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宽厚仁爱:性格决定命运
也因这次的合作,刘邦和曾经青涩和少不更事要烹煮他父亲的项羽有了一点兄弟之情,最后又因为要争夺江山反目成仇,这世界当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因那个时候首反暴-秦的陈胜已死,项梁按照范增的建议拥立了楚怀王,由此归附项梁的楚人络绎不绝,所以刘邦也曾说“我和项王当年曾一起北面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约为兄弟”之类的话,就源于此。
所以说要干革-命,分化组合始终是题中应有之义,关键是你在什么时候要结对同盟-军,又在适当的时候另起炉灶发展自己的势力,直至成为能主宰命运的强大力量,这些都要考政治人的政治智慧和个人权谋,而且关键时刻只能是你拿大主意,谁也不能真正帮到你,这政治平衡木还真是难站稳,甚至于很少有人有在政治平衡木上的超然地位,你必须不断地重新站位和扎堆,直至你成为平衡木冠军。
刘邦当初去见项梁,往来达一个多月,后来听说首起-义军的陈胜死了,项梁听从谋士范增的劝说,拥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也叫怀王),当时心正在流落民间,替人放羊。范增认为楚怀王在楚地很有政治号-召力,自从楚怀王受骗上当被困秦地不能归国,楚国人无不同情怀念怀王,可以说对秦人恨之入骨同仇敌忾也,所以有人说灭秦国的必定是楚国人。
陈胜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自立为王,他的势力不能长久就是因为不立楚王后人,不会利用楚国人心。这个分析也十分在情在理,政治家一定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立了楚王之后,把都城定在盱眙,大家在楚王的旗帜下干革-命,刘邦也就这样和以后争天下的死对头项羽“约为兄弟”,打了很多大胜仗,盖因有楚王作号召从者众也,军威当然大振。
刘邦和项羽攻下城阳,后来又西进攻取秦地,到达雍丘,大败秦军,斩杀秦将李由,还算是事业有起色的日子。
可惜后来项梁因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认为打败秦军指日可待的样子,而骄傲轻敌的结果就是被秦将章邯趁机偷袭成功,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给楚军以沉重的打击。
怀王见项梁死了,非常害怕,于是把都城从盱眙迁到彭城,合并项羽和吕臣的部队,由自己亲自统率。
其实这一步棋也是怀王得以摆脱傀 儡位置的重要一着,为的就是彻底摆脱项氏家族的影响,不再做项家的“儿 皇帝”。当然可能是怀王怕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抗衡项羽,为了拉拢吕臣,任命吕臣为司徒,任命其父吕青为令尹;任命项羽为长安侯,号称鲁公;而刘邦也因此开始有了暴发上位的迹象,被怀王任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帅砀郡兵马,从寄人篱下居无定所一跃成为和项羽一样的封侯人士,可谓是天助他也。
因这次的突发事件有了自己最大的政治资本,由平民流寇上升为正规军 统-领,正式摆脱了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掘了一大桶金,也有了和各路诸侯叫板的最初实力,算是刘邦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政治量变和质变,彻底改变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弱小政治势力的地位,简直是始料不及,做人能装孙子的就得装孙 子,说得文雅点就是能伸能屈也。
话说章邯击败项梁之后,趁热打铁迅速出兵攻赵,把赵王赵歇围在巨鹿,赵歇多次请求楚军救援。怀王就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带兵北上救赵。而命令刘邦领兵西进直取关中地区,怀王还和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
听说要去打敌人的心腹地带,各路诸侯都持观望态度,而当时唯独报仇心切的项羽愿意和刘邦入关攻打秦国。
因为当时秦国的军 事力量还十分强大,各地义军常常被强悍的秦军打得落花流水,所以诸将中没有多少人头脑发热得认为先进入秦军重兵把守的关中地区攻打秦国是明智之举,像刘邦带的当时的丰沛子弟兵基本上就是一群散兵游勇乌合之众,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用刘邦后来的谋士郦食其的话说等于是送羊入虎口,基本上也是没有和强大秦军叫板的实力,或者说是以卵击石,那么为什么怀王要派刘邦去打关中呢?这不是自取灭亡乱点鸳鸯谱吗?这事说来话长,我们就长话短说吧,那就是因为当时怀王的一帮老将反对残暴的项羽入关的缘故。
“项羽虽然打仗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不过为人残暴狠毒,他从前攻打襄城,破城之后大肆残 杀-百姓,城中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全都被活-埋了。总之,他所经过的地方,都经历惨 绝人寰的大屠-杀,而且都是毁灭性的,这样残 暴的统-帅,一定不能服众。反正我们楚军也曾多次派兵攻打而不能攻下,甚至于陈王和项梁都失败了。与其如此,不如试着改派宽厚长者以怀柔政策前去安抚,扶持正义,告诫秦地父老兄弟及早脱离把他们弄得苦不堪言的暴 秦统治者,摒弃以前的残暴攻打手段,以柔克刚,可能还会有攻克的机会。所以项羽再去根本就不合适,唯有帮倒忙。因为沛公向来有宽厚仁爱的美名,正好派遣出去攻打关中。”怀王的老将如是说。
关键时刻又是刘邦的宽厚仁爱发挥了最大的政治效用。
