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科学大咖——轻松幽默、文理皆宜的科技简史

  @zbz148 2021-07-16 09:15:16
  好文,必须顶。
  -----------------------------
  谢谢支持!
  @gdszxsw 2021-07-16 09:22:21
  支持楼主,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君臣关系;而西方传统文化重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中国人不会发现微积分,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感谢兄台支持!
  @一叶_木舟 2021-07-16 11:40:38
  很喜欢这样的帖子! 科学与趣味结合,轻松学知识。。。谢谢楼主分享!
  -----------------------------
  感谢您的鼓励!
  @农林南浙 2021-07-16 14:06:32
  好
  -----------------------------
  谢谢支持!
  @菜刀砍树 2021-03-20 20:16:13
  两天不来,群魔乱舞了!
  -----------------------
  @ty_114230272 2021-07-16 13:57:02
  你就是个笑话!还是臭狗屎!
  -----------------------------
  谢谢支持!
  第20章 天地归于一统
  1684年,寒冷的一月,在伦敦市区内一家咖啡馆里,有三个人坐在一起,边喝咖啡边聊天。旁人也许以为这只是普通的三个顾客,殊不知这三人几乎代表着英国科学的最高水平。这三人,一个是驼背的胡克,一个是建筑大师雷恩,还有一个是年轻英俊的天文学家哈雷。三人聊天的内容也都是高大上的话题——关于行星运转轨道的问题。哈雷谦虚地向那二人请教: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作用力是否与行星太阳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一向爱吹牛的胡克听后哈哈大笑,他说他在几年前就已经证明了这个假说,但是他不能说出这个秘密,他要等别人证明这假说都失败时才公布答案!
  雷恩和哈雷都知道胡克好吹牛,满嘴跑火车,他说的话不用当真。雷恩愿意打个赌,说两个月内他们三人中如果有谁拿出了证明方法,雷恩就会送给他一本价格不菲的书。
  光阴似箭,两个月很快过去了,胡克再也没提平方反比这件事,雷恩懒得去搭理胡克。哈雷却依然纳闷,仍然想要得到这个谜底,他决定去请教那位大隐隐于市的隐居者——牛顿。
  在没有提前预约的情况下,哈雷从伦敦来到剑桥拜见牛顿。牛顿却对这个不速之客提高了警惕。
  因为,牛顿有着惨痛的教训。

  胡克在与牛顿的光学论战中吃到了苦头,当他升任皇家学会秘书后,一直伺机报复牛顿,但牛顿把自己深深隐藏起来,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来往,胡克一直苦于无法下手。
  1679年,按耐不住寂寞的胡克主动给牛顿写了 ,首先他以秘书的名义介绍了皇家学会的最新动态,然后请牛顿尽一尽皇家学会会员的义务,有了什么新发现可以分享给皇家学会,大家一起来探讨;如果牛顿不同意公开,那么他胡克也会尊重牛顿的意见不予公开。
  这封信打破了两人数年的僵局,牛顿有些小感动,他认为过去的事既然已经过去了,没必要一直耿耿于怀,所以牛顿很快给胡克回了信,大体说他的母亲刚刚去世(牛顿母亲在1679年夏天去世),一直在忙家里的事,没有啥新发现。牛顿觉得人家主动示好,回信净说废话不大好意思,最后他写了一个小问题,就是物体从非常非常高的高塔下落,受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下落的轨迹是什么?牛顿计算得出是个螺旋线。
  胡克阴险地笑了,牛顿终于落入了他的圈套。
  因为牛顿算错了!
  胡克收到这封回信立刻发现了这一错误。胡克计算得出物体下落是一个椭圆轨迹,而非螺旋线!胡克大喜若狂,毫不客气地公开了这封私人信件,而且抓住这一错误不放,从皇家学会到咖啡馆,到处宣扬牛顿算错了,而他胡克算对了。
  战胜对手、心理满足的胡克得意洋洋地给牛顿回了信,很详细地、好为人师地指出了牛顿的计算错误。
  这件事把牛顿气得咬牙切齿浑身发抖,但他依然用冷静的语言回了信,承认自己确实错了。
  可能胡克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了,很快又写来 ,企图缓和一下气氛,他在这封信中称赞了这次交流的价值。当然,谁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把牛顿当做垫脚石从而衬托出胡克高人一等的价值。
  牛顿把胡克的信撇在了一边,再未回信,之后也不愿与其他人交流,更不让他人触碰他的思想。
  @铁汉军魂a 2021-07-16 18:11:53
  所有文明的兴衰、朝代的更迭、残酷的战争、肆虐的瘟疫都发生在这五千年里,所有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巨商富贾也都生活在这五千年中。五千年弹指一挥间。恐龙还曾统治地球一亿五千万年,在时间尺度上来说,人类才是个刚出生的娃娃啊。
  -----------------------------
  感谢兄台支持,多多指正!
