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女刑警手记——我经历的离奇案件》

  第二天早上,我们回到了队里,顾不上睡觉,立即带张晓民进行辨认。
  张晓民一看到停放在车库内的桑塔纳轿车,险些一屁股坐在地上,马上就说是自己的车。不过,他也表示,现在车上悬挂的牌照肯定不是自家的。
  当看到A女死者死亡时所穿的牛仔裤和黑色上衣后,这个40多岁的男人立刻哭出了声。他告诉我们,失踪当天,荀秋丽就是穿的这身衣服。随后,陆敏通过物证比对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至此,A死者的身份被确定,就是家住我省X市的黑车司机荀秋丽。
  
  待张晓民的情绪稍微有所平复,我们问他荀秋丽平时为人如何,是否与人结怨,案发前有何反常行为。张晓民表示,妻子脾气很好,自己一家子都是老实人。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夫妻双双买断下岗,平时两口子轮班开车,闷头闷脑地过日子,不可能什么仇家。案发那天早晨,荀秋丽表现的也极为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我们又问他是否认识一个与B死者体貌相符的亲戚或朋友。张晓民回忆了一下,说自己家族中肯定没有类似的女子,妻子的朋友他也基本认识,好像也没有这样的人。
  随后,X市警方也给我们报送上来新的消息,根据他们的排查,该市在案发期间未发现与B死者体貌特征相符的失踪人口。
  
  同时死亡的两名女子素不相识,而且生活轨迹毫无相交之处,他们怎么会死在同一台桑塔纳轿车内?这是当时多数办案民警普遍产生的一个疑惑。
  
  因为A死者身份已经被确定为荀秋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排查其社会关系。在X市警方的协助下,我们发现确如张晓民所说,他们两口子平时低调谨慎,为人为善,目前查不出与谁有较明显的矛盾。而且,双方的亲友也没有在同时段失踪的情况发生。我们又调取了荀秋丽在1月9日当天的全部手机通话记录,发现她一共打出了2个电话,接听了5个电话。在这7个电话中,6个为手机,一个为座机。对这些电话的来源进行追踪,6个手机持有人均为她的朋友或亲属,那个座机则是一部X市某小卖铺的公用电话,因为时间间隔太久,根本无法调查拨打者为何人。
  (10)
  在第三次案情分析会上,专案组结合目前掌握到的各种线索,通过分析论证,试图对案件进行新一轮的还原,并尝试着理出一条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脉络。
  凶手人数目前仍推定为2人,亦应为x市本地人,且与死者荀秋丽有着较深矛盾(或许排查仍未到位)。今年1月9日,凶手趁荀秋丽出车之际将其杀害,然后又将尸体放进后车厢,开到我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抛尸。同时,凶手拿走了荀秋丽身上的财物和车内各种物品,制造抢劫杀人的虚假现场。至于后备箱中的B死者,如果确与荀秋丽无任何关系,则可认定为是凶手的另一个作案目标,或者是同案犯。团伙内部不知何故发生内讧,女同伙被杀害后,与荀秋丽一同陈尸车中。
  案件还原到这里,似乎已经很清晰了。不过,稍后一经细致推敲,我们又觉得上述推论又有着极大的瑕疵。首先是,一车双尸的案情显得太过离奇巧合,假设荀秋丽与B死者同为凶手的仇家,这种同时犯案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实在是值得商榷。其次,如果B死者确为团伙成员之一,凶手为何急于进行内部清洗。一旦发案,警方只要确定B死者身份,立刻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其他成员,凶手应该不会考虑不到这一点。最后,如果假设凶手有意布置抢劫杀人的假象,那他只需拿走两名死者身上的财物就已经足够,还有必要对涉案车辆进行伪装吗,尤其是如此复杂的伪装,显得太过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关于这最后一点,有民警指出,是否可以暂时将B死者剥离出本案,先分析凶手杀害荀秋丽的作案手段和动机。如果凶手与荀秋丽没有私怨,不存在报复杀人的可能性。那么本案就是一起真正的抢劫案。案发当天,凶手有可能以打车为名,将荀秋丽骗至无人处杀害并抢劫。行凶后,为防止被人发现,凶手悬挂伪造的车牌,粘贴伪造的路桥票等,然后开至我市第二人民医院抛尸。至于王雪,或许就是凶手的第二作案目标,动机仍旧是抢劫。
  这个推论乍听起来还算比较有道理,也相对完满地解释了之前的一系列疑点。有民警说:“凶手还真他妈的是高智商啊,一个抢劫案,都设计的这么复杂。”
  肖天明听完将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说:“如果案情是这样,那我可真没觉得凶手智商高,反倒觉得他有点傻b。”
  
