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的回忆 2022-06-26 15:50:16
楼主,今天一直在强调说要从考古角度重建中国上古史,难道文献典籍都不可靠吗,需要另起炉灶?想听听您的意见?
-----------------------------
蜀王殿下,关于文献典籍我前面有作一些阐述,古时的文献典籍算是古人对他们之前的文化习俗认知规则等等的一些理解和研究,算是古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肯定有客观合理的成分当然也有他们资料不足的主观补充部分,就我个人所知而言,历经时代考验的正史和典籍是完全可以参考的,额外需要做的就是辨析其中哪些是合理的,为什么?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给出理由和解释,并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说法,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之所以要强调从考古角度重建上古史,不是文献典籍出了问题,更多的原因还是对文献典籍的无奈和对文化传袭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无法修正而采取的做法,说的诚恳一点,是后人和今人的能力不足,不能剥离出其中的精髓,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承认是我们能力的不足,然后再补差,再用二元论证的方法一点点努力去还原历史,拿出一个让自己信服的说法。
@72年的战士 2022-06-24 11:58:21
楼主好,禹夏能以二元论正的方式说清楚吗?这方面学术研究,民间揣测多如牛毛,虽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探索研究的必经之路,但文中常出现我认为,我猜测,我觉得,大概也许可能这样不确定的词汇来描述,益处有限,不知楼主您接下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论述呢?
-----------------------------
老师好,您这可是将我军啊,二元论证是论述阐释的一种方法吧,文献有缺失不足,考古资料零散局限,文化有断层等等客观因素限制,避免不了辨析考证过程中有主观推测的成分,需要用历史逻辑来推导,所以不确定词汇是不太可能避免的,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能做的就是“自圆我说”,并愿意接受来自考古文献、甲骨金文等资料的检验。历史虽然复杂难懂,但它应该是清晰的,顺畅的,最终的历史发展逻辑应该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变基本规律的。
@亚布斯基 2022-06-28 09:06:11
54号商晚期大墓出土的青铜手型器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都说三星堆的器物写实飘逸,来看看殷墟大墓里的青铜手,大家猜猜是什么?
-----------------------------
殷墟54号墓主应该是跟随妇好南征北战的将领,亚长墓,左手缺失,身上有多处伤痕,有的还未痊愈,加之附身埋葬,应该是非正常死亡,大概率是死于战场,能埋在殷墟,而且墓葬和殉葬品丰富,说明其身份很高,这件手形器放在其身旁应该是一件一直跟随他的器物,而非死后才制作的,那么这件器物有两种可能,一是假肢,二是辅助;如果是假肢,那么应该与肢骨靠近,而且出土形态应该是中空,据考古出土发现该器物中有木柄的痕迹,故,假肢的可能性比较小;另,《礼记·杂记上》:“主人举肉之时,则以毕助主人举肉”,陕西陕县后川2020号东周墓盖鼎中出土一件耙形铜毕,河南辉县琉璃阁1号墓中也出土一件叉形铜毕,这类器物多与鼎配套使用,在墓的北部也有不少鼎的发现,又,其状如手,郑经注:“毕,状如叉,盖为其似毕星取名”,故,此物应该是辅助用餐的器物,可能是铜毕早期仿生类的模型
@ty10302021 2022-07-02 17:19:59
夏商周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 学术界和考古界都没给出具体的说法 潜意识是前后相继 真的是这样吗?
-----------------------------
兄台,夏商周前后相继是两周以后文人学者史官等基于社会现实搞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历史未必如此
@听轩知雨 2022-07-04 09:58:33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中的“杂音与不和谐”该怎么协调?打到孔家店,古史辨,新文化运动都提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新要求,意识单方面的推广和植入带来的后遗症已经越来越明显,怎样才能逃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魔圈?
