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帝王系列传记三部曲(汉高祖、汉武帝、汉宣帝,长篇连载)

  而且,聪明的窦皇后还通过皇族联姻,巩固了儿子刘启皇帝接0班人的地位,于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和皇帝母亲薄太后联手促成了刘薄配(基本上薄太后和窦皇后都算是有政治头脑的后宫妇女,薄太后这一手政治0运作以前吕后经过使用,基本也算是克0隆状态),最终薄家女子薄巧慧成为太子妃。亲上加亲的结果,既稳住了刘启的太子之位,自己的后位也因此更加无人能撼动,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即使是很得皇帝宠爱的慎夫人也只能干瞪眼,加上后来皇帝又“移情别恋”,爱上了另一妃子尹姬,慎夫人的皇后梦更加难圆。
  后来,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梁怀王刘揖意外堕马身亡(最后更是导致了十分自责的“天才少年”贾谊的忧郁而死),最终窦皇后最宠爱的儿子刘武改封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梁国为王,这个时候窦皇后已经是后宫“巨无霸”,根本没找到能撼动她地位的对手,无敌也寂寞啊。
  到了公元前162年,随着代孝王刘参辞世,文帝的八个儿子中便只剩下窦皇后的两个亲儿子启儿与武儿了,她的后位更是稳如泰山。
  上
  晚安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说汉文帝驾崩后,作为太后和太皇太后的窦氏干了什么威风八面的事。
  首先,就是想要换未来0皇帝,这个听起来确实是够雷的。应该说,作为中国封0建王朝中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的代表皇帝之一汉景帝,也算是古代如雷贯耳的好皇帝之一了,那么为什么还会被敬爱母亲不满呢?这个说来还真是有点诡0异,皆因私人感情问题是也。
  话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凡事也比较喜欢讲点情面,喜欢分点亲疏什么的,甚至于有人还把中国人的行事法则认为是以“血缘关系”为轴心和半径的,疏不间亲是也,很多王朝的人事变更大都有血缘亲疏的影子,也就是说王朝0政治基本上是家族式的法人变换,一切以私人关系亲疏来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关键是汉景帝也是窦太后的两个宝贝亲儿子之一,按理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那么为什么还要厚此薄彼呢?这个说来话长。
  晚安
  原来,颇有政治能量和心计的窦太后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儿子(这个好像也是很多母亲的溺爱法则是也),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那种(这一点倒很像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的派头),很是溺爱幼子刘武,除了天上的月亮不能摘下来送给他,再一个就是没能让他当上0皇帝,其他的基本上能有的都有了。
  当然,月亮不能摘下那是不可抗力,而皇0位是事在人为,所以作为能影响政0局的皇太后,便处心积虑地要为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来“谋福利”,甚至于不惜得罪十分有为的大儿子汉景帝。
  最初,面对母亲的压力,汉景帝也曾逼于形势,对这位深得母后喜爱,且在平定“七国之0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唯一弟弟惺惺作态过(据说两兄弟感情还颇深,只是涉及到皇0位问题不知汉景帝是否能真正大度),曾在一次家宴中“酒后吐直言”,说愿意在自己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自己亲爱的弟弟(情不自禁想起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泰曾经的表演),那时是汉景帝初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因为当时也还没有册立太子,面对汉景帝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的“酒话”,居然也博得了自己的宝贝弟弟、想当0皇帝想晕了的刘武的满心欢喜(毕竟皇帝只有一个,稀缺职位是也)。
  晚安
  窦太后一听自己大儿子如此大方开明的言论,更是喜不自胜,连其侄子窦婴认为变父子相传的祖制非常不妥,是动了国之根基,这都惹得太后老大不高兴,虽然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不过得罪了太后的窦婴最终也没有好日子过,甚至于为此而把窦婴从皇族的名册中除名了,以泄心头之恨。后来,由于公卿大臣的极力反对,刘武的阴谋才不能得逞,而窦太后的此种不智搅局,居然歪打正着让汉武大帝横空出世,始料不及。
  因为刘彻不是嫡长子,而且当时汉景帝已经当机立断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还算刘彻命好,有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母亲王夫人,硬生生使了一招厉害的欲擒故纵“宫心计”,让太子之母“出错”,太子接着被废,看到太子位空,贼心不死的窦太后又乘机再来搅局,继续提议立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刘武为皇嗣,好在硬骨头袁盎等大臣又及时阻止,最终汉景帝下决心立很有点英明神武的刘彻为太子,就是以后威风凛凛的汉武帝,窦太后的良苦用心又一次付之东流,华丽地流产了。
  看到唾手可得的皇位因袁盎等人从中作梗而黄了,想做皇帝想晕了的刘武十分愤怒,二话不说,不顾后果就派刺客暗中把这些人凶狠地做掉了,颇有一点武林仇杀的味道。看到满朝文武十多位大臣血洒当场,简直就是一场不大不少的“权0变”,景帝即时龙颜大怒,一阵严查之下,才知道幕后黑0手却是自己的宝贝弟兄梁王刘武。这还了得,本想加以严惩,最终在馆陶公主的说项下,皇帝也碍于母后情面,最终这起震动朝野的谋0杀案不了了之,不过刘武的政0治运气便走到头了,再也没有翻身的迹象。
  到了公元前144年,前途黯淡十分苦闷的刘武郁郁而终(据说打猎时见到一条怪牛回来后得病死了)。爱子心切的窦太后闻讯立马不吃不喝,失去理智地整天撒泼大骂汉景帝,说是他逼死刘武的(“帝果杀吾子!”),面对近乎癫狂的母亲,十分孝顺的汉景帝也变得手忙脚乱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摆平”自己的母亲的胡搅蛮缠。还好,汉景帝有一个好姐姐馆陶长公主,看到这样的家丑,她也看不下去了,于是给皇帝弟弟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让皇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分封给刘武的五个儿子,都是王的级别,而且刘武的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有了这么大的一份礼,也算是太后为自己的宝贝死鬼儿子挣了点面子,所以才破涕为笑,不再一哭二闹三上吊了,见好就收吧,不然的话大家的面子都不好过。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黄老”即是黄帝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实行宽松的统0治政策,据称窦太后还是西汉最后一位信奉黄老哲学的统0治者,这一点连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都不敢有异议。这时,窦太后喜欢黄老之术,汉景帝也不得不尊“黄老之术”,延续其父的无为而治,故后世把之称为“文景之治”,无论治理和取得的成绩都有相似之处是也,是无可争辩的中国封0建王朝第一个盛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母亲大人喜老子,汉景帝于是不得不把《老子》捧为金科玉律,几乎是独尊的那种,故此窦太后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总之是儒生在窦太后时期非常倒霉,他们只是具员领薪而已,当个摆设,很少有受重用的,想当高0官十分难,可能比也十分讨厌腐儒的汉高祖刘邦还难,一个都不能进的样子。
  偏偏心高气傲的儒生还不识时务,所以曾在太后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十分狼狈。

