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量更新,我都没校订。马上
[故事]《女刑警手记——我经历的离奇案件》
我不是吊胃口,真的,我的工作也很忙。我的工作就是我作品中主人公的工作,桑佳慧曾是我一个同事,可惜后来成了英模。我只有在工作之余细细整理她的手记。
(13)
就像之前推测的,是这个外鬼与郝蕾结怨,必须要将郝蕾置于死地,可是为什么不采取其他方法,捅刀子、下耗子药、开车撞,再不济从楼下往下推啊。但他偏偏选择纵火这样一种难度极大的方法,所以,他必定有着自己特殊的心理需求。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郝蕾背后的皮,是在时候被人剥掉的?
先假设郝雷已经死在那场大火中,那么剥皮行为是在烧死之前还是烧死当晚完成的呢。第一种可能是在大火之前,郝雷为了逃避打击进行了剥皮;第二种可能就是在大火发生当天的那个晚上,凶手在控制他们之后,实施了剥皮,然后再由小头目纵火,从而达到毁尸灭迹的目的。
再假设那场大火中被烧死的人不是郝蕾,先不说真正的死者是谁,还是说这张人皮,无论是纵火前还是纵火后,还是分出两种可能,一是郝蕾为了去除显眼特征而剥掉的,二是他在伪装死亡后,再次被人谋害进行了剥皮。
不过,如果那晚的死者不是郝蕾,就必须推翻之前的全部假设与推理,根本就不存在外鬼,一切都是郝蕾自己的密谋,真正的内鬼是他自己。他趁熊天阳离开舞厅之时,控制住了自己的两个同伴,然后又找来另一具与他体型相近的尸体,确切地说,是一个暂时失去行动能力的人。然后给外面的小头目发出信号,让他们进到舞厅纵火,自己则溜之大吉。
可是这样一来,里面的事情又变得无比复杂起来,郝蕾在借尸还魂之后,是否确定真的被人谋害剥皮,以为如果是郝蕾自己的行为,这面人皮鼓怎么会回到我市京剧团。郝蕾费尽心机就是要制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他送鼓回来,等于是在告诉别人自己没死,死的是别人嘛。如果如另一种推测那样,郝蕾在制造大火之后,再次被人谋害,这次的凶手又是谁呢,他如何知道郝蕾没有被烧死,为何要对郝蕾下毒手,又为何要让鼓出现在世间,他行凶的动机和送鼓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就是,郝蕾诈死的目的是什么,他是否就如咱们推测仅仅是为了逃避打击,这个显然有些太牵强。可是,如果是其他的目的,他为什么会选择纵火这种形式。而且,他怎么与小头目勾搭上的,作为一个潜逃过来的外地人,还是与小头目对立的团伙分子,两个人携手罪案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同时,还要联想到案发后失踪的小头目,还有那个疑似取代郝蕾被烧死的替死鬼,他们在这起舞厅大火和人皮鼓案件中到底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这里面是不是还隐藏着第二起、或者第三起杀人案?
不但如此,结合之前推测出的那些人,搭救郝蕾的人、与老人有着特殊关系的人、郝蕾投奔的人…这么多的人,他们到底与现在推测出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彼此分割,还是彼此重叠。
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推理,这起人皮鼓案件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不但引发出更多的迷案,还牵连出更多的涉案人员,彼此盘根错节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似乎望那个方向去想都对,又似乎那个方向都是错的。
最后,肖天明说,妈的,干脆假设一切推理都是成立的,那么,这个郝蕾不但很狡猾,也够倒霉的,不但自己弄出来这么多人命,还有惦记要弄死他,还有人惦记他那块皮,你说他这是招谁惹谁了。
(13)
就像之前推测的,是这个外鬼与郝蕾结怨,必须要将郝蕾置于死地,可是为什么不采取其他方法,捅刀子、下耗子药、开车撞,再不济从楼下往下推啊。但他偏偏选择纵火这样一种难度极大的方法,所以,他必定有着自己特殊的心理需求。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郝蕾背后的皮,是在时候被人剥掉的?