-----------------------------
兄台,不是知识越多越反动,而是知识最开始的社会功用是划分阶层促进国家诞生的,知识的占有和垄断会自然而然的导致阶层分化和经济有别,促使认知观念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区别。从古至今的思想运动、文化思潮往往伴随着知识的下移和分散,沉睡意识的觉醒和诉求对社会稳定性其实是有冲击的,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不太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人类自古以来的历史都有这样的表现,概莫能外。
@往事如烟gogogo 2022-07-08 09:29:22
请教楼主,考古重建上古史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可否简要的谈谈
-----------------------------
兄台,这个问题可遭恨,现在考古重建上古史是探源工程和考古学界的一剂强心针,那就简要说两句,劣势就是考古本身的局限性,这一点考古界人士应该心知肚明,不展开探讨,优势就是可以另开炉灶,完美避开传统论史的重重困难。
上古史研究存在认知缺陷和错误积累,现在要重新剥离出事实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不仅仅是技术上,还是思想文化上,这个过程会很长很长
@铁马冰河781 2022-07-12 12:29:23
请教楼主 ,史前文化研究的关键在禹夏,夏商周断代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直到今天“夏”都是一个问题,为啥会这样?
-----------------------------
兄台,这个问题是现在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百年前这个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现在疑古思潮的泛滥和西方文化的长驱直入,虽说质疑是科学思维的必备素养,但是无限度质疑和目标性质疑不好。关于“夏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大体来说,这是由知识生产的外部与内部背景关联所决定的。它曾经一直不是,20世纪中也不一直都是。当前夏的问题,从外部背景关联来说,是中国重新进入世界体系的历史身份证,需要在新的历史认知体系下获得认同。回到内部的背景关联,夏的问题涉及作为考古材料的物质遗存需要得到文献、传说的确认;在学理(考古学理论)层面上,需要解决物质遗存与族群的对应条件问题,其难度近乎哥德巴赫猜想。但夏问题本身并非不可能解决,通过多学科的工作,尤其是文字的发现,是可能做出回答的。考古学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考古学可以从其他方面为夏问题贡献更丰富的内涵。
@三木森刘 2022-07-12 14:26:13
请教楼主,考古学中的PEL模型是啥?
-----------------------------
三木兄,您这是在给我出考题呢?PEL是考古学推理验证理论中的一个模型,它是Presuppositions -Evidence-Logic的简写,这个理论在西方考古学和考古书写历史做法中比较常见,我想我们的考古学可能将来也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西风十三郎 2022-07-15 10:56:38
楼主好,观您行文当前舜禹还没有叙述,是有什么考虑吗?您的视角更多的是集中在当下中国境内,中国传统文献似乎也是这样的视角,中原中心论更是如此,但中国史前史的考古有不少境外文化关联体现,这些考古现象怎么解释呢?应该怎么理解呢?
-----------------------------
西风兄,舜禹时期的问题已经算是中国史前史可以上溯的相对真实的“信史”(尽管现在很多人连夏是信史都不承认),尤其是禹夏的一些重要问题牵涉到关键节点三星堆,需要等发掘结果做辅证,所以有些耽搁。三星堆在霍巍的“三个维度”视角下,多多少少还是与如今的“境外”挂了钩的,我个人觉得,史前史时期论境内境外,域内域外没有什么正向意义,最好用历史视角去看待不要带入其他视角。我在前文中已经做了一些铺陈,三皇五帝且不论,但龙山文化时期中国文明的的确确是进入了融合的有效进程,五帝不好说有没有,但“五帝时代”是肯定存在的。
中国历史缺失的那部分在西边,中国有意无意放弃的那部分文化也在西边,这在考古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迹象,套用李学勤先生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对中国西部史前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完整图景”,巴蜀文化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Lee天无涯 2022-07-25 16:41:43
楼主,本人于近日抽空又研习了一遍贵帖,获益匪浅,希望楼主继续舜禹篇,或许楼主有所为难,但是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已经翘首以盼,望楼主认真考虑,朝闻道
-----------------------------
兄台,谢谢您的支持,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很苦恼,我无意于去重构中华上古史触碰一些霉头,但真涉及到“禹夏商周”后,则必然会牵出萝卜带出泥,我所理解的夏商周历史跟传统史书记载的可能很不一样,我一直在想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就像司马迁在其《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的“黄帝之言不雅驯”,于是他不得不润色一下使其“雅驯”......
@cdnwpu2019 2022-07-15 17:10:14
西风兄,......中国历史缺失的那部分在西边,中国有意无意放弃的那部分文化也在西边,这在考古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迹象,套用李学勤先生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对中国西部史前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完整图景”,巴蜀文化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
@鬼谷高徒 2022-07-26 01:19:39
这个“中国西部”,是西域还是西蜀?
