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房价和经济环境的夹击下
去年有61.1%职场人因为工资太低而跳槽!
今年有37.3%职场人想通过春节后的跳槽
来实现薪资翻番的美梦!
网上的年轻人们时常感叹:
“
信用卡额度担不起梦想
工资卡余额涨不过脱发量
”
年前想要说走就走的勇气
年后却还是在岗位上默默耕耘
年前有多狂
年后就有多香
或许你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迷茫,也曾羡慕别人勇敢地改变、也曾后悔过自己冒然地选择;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他们也在尝试着、摸索着如何跳出现有的安全区;也有许多人,跳出安全区后,有着新的想法和态度…
1
BAT真的不是
唯一的快乐源泉
我是从大厂跳出来创业的
成年累月的加班、出差,让我的腰椎直接垮掉
手术后我请假去大理遛了一圈
之后非常冷静地找家里人谈了一下
就辞了工作,到处凑钱
借了80W来大理开了这家民宿
现在回想起自己的冲动,有点后怕
但人生的必然不就是由偶然促成的吗?
现在三年了,从当初-80w到现在的0
我的人生终于也像卡里的余额,彻底属于自己了
2
哪有真的一成不变
公务员不背这个锅
硕士毕业那年,我在爸妈的催促下当了公务员
现在一年多了,每次见朋友
他们都先说很羡慕我
然后再在羡慕之后加一个“但是”
“但是公务员工资十年如一日啊”
“但是这样一成不变的工作,你有安全感吗?”
……
我是个没什么波澜的人吧,听了一般就笑笑
人间广阔,人各有志嘛
能平安、能陪伴父母、能健健康康
也是一份工作的美好意义呀!
而且,现在每天朝九晚五
我可以看很多书、电影啊什么的
年底我发了一个一年追剧总结
结果点赞直接破万欸…
副业做个影视博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3
辞职后,
我找到了人生的
决定性瞬间
哎呀,我以前其实有正经工作的
做了几年,收入稳定、爸妈满意,也能看到空间
但我就是腻了
无休止的加班、会议、考核…
上大学的时候
老师带我们看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
PPT上滚动着胶片质感的照片
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在他人的人生瞬间里
可属于我的决定性瞬间在哪呢?
我想开始寻找,所以离职了
什么街拍啊、婚纱啊都拍过,还是最爱扫街
每一次快门,都是我亲手创造的决定性瞬间
4
谁说上了985
人生就能开花,
那我是铁树吗?
我是985毕业的,大学过得很理想化
结果一毕业就傻眼
身边的朋友们都进了BAT啊、四大啊什么的
只有我,去了个小公司
领着不高的薪水,还总熬夜加班
刚开始特别爱抱怨,每天都想拍屁股走人
后来看到了一段话:
“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冷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达到,但如果太使劲、闹得太凶、像一个小孩扯桌布,那只不过是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一无所获。”
我一下子,好像看到了自己
现在,我很少抱怨了
沉下心来努力做好每个项目,厚积薄发嘛
去年,我升职了
铁树如我,因为好好努力过,也可以开花吧!
5
别人的年货
怎么那么洋气,
我们除了大米就是油
国企是蹉跎吗?是
可我就想做一只不用翻身的咸鱼啊!!!
有了这份工作以后,什么跳槽啊、社招啊
这些纷纷扰扰都与我无关了…
我真的讨厌面试,所以当时被国企录了以后
我就没有再找其他工作了
工作与我而言不是那么重要吧
家庭啊、朋友啊、生活本身啊,都比它重要
如果一定要说个不满的话
我觉得我们发东西太土了
别人的年货怎么那么洋气
我们除了大米就是油
虽然工资不高,但我也存下了一笔钱
把生活慢慢地、像攒钱一样,累积起来
它们就会成为可贵的日子吧
所以你看,那些跳出“安全区”的人,后来找回了安全感;而那些留在原地的人,也并没有停止生长。
因此,比纠结“要不要裸辞”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蓄力。不论是攒下一笔能“说辞就辞”的小金库,还是学一个让自己“说走就走”的技能,都比“纠结”本身更有意义。
这里,为想要跳槽的求职者们提供一个在没有工资入库的情况下,平稳渡过跳槽期的好办法。当然,没有换工作困惑的小伙伴们也可以参考哦:
美国一个有很多鸡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篮子里”
——詹姆斯·托宾
第
1
则
- 学会有效管理现金流,设置资金分配机制 -
根据自己现有的财务情况,合理分配资金。设置每月定期存款,准备放着不动的资金应急;剩余的部分可用于投资理财。
第
2
则
- 拓展收入渠道,建立健康的财务结构 -
“人们对于财富最大的认知误区,就在于收入是最重要的。其实收入不是最重要的,优秀的财务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在稳定的工资之外,为自己谋得一些其他收入,让生活“不只在一条赛道上“。
第
3
则
- 善用信用卡 -
正确认识超前消费,在偿还能力以内利用信用卡预支来平衡自身资金状况;同时可通过信用卡消费累积积分,兑换有用的物品,减少一些支出。
第
4
则
- 该花的钱就花,不该省的别省 -
即使在跳槽过渡期,过度省钱,有时会给我们造成隐性成本。事关自我培养、健康安全、现在不享受未来不可享受的钱(如恋爱、去即将消失的景区旅游等)都是该花的钱,合理分配,不委屈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
5
则
- 重视保险 -
保险于个人、于家庭都是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而非投资工具。年轻人对于可能发生或潜在的风险抵抗力略有不足,且财务抗风险能力也很弱,因此应尽早购入保险,转移核心风险,既能为自己的生活加一份保障,意外降临时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愿你在下次做选择的时候,始终“有得选”。
今日话题
来投个票吧~
也可在留言与我们分享想法噢!
立志要在今年攒“小金库”的朋友们
点个“好看”集合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