  @静待花开h2021 2021-07-16 18:36:23
  收藏了
  -----------------------------
  谢谢您的支持!
  @板桥渔翁 2021-07-17 11:04:25
  这段看,牛顿并不是长期秘而不宣,而是他对一些物体运动的认识尚不够清晰,乃导致他自己的某些运动现象不能统一起来。
  不是牛顿计算错误,牛顿没有计算错误,他是基于落体惯性运动为圆周运动,才算出螺旋线的。
  而胡克,则清楚落体惯性是切线方向,而重力加速度会逐步加大,故轨迹是椭圆。
  所以牛顿通过这一次比试,就清楚了这个问题,从而向他建立力学体系又迈进一步。
  这么看牛顿其实主要是搞数学,物理他......
  -----------------------------
  兄台分析很有道理。
  @Byyouth 2021-07-17 10:01:40
  好文!
  -----------------------------
  感谢您的支持!
  这件事过去了5年,作为皇家学会成员的哈雷从伦敦来到剑桥,不能不让多疑的牛顿产生了警惕。牛顿担心这又是胡克的阴谋诡计。
  哈雷非常清楚牛顿与胡克之间的过节,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留在剑桥与牛顿慢慢交流,凭借有修养讲礼貌的贵族气质,哈雷逐渐让牛顿产生了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牛顿终于对哈雷放松了警惕,开始无话不谈了。
  哈雷觉得时机成熟时,便向牛顿请教了两个月前咖啡馆讨论的那个问题,假如行星受太阳吸引的作用力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那么行星轨道是什么样的呢?
  牛顿不假思索回答说:“椭圆形。”
  哈雷又惊又喜,接着问:“您怎么知道的?”
  “算出来的。”
  哈雷进一步询问计算的方法,牛顿在一堆纸中翻找,但他没有找到,也许是故意找不到。牛顿说,他会重新计算一遍,以后寄给哈雷。
  哈雷回到了伦敦,耐心等待了三个月。牛顿果然说话算话,三个月后,他寄来了9页纸的文稿,里面就有平方反比的计算证明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牛顿不是神,他得出这个证明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到,牛顿在乡下躲避瘟疫时就用微积分导出了平方反比律,但他没有继续往下研究。五年前,牛顿与胡克为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轨迹问题发生了第二次交锋,胡克为这一次大获全胜而沾沾自喜时,失败的牛顿却又重新审视了这一问题。胡克知道平方反比律,也知道椭圆轨道,但他不能给以数学证明。斗败的牛顿并未气馁,他整理了资料,再次进行了数学运算,在哈雷拜访牛顿之前,牛顿肯定已得到了这个证明方法,只是没有公布。牛顿痛恨胡克,晚年仍对这个宿敌无法释怀,但他又不得不承认,是胡克纠正了他的螺旋路径,引发他重新探讨椭圆形才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哈雷再一次到剑桥拜访牛顿,经过牛顿允许,哈雷返回伦敦在皇家学会宣读了这篇9页纸的论文,令皇家学会的院士们感到了震惊。只要牛顿允许,这篇论文便可以发表了。但牛顿不想发表,他在构思一个长篇大论,他要把他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全部写出来!
  1685年,牛顿彻底与外界隔绝,不和任何人通信,他废寝忘食,他玩命工作,整天像丢了魂一样,有时灵感来了,他连拉开椅子坐下的时间都没有,站着就奋笔疾书;有时出门,他走到一半突然神经兮兮地折返回去,把人吓一跳。剑桥大学的师生们会认为,完了,这个老师疯了!
  到1686年春天,全书三卷已大致完成。
  @ty_143935455 2021-07-18 20:25:03
  今天不更了?
  -----------------------------
  昨天不是不想更,可是我回复了一位朋友,然后就一直审核中了。无论是发帖还是更新,都提示正在审核,不要重复发帖之类的。我也是很无奈。
  感谢兄台的支持,今天把昨天的补上。
  @好猫不一样 2021-07-18 11:49:13
  辛苦了楼主
  -----------------------------
  感谢支持,大家顶帖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荒野独行狼 2021-07-18 19:34:46
  好东西,收藏之。
  支持楼主
  -----------------------------
  谢谢兄台的大力支持!