  这个说来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有一次,兴之所至的窦太后突然召来博士辕固生,兴致勃勃地问他对《老子》一书如何评价,作为黄老哲学的崇拜者,太后如此之问,当然是有意让辕固生大唱赞歌了,不说十分好,至少也有八九分好吧,居然辕固生这个“腐儒”不仅不恭维,还大放厥词(道不同不相为谋嘛),颇为轻视地答道:“《老子》一书,不过就是一部平庸的书,一点也不值得读。”反正就是把窦太后尊崇的黄老哲学贬得一文不值,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惹得窦太后勃然大怒,然后出口伤人,大骂儒生不识抬举不是东西。
  心高气傲的辕固生挨了一顿臭骂之后,心中愤愤不平想转身就走,不料被震怒的太后厉声喝住,想走,没那么便宜,你一定要为你做的错事买单。为了平抑自己心中的怨恨,还立马命令这个出口伤人的腐儒去猪圈里去和猪搏斗,以出出他的丑(因为这样答简直就是猪的智商和情商,估计太后也这样想了)。
  这当然是一种十分刁钻的侮辱方法,同样宅心仁厚的汉景帝有意帮助这个撞到枪口的倒霉儒生,因为皇帝知道辕固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并没有多大的过错,也不想他因言获罪,于是就赞助了一种锋利的兵器给他,好与野猪周旋。还好,这个辕固生算是有点勇力,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样,非常好运的他一下到兽圈就一刀刺死凶悍的野猪,迅速打扫战场,简直是大出别人的意料。本来想看一出笑话的窦太后最终也无计可施,再刁0难下去就显得自己太小气了,这哪是大0国的太后的光明0正大的作派?所以只能抱着悻悻样,纵使心中一万个不高兴,却只能放他走了。
  正因为母后不喜欢儒生,所以汉景帝在位十六年之间,始终没有重用过儒生,直到他的伟0大儿子汉武帝上台,“罢0黜百家,独0尊儒术”,儒生们才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是也。
  而纵观“文景之治”时期,之所以大加推行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除了国力的原因和刘邦的倡导,也与窦太后的大加坚持分不开。
  大家知道,西汉立国之初,由于连年征战,国力较弱,极需和平环境休养生息,自从白登之围后,就积极进行和亲,笼络匈奴,争取和平环境发展生产。吕后、文帝、景帝等都推行了黄老治国的理念,也使国力迅速提高,即使是到了武帝时期,国力大增,已可以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但崇尚无为而治的窦太后还是不允许。一方面是西汉的养马业还不发达,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作为灭匈奴的主力;另一方面,虽然国力大增,但根基还是不太稳,很容易因战争的持久冲击又返贫,加上军事训练和将领选拔也远没有达到能一举歼灭强大匈奴的份上,甚至于和西域各国没有联系,不能形成强大的军事支援,孤军深入的结果容易因缺少情报支持而被匈奴反击,所以尽管汉武帝很想和匈奴人过招,为前人报仇雪恨,最终还是被祖母否决,继续奉行无为而治,直到她在宫廷政争中失势,71岁高龄时孤独地死去为止。
  第1章 文治武功-西汉伟大皇帝汉武帝

