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司马局长说:根据对唐佳的尸检,我们在其阴道内提取到了孙刚的精液,至少说明孙刚已经顺利地抵达唐佳的住所,并与其发生了性关系。暂且不讨论凶手究竟是谁,是在何时何处绑架了孙刚,关键在于凶手为什么会在冻死孙刚之后,再刺入其腹部一刀。赵丽的那一刀尽管在刺入的时机有些疑点,但毕竟是致人死命的,尚且说得过去。可孙刚呢,凶手已经用了冰冻这种极为残忍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手段将其致死,究竟是出于怎么样的动机,才导致凶手必须要在其小腹上补充那毫无意义的一刀。所以说,即便两个死者的腹部都有类似的一刀,但是其目的和动机是存在极大的差异的。
如果说,赵丽和孙刚分别是被两名凶手所害,或许这一刀就可以理解了,毕竟凶手不同,其行为也会不同。但他们为何都要采取相同的捆绑行为呢,似乎仍旧是同一个凶手所为。可如果是同一个凶手所为,为什么赵丽遭到毁容,乳房被切割,莫非是凶手对女性怀有极端仇视的心理?如果是这样,他完全有理由一直寻找女性下手,而没有必要针对男性啊。另外,切割乳房可以理解,那么毁容呢,按照常理推断,应该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死者身份,那就只能说明凶手与死者是相识的。如果真的是这样,案件就又复杂了起来,至少还是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凶手与赵丽相识,先是对赵丽实施谋杀,然后杀死了孙刚,那个唐佳完全可能就是局外人,根本就没有合谋之说,至于她的死亡需要我们另行侦察。二是,凶手确是与唐佳合谋,通过唐佳掌握了赵丽的行踪之后实施谋杀,然后又通过唐佳杀死了孙刚,那个唐佳究竟是否为凶手所害,目前还是无法确定。无论以上两种可能哪种复合真实案情,凶手都有理由对赵丽进行毁容,同时,如果凶手的确为了逃避风险,而将同伙唐佳杀死,那么他就不必对孙刚毁容,反正线索到了唐佳这里,就已经断了,他也不怕因此追查到自己身上。这就说明,他是在赵丽死亡之后才唐佳对起了杀机。
想了想,司马局长又说:还有一个疑点,还有一个疑点,凶手在抛尸现场的选择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玉阳河南岸沙地的一个沙洞、废弃工地的水泥搅拌机,粗略看来,凶手仅仅是因为这些处所平时人迹罕至,在运尸时降低被发现的风险概率,甚至就此可以长久的隐匿下去。但是,不要忘记这一点,凶手的行为具有特定心理的驱使性,其手段就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结合两名死者均被绳索捆缚这一特点,这两个抛尸地的选择,一定还有着另外一些尚且不被我们所掌握的原因。
听到这里,我们都已经开始糊涂了,究竟这个凶手到底是谁,他与本案中的三名死者究竟有没有关联。经过反复的推理论证,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又皆无可能。每个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中,都充满了无数的分支,分支上又再次生出更多的分支,彼此互相印证,又互相矛盾,究竟真实的案情到底是什么样呢?
见我们犯疑,司马局长笑笑,说:我现在也无法捕捉其中的关键点,只能这样给出我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性了,或许,总有一条是正确的,当然,也有可能完全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侦察了。顺便说一句,我干刑侦工作三十年,对这项工作有自己的一种见解,搞刑侦,就好比在打麻将。你的上家、下家和对家就是凶手,你不但要做自己的牌,同时也要揣测对方的心理,预测对方可能会打什么牌,应该打什么牌。当然,对方也在这样算计着你。这就要比谁更谨慎,谁想的更深。所以,作为一名刑警,你绝对不能糊绝张儿,那些夹口儿和洞牌太渺茫了,你精心设计的一副上听的好牌,也许已经被对方扣成了暗杠,或者被码在了整副牌的最后面,你等多久也是白搭。所以,宁可多想想,多设计一下,糊一糊对倒,只要有可能性,就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要记住,再小的牌面,只要糊了就能赢钱,再大的牌面,不糊就是输钱,甚至赔上很多无辜的人命。
司马局长的这个观点确实有些意思,让大家不由得都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分析了这么久,下步的侦查重点,全力排查我市所有红色夏利出租车,包括各种无牌无照的黑车和私家车,务必找到当晚搭载两名死者的嫌疑车辆。同时,进一步调查赵丽、孙刚和唐佳的社会关系,侧重搞清楚这三个人之间是否有着什么隐秘的联系。最后,结合孙刚是受冻致死这一反常死亡方式,逐一走访我市各大饭店、屠宰场等有冰库和冷藏室的处所,尤其是私人单位,发现反常现象和与以上三名死者有关联的可疑人员,一律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然而,未等我们开始行动,凶手的第三张牌已经打了出来,可惜不是我们糊牌,因为,第三起捆绑杀人案发生了。
2007年7月17日清早5时许,我市某老式住宅区一居民在晨练外出时,发现始终放在楼道内的一个积酸菜的大缸似乎装着什么东西。同时,压住缸口的一块石板也被人搬到地下。凑近一看,缸内被人塞进了一个全身赤裸被捆绑成球状的人类身体,并且,还在不断轻轻地抖动着。
