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启示录——解密中华文明的峥嵘岁月(版权所有)

  @forever2021九门 2022-08-09 10:45:03
  楼主,您写到现在似乎虽说有考古有文献双重论证,冒昧揣测一下,您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尧舜之前的“史实”,似乎只是想做个理解描述,舜禹后面的才是重点吧?见谅
  -----------------------------
  九门兄,这个问题很现实,我前文论述中提到了五帝的“真伪”问题,具有血缘关系的“五帝系”的确不存在,“五帝”系统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跟五方、五行、五色等等终始循环周期观念的养成有关,它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并不是“真伪”,而是文化的沿袭和传承。史前时期,至少4000年前华夏大地不存在大一统的状态,也不存在一个可以号令“天下”的帝王,我们可以说有大禹平了九州(概念),但说大禹统治了九州是很勉强的,夏商周也比较勉强,历史上大抵能算号令九州的或许只有秦始皇,略过不表。因此,史前史,只能借助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尽可能的去理解,从而在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建设,这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进化模式,跟“真伪”关系不大。进入信史以后,“述而不作秉笔直书”的述史是理想状态,嗯,理想状态。
  尧舜之前的“史实”更多的是有些许史实素地的神话、传说,还是“地方版”或“时代版”的,因为每个地方可能都有自己的“尧舜禹”,就看哪个地方能问鼎中原让自己相信的“尧舜禹”活下来了。论这个时期的“真伪”是不合适也不明智,因为它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就像许宏研究员一直强调二里头不能出土自证性文字材料便不能证实其夏都身份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除了熙攘啥也没有。究历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搞文字游戏话语表达,也不是开辟一个领域让大家争的脸红脖子粗,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我个人非常支持司马大人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至于目的性和取向性的历史研究有时代需求和精神需求,人类的情感取向从本质上对事物是厌恶丑陋喜欢漂亮,厌恶难过偏好美好,包括精神喜好......我个人所理解的“舜禹时代”跟传统文献记载出入比较大,正如我说大禹不是搞水利工程的,根本没治过水一样,就这一条就足以把我踹沟里去,更不要说“大禹”之后夏商周是怎么回事,文献典籍编织的美好梦境或语言可能有待商榷,我不想犯什么忌讳,也不想去戳泡泡,又能不让我前面说的“接受考古发现、甲骨金文、文献典籍”的检验成为我自己的笑话,这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
  不管是什么段位或层级的朋友,如果你是真的对历史感兴趣而不搞意识和情感带入,纯粹是讨论历史的本真,希望你能暂时放下个人情感、取向和偏好,仅就考古发现、甲骨金文、文献典籍、文化习成等方面就事论事。历史研究不是搞举手表决,谁的观点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让大家更能接受,它就是对的,包括我的观点,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见,大家有理有据,不捧不踩,就事论事。
  @雪地里的守望 2022-08-09 20:02:15
  楼主好,理解您的顾虑,冒昧地问一下,您理解的中国上古史有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吗?要知道这是我们目前考古和历史研究中的核心工作。
  -----------------------------
  兄台你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敏感,也很难啊。借你这个问题发个小感慨,本来我写《古蜀史说》只是想把我理解的古蜀过往和三星堆曾经做个“修饰打折处理”讲些小故事,我没有什么强大的文学功底讲故事高手,纯粹就是意之所至话从口出,抒发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学术道路,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跟谁辩个高低(尽管我一再声明,中途还是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各说各的就好,觉得能看多看两眼,觉得不能看跳过就是。后来在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下,在相互沟通讨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是跟学术探讨对上了,尽管我一直表明这只是我个人见解.......后来还是被推上了一条我一直想避免但终究没能避免的路。
  在“来来往往的探讨中”,我也不可避免的意气用事要给做个解释和说明,开了这个帖,没想到从此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不可避免的“踩雷”“越线”,我主观上完全不想去打破传统认知局面,我没那个实力也无意那么做,但是如果想要把一些事掰扯清楚,还真的会碰到“高压线”,会踩雷,哎.......