这就是看似弱小的刘邦被担当重任的唯一理由,简直就是冷手捡到热煎饼,虽然也有去送死的风险,不过有危才有机,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下黄金,不去博又怎样知道没出路呢?从小喜欢行侠仗义建功立业的刘邦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冒险的行动派,即使是轰轰烈烈地死也比等死来得痛快。
此后便证实了刘邦的想法和判断是对的,因为虽然刘邦的军队不算是很强大,而且刘邦是一个出了名“能斗智决不斗力”的军事指挥家,他最能以最小成本换得大利,最重要的是他能从谏如流,善于听从部下的有用计谋,不会血本无归地硬干,也正是因为此间的约降封守计使秦国各城不战而降,打仗原来也不只是用蛮力就能取胜的,分分钟靠“食脑”也,周星驰大爷也教导俺们说。
于是,怀王便不许著名屠夫项羽入关,而是派刘邦西进攻取秦地,沿途收容陈胜和项梁的散兵游勇,加强自身力量,完成政治和军事资本的最初积累。
此后,刘邦取道砀县进达成阳时,和当地的秦军进行了激烈的遭遇战,击破了秦军的两支部队,楚军又出兵击败秦将王离,大获全胜。
接下来,战事反反复复,互有胜负。刘邦先是和彭越合兵击秦军,未能取胜,后来却意外击溃夺取了刚武侯的军队4000多人,两军合并,力量大增,小发了一笔“横财”。
然后,在路经陈留高阳时碰到了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的郦食其,这个人当时已经60多岁了,是一个很狂的儒生。据说他在观察了众多过路起 义将军之后对刘邦情有独钟,尽管刘邦有时候为人非常狂妄自大不懂礼数,好当面轻慢人,那也只是年少轻狂游侠仗义落下的小小性格弊病而已,说白了也就是豪爽,没有儒生那么多酸文假醋,个人小节罢了,郦食其一见到帅哥刘邦就说他是一位心胸宽广的人,以后必成大事,故而打定主意投靠他,最终也证明了郦食其的选择是正确的。
话说刘邦虽然对儒生不是很客气,尤其看不起迂腐不会变通的书生,他们的高帽子他都敢当众撒尿加以侮辱,你爷爷刘邦我就是这德性,耿直得不事修饰,不过刘邦对有计谋的书生是十分尊敬和厚待的,张良如此,陈平更是如此。反正郦食其通过中间人求见时,刘邦还是满口应承了。
当郦食其兴冲冲地进来见刘邦时,居然刘邦正歪坐在床上让两个美女为其脚底按摩。正在舒服间,刘邦当然正眼也不想看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酸腐竖儒,想走走过场再借机赶走他。郦食其这家伙还真是非一般儒生,骨头硬得很,没有通常见到的那种直冒酸气的儒生派头,居然见曾经的江湖老 大刘邦也不下拜,只深深作了一个揖,确实有种,刘邦顿时就有了一种异样感觉,甚至于刮目相看啦,这竖儒还真是吃了豹子胆啦,刘邦很欣赏有胆识的人。
“我想你这种派头基本上是不想诛灭暴-秦了。如果你想诛灭无道暴-秦,就不要这样吊儿啷当追求享受,连见像我这样的老人家,都那么没礼貌地坐在床上接见。”郦食其还真是吃了大蒜,口气挺大地对刘邦说道。
看来此人一定有点来头,60多岁了还没有在家抱孙子却要学姜太公顶着高龄出来为革命工作,没有一点本事是不敢如此张扬的,爱才的刘邦立马也不敢怠慢了,于是把那两个漂亮洗脚妹打发走了,连忙整理好衣服站起来恭迎老人,并请他上坐,然后和先生喝酒谈天说地。看来古代人还真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也。
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这郦食其还真是天下一等谋士,于是刘邦就向他讨教军事谋略和计策。郦老头居然劝刘邦先打陈留,而不是按怀王所说先取关中,因为当时刘邦的军队还是势单力薄,难以和装备精良的强大的关中几十万秦军抗衡。他认为陈留是天下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能打下陈留,不仅能充公秦粟,补充后勤,还能扩充军队充实力量,刘邦感觉先生说的十分在理,于是就让他运筹帷幄精选计策,果然一举攻下了陈留,为西进关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后刘邦任命立功的郦食其为广野君(刘邦这豪气的侠士就是舍得孩子才能套住狼啊,不像表面仁义对部下问寒问暖却不舍得给他们升官封地的项羽那么吝啬),他的弟弟郦商为将,在他的谋划下,陈留军队和刘邦的军队合二为一,军威大壮。于是一路向西,沿途遇到神仙谋士张良,更是如虎添翼,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占领了大郡南阳。
南阳郡守败逃宛城,刘邦正想领兵绕过宛城西进。看到刘邦的急进,满肚子是计的张良立马劝诫说:“我知道你想早点入关以便称王,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急于入关对我们还是不利也,因为关中秦兵还很多,战斗力也强,又凭借险要地势严防死守,等于是给我们布好了一个口袋。如果现在不攻下宛城,宛城的军队必将从后面追击,再加上前面的秦军阻截,形成夹击,合围的结果我们可能会遭到重创甚至于是全-军覆没,这个相当危险也。
张良是一个得仙人赐兵法的神人,他本人又是出身政治世家,很有计谋,他和粗人出身的刘邦讲的兵法很多人不懂(从这方面考量刘邦确实也是一个有领-导天分的神人),但刘邦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简直就是双剑合璧,威力无比,刘邦的江山有他老人家的运筹帷幄才能打下啊,刘邦当然没有不听的道理,刘邦是出了名能从谏如流的,只要是刘邦认为对的,不管是重要谋士还是普通士兵,你爷爷刘邦我都照单全收,决不含糊,即使证明自己是错的,他也能爽快地改口。
于是,刘邦连夜引兵抄小路回军,为迷惑敌人,还故意更换了旗帜,天快亮时将宛城围个水泄不通。居然这一围,又逼出了另一计策,那就是约降封守计,不费吹灰之力就让秦国的多座城池举了白旗投降。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不费一枪一弹就屈敌人之兵了呢?这不是大军事家孙武的经典套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