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星〗告别十年IT生涯,投资三农

总算到了,总算到了,电池没有电了,人的能量也消耗怠尽。房子很朴素,但院子很干净,能感觉出主人的勤劳。
  
  院子干净,旁边种的竹子也很整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即使在这大山里面,也颇有风骨
  

  我不知道怎么描述他的家以及这里的文明与历史痕迹。妈妈是个勤劳干练的传统妇女,她一身对襟的裤褂让这里的文明断代最近也要停留在民国时期,奶奶的一身苗族服装更是不知道把时光推向了何方,身边的椅子,虽然有了椅子的模样,靠背很高可以倚靠,但椅子很矮,还不能长身正座,这样款式的家具,起码也到了明朝前期,至于那个低矮的桌子我就无法判定了。还好墙上的年画是十大元帅,应该离现在不远,文革时期很流行。

  奶奶看起来已经很沧桑,一辈子都穿着祖先留下的款式,自己织补,自己做衣服。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因为对于她,连绵的大山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世界。她不会说一句汉话,当然我们说的话她一句也听不懂,只是默默地望着,望着这个突然变换的情景。后面墙上,一个时尚美女的画报被春联压住了半个脸颊。

  作者:爱上了飘渺 回复日期:2010-08-19 20:56:28
    看了楼主的图片,不知道为什么,喉咙有点堵
  =================
  
  送杯红糖水润润喉咙吧,还能怎样呢?
  在另一间房子里,应该是孩子的杰作,把自己的课本裱在墙上,毛坯房就做了基本的装修,平淡的世界就多了些色彩,墙上的涂鸦也是她最肆意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也在用自己的心情来装饰着自己的世界,捍卫着自己的生活。
  
  祖宗牌位是永远少不了的。也是最庄重的地方,传统文化在这里继续传承繁衍。孩子的奖状压在了对联上,我想这不应该是不敬,反而是对祖先的另一种尊敬,后辈的努力和成绩是对前辈最好的尊敬。
  穿过旁边的门,后院里有棵百年的花椒树,相机没有电没有照下,花椒长得喜人,主人家也摘了一袋送给我,但我一直没有要,不是不想要,是不忍心要,还是他们自己把它背大集市上换点钱我更安心些。
  
  作者:louchanghua 回复日期:2010-08-20 06:13:07
  
    关于这个资助,我觉得应该给众多候选被资助者一个选择、努力、争取的机会,不能让人认为是天上掉下的财富。
  
  ===========
  
  我不知道当真正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群体的时候,一种公平的选拔,或者一种带有教育目的的接触,是不是一种残忍。
  作者:liuzhy2052 回复日期:2010-08-20 10:51:56
  
    支持楼主创业!
    前几天在红糖网上买了10袋古方红糖,很好吃,坐月子用正好。
  ====================
  
  
  
  顾客是永远的上帝。
  祝您身体健康,祝贺您添人添口又添丁。
  
  作者:苏三susser 回复日期:2010-08-20 13:11:59
  
    把古方红糖礼盒设计贴出来~~~
  
  ===============
  
  
  苏三终于来了,期待你给我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怕天晚赶不回去,我们起身告辞,离开了这个让我心灵受教育的山村,竹林下面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也很好奇它,彼此是陌生的,也是好奇的。
  谁能告诉我它叫什么

  回去从学校经过,我还是忍不住下来看看他,和教室里这群山里的孩子默默告别,他们姿态各异,却都有一双渴望的眼睛,他们的目光让人不敢面对。

  校长告诉我,其实这个美丽的教学楼是一个香港人在2004年出资修建的,这也是我执意要再次来看看的原因。

  回去从学校经过,我还是忍不住下来看看他,和教室里这群山里的孩子默默告别,他们姿态各异,却都有一双渴望的眼睛,他们的目光让人不敢面对。
  听校长说,这个美丽的教学楼其实是一个香港人在2004年出资修建的,这也是我要再次下车看这个教学楼的原因。
  