先假设郝雷已经死在那场大火中,那么剥皮行为是在烧死之前还是烧死当晚完成的呢。第一种可能是在大火之前,郝雷为了逃避打击进行了剥皮;第二种可能就是在大火发生当天的那个晚上,凶手在控制他们之后,实施了剥皮,然后再由小头目纵火,从而达到毁尸灭迹的目的。
再假设那场大火中被烧死的人不是郝蕾,先不说真正的死者是谁,还是说这张人皮,无论是纵火前还是纵火后,还是分出两种可能,一是郝蕾为了去除显眼特征而剥掉的,二是他在伪装死亡后,再次被人谋害进行了剥皮。
不过,如果那晚的死者不是郝蕾,就必须推翻之前的全部假设与推理,根本就不存在外鬼,一切都是郝蕾自己的密谋,真正的内鬼是他自己。他趁熊天阳离开舞厅之时,控制住了自己的两个同伴,然后又找来另一具与他体型相近的尸体,确切地说,是一个暂时失去行动能力的人。然后给外面的小头目发出信号,让他们进到舞厅纵火,自己则溜之大吉。
可是这样一来,里面的事情又变得无比复杂起来,郝蕾在借尸还魂之后,是否确定真的被人谋害剥皮,以为如果是郝蕾自己的行为,这面人皮鼓怎么会回到我市京剧团。郝蕾费尽心机就是要制造自己死亡的假象,他送鼓回来,等于是在告诉别人自己没死,死的是别人嘛。如果如另一种推测那样,郝蕾在制造大火之后,再次被人谋害,这次的凶手又是谁呢,他如何知道郝蕾没有被烧死,为何要对郝蕾下毒手,又为何要让鼓出现在世间,他行凶的动机和送鼓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就是,郝蕾诈死的目的是什么,他是否就如咱们推测仅仅是为了逃避打击,这个显然有些太牵强。可是,如果是其他的目的,他为什么会选择纵火这种形式。而且,他怎么与小头目勾搭上的,作为一个潜逃过来的外地人,还是与小头目对立的团伙分子,两个人携手罪案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同时,还要联想到案发后失踪的小头目,还有那个疑似取代郝蕾被烧死的替死鬼,他们在这起舞厅大火和人皮鼓案件中到底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这里面是不是还隐藏着第二起、或者第三起杀人案?
不但如此,结合之前推测出的那些人,搭救郝蕾的人、与老人有着特殊关系的人、郝蕾投奔的人…这么多的人,他们到底与现在推测出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彼此分割,还是彼此重叠。
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推理,这起人皮鼓案件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不但引发出更多的迷案,还牵连出更多的涉案人员,彼此盘根错节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似乎望那个方向去想都对,又似乎那个方向都是错的。
最后,肖天明说,妈的,干脆假设一切推理都是成立的,那么,这个郝蕾不但很狡猾,也够倒霉的,不但自己弄出来这么多人命,还有惦记要弄死他,还有人惦记他那块皮,你说他这是招谁惹谁了。
(14)
我们把目前分析到的种种可能性以电话形式汇报给司马局长。在听过我们的分析后,司马局长表示最近手头的案子忙完了,将于今日赶赴济南与我们会师。
得知司马局长要来,我们有些兴奋,以司马局长的经验,估计离破案的日子不远了。不过,也有一些惭愧,搞了这么多日,月弄越复杂,给我们都弄糊涂了,最后还得领导亲自出马给擦屁股,不得不说实在够失败的。
不久,司马局长坐飞机到了济南。他再一次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并详细翻阅了以前的老卷宗。
看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司马局长说,你们完全忘记了案情分析会上我对你们提出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第二点,你们一定要通过凶手的行为来捕捉其心理,进而用心理来印证行为,这样才能捕捉到疑点。但你们现在竟然弄出这么多似是而非,表面无懈可击,实际上是毫无逻辑的推理,真不知道叫我说你们什么好。
这次来济南,司马局长特意将那面作为物证的人皮鼓带在身边。他轻轻拍打着鼓面,眼前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疑点就是人皮鼓,换句话说,为什么用人皮做成一面鼓,还送到了京剧团。
大家想想,这张人皮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或许没什么意义,但是对于凶手呢,他处心积虑将人皮做成了鼓,是否意味着对其本人有着极强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内心必然的选择,是一种心理结点最终的投影,为了那张皮,那面鼓,他必须绞尽脑汁的去实施纵火。
挺他这样说,我们都有些感到不可思议,仅仅就为了一张人皮,这个凶手就制造了这么一起耸人听闻的舞厅纵火案,打上了几十条人命,熊天阳只是因为家中有事,刚好逃过了一截。难道郝雷那个人皮真的对他有那么重要吗?换句话说,郝雷的那张人皮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让他能够如此丧心病狂,做出这么残忍的行为。也就是说,纵火案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帮派仇视行为,而是一起针对的郝蕾的单独行为。