-----------------------------
兄台,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要跳出中-国-版-图和国-境的概念,“中国西部”比我们想象的空间和区域要广大许多,有西域,西羌,西蜀,还有南中。
当下我们留下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中原文化),是比较残缺的,这是久远的历史遗留,前后都是有原因的,也是贯通的。
@南海三叔公 2022-07-26 14:32:16
楼主您好,您对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殷商从前1600年到前1046年这个时间划分有什么看法?
-----------------------------
这个问题属于专业的学术问题,我大概是回答不了的,就我个人所知“商”和“殷”不是一回事的,把前1600年到前1046年当做商朝,这是为了方便理解和描述的一种对历史的学术处理,事实上并非如此。
@cdnwpu2019 2022-07-26 16:44:12
兄台,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要跳出中-国-版-图和国-境的概念,“中国西部”比我们想象的空间和区域要广大许多,有西域,西羌,西蜀,还有南中。
当下我们留下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中原文化),是比较残缺的,这是久远的历史遗留,前后都是有原因的,也是贯通的。
-----------------------------
@字水一滴 2022-07-30 22:51:47
鸟头先生将近百年前曾提出过要打破民族一元和地域一统的观念。在他看来华夏民族这个概念都有问题。 华夏民族的内涵或范围是什么?哪些上古族群能算华夏族?古籍中三皇五帝的世系可以说完全是一盆浆糊。原因是春秋战国至秦汉不断有各方土豪来抱大腿。只要有一块地盘都可以说自己是“高阳之苗裔”或出自“女娲氏之肠”。如此,华夏族都没搞伸抖,如何去讨论“中国西部”?
-----------------------------
@蜀中自有美景 2022-07-31 00:40:28
阿克赛钦的意思是“中国的白石滩”。大家都知道阿克赛钦离中原很远,所以中原不是中国。
-----------------------------
“国”的初始字是“或”
@Lee天无涯 2022-07-25 16:41:43
楼主,本人于近日抽空又研习了一遍贵帖,获益匪浅,希望楼主继续舜禹篇,或许楼主有所为难,但是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已经翘首以盼,望楼主认真考虑,朝闻道
-----------------------------
@cdnwpu2019 2022-07-26 16:41:07
兄台,谢谢您的支持,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很苦恼,我无意于去重构中华上古史触碰一些霉头,但真涉及到“禹夏商周”后,则必然会牵出萝卜带出泥,我所理解的夏商周历史跟传统史书记载的可能很不一样,我一直在想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就像司马迁在其《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的“黄帝之言不雅驯”,于是他不得不润色一下使其“雅驯”......
-----------------------------
@qllaa555212 2022-07-30 21:25:50
你就不用藏着,掖着了。你想的那些东西反正都是错的。既不会被官方学术界承认也不会被民间接受。所以不如索性写出来,给这个世界增加点笑料,谈资也不错。
-----------------------------
让你费心了,既然是错的入不得你高贵的法眼你也不必费心了,你既然都能代表官方学术界也代表了民间,想必站在了很高的层级,何必与我们这些一般见识。
@Lee天无涯 2022-08-01 22:41:04
最近在看资治通鉴,请问楼主汉朝时的凤凰到底是什么?是现在的野鸡吗?还是别的雉类?又或者是别的?还有想向您求教匈奴史,如有空,希望不吝赐教,谢谢
-----------------------------
兄台你好,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著作因其侧重点的问题虽有小瑕疵,但总体是很OK的,内容很庞大,读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吃力的,给您点赞。您提到的汉朝凤凰的原型是野鸡还是雉类这个问题,我了解的不多,就我知道的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凤凰,是一对,凤是雄鸟,凰是雌鸟,它的原型与鸡或雉关联较小(即便是锦鸡),与鸟或有关,主要与长江流域中上游的崇鸟习俗有关,也不排除与四宿之一的“朱雀”相关。目前最早的“中华第一凤”是1955年出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的玉凤,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有说“中华第一凤”是出自妇好墓的玉凤,尽管妇好墓的玉凤造型更漂亮,更别致,不过从时间先后和技艺做工来看,石家河时期的玉凤应该更称得上是“第一凤”的称号。
匈奴史,这一块我知道的就更为有限了,虽然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匈奴与夏后之淳维有关,不过我觉得匈奴的源流、组成和文化等可没那么简单。目前我主要是把古蜀历史理顺,同时把夏商周理出一个思路,匈奴问题我还不是很清楚,还得继续学习学习,还望兄台多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