  老刘素来爱跟肖天明抬杠,接口说:“这还傻b啊,我觉得够聪明了了,至少我是想不到。”
  肖天明也没搭理他,稍微想了一下,说:“荀秋丽家庭生活困难,从其衣着打扮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来,否则也不至于开黑出租。如果凶手的作案动机单纯是为了抢劫,怎么可能会抢劫她,难道眼睛里塞猪毛了不成。再说了,一个跑黑出租的女司机身上能有多少钱。第二点,就算凶手眼神不好,而且还穷疯了,饥不择食之下动了抢劫荀秋丽的念头,可是放着一台最值钱的出租车不抢,仅仅拿走其他财物,这个显然说不过去。别告诉是因为凶手不会开车,这台车是自己跑到车场的。第三点,假设凶手不但眼神差、穷疯了,还脑筋不太好使,可是为什么要悬挂省城牌照,还粘贴伪造的路桥票。如果仅仅是抢劫之后为了抛尸,那说明之前肯定没少做准备工作。还是那句话,他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吗。何况,我估计找人做假牌子的钱,都比抢的钱多。你们品一品,这个人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呢?”
  肖天明的这番话让我们都陷入了沉思,确实如他所说,如果单纯是抢劫,凶手的一系列行为实在有些不可理解,各个环节充满了各种自相矛盾之处,时而谨慎细密,时而粗心马虎,甚至带有明显的神经错乱倾向。
  围绕这些疑点,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最后,肖天明表示,既然没有找到B死者与荀秋丽相识的证据,而且她又不太可能是凶手的同伙,那就只能说明,凶手的直接作案目标并不是荀秋丽,而是B死者。也就是说,他们杀害荀秋丽仅仅是为了抢夺其出租车的行为,并最终实现对B死者的抛尸。
  
