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2021九门 2022-08-09 10:45:03
楼主,您写到现在似乎虽说有考古有文献双重论证,冒昧揣测一下,您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尧舜之前的“史实”,似乎只是想做个理解描述,舜禹后面的才是重点吧?见谅
-----------------------------
九门兄,这个问题很现实,我前文论述中提到了五帝的“真伪”问题,具有血缘关系的“五帝系”的确不存在,“五帝”系统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跟五方、五行、五色等等终始循环周期观念的养成有关,它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并不是“真伪”,而是文化的沿袭和传承。史前时期,至少4000年前华夏大地不存在大一统的状态,也不存在一个可以号令“天下”的帝王,我们可以说有大禹平了九州(概念),但说大禹统治了九州是很勉强的,夏商周也比较勉强,历史上大抵能算号令九州的或许只有秦始皇,略过不表。因此,史前史,只能借助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尽可能的去理解,从而在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建设,这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进化模式,跟“真伪”关系不大。进入信史以后,“述而不作秉笔直书”的述史是理想状态,嗯,理想状态。
尧舜之前的“史实”更多的是有些许史实素地的神话、传说,还是“地方版”或“时代版”的,因为每个地方可能都有自己的“尧舜禹”,就看哪个地方能问鼎中原让自己相信的“尧舜禹”活下来了。论这个时期的“真伪”是不合适也不明智,因为它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就像许宏研究员一直强调二里头不能出土自证性文字材料便不能证实其夏都身份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除了熙攘啥也没有。究历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搞文字游戏话语表达,也不是开辟一个领域让大家争的脸红脖子粗,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我个人非常支持司马大人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至于目的性和取向性的历史研究有时代需求和精神需求,人类的情感取向从本质上对事物是厌恶丑陋喜欢漂亮,厌恶难过偏好美好,包括精神喜好......我个人所理解的“舜禹时代”跟传统文献记载出入比较大,正如我说大禹不是搞水利工程的,根本没治过水一样,就这一条就足以把我踹沟里去,更不要说“大禹”之后夏商周是怎么回事,文献典籍编织的美好梦境或语言可能有待商榷,我不想犯什么忌讳,也不想去戳泡泡,又能不让我前面说的“接受考古发现、甲骨金文、文献典籍”的检验成为我自己的笑话,这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
楼主,您写到现在似乎虽说有考古有文献双重论证,冒昧揣测一下,您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尧舜之前的“史实”,似乎只是想做个理解描述,舜禹后面的才是重点吧?见谅
-----------------------------
九门兄,这个问题很现实,我前文论述中提到了五帝的“真伪”问题,具有血缘关系的“五帝系”的确不存在,“五帝”系统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跟五方、五行、五色等等终始循环周期观念的养成有关,它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并不是“真伪”,而是文化的沿袭和传承。史前时期,至少4000年前华夏大地不存在大一统的状态,也不存在一个可以号令“天下”的帝王,我们可以说有大禹平了九州(概念),但说大禹统治了九州是很勉强的,夏商周也比较勉强,历史上大抵能算号令九州的或许只有秦始皇,略过不表。因此,史前史,只能借助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尽可能的去理解,从而在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建设,这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进化模式,跟“真伪”关系不大。进入信史以后,“述而不作秉笔直书”的述史是理想状态,嗯,理想状态。
尧舜之前的“史实”更多的是有些许史实素地的神话、传说,还是“地方版”或“时代版”的,因为每个地方可能都有自己的“尧舜禹”,就看哪个地方能问鼎中原让自己相信的“尧舜禹”活下来了。论这个时期的“真伪”是不合适也不明智,因为它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就像许宏研究员一直强调二里头不能出土自证性文字材料便不能证实其夏都身份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除了熙攘啥也没有。究历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搞文字游戏话语表达,也不是开辟一个领域让大家争的脸红脖子粗,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我个人非常支持司马大人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至于目的性和取向性的历史研究有时代需求和精神需求,人类的情感取向从本质上对事物是厌恶丑陋喜欢漂亮,厌恶难过偏好美好,包括精神喜好......我个人所理解的“舜禹时代”跟传统文献记载出入比较大,正如我说大禹不是搞水利工程的,根本没治过水一样,就这一条就足以把我踹沟里去,更不要说“大禹”之后夏商周是怎么回事,文献典籍编织的美好梦境或语言可能有待商榷,我不想犯什么忌讳,也不想去戳泡泡,又能不让我前面说的“接受考古发现、甲骨金文、文献典籍”的检验成为我自己的笑话,这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