  至于兄台你说我“理解的”上古史是否有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我其实不知道,我只是纯粹的想着把史前历史理清楚,我不知道我个人说的和理解的能不能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这个高度我是够不着的。我只是一门心思或一厢情愿的认为我可能会给出一个不一样的思路和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史前文化,比如“大禹是谁,他干了什么”“禹夏是什么”“夏在哪里”“夏商时期发生了什么”“三星堆怎么来的”“三星堆怎么没的”“三星堆带来什么启示”等等,只是这些问题跟文献典籍记载差异有点大,甚至不符合既有认知会伤害感情,对三星堆的看法与当下考古界和学界的差异就更大了,我不想做勇士,也不想做斗士,我原本只是想写点小故事,酸一酸的......
  帖里不少朋友言辞有理让我谨言慎行,也有不少朋友让我不畏人言保持初心,谢谢大家的鞭策与支持,你们的意见我一定会充分考虑,关于上古史我确确实实有着与传统不一样的认知和看法,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真的有我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在我个人的认知体系里,中华历史和文明史的路径是比较畅通的,中华历史缺失的那部分也是明显的,为什么会缺失也是有理由和迹象的。正如前文中写的尧舜之间为什么不存在讲道理讲德行的“禅让”,“让”字始于战国,其原始意思是指责和责备,最初并无谦让、礼让的意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了解,虞舜可不是山村野夫,更不是凭孝道上位,虞舜靠的是“德”而徝的,“德”最初的意思的并不是“品德、德行”,
  另外,禹与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文献里写的那么神奇和友好,二者是有区别的,成汤灭夏桀,夏就没有了,根本不是的,商和殷也有区别,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可不是因为文王之化泽被江汉,周伐商从道德层面来说并不是正义之战(春秋无义战,沿袭),内容在今天称之为“青铜利簋”的器物上是有记录的;对于这件器物我在《古蜀史说》中做了详细的解读,这件器物并不是叫做“利”的人用于祭祖的,而是周人伐商后的一次对西土各国的政治操作,其本名应该是“周天子簋”......
  现存的许多文献典籍都是古时“学者”基于当时社会背景的创作或有感记录,后来的“学者”在“贱近而贵远”的思路指导下,将先人、贤人之言作为了论述的佐证以期强化自身解说的说服力(久远的历史),这种行为一直贯彻到了今时今日,比如我们从小就要背诵名人名言,在写作文时即便很生硬也要想办法攀附两句,这样显得我们有点文化好歹是读过书的......
  咱们传统文化中的“好与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会那样,对传承沿袭有什么帮助,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客观对待,如果我们不能冷静的自我审视和反思,历史还会轮回,要知道我们的历史轮回了很多很多轮了。
  @cdnwpu2019 2022-08-15 17:20:12
  帖里不少朋友言辞有理让我谨言慎行,也有不少朋友让我不畏人言保持初心,谢谢大家的鞭策与支持,你们的意见我一定会充分考虑,关于上古史我确确实实有着与传统不一样的认知和看法,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真的有我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在我个人的认知体系里,中华历史和文明史的路径是比较畅通的,中华历史缺失的那部分也是明显的,为什么会缺失也是有理由和迹象的。正如前文中写的尧舜之间为什么不存在讲道理讲德行的“禅让”,“让”字始于战国,其原始意思是指责和责备,最初并无谦让、礼让的意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了解,虞舜可不是山村野夫,更不是凭孝道上位,虞舜靠的是“德”而徝的,“德”最初的意思的并不是“品德、德行”, 另外,禹与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文献里写的那么神奇和友好,二者是有区别的,成汤灭夏桀,夏就没有了,根本不是的,商和殷也有区别,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可不是因为文王之化泽被江汉,周伐商从道德层面来说并不是正义之战(春秋无义战,沿袭),内容在今天称之为“青铜利簋”的器物上是有记录的;对于这件器物我在《古蜀史说》中做了详细的解读,这件器物并不是叫做“利”的人用于祭祖的,而是周人伐商后的一次对西土各国的政治操作,其本名应该是“周天子簋”...... 现存的许多文献典籍都是古时“学者”基于当时社会背景的创作或有感记录,后来的“学者”在“贱近而贵远”的思路指导下,将先人、贤人之言作为了论述的佐证以期强化自身解说的说服力(久远的历史),这种行为一直贯彻到了今时今日,比如我们从小就要背诵名人名言,在写作文时即便很生硬也要想办法攀附两句,这样显得我们有点文化好歹是读过书的...... 咱们传统文化中的“好与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会那样,对传承沿袭有什么帮助,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客观对待,如果我们不能冷静的自我审视和反思,历史还会轮回,要知道我们的历史轮回了很多很多轮了。
  -----------------------------
  @潇湘子XIN 2022-08-16 10:35:33
  楼主您好,跟帖这么久我有点看法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你似乎并不支持“中原中心说”,也不支持“三星堆中心说”,对学界的诸多看法也有自己精辟的见解,对文献也有自己的解读,是不是说我们的考古和学术研究的方法或方向有问题?