  肖天明的这个推理太大胆了,让大家一时有些难以接受,纷纷让他说出理由何在。
  肖天明又稍微了想了一会,然后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件轮廓。
  就目前来看,在我市和X市都没有发现疑似B死者的失踪人员,那就只能先假设B死者是居住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凶手与B死者结有私怨,一心要置她于死地,所以事先来到X市,以租车的名义将荀秋丽骗出城,并在中途将其杀害,然后一路开车赶到B死者所居住城市。在这里,凶手将B死者杀害,并装入车内。随后,凶手为了逃避打击,故意部下疑阵,用事先做好的假牌照和路桥票将车辆伪装成省城方面的,又将两个不同城市的死者身上的值钱物品全部拿走,制造了抢劫杀人的假现场,故意开到我市医院停车场抛弃。这样一来,即便日后案发,警方也只能根据这些表面线索,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是省城的凶手将当地两名仇人杀害,为了抛尸而来到我市。而绝对不会想到,里面的真实情况竟然是如此复杂,甚至完全背道而驰。可以说,这起命案是凶手精心设计的一个谜局,事先必定做了细致策划。正因为如此,也在很大程度说明其与B死者的矛盾极深,否则不会绞尽脑汁的制造这么多障碍。
  肖天明的这段推理赢得了满堂彩,让大家眼前都为之一亮,很有些柳暗花明的感觉,案件似乎就是这样的走向了。我们齐刷刷地看着司马局长,等他做出最后判断。
  司马局长将手里的烟头掐灭,淡淡地说了一句“恩,还行吧”,然后扭头问我怎么看。
  在队里,每当遇到一个疑难案件,基本都是固定的程序,老刘做法医检验,陆敏做技术分析,肖天明推理是强项,而我的特点是异常关注细节,或许这和女人的天性有关吧。所以,每次案情分析会开到尾声,一般都会叫我发表意见,主要是找出其中的一些漏洞。最后,则是由擅长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司马局长作总结。
  针对肖天明看似无懈可击的推理,我核计了好半天,觉得这里面还是有些让人感到别扭的地方。于是,我说出了自己想到的一些疑点,并和肖天明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我说:X市距离我市足有400公里路程,两市之间相隔了三个城市,期间又有不少乡镇农村和山地荒滩,凶手完全可以随便找一个犄角旮旯弃车,为什么非要选择我市,还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停车场。就算他自认为设计的天衣无缝,能够掩人耳目,可毕竟这是一起杀人案,而且还是一车双尸,如果能不被人所发现,或者晚一些被人发现,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吧。
  肖天明说:凶手对抛尸地的选择的确具有随机性,但是,也一定是距离越远,越能带给其安全感。所以,有可能就是选择了距X市较远的我市,总不能杀人之后扔在自己家门口吧。如果选择农村或者野外等一些小地方,突然出现一辆停放多日的轿车,很容易叫人产生怀疑,被发现的几率反而更高。只有公共停车场那种地方,才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我市第二人民医院非常有名,平时出入车辆很多,而且该车还是贴着咖啡色车膜,被人发现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我说:根据前期调查,死者荀秋丽是在案发当日上午11时接到最后一个电话的,而且是一个公用电话。现在普遍都有手机,使用公用电话的人很少,所以怀疑是凶手打来要求租车的。但是,荀秋丽驾驶来路不明的桑塔纳从事非法营运生意,根据家人介绍,她一般不会开出X市。你觉得作为一个女司机,她会轻易出城吗,尤其是乘车人还是两名陌生男性?
  另外,该车进入医院是当天下午14时38分,与上午11时相隔仅仅3小时38分钟,四舍五入,就算4个小时吧。凶手要在4个小时之内,完成租车,杀害荀秋丽,再到外市杀害B死者等种种犯罪行为,而且还要开车行驶400公里赶到我市,你觉得这个时间充裕吗?就算车子走高速,以桑塔纳2000型轿车来说,每小时最高也就开到150公里,而且还要过收费站和城市中心区等等地方,至少消耗他2个半小时,这样也就剩下1个半小时让他对两名死者分别实施杀害。可是,不要忘记,咱们的给出前提是,B死者是居住在另一个城市,目前还无法得知B死者居住的具体位置,或许有可能会更远呢。凶手必须将车子开出高速,来到B死者所居住的城市进行杀害。这期间耗费的时间又该是多少呢,就很难说了。总不能说是B死者穿着内衣爬进高速里面,等着凶手开车送她上路吧。”
  
  肖天明说:荀秋丽在1月9日接到的前6个电话都是集中在上午7点到9点之间,而且当事人全部给予证明,通过与荀秋丽在电话中交谈,此时段荀秋丽仍在x市。只不过,通话中双方没有提及此时荀秋丽所在的位置。但是,咱们就一定要怀疑第七个电话,也就是那个公用电话一定是凶手打来的吗?或许打电话的人是荀秋丽的是某个朋友呢,或许干脆就是个拨错的呢。根据调取到的通话记录显示,这个电话的通话时间只有12秒,咱们可以理解成凶手与荀秋丽约定接车地点,也可以理解成某个亲人和荀秋丽说了一件小事情,更可以理解成是某个错打的电话,双方确定错拨之后就挂了机。
  而此时此刻,荀秋丽或许有可能已经将凶手接上车,正在开往某地的路上,电话是中途接到的。这样一来,出租车从X市出发的时间就不是11点,而极有可能就在上午9点之后。上午9点到下午14点38分,时间就不是4个小时,而是接近6个小时。凶手为了杀人,完全可以信口给出高价。荀秋丽家庭困难,面对高价车费,根本就不会过多计较,可以说是拉上人就走,期间不会耽误很多时间。6个小时跑完400公里,应该很轻松了吧。
  另外,凶手或许不会说去外地,仅仅是同方向市内某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然后在途中杀死荀秋丽,放到后车座。别忘记,凶手现在推定是有两个男人,而且还是至少两个,两个老爷们,对付一个老娘们,用得时间会很多吗?还有,或许B死者就住在距离x市不远的某个地方,没准是在x市和我市之间呢,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方向,凶手之前选择走国道,赶到那个城市,将B死者杀害后,然后从该市直接上了高速,这中间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11)
  和肖天明的交锋进行到这里,我已经被呛的没词了,只能败下阵来。不过,我仍旧觉得他的推理太过理想主义,可因为手头没有确凿证据,硬是想不出辙去推翻他。
  最后,我们还是看着司马局长,等他最后拍板确定侦查方向。
  司马局长面无表情地沉思了好半天,慢慢地说:“目前,还是要瞄准b死者。先按照天明的推测,协调X市周边城市警方,协助咱们进行排查失踪人口,侧重与我市呈直线方向的城市,看看前期的排查是否存在漏人现象。同时,告诉上海那边的同志,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找出疑似B死者人员购买假体的登记记录,争取精准确定尸源地到底在哪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专案组的协查通报如雪片一般发往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目的就是一个,帮我们查人。相关兄弟单位也真够意思,立马配合行动起来。可是排来排去,没有任何地方报告有类似B死者的失踪人口信息。看到如此局面,肖天明也急了,难道B死者不是住在附近城市,或者说干脆就不是我省人,而是身居外省。
  可是这样一来,凶手抢车杀人抛尸的时间就不够用了,除非汽车长翅膀变成飞机。要不就是,目前在我市和周边城市的排查工作还不够彻底,真的存在人员疏漏的情况。不过,B死者消失了4个月,不可能不被其亲属所知。尤其从其衣着判断,也不会属于那种没有社会关系的白人儿。
  眼前时间与空间的矛盾成了本案中的一个节点,有民警开玩笑地说:“早知道上大学时候好好学学相对论了,或许能帮助办案。”
  专案组全体成员聚在一起仔细研究了半天,还是没有任何头绪。肖天明灵机一动,认为如果B死者确为更远的外地人,那眼下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凶手使用其他车辆将她运到X市或者我市,然后再利用荀秋丽的车子送到医院停车场。毕竟附近没有失踪人口,就算是再远的地方,甚至出了我省,也是可以说通的。而且案发时值冬季,短期之内,尸体腐败的进度肯定会大幅度延缓,所以能够与荀秋丽的尸体状态保持一致。
  肖天明的这个推理让我们产生了极大的感触,如果B死者真是外省人,那这个凶手的心机也太深刻了。
  肖天明慢慢地说:“一个外省凶手,千里迢迢跑到我省来抛弃尸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
  老刘在边上接茬了,“或许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呢。”
  