司马局长说:根据对唐佳的尸检,我们在其阴道内提取到了孙刚的精液,至少说明孙刚已经顺利地抵达唐佳的住所,并与其发生了性关系。暂且不讨论凶手究竟是谁,是在何时何处绑架了孙刚,关键在于凶手为什么会在冻死孙刚之后,再刺入其腹部一刀。赵丽的那一刀尽管在刺入的时机有些疑点,但毕竟是致人死命的,尚且说得过去。可孙刚呢,凶手已经用了冰冻这种极为残忍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手段将其致死,究竟是出于怎么样的动机,才导致凶手必须要在其小腹上补充那毫无意义的一刀。所以说,即便两个死者的腹部都有类似的一刀,但是其目的和动机是存在极大的差异的。
如果说,赵丽和孙刚分别是被两名凶手所害,或许这一刀就可以理解了,毕竟凶手不同,其行为也会不同。但他们为何都要采取相同的捆绑行为呢,似乎仍旧是同一个凶手所为。可如果是同一个凶手所为,为什么赵丽遭到毁容,乳房被切割,莫非是凶手对女性怀有极端仇视的心理?如果是这样,他完全有理由一直寻找女性下手,而没有必要针对男性啊。另外,切割乳房可以理解,那么毁容呢,按照常理推断,应该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死者身份,那就只能说明凶手与死者是相识的。如果真的是这样,案件就又复杂了起来,至少还是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凶手与赵丽相识,先是对赵丽实施谋杀,然后杀死了孙刚,那个唐佳完全可能就是局外人,根本就没有合谋之说,至于她的死亡需要我们另行侦察。二是,凶手确是与唐佳合谋,通过唐佳掌握了赵丽的行踪之后实施谋杀,然后又通过唐佳杀死了孙刚,那个唐佳究竟是否为凶手所害,目前还是无法确定。无论以上两种可能哪种复合真实案情,凶手都有理由对赵丽进行毁容,同时,如果凶手的确为了逃避风险,而将同伙唐佳杀死,那么他就不必对孙刚毁容,反正线索到了唐佳这里,就已经断了,他也不怕因此追查到自己身上。这就说明,他是在赵丽死亡之后才唐佳对起了杀机。
想了想,司马局长又说:还有一个疑点,还有一个疑点,凶手在抛尸现场的选择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玉阳河南岸沙地的一个沙洞、废弃工地的水泥搅拌机,粗略看来,凶手仅仅是因为这些处所平时人迹罕至,在运尸时降低被发现的风险概率,甚至就此可以长久的隐匿下去。但是,不要忘记这一点,凶手的行为具有特定心理的驱使性,其手段就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结合两名死者均被绳索捆缚这一特点,这两个抛尸地的选择,一定还有着另外一些尚且不被我们所掌握的原因。
听到这里,我们都已经开始糊涂了,究竟这个凶手到底是谁,他与本案中的三名死者究竟有没有关联。经过反复的推理论证,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又皆无可能。每个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中,都充满了无数的分支,分支上又再次生出更多的分支,彼此互相印证,又互相矛盾,究竟真实的案情到底是什么样呢?
见我们犯疑,司马局长笑笑,说:我现在也无法捕捉其中的关键点,只能这样给出我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性了,或许,总有一条是正确的,当然,也有可能完全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侦察了。顺便说一句,我干刑侦工作三十年,对这项工作有自己的一种见解,搞刑侦,就好比在打麻将。你的上家、下家和对家就是凶手,你不但要做自己的牌,同时也要揣测对方的心理,预测对方可能会打什么牌,应该打什么牌。当然,对方也在这样算计着你。这就要比谁更谨慎,谁想的更深。所以,作为一名刑警,你绝对不能糊绝张儿,那些夹口儿和洞牌太渺茫了,你精心设计的一副上听的好牌,也许已经被对方扣成了暗杠,或者被码在了整副牌的最后面,你等多久也是白搭。所以,宁可多想想,多设计一下,糊一糊对倒,只要有可能性,就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要记住,再小的牌面,只要糊了就能赢钱,再大的牌面,不糊就是输钱,甚至赔上很多无辜的人命。
司马局长的这个观点确实有些意思,让大家不由得都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分析了这么久,下步的侦查重点,全力排查我市所有红色夏利出租车,包括各种无牌无照的黑车和私家车,务必找到当晚搭载两名死者的嫌疑车辆。同时,进一步调查赵丽、孙刚和唐佳的社会关系,侧重搞清楚这三个人之间是否有着什么隐秘的联系。最后,结合孙刚是受冻致死这一反常死亡方式,逐一走访我市各大饭店、屠宰场等有冰库和冷藏室的处所,尤其是私人单位,发现反常现象和与以上三名死者有关联的可疑人员,一律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然而,未等我们开始行动,凶手的第三张牌已经打了出来,可惜不是我们糊牌,因为,第三起捆绑杀人案发生了。
2007年7月17日清早5时许,我市某老式住宅区一居民在晨练外出时,发现始终放在楼道内的一个积酸菜的大缸似乎装着什么东西。同时,压住缸口的一块石板也被人搬到地下。凑近一看,缸内被人塞进了一个全身赤裸被捆绑成球状的人类身体,并且,还在不断轻轻地抖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