴涨,水果茶门店该如何应对?



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最近,“水果自由”的话题引起热议。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为2.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4.4%,鲜果价格上涨11.9%,鲜菜价格上涨17.4%。
 

很多消费者不禁感叹,车厘子、荔枝自由尚未实现,现在连最普通的水果都吃不起了!
 
那么,随着水果此轮价格的暴涨,原本盈利就困难的水果茶,又该如何应对呢?
 

水果价格暴涨
商贩和消费者都不高兴
 
有网友晒出了一长串的文字描述:
车厘子一斤65元,买了20多个花了40块钱;苹果一斤11元,买了三个花了15元;毛桃的价格更可恶,买了两个就花了30元。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检测,以富士苹果的批发价格为例,5月的批发价格为9.27元/kg,较去年涨幅达49.89%。实际上,包括梨、橘子、西瓜这些最常见的水果,相较于春节前的价格,涨幅都在50%左右。
 
即便是参照京东的价格,一个2.5kg的麒麟西瓜,售价也到了44.8元,相当于每斤4.5元。而如果放在往年同期的话,价格大约在两三块左右。
 
但即便如此,水果批发的商贩们也不高兴。
因为,价格虽然涨了,但吃水果的人明显变少了。
 
更重要的是,对于批发商来说,进货的成本被抬高了。资金占用暂且不说,由于水果属于易腐烂商品,消费需求的下滑直接增加了门店的经营风险。
 

不过,与商贩和消费者相比,还有一类群体的日子也很难过,那就是:水果茶门店。
 

低毛利的水果茶首当其冲
 
实际上,对于很多水果茶品牌来说,只是表面光鲜。
 
为何?
 

一方面,原材料的成本占比很高,而且像西瓜、草莓、百香果、橙子这样的水果,每年的价格涨幅都在2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水果茶属于高度竞争的行业,单一品牌不存在定价权。
也就是说,即便成本涨了,水果茶也不能提价。
 
水果茶的毛利原本就偏低,一旦遭遇水果价格的普遍上涨,那么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缩。一旦品牌的运营能力跟不上,就会遭遇淘汰的困境。
 
具体而言,水果的储藏容易带来损耗,操作本身由于难以标准化也容易造成浪费。在现阶段下,即便运营管理做得最成功的品牌,产品的毛利也大概在50%-60%之间。
 
如果再加上场地租金和人工费用,净利润真的很微薄!
 

更重要的是,一杯二三十元的水果茶已经接近消费者可接受的极限。一旦超过了消费者的预期,那么消费者就会减少该产品的消费,转投其他产品。

水果茶破局的“应对之道”
 
尽管说,水果茶行业存在诸如水果的损耗严重、产品很难标准化这样的痛点,但正因为此,才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只要谁解决鲜果的代替问题,摆脱季节性价格影响,就可以占据有力的位置!
 

目前来看,果酱和罐头的替代方案尽管可行,但是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要求;而罐头也会由于品质的参差不齐,影响饮品的口感。
 
唯一比较满意的,就是采用冻果做代替方案。可问题在于,冻果的技术不成熟,而且成本比鲜果更高。
 
在我看来,水果茶企业除了寄希望于研发寻求突破之外,短期内还可以做这么几件事。
 
1.追根溯源,完善产品的供应链。
 
众所周知,尽管品牌和采购量能够影响议价能力,但是仍不能对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只有深入到水果的产地,与种植农户和供应企业紧密合作,才能磨平季节变动带来的价格差。
 
才能够从源头确保鲜果的质量和安全。
 
2.产品革新,减少鲜果的用量。
 
很多水果茶品牌在成本的压力下,不得不尝试对产品进行革新。
 
以一款冰淇淋芒果产品为例,原本是以芒果为主、冰淇淋为主的饮品,但是由于芒果的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增加了冰淇淋的使用量,同时再配以其他产品。
 
当然,要注意的是,产品的打造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既要保证“够量”,又要保证“颜值”和“口感”的兼容。切不要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消费者是最不容易被欺骗的。
 
3.限量供应,打造稀缺属性。
 
针对成本高、同时又热销的产品,可以采用限量供应的饥饿营销手段。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产品的关注度,丰富了产品产品,又占据了消费者的认知,减少了自身的损失。
 
还说明的,任何一个水果茶品牌,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数款旗舰产品,否则消费者就会失望而归。
 

水果茶既是营收,更是流量入口
 
一般来说,新茶饮拒绝产品单一化。
 
如何理解?

简单的说,以水果茶为核心产品的饮料门店,也必须有其他品类的饮料。同样,其他品类的饮料门店,也会配上数款水果茶产品。
 
在产品成本的压力下,门店应该集中打造爆款茶饮,降低单位成本的同时,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印象。
唯有此,才能顺利熬过这次水果的涨价危机。
 
对于其他品类饮料的门店来说,则完全可以把水果茶视为流量入口,通过水果茶的高频消费带动其他产品的消费,进而增加总的利润率。
 
最后,经营者必须思考的是,随着水果茶行业进入深水区,经营者必须进行精细化运营。即什么产品带来利润,什么产品带来人气,什么产品是用来引流的,什么产品带来现金收入。
唯有此,才能不断的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