  (12)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未来的工作量将会务必巨大,或许都要跨省协作进行办案了。试想一下,没准再过几天,上海那边负责排查的同志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说是湖南曾经有人隆胸,而且比较像B死者…想想脑袋都大了三圈。算了,掐准时间,掐准岁数,掐准地域,还是先定在我省吧。
  就在大家为排查工作没日没夜地拼体力的时候,上海方面终于传来让人振奋的消息,B死者的身份基本可以确定了。
  先前派往上海的一组民警在抵沪后,立即找到了美国爱力根公司在这里的代理公司,在当地警方的大力斡旋下,民警调取了该公司近年来所有购买者的相关登记信息。
  由于已有整形专家根据在B死者胸中提取到的假体内部有机体的衰减程度,判断出此假体已经植入人体3——5年,那就说明B死者做隆胸手术的时间应该在2005——2007年之间。所以民警首先将这一时段的全部人员筛选出来,至于这个具体数字在本文中就没必要说了。反正当时民警看完都感到万般气馁,普遍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街上那些“波涛汹涌”看来没有多少是“ 货真价实”的。
  接下来,就是按照B死者的年龄,从这里面又筛选出年龄在22——24岁之间的年轻女性。虽然框定了范围,但眼前的数字还是十分巨大,若想一个个的进行比对,估计他们就得在上海干到退休了。不过上海房子太贵,以我们东北警察的工资计算,干一年能买一平米都得烧高香了。
  考虑到B死者应该属于我市、我省附近人,所以民警又进一步缩小了核对范围,列出了一个近1000人的大名单。
  最后的工作,就是对这1000人进行逐一核实,从中找到疑似B死者的人员。尽管上海警方给予了大力配合,分派了多名警力协助我们,但这项工作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因为时间已久,很多当时登记的通讯方式都已经发生变更,往往10个人中就有8个换了电话号,甚至搬里原居住地。民警只能根据这些人当时留下的身份证号码,联系其属地公安机关进行寻找核实。
  一个又一个电话打了出去,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一个又一个的被否定,单调繁琐的程序重复进行着,一直排查到第765号疑似人员的时候,转机终于出现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
  大家看书籍电视电影 都觉得刑警很牛 枪战抓人很刺激 推理分析很神秘
  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其实都是漫长反复的基础排查,也就是寻找线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