司马局长笑笑,说: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出发,凶手专注或者使用、制作的某种工具、器物都是具有其内心情感认同性的,或许是某种经历造成了这种认同性,这里面涉及很多层面,说起来很复杂,咱们单说这面鼓。
这面鼓本身对凶手能有什么意义,难道他是京剧爱好者,还是伴奏工具的制造者,这个显然荒唐。但是,这面鼓为人皮所制,这里面就有讲究了。作为其特殊的情感认同器物,既然有着情感的指向,那么,物品就一定具有拟人化的指代,尤其是为人皮所制,更是印证了这个说法。难道说,凶手不单单喜好京剧和伴奏工具制作,还对郝蕾有着极大的兴趣,非要将两者合二为一,这又显得天方夜谭。那咱们就从鼓的功能或者属性来分析,一面鼓,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敲击发生声音,注意这个敲击的行为,是鼓的一种人工附加的天然属性。当我们了解某种事物并熟悉之后,在接触类似事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从他的天然属性,也就是实用价值和用途进行辨识。比如一提到鼓,咱们的第一直觉会想到敲击,敲击属于一种动词,隐含打,甚至折磨蹂躏的心因意味。结合鼓面为人皮制成,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凶手对郝雷有着极为深刻的仇恨,但又不能实施明显的报复行为,所以只能采取暗中设计纵火的行为将其烧死,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内心情绪发泄,在潜意识中将将这种仇恨物化到鼓上,在将其人皮制作成一面鼓之后,有意投放到市京剧团,就是希望通过无数人的击打,从而带给自己内心变相的满足。
我们把目前分析到的种种可能性以电话形式汇报给司马局长。在听过我们的分析后,司马局长表示最近手头的案子忙完了,将于今日赶赴济南与我们会师。
得知司马局长要来,我们有些兴奋,以司马局长的经验,估计离破案的日子不远了。不过,也有一些惭愧,搞了这么多日,月弄越复杂,给我们都弄糊涂了,最后还得领导亲自出马给擦屁股,不得不说实在够失败的。
不久,司马局长坐飞机到了济南。他再一次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并详细翻阅了以前的老卷宗。
看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司马局长说,你们完全忘记了案情分析会上我对你们提出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第二点,你们一定要通过凶手的行为来捕捉其心理,进而用心理来印证行为,这样才能捕捉到疑点。但你们现在竟然弄出这么多似是而非,表面无懈可击,实际上是毫无逻辑的推理,真不知道叫我说你们什么好。
这次来济南,司马局长特意将那面作为物证的人皮鼓带在身边。他轻轻拍打着鼓面,眼前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疑点就是人皮鼓,换句话说,为什么用人皮做成一面鼓,还送到了京剧团。
大家想想,这张人皮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或许没什么意义,但是对于凶手呢,他处心积虑将人皮做成了鼓,是否意味着对其本人有着极强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内心必然的选择,是一种心理结点最终的投影,为了那张皮,那面鼓,他必须绞尽脑汁的去实施纵火。
挺他这样说,我们都有些感到不可思议,仅仅就为了一张人皮,这个凶手就制造了这么一起耸人听闻的舞厅纵火案,打上了几十条人命,熊天阳只是因为家中有事,刚好逃过了一截。难道郝雷那个人皮真的对他有那么重要吗?换句话说,郝雷的那张人皮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让他能够如此丧心病狂,做出这么残忍的行为。也就是说,纵火案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帮派仇视行为,而是一起针对的郝蕾的单独行为。
司马局长笑笑,说: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出发,凶手专注或者使用、制作的某种工具、器物都是具有其内心情感认同性的,或许是某种经历造成了这种认同性,这里面涉及很多层面,说起来很复杂,咱们单说这面鼓。
这面鼓本身对凶手能有什么意义,难道他是京剧爱好者,还是伴奏工具的制造者,这个显然荒唐。但是,这面鼓为人皮所制,这里面就有讲究了。作为其特殊的情感认同器物,既然有着情感的指向,那么,物品就一定具有拟人化的指代,尤其是为人皮所制,更是印证了这个说法。难道说,凶手不单单喜好京剧和伴奏工具制作,还对郝蕾有着极大的兴趣,非要将两者合二为一,这又显得天方夜谭。那咱们就从鼓的功能或者属性来分析,一面鼓,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敲击发生声音,注意这个敲击的行为,是鼓的一种人工附加的天然属性。当我们了解某种事物并熟悉之后,在接触类似事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从他的天然属性,也就是实用价值和用途进行辨识。比如一提到鼓,咱们的第一直觉会想到敲击,敲击属于一种动词,隐含打,甚至折磨蹂躏的心因意味。结合鼓面为人皮制成,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凶手对郝雷有着极为深刻的仇恨,但又不能实施明显的报复行为,所以只能采取暗中设计纵火的行为将其烧死,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内心情绪发泄,在潜意识中将将这种仇恨物化到鼓上,在将其人皮制作成一面鼓之后,有意投放到市京剧团,就是希望通过无数人的击打,从而带给自己内心变相的满足。