  写的更新 发不了,总显示网页有错误,天涯又抽风了。
  发得帖子半小时才显示出来,也太慢了,可能和城市里正是下班高峰有关系。
  你把捐助的学校选在了这里,在面子工程横行的今天,你却选择了一个苍茫大山里的偏僻乡村。我不知道您的行业,不管您是香港富商,还是平民百姓,能有这样善举的人都应该接受我至高的崇敬。在中国所有年收入超过10万的人里面,在没有任何外部的直接宣传和舆论压力下,能够自愿拿出1000元来做善事的人并不多,人们总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条件不成熟,善款要等到以后,以后的以后......。哪怕很多人认同别人的这种行为,但自己做的确是很难的,有多少人在几次的抗震救灾捐款中徘徊自己思绪?而您就这样默默地做了,一座伟岸的教学楼耸立在青山绿树之间,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山村角落里默默地真实着。我没有见过你,但在这苍茫天地见我却挥不去您的身影,我听不见您的声音,但在这书声萦绕的校园里,我却满眼都是您的音容笑貌。任何文字都不能表达我的心情,所有赞美都无法献上我的崇敬,前辈在上,晚辈在此精诚致礼!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您走过的脚印,是我努力的方向,您做过的事迹,是我最好的鞭策。我艰难起步阶段,语言苍白,行动贫乏,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铭记住您的名字:朱英龙。

  任何缜密的论证和锐利的判别都无法和朴素的行动相提并论,想和说,在做的面前是那样的苍白和渺小,思想和行动永远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已经默默存在的事实面前,我铭记您的名字:朱英龙。

  作者:xjsmt 回复日期:2010-08-21 11:06:41
  
    楼主,更正下!
    是台湾朱英龙先生   男,1937年出生,祖籍宁波市鄞州区。   现任台湾嘉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宁波大学客座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名誉教授。1996年以来,先后捐资助建的有:鄞州区望春初级中学实验室、宁波市第二医院达鸿号救护车及宁波大学绣山工程楼、铜管乐队、工程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远程控制实验室、绣山清寒奖学基金等。   2002年7月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向社区报告违规内容
  
  
  ====================
  
  谢谢!我只是自己听校长说的,说他是香港人。我自己没有去考证。
  一衣带水的台湾同胞也同样值得我们晚辈尊敬。
  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城,雨水把世界冲刷干净,街道上人也因为雨而冷清,但是我却冒雨来到了这里,心里有点兴奋,也有点惴惴不安。

  现代工业潮流和全国性的城市化热潮让很多历史的沉淀逐渐被湮没,但是在街头巷尾的不经意间,还能看到历史沉淀的碎片,它在默默告诉我这个城市和制糖有着多么深厚的历史渊源,我甚至能想象制糖业在这里曾经的辉煌。

  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考察中国制糖业的历史,而是来拜访一个资深的民间制糖老师傅,师傅年龄很大,做了一辈子糖,是祖传六代的手艺,我入行比较晚,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师傅,即使见到了,不知道师傅能不能收我这个徒弟,自己对这个含有浓厚江湖文化的领域很陌生,心情也象这场雨,默默地敲打着陌生的世界。

  虽然路不是很好走,但走惯了贵州的24拐,觉得这里的交通好多了。有人带路,我们没有走弯路,一路颠簸,目的地快到了,田野茂密,庄稼喜人。

  师傅家里很简朴,简单的家具在诉说着时光的痕迹。师傅已经73岁了,现在已经不再劳动,日子过得简单而悠闲。

  一条十多年的老狗,在椅子下面敌视着我,不知道我这外来人到底要做什么,人对外部变化也会抗拒,何况是狗。

  作者:强弩之利箭 回复日期:2010-08-26 18:22:12
  
    智慧与勇气兄:怎么不回复呢?
    看了你上面的图片,一定是四川内江。
  
  ==================
  
  是内江,感谢您的支持
  
  和师傅初次见面,气氛有点尴尬,不知道说什么,他地道的四川话 我也不能完全听懂。我便径直说自己对红糖的理解,以及希望拯救和传承古方的思路,我给他看CCTV的视频,我给他尝我做的糖。
  红糖比我有亲和力,师傅在知道了我的想法和已经做的工作后,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气氛也越来越热烈。对于我在产品方面的创新和改良给予了充分肯定,我的心也逐渐舒展开来。
  有了红糖,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和世界。

