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招人黑的滴滴,这次真的鼓足了勇气。
滴滴出行APP更新了试运营公告,宣布在11月20日上午9:00起,顺风车业务将在哈尔滨、太原、常州3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不过,滴滴再次做出“妥协”的结果!
一方面,根据公告显示,当地的用户需要首先在端内完成安全任务,才可以使用顺风车服务;另一方面,将北京和石家庄延缓至12月开放,给的理由是“技术调试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在停摆了450天后,滴滴顺风车总算低调回归。即便这种回归,依旧充满着各种争议!
❖
滴滴顺风车回归,但危机也接踵而至
从滴滴出行APP最新的试运营公告来看,滴滴还是显示出了极其谨慎的态度。
究其原因,除了停摆期间忍受的“长期煎熬”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在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滴滴又发生了两件极其严重的“事故”。
时间回溯至11月6日。
滴滴公布最新产品方案,宣布重启顺风车业务。根据该方案,滴滴将在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业务。
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瞬间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在女权主义者和众多网友看来,滴滴的方案严重践踏了“男女平等”的信条,属于严重“歧视女性”的行为。
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滴滴立即对规则做了调整,索性将所有用户使用滴滴顺风车的时间均修改为了(5:00-20:00)。也就是说,具有强烈“招黑”气质的滴滴,没有选择澄清或者反驳,而是试图用妥协的办法消除外界的负面舆论。
但是,突如其来的“事故”再次发生。
11月9日凌晨三点,南京市再次发生一起滴滴车司机持刀伤人事件。
根据相关的报道显示,乘客在行程中要求司机超速驾驶,遭到司机的拒绝,随后双方发生了口角,最终升级成了肢体冲突。
尽管说事件的真相有待考究,而且乘客要求司机超速驾驶也存在过错。但是,对于公众来说,这件事情关注的焦点其实是“滴滴司机为何会带刀?”
根据平台的数据显示,这位滴滴司机不仅取得了南京市网约车驾驶员证,而且历史接单量过万,评价大多数都是悟性。
由此牵扯出平台监管的问题!
毫不客气的说,在过去滴滴一直是麻烦缠身,如今随着顺风车业务的回归,想必麻烦只会有增无减。
❖
为什么滴滴要重新上线“顺风车”?
“滴滴顺风车下线之后,很多原来的用户都开始坐黑车,这种出行方式也并不安全。这让滴滴意识到顺风车存在的真正需求。”
这是在今年7月,滴滴总裁柳青在媒体开放日的发言。
但是,尽管滴滴承诺不将规模和盈利当成顺风车的主要目的,而是一个非盈利性的互助合乘行为。但是,作为“最早盈利的部门”,且在当前巨额亏损的背景下,滴滴显然对顺风车业务有着其他的诉求。
第一,防止用户流失,应对竞争者步步紧逼的反击措施。
今年2月,哈啰出行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宣布进驻300多个城市,当时的注册车主就达到了200万;紧随其后,嘀嗒出行也趁着滴滴顺风车下线期间,加紧承接顺风车主和用户的转移。
也就是说,以哈啰出行和嘀嗒出行为代表的竞争对手,迅速抢占了原先属于滴滴的市场!
数据不会说慌。
在去年8月,滴滴月活用户数在触顶1.2亿之后,如今已经下降至了8000万左右。换句话说,因顺风车丢失的用户,超过了30%!
正因为此,即便滴滴对顺风车业务短期内不提出盈利要求,但是对于提升月活用户来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二、滴滴需要业绩增长,已经得到验证的业务模式不能丢。
2017年,滴滴的估值曾经高达560亿美元,并且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寻求上市。但是,顺风车事件让滴滴顿时间身陷囹圄,不仅全年的亏损额高达109亿元,而且还深陷裁员的漩涡之中。
再看优步。
由于至今没有找到盈利方式,其亏损幅度不仅刷新最高纪录,而且股价也接近于腰斩,距离最高位市值蒸发超过300亿美金。
因此,对于滴滴来说,扭转“6年亏损近400亿”的尴尬形象非常的重要。
如此一来,抛弃已经被验证能够盈利的业务模式,很明显不符合正常的逻辑!
第三、滴滴继续扭转品牌形象,重塑品牌价值。
进入2018年以来,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滴滴几乎停滞了品牌层面的宣传,即便是面对舆论的围攻,也是一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姿态。
这是为何?
是因为滴滴烧钱过度,不愿意在品宣上浪费资金?
非也!
原因在于,当一个产品和服务成为“全民公敌”时,任何的品牌建设都显得本末倒置。而且,对于用户来说,此时的任何品牌传播都会适得其反,加重对其的负面情绪和不信任感。
那么,该怎么扭转呢?
简而言之一句话,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既然是产品层面带来的苦果,理应也由更新后的产品去解决。
正因为此,尽管寄希望于顺风车盈利固然重要,但是希望顺风车业务能够扭转负面的品牌形形象,更为迫切。
❖
市场江湖已变
你还会选择滴滴顺风车吗?
11月20日,滴滴出行副总裁、网约车部门CTO在广州举办的“East Tech West”会议上说到:
“滴滴很快就会在上海推出一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出行APP呼叫自动驾驶汽车。”
也就是说,滴滴一方面选择回归顺风车,寄希望于优化后的服务赢回消费者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科技的进步,依靠技术的力量扭转不利的竞争局面。
在过去,滴滴走过许多的弯路。
比如,强化网约车的社交功能,试图通过“每一段旅行都是一次奇遇”、“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等等的宣传,让“金钱——交换服务”变成了“金钱——交换(免费)服务”的肮脏游戏。
即便抛开“软色情”不谈,社交的定位也彻底背离了用户对网约车“便捷”、“安全”、“便宜”本质特征。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滴滴做过最愚蠢的决定。
或许,重新回到“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的价值观下,滴滴才能够重新让出行变得更便捷、更安全和更便宜。
只是,在江湖地位已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还会给你机会?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