  由于昨天一直审核不过,没法更帖,今天补上。
  牛顿厌烦那些不合格的读者对他的理论提出这样那样的质疑,他没有像《天体运行论》那样开头写上什么“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之类的话,他却故意把他的书写得极其晦涩难懂,一个命题套一个命题,前面命题不懂,休想进入下一个命题,而且全文使用古典拉丁语,在他有生之年禁止翻译成英语。牛顿的目的就是让能读懂的人来读,让理解力稍差或者没有理解力的人望而生畏直接走开。一句话,看得懂就看,看不懂走开,别问为什么!
  有位剑桥学生在校园中遇见牛顿老师走过,转头对同学说:“看,刚才走过去那个人,他写了一本别人看不懂,他自己也不懂的书!”
  哈雷开始为这本书的出版跑前跑后。胡克听说此事,又跳出来对哈雷说,他胡克拥有发现平方反比定律的优先权,牛顿是从他那里偷来的概念!胡克表示,牛顿出书可以,但必须要声明这一点!哈雷把这些话委婉地转述给了牛顿,意思是在序言里提一下胡克也无不可。牛顿对哈雷未置可否,回头他把手稿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然后把所有提到胡克的地方全给删除了!
  胡克是牛顿拉黑的第一人,后面还会有俩。
  书的出版成了大问题,皇家学会最近出了一本大部头装帧精美的书,名叫《鱼类志》(其作者也不是一般人,后文会讲到),结果没卖出几本,把皇家学会赔得底裤都不剩,都没钱给工作人员发工资了,每人发了几本《鱼类志》算做工钱。学会没有经费,更没有魄力出版牛顿这部艰深难懂的书,搞不好这本书比《鱼类志》还要扑街。最后,无可奈何的哈雷只好自掏腰包自费为牛顿出版了这部巨著。不要以为皇家学会目光短浅,这部巨著名气确实很大,但出版后的十年间也就卖了几百本,平均一年才卖几十本,销量并不好。因为,一般人真读不懂啊!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出版,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第二卷讨论各种力和运动,第三卷引出了万有引力的概念,书中提出了最为著名的、影响至今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将伽利略在地面上的力学和开普勒天上的行星运行定律统一了起来,成功解决了潮汐、彗星等科学难题,这是科学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就,这为之后不久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决定性胜利,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下面简单而又肤浅地介绍一下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不影响故事的连续性。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第一定律就是惯性定律,前文已经说了,伽利略、笛卡尔都曾提出过这一定律,牛顿只是进行了总结性的表述,即一切物体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其他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个不难理解吧。
  第二定律是,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达就是F=kma,F是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k是一个系数。在牛顿的时代,力是没有单位的,后来为了纪念牛顿的贡献,科学界把力的单位定为“牛顿”,符号“N”,并规定让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为1N,这样一来系数k就用不着了,公式变为了F=ma。有点难吧,但很重要。
  第三定律简单,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上学时开玩笑,捣同学一拳,说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你疼我也疼。道理是没错,但拳头和肚子一个硬一个软,恐怕不会一样疼。如果想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对着砖墙打一记重拳,这样印象会更深。
  那么,万有引力从何而来呢?
  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桃李瓜果也不例外,地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影响,都有下落的趋势。牛顿开始做思想实验了,如果苹果树非常高,苹果会掉到地上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苹果树非常非常高,直插云霄,苹果会掉到地上吗?还是会的!那么,地球的重力会延伸多高多远呢?月球受不受地球重力的影响呢?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的重力造成的?如同绳子绑着一块小石头转圈圈?以此类推,行星围绕太阳旋转是不是受了太阳重力的影响?是不是有质量的物体就有相互吸引的力?最后一问当属灵魂之问。牛顿称这种力为“万有引力”。
  前文说过,荷兰科学家、数学家惠更斯在1673年提出了圆周运动的离心力定律。绳子拴着小石头转圈,那么小石头的离心力与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绳子突然断了,小石头也就飞出去了。行星围绕太阳旋转是同样道理,只不过绳子换成了无形的万有引力,如果太阳突然消失,万有引力消失,地球照样会被甩出去。其实开普勒、惠更斯,甚至胡克,他们离万有引力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最终还是由牛顿迈出了这最后一步。牛顿运用运动第二定律计算得出了与惠更斯等价的向心力定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表达为,G是万有引力常量,数值由百年之后的宅男卡文迪许测出。

  
  离心力与向心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