  -----------------------------
  兄台你好,“中原中心说”和“三星堆中心说”这是学术概念和学术认知,只是我们认识和讨论考古和历史的一种方法,从历史本身来说,在有人类文明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确有中心聚落或邑落的存在,这是人类文明进程必然出现的阶段现象。学界是不是方法或方向问题,且不论,只是目前学界以学术自由的方式在模糊不清的认知中“争鸣”并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和进步,反而容易造成内耗。
  @cdnwpu2019 2022-08-15 17:20:12
  帖里不少朋友言辞有理让我谨言慎行,也有不少朋友让我不畏人言保持初心,谢谢大家的鞭策与支持,你们的意见我一定会充分考虑,关于上古史我确确实实有着与传统不一样的认知和看法,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真的有我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在我个人的认知体系里,中华历史和文明史的路径是比较畅通的,中华历史缺失的那部分也是明显的,为什么会缺失也是有理由和迹象的。正如前文中写的尧舜之间为什么不存在讲道理讲德行的“禅让......
  -----------------------------
  @逍遥子的历史 2022-08-22 17:15:15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 铜矛传播
  
  -----------------------------
  逍遥兄,这个文化只是众多西北文化南下的一个体现,这给我个人特别推崇的童恩正先生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理论提供了比较坚实的考古基础。
  @2020的沉思 2022-08-23 11:10:19
  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许宏,他好忙啊!好像也没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啊,二里头还没说清,又赶趟儿去说三星堆……学术吹和民间吹似乎都一样,疲劳了
  -----------------------------
  沉思兄不必如此,许宏研究员对考古学的推广和相应历史知识的科普贡献还是蛮大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吧,另外他对三星堆的看法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历来的学术见解以“献疑”的方式来拓展学术思路的,大众希望的“三星堆答案”许宏研究员客观上可能给不出,主观上也可能不敢开脑洞,毕竟他的身份和光环不允许他随意开脑洞。
  “三星堆答案”它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能解决学术问题的问题。
  @蜀秀清风 2022-08-23 13:58:46
  青铜技艺西来基本算板上钉钉的事了,郭静云坚持的长江中游起源说考古界并不支持
  -----------------------------
  郭先生因为她理论中的一些“硬伤”掩盖了她其他理论和观点的光辉,这在学术斗争,哦不,是学术竞争中容易让其他有心者抓住“把柄”,然后倒洗澡水连小孩一起倒掉......