(15)
司马局长一向擅长犯罪心理分析,在他抽丝剥茧的剖析下,我们都觉得似乎凶手就是有着如此极端复杂的心理。可是,这仅仅是比我们的推测深入一些,在本质上与郝蕾跟人结怨,并被人谋害,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别。
听到我们的疑问,司马局长说这里面差别很大,首先说郝蕾肯定是与人结怨了,这点毫无问题。但是,这种结怨的形式却有着很特殊的地方,凶手既然有着郝蕾死掉还要剥皮制鼓的强烈恨意,他为什么不在郝蕾生前就采取报复手段,偏偏要制造掩人耳目异常复杂的纵火行为。咱们可以说是凶手害怕被人发现从而遭打公安机关的打击,但是,除了纵火,他依旧有很多种方法除掉郝蕾。尤其是,郝蕾身负重案,还是外地人,他要是死在济南,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为他翻案。所以说,凶手必定有着自己的苦衷,他无法直接对郝蕾动手,甚至都无法让郝蕾死于一种正常的犯罪行为。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定是惧怕着一些什么,或者是顾虑着一些什么。
其次,说过制鼓这个行为,咱们回头想想郝蕾的死亡方式,焚烧!纵火案,一般是犯罪分子销毁证据逃避打击的破坏性犯罪行为。就本案来说,假设郝蕾已经事先被人控制,那就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焚尸,焚尸一般都是为了破坏被害人形态,令警方无从查找尸源,从而无法排查其社会关系,令凶手逍遥法外。另一个目的就是销毁证据,两者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要通过焚烧这一行为,达到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的目的。但是,不要忘记,郝蕾当晚是在舞厅看场子,案发后,其团伙中一定会人证明郝雷是在舞厅的,这个任谁都无法否定的。而且,他还并非帮派成员,自然也谈不到被人举报。那么,凶手是为了什么缘故非要采取纵火呢,只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是,他要割去郝蕾的皮,必须用大火进行掩饰;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立帮派纵火,郝蕾在“工作”期间殉职,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无可辩驳。这是否就意味着,凶手只有利用纵火的形式,才能逃避他所惧怕、所顾虑的那件事情呢。所以,这个才是凶手纵火的唯一目的。
太神奇了,听过司马局长的分析,我们都觉得案件的内情只能有这么唯一的走向。但是,关于凶手的身份,我们还是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
司马局长静静地看着那面鼓,沉默了一会,慢慢地说:郝蕾从老张的手中被人搭救,通过某种关系逃亡济南,似乎还颇受老大关照,而且时间还非常短暂,他会与什么人结怨呢,况且还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仇恨,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说清楚。就像咱们在家里推断那样,假如是那个搭救他的人,两人在共同逃亡济南后发生了矛盾,这个救命人后来变成了索命人,可能性不大。不管这个人是否就是那个串联老大和郝蕾的中间人,还是通过其他人让老大与郝蕾相识,他都不会产生类似的顾虑和惧怕,一旦双方真的撕破脸,那要郝蕾的命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这个人可以排除。
除了这个人还会有谁呢,郝蕾在济南的新认识的人?可是,就像我刚才说的,郝蕾到达济南的时间这么短,他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让一个才认识没几天的人对他产生这种强烈的仇恨,难道是把人家孩子扔井里了?就像熊天阳说的,郝蕾平时不善焦急,对自己的事情也不敢实话实说,说明他这个人还是很谨慎的,知道自己底子不干净,平时做事肯定万分小心,尽量避免制造麻烦,那么,他应该不会主动挑衅别人。所以,这点,似乎也无法自圆其说。
除了上述两种人,还会是谁呢?结合目前梳理出来的案件人种种迹象,他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与郝蕾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2、绝不是曾经帮助过郝蕾的人;3、也不是郝蕾新近结识的仇家;4、对谋杀郝蕾有着一定顾虑情绪;5、不但与郝蕾相识,还与其所在团伙也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五个条件,才足以解释这种奇特的谋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此外,联想到是与小头目合谋,及人皮鼓本身的制作难度,他还必须是本地人,并掌握很精深的手艺。再有一点,结合他制鼓是希望看到郝蕾死后也备受敲打,他还必须在事后来到了我市,并进入到市京剧团。这个人,你们说说会是谁呢?
