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我们回到了队里,顾不上睡觉,立即带张晓民进行辨认。
张晓民一看到停放在车库内的桑塔纳轿车,险些一屁股坐在地上,马上就说是自己的车。不过,他也表示,现在车上悬挂的牌照肯定不是自家的。
当看到A女死者死亡时所穿的牛仔裤和黑色上衣后,这个40多岁的男人立刻哭出了声。他告诉我们,失踪当天,荀秋丽就是穿的这身衣服。随后,陆敏通过物证比对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至此,A死者的身份被确定,就是家住我省X市的黑车司机荀秋丽。
待张晓民的情绪稍微有所平复,我们问他荀秋丽平时为人如何,是否与人结怨,案发前有何反常行为。张晓民表示,妻子脾气很好,自己一家子都是老实人。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夫妻双双买断下岗,平时两口子轮班开车,闷头闷脑地过日子,不可能什么仇家。案发那天早晨,荀秋丽表现的也极为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我们又问他是否认识一个与B死者体貌相符的亲戚或朋友。张晓民回忆了一下,说自己家族中肯定没有类似的女子,妻子的朋友他也基本认识,好像也没有这样的人。
随后,X市警方也给我们报送上来新的消息,根据他们的排查,该市在案发期间未发现与B死者体貌特征相符的失踪人口。
同时死亡的两名女子素不相识,而且生活轨迹毫无相交之处,他们怎么会死在同一台桑塔纳轿车内?这是当时多数办案民警普遍产生的一个疑惑。
因为A死者身份已经被确定为荀秋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排查其社会关系。在X市警方的协助下,我们发现确如张晓民所说,他们两口子平时低调谨慎,为人为善,目前查不出与谁有较明显的矛盾。而且,双方的亲友也没有在同时段失踪的情况发生。我们又调取了荀秋丽在1月9日当天的全部手机通话记录,发现她一共打出了2个电话,接听了5个电话。在这7个电话中,6个为手机,一个为座机。对这些电话的来源进行追踪,6个手机持有人均为她的朋友或亲属,那个座机则是一部X市某小卖铺的公用电话,因为时间间隔太久,根本无法调查拨打者为何人。
(10)
在第三次案情分析会上,专案组结合目前掌握到的各种线索,通过分析论证,试图对案件进行新一轮的还原,并尝试着理出一条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脉络。
凶手人数目前仍推定为2人,亦应为x市本地人,且与死者荀秋丽有着较深矛盾(或许排查仍未到位)。今年1月9日,凶手趁荀秋丽出车之际将其杀害,然后又将尸体放进后车厢,开到我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抛尸。同时,凶手拿走了荀秋丽身上的财物和车内各种物品,制造抢劫杀人的虚假现场。至于后备箱中的B死者,如果确与荀秋丽无任何关系,则可认定为是凶手的另一个作案目标,或者是同案犯。团伙内部不知何故发生内讧,女同伙被杀害后,与荀秋丽一同陈尸车中。
案件还原到这里,似乎已经很清晰了。不过,稍后一经细致推敲,我们又觉得上述推论又有着极大的瑕疵。首先是,一车双尸的案情显得太过离奇巧合,假设荀秋丽与B死者同为凶手的仇家,这种同时犯案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实在是值得商榷。其次,如果B死者确为团伙成员之一,凶手为何急于进行内部清洗。一旦发案,警方只要确定B死者身份,立刻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其他成员,凶手应该不会考虑不到这一点。最后,如果假设凶手有意布置抢劫杀人的假象,那他只需拿走两名死者身上的财物就已经足够,还有必要对涉案车辆进行伪装吗,尤其是如此复杂的伪装,显得太过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关于这最后一点,有民警指出,是否可以暂时将B死者剥离出本案,先分析凶手杀害荀秋丽的作案手段和动机。如果凶手与荀秋丽没有私怨,不存在报复杀人的可能性。那么本案就是一起真正的抢劫案。案发当天,凶手有可能以打车为名,将荀秋丽骗至无人处杀害并抢劫。行凶后,为防止被人发现,凶手悬挂伪造的车牌,粘贴伪造的路桥票等,然后开至我市第二人民医院抛尸。至于王雪,或许就是凶手的第二作案目标,动机仍旧是抢劫。
这个推论乍听起来还算比较有道理,也相对完满地解释了之前的一系列疑点。有民警说:“凶手还真他妈的是高智商啊,一个抢劫案,都设计的这么复杂。”
肖天明听完将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说:“如果案情是这样,那我可真没觉得凶手智商高,反倒觉得他有点傻b。”