  @字水一滴 2022-08-24 17:12:02
  鸟头先生的东西过去零零星星读过一点。这几天找到他与杨向奎写的《三皇考》。越读越有趣,越读越忍不住要笑。酒都多耗了两瓶。
  -----------------------------
  近百年前,考古资料和信息还没现在这么多,那时多以文献考据为主,顾先生那个时代的学者能做到那个程度也算很不错了,如王国维先生、陈寅恪先生等在考据和理论认知上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今天的我们看待他们的见解一分为二吧,合理的则取之,不合理的且放一放就好。
  把史前史,五帝夏商周来来回回推敲推演了许多许多遍,发现先秦各种典籍、各种出土的竹简,乃至《竹书》《世本》等这些可能正确的资料产生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后来中原地区能成为自西周以来的文化主产地?为什么巴蜀和百越在典籍中存在感那么低?为什么会有阴阳五行?为什么会有各种《易》?为什么会有诸子百家?为什么会有看似荒诞不经但一直流传不衰的《山海经》?.........
  一切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但我们当做口号喊了很久很久,我们中华的历史不应该再继续轮回了,是时候结束轮回模式进入新纪元开启新世界。
  @曾经的天空cd 2022-08-25 11:40:05
  中国历史在螺旋前进,中国文化在层累造就,轮回之说似乎应该有更拿得出手的理由,楼主可否解惑?
  -----------------------------
  兄台你好,轮回之说并非指我们的历史在打转转,而是我们的思想在打转转,而思想指导行动导致我们的文化闪光点一直都晦暗不明,甚至一度减缓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比如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可能在享受着2000多年前的思想红利,我们的思维形态一直在固有模式中甘之如饴,今天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乐此不彼的反复运用和加工。历史虚无主义 更多的映射出今人对文化中的晦涩部分的一种不认同,最后打击面过大连带文化闪光点也一并忽略,加上情绪带入更是放大了情势,所以我们当下要把咱们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找出来,找出“精华”与“糟粕”的辩证关系,不能“偏科”,不能凭“好恶”做审判,好的就是好的,不好就是不好,同时找出“好与不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字水一滴 2022-08-25 18:19:28
  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个很大的先天麻烦。这就是是不是有个上下接续的三代。从现有考古发掘和很多古代文献看夏商基本是并行的。夏不是一个广域王权。而是个有共同祖源的方国联盟,或族群集合。商不存在灭夏而只是击败了其中一个核心成员。商同样也只是东夷集团的核心成员。过去是把两个集团的核心成员等同于两个集团。这样断代就有大问题。从报道看这个报告还是慎重客观。只是说了框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
  三皇五帝其实都没有真实人物,夏商周三代也可以说不是前后相续,这个“没有”不是说以三皇五帝夏商周为代表的这些时代不存在,它也许是古人(两周时期)根据他们的理论认知对他们之前的时代、神话和传说的一种整编,古人对“寻根问祖”的夙愿或许比今人强百倍,做出这样的修撰不仅是合理的,还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编纂”,后来人恐怕连个参考都没有,思想文化就没有了载体,今天我们也就不必妄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
  因此,今天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评判咱们的历史“有没有”、古人编纂历史的“真或伪”,而是穷尽我们的智力和能力,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去无限迫近甚至还原曾经可能的历史,去发掘历史中蕴涵的思想,去找寻文化中的无穷力量,借古鉴今让历史文化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养料。我们现在不是感慨龚自珍的“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的意识形态,也不是浪费时间去争论历史真假思想虚无,而是把精力和重心放在我们能为古史的还原做点什么,哪怕是贡献微不足道的一点力。
  @孟子学武经 2022-08-25 21:38:23
  楼主你好,关于夏商周三代您有什么见解?夏是真实存在的吗?夏商周是前后相续的吗?断代工程中的不解和抵牾可有什么方法处理?望解惑
  -----------------------------
  兄台你好,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就长了,我简单的说下你的几个问题:

  关于夏商周三代您有什么见解?
  答:夏商周三代不是前后相续,这一点不论是考古发现,还是文献上都有相关记载,之所以这样说有思想文化导入的问题,也有为了学术探讨的方便,我认为这是古人的一种“学术处理”。在秦始皇之前,中华大地上真的没有大一统过,真正尊周天子的,更多的还是姬姓的家门,遑论夏与商,如果非要说有,那在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传统认知上勉强算。

  夏是真实存在的吗?