  作者:十年多风雨 回复日期:2010-08-26 18:27:54
  
    郁闷好像发了两次都没有发成功。
  
  ===================
  
  是这样的,最近天涯非常慢,一般一小时后才能看到自己发的东西。
  他突然兴奋起来,让我到里面就坐,和我说起了自己的历史,以及对红糖的担忧。
  师傅的爷爷在解放前传承祖业,拥有一个很大的制糖作坊,我想当时工业不发达,一个大作坊可能也相当于现在县里面的支柱企业吧:)
  新中国成立后,糖烟酒国家专营,糖坊也就随之关闭了。不过师傅的爷爷一直没有放弃祖上的手艺,应国家号召进了国营糖厂做了熬糖师傅。
  师傅今年73岁了,他从15岁进糖厂开始学徒熬糖,一辈子都交给了红糖,后来改革开放了,在其他经济作物的冲击下,本地种甘蔗的人越来越少,当地的糖厂也就消亡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熬糖,带着自己的一班徒弟甚至是徒孙,每年顺着甘蔗退去的方向过这游牧般的生活,每到榨季就到有甘蔗的地方去熬糖。
  2000年以后,师傅当年的8个师兄弟先后去世,师傅是仅存的一个了。由于熬糖的季节性强,市场范围有限,徒孙们全部改行了,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开出租,最无奈的选择是到广东打工,进工厂做工人,那至少全年有活干,不象熬糖,有半年空闲时间还要找重新找活干。养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师傅带的徒弟还有的没有改行,一直追随着他,平时种田,季节到了就一起出去熬糖,但是也都逐渐上了年纪,最小的也有五十岁多了。体力也逐渐力不从心了。师傅身体还硬朗,他依然忠诚于红糖,但是基于种种原因已经有3年没有熬糖了,在家养养狗,打打四川麻将,简单悠闲的生活来打发晚年的时光。
  不过说起熬糖,他依然满面红光,兴奋得象个孩子。
  

  经验的力量相当了得,品尝了两块糖后,他就开始指出我的工艺瑕疵,甚至有点一针见血的味道,他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这是我这次来最想听到的,恪守古训,才是古方红糖的生存之道。
  师傅也很豁达,勉励我把这个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对于我理解不深刻的地方,他不等我要求,自己拿出了纸和笔,把整个红糖工艺的演变和要领娓娓道来,他没有怎么读过书,但在这时候他绝对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讲得认真透彻,通俗易懂。

  谈得投机,也为了我更直观地了解红糖的历史,师傅要带我去自己祖业的"遗址"看看,我们要去他苍翠掩映下的老宅。

  看着不远,翠竹掩映,鸡压满地的村路还是需要走一会。

  师傅虽然到了古稀之年,但身体还硬朗,走山路脚步轻盈,把我落在了后面,杂草丛生的山坡让我对他的祖业有一丝向往,一丝神秘.

  老房子多年没有人居住,很冷清,布满苔藓的条石头,依旧在默默接受着时间的洗礼,不动声色地向我展示着过去岁月的辉煌.

  这里是曾经的糖坊,1949年以后就再没有熬糖,2000年以后也再没有人居住。不知趣的野草把这里据为己有,如果没有主人指点,看不出这里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我们用竹竿慢慢清理,来寻找当年。

  最近天涯更新后,至少要半小时才显示,其他人有这样的问题吗?耽搁时间呀!
  杂草被拨开,这是当年糖房的一角,方正的条石出现在面前,方方正正的条石在当年是要付出多大的人工,而过去的一切就这样湮没在时间的河流里 ,也杂草为伴.

  作者:ttongg 回复日期:2010-08-29 12:14:34
  
    CCTV的视频 的观看地址???
  
  ====================
  
  我网站上有
  这是糖坊中曾经的灶口,上下各一个,在荒草中有点凄凉,多少年的糖火已经不在了,仅仅留下了师傅同年玩耍的欢笑和记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