张晓民一看到停放在车库内的桑塔纳轿车,险些一屁股坐在地上,马上就说是自己的车。不过,他也表示,现在车上悬挂的牌照肯定不是自家的。
当看到A女死者死亡时所穿的牛仔裤和黑色上衣后,这个40多岁的男人立刻哭出了声。他告诉我们,失踪当天,荀秋丽就是穿的这身衣服。随后,陆敏通过物证比对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至此,A死者的身份被确定,就是家住我省X市的黑车司机荀秋丽。
待张晓民的情绪稍微有所平复,我们问他荀秋丽平时为人如何,是否与人结怨,案发前有何反常行为。张晓民表示,妻子脾气很好,自己一家子都是老实人。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夫妻双双买断下岗,平时两口子轮班开车,闷头闷脑地过日子,不可能什么仇家。案发那天早晨,荀秋丽表现的也极为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我们又问他是否认识一个与B死者体貌相符的亲戚或朋友。张晓民回忆了一下,说自己家族中肯定没有类似的女子,妻子的朋友他也基本认识,好像也没有这样的人。
随后,X市警方也给我们报送上来新的消息,根据他们的排查,该市在案发期间未发现与B死者体貌特征相符的失踪人口。
同时死亡的两名女子素不相识,而且生活轨迹毫无相交之处,他们怎么会死在同一台桑塔纳轿车内?这是当时多数办案民警普遍产生的一个疑惑。
因为A死者身份已经被确定为荀秋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排查其社会关系。在X市警方的协助下,我们发现确如张晓民所说,他们两口子平时低调谨慎,为人为善,目前查不出与谁有较明显的矛盾。而且,双方的亲友也没有在同时段失踪的情况发生。我们又调取了荀秋丽在1月9日当天的全部手机通话记录,发现她一共打出了2个电话,接听了5个电话。在这7个电话中,6个为手机,一个为座机。对这些电话的来源进行追踪,6个手机持有人均为她的朋友或亲属,那个座机则是一部X市某小卖铺的公用电话,因为时间间隔太久,根本无法调查拨打者为何人。
(10)
在第三次案情分析会上,专案组结合目前掌握到的各种线索,通过分析论证,试图对案件进行新一轮的还原,并尝试着理出一条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脉络。
凶手人数目前仍推定为2人,亦应为x市本地人,且与死者荀秋丽有着较深矛盾(或许排查仍未到位)。今年1月9日,凶手趁荀秋丽出车之际将其杀害,然后又将尸体放进后车厢,开到我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抛尸。同时,凶手拿走了荀秋丽身上的财物和车内各种物品,制造抢劫杀人的虚假现场。至于后备箱中的B死者,如果确与荀秋丽无任何关系,则可认定为是凶手的另一个作案目标,或者是同案犯。团伙内部不知何故发生内讧,女同伙被杀害后,与荀秋丽一同陈尸车中。
案件还原到这里,似乎已经很清晰了。不过,稍后一经细致推敲,我们又觉得上述推论又有着极大的瑕疵。首先是,一车双尸的案情显得太过离奇巧合,假设荀秋丽与B死者同为凶手的仇家,这种同时犯案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实在是值得商榷。其次,如果B死者确为团伙成员之一,凶手为何急于进行内部清洗。一旦发案,警方只要确定B死者身份,立刻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其他成员,凶手应该不会考虑不到这一点。最后,如果假设凶手有意布置抢劫杀人的假象,那他只需拿走两名死者身上的财物就已经足够,还有必要对涉案车辆进行伪装吗,尤其是如此复杂的伪装,显得太过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关于这最后一点,有民警指出,是否可以暂时将B死者剥离出本案,先分析凶手杀害荀秋丽的作案手段和动机。如果凶手与荀秋丽没有私怨,不存在报复杀人的可能性。那么本案就是一起真正的抢劫案。案发当天,凶手有可能以打车为名,将荀秋丽骗至无人处杀害并抢劫。行凶后,为防止被人发现,凶手悬挂伪造的车牌,粘贴伪造的路桥票等,然后开至我市第二人民医院抛尸。至于王雪,或许就是凶手的第二作案目标,动机仍旧是抢劫。
这个推论乍听起来还算比较有道理,也相对完满地解释了之前的一系列疑点。有民警说:“凶手还真他妈的是高智商啊,一个抢劫案,都设计的这么复杂。”
肖天明听完将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说:“如果案情是这样,那我可真没觉得凶手智商高,反倒觉得他有点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