司马局长一向擅长犯罪心理分析,在他抽丝剥茧的剖析下,我们都觉得似乎凶手就是有着如此极端复杂的心理。可是,这仅仅是比我们的推测深入一些,在本质上与郝蕾跟人结怨,并被人谋害,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别。
听到我们的疑问,司马局长说这里面差别很大,首先说郝蕾肯定是与人结怨了,这点毫无问题。但是,这种结怨的形式却有着很特殊的地方,凶手既然有着郝蕾死掉还要剥皮制鼓的强烈恨意,他为什么不在郝蕾生前就采取报复手段,偏偏要制造掩人耳目异常复杂的纵火行为。咱们可以说是凶手害怕被人发现从而遭打公安机关的打击,但是,除了纵火,他依旧有很多种方法除掉郝蕾。尤其是,郝蕾身负重案,还是外地人,他要是死在济南,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为他翻案。所以说,凶手必定有着自己的苦衷,他无法直接对郝蕾动手,甚至都无法让郝蕾死于一种正常的犯罪行为。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定是惧怕着一些什么,或者是顾虑着一些什么。
其次,说过制鼓这个行为,咱们回头想想郝蕾的死亡方式,焚烧!纵火案,一般是犯罪分子销毁证据逃避打击的破坏性犯罪行为。就本案来说,假设郝蕾已经事先被人控制,那就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焚尸,焚尸一般都是为了破坏被害人形态,令警方无从查找尸源,从而无法排查其社会关系,令凶手逍遥法外。另一个目的就是销毁证据,两者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要通过焚烧这一行为,达到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的目的。但是,不要忘记,郝蕾当晚是在舞厅看场子,案发后,其团伙中一定会人证明郝雷是在舞厅的,这个任谁都无法否定的。而且,他还并非帮派成员,自然也谈不到被人举报。那么,凶手是为了什么缘故非要采取纵火呢,只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是,他要割去郝蕾的皮,必须用大火进行掩饰;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立帮派纵火,郝蕾在“工作”期间殉职,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无可辩驳。这是否就意味着,凶手只有利用纵火的形式,才能逃避他所惧怕、所顾虑的那件事情呢。所以,这个才是凶手纵火的唯一目的。
太神奇了,听过司马局长的分析,我们都觉得案件的内情只能有这么唯一的走向。但是,关于凶手的身份,我们还是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
司马局长静静地看着那面鼓,沉默了一会,慢慢地说:郝蕾从老张的手中被人搭救,通过某种关系逃亡济南,似乎还颇受老大关照,而且时间还非常短暂,他会与什么人结怨呢,况且还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仇恨,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说清楚。就像咱们在家里推断那样,假如是那个搭救他的人,两人在共同逃亡济南后发生了矛盾,这个救命人后来变成了索命人,可能性不大。不管这个人是否就是那个串联老大和郝蕾的中间人,还是通过其他人让老大与郝蕾相识,他都不会产生类似的顾虑和惧怕,一旦双方真的撕破脸,那要郝蕾的命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这个人可以排除。
除了这个人还会有谁呢,郝蕾在济南的新认识的人?可是,就像我刚才说的,郝蕾到达济南的时间这么短,他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让一个才认识没几天的人对他产生这种强烈的仇恨,难道是把人家孩子扔井里了?就像熊天阳说的,郝蕾平时不善焦急,对自己的事情也不敢实话实说,说明他这个人还是很谨慎的,知道自己底子不干净,平时做事肯定万分小心,尽量避免制造麻烦,那么,他应该不会主动挑衅别人。所以,这点,似乎也无法自圆其说。
除了上述两种人,还会是谁呢?结合目前梳理出来的案件人种种迹象,他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与郝蕾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2、绝不是曾经帮助过郝蕾的人;3、也不是郝蕾新近结识的仇家;4、对谋杀郝蕾有着一定顾虑情绪;5、不但与郝蕾相识,还与其所在团伙也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五个条件,才足以解释这种奇特的谋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此外,联想到是与小头目合谋,及人皮鼓本身的制作难度,他还必须是本地人,并掌握很精深的手艺。再有一点,结合他制鼓是希望看到郝蕾死后也备受敲打,他还必须在事后来到了我市,并进入到市京剧团。这个人,你们说说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