  答:以夏后氏为代表的夏时代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存在过,不仅存在过,还很精彩。

  夏商周是前后相续的吗?
  答:请参考楼上的回答。

  断代工程中的不解和抵牾可有什么方法处理?
  答:断代工程这本书我还没读过,其中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我不太清楚,但要是解读夏商周怎么回事,我们倒是可以讨论讨论的。
  @cdnwpu2019 2022-08-15 17:20:12
  帖里不少朋友言辞有理让我谨言慎行,也有不少朋友让我不畏人言保持初心,谢谢大家的鞭策与支持,你们的意见我一定会充分考虑,关于上古史我确确实实有着与传统不一样的认知和看法,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真的有我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在我个人的认知体系里,中华历史和文明史的路径是比较畅通的,中华历史缺失的那部分也是明显的,为什么会缺失也是有理由和迹象的。正如前文中写的尧舜之间为什么不存在讲道理讲德行的“禅让......
  -----------------------------
  @qllaa555212 2022-08-20 20:03:09
  道德仁义的义和意义的义是同一个义嘛?正义的义和正确的含义的义是同一个义嘛?
  -----------------------------
  @刘易知 2022-08-22 10:27:53
  仁,个体或系统保持独立的二极立,犹如两极充满电荷尚未放电的电容。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就是说天地和圣人要带着大家一起运化,故不仁;义,收而化用为我,也就是个体的独立运行,以正合、以奇生,正义就是保持个体的独立运行;心之为念必有所成,意为心念,义为所成。义者,即今天说鼓吹自由也,但大道一统,唯有合乎其道方可长久。
  -----------------------------
  @qllaa555212 2022-08-26 19:59:2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者进也,损者退也。人的思维有两种方向外延和内溯,绝大多数人都是外延的思维方式,极少数人会去内溯,外延导致人的思维越来多广阔但是却抓不到根本,内溯导致人的思维离根本越来越近,当思维回到根本后就会发现思维中没有什么矛盾,对立。这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你这些话语自以为很高明,其实狗屁不是。一个真正研究哲学的人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空洞抽象的字或者词如果不能被回溯成一个......
  -----------------------------
  为什么要去说服呢?有必要去说服吗?各自有理有据有一说一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好吗?
  @蜀中无大将2020 2022-08-27 10:58:46
  楼主,三星堆发掘引发了一波考古热潮,中华文明起源的老话题再次火了起来,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的中国文明西来说的论调,而且转发和推送频率很高,即便官方在电视上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拿考古来佐证,但网络和媒体对这类话题很感兴趣不断的推送,比如中国文明来自苏美尔,来自古埃及,来自古印度,来自西方各种XX人的建立,拿三星堆做文章……中华文明本土起源没市场啊,围观者根本不管你什么証不证据的,只管个人洗好......
  -----------------------------
  蜀中兄台,你说的这个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下去,问题不在于谁来给中华文明本土论或西来说定调,而是今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性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真真假假谁又说得清,再说即便不知道历史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也不影响当下的生活,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诉求,什么话题都被“一锤定音”就万马齐喑究可哀了,何必呢?留点话头让大家聊一聊掰扯掰扯也有助于活跃网络氛围,今天网络上的争执吵嚷与以前大街上嬉笑怒骂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阵地转移罢了,网络隐形的社会身份不过是“负面情绪无底洞”,大家在网络上把自己不好说的不好谈的在网络上一股脑宣泄出来也有利于情绪管理,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不能让人没地方说话的。
  西来说,不认同他人见解,与学界看法相左等等不过是表象,真正原因是表达和倾诉,寻找个人的存在,本身是个人思想的觉醒,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所知所想的区分罢了,国人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很难,思想枷锁太重,所知能知的太有限,我们得加油了。
  @铁马冰河781 2022-08-26 22:22:44
  
  -----------------------------
  辜鸿铭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