  (1)不是嫡长子却当上了皇帝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刘彻

  汉武大帝刘彻可谓是古代天皇巨星级人马,关于他的伟0大传奇不绝如缕,流传至今,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历史殿堂级人马,尤其是在位54年首创历史年号的集政治家和战略家于一身的汉武帝,可以说是历史发展道路上的一座罕见高峰,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历史功业(虽然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既是英雄也是魔鬼),这个铁蹄踏平匈奴为大汉取得前所未有尊严,晚年又滥0杀无辜而用“罪己诏”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又不一定是“略输文采”,这位雄0才大略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提倡词赋的文学家,从以上引用的他的诗句,可谓是缠绵悱恻、清丽隽永,不愧是曾“金屋藏娇”的神人,连鲁迅也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与他的曾祖父刘邦的《大风歌》相映成趣。一个古代十分著名的铁0血皇帝,居然如此侠骨柔肠,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人中异数也。
  我们先不管刘彻的诗词如何,以下先开讲一些与他有关的趣事为引。
  话说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是古代中国智慧的化身,有“智圣”的称号。此人性格诙谐、幽默风趣又博学多才,是国宝级别的滑稽戏宗师,正如姜太公直钩钓鱼、陈子昂摔百万之琴赠诗文一样,他也是一个善于利用“求异”传媒法进行建设性公关炒作的人物,他利用的“传媒”就是很有点滑稽意味的侏儒。
  那时候东方朔还在公车署上班,不仅不显达,甚至三餐都不太饱。因为公车令奉禄微薄,也不受皇帝重用,对此东方朔很是不满,于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了一个靠近皇帝的妙法。
  某一天,为了制造一点事端以让汉武帝注意到自己,于是他故意吓唬给皇帝养马看马圈的几个侏儒道:“据我所知,皇帝对你们这些既不能种田耕作,又不能参军打仗,更不能治国安邦,只知吃白食的废物十分不满,为了给国家节约粮食,皇上还打算把你们全杀掉。”侏儒们一听到这个“坏消息”,立马被吓哭了,这正中下怀,东方朔连忙鼓动他们说:“皇上就要由此过,到时你们就向皇上叩头请罪吧,或许还能让皇上手下留情网开一面呢!”
  果然不出所料,过了一会,皇帝前呼后拥地路过这里,侏儒们为了活命,只好哭着向汉武帝叩首求饶。

  不明就里的皇帝也被侏儒们突如其来的痛哭弄糊涂了,忙问是怎么回事。
  “东方朔说陛下因为我们无用想把我们全处死。”侏儒们如实回答。

  听到东方朔如此胡说八道,汉武帝大怒,急忙召其来大兴问罪之师。东方朔心中暗喜,正等待这个来之不易的皇帝召见仪式呢,“危机公关”策划效果全出来了。
  “好吧,既然如此,我死活都得说了,侏儒身高3尺,俸禄是一袋粟,钱240;我身高9尺(约1.94米),所挣俸禄也是一袋粟,钱240。他们饱死,我却要饿死!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就让我回家吧,我可不愿白吃京城的大米,这也太浪费了。”东方朔用戏剧小品文式的诙谐风趣语言回答皇帝,令汉武帝捧腹大笑,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过,不久还任命他侍诏金马门,此后又擢为侍郎,成为侍从左右的皇帝近臣,就这样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迅速傍上“大款”,换来锦绣前程,高人也。从以上君臣的所作所为,你们应该是知道了汉武时代如此大气之底蕴了。
  既然说到了帅哥,那么以下又讲一个美女故事吧,好事成双是也。

  曾有人试图比较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女人的异同点,认为唐太宗的女人大都是智慧型美女加淑女,而汉武帝的女人却有很多出身倡优,他的皇后卫子夫是歌伎,就是他曾写文深切悼念的有倾国倾城貌的绝世佳人李夫人,也是出身风尘,不知贵为伟0大皇帝的刘彻在个人私生活上是遵循怎样的法则,按理说以其的出身和权0势,找个身家清白又有才的美丽女人做老婆轻而易举,为什么他的后宫却是如此的“藏污纳垢”?这个后来“独0尊儒术”的皇帝,又让当时的大儒们如何嚼舌呢?这简直是个谜,正如他前后判若两人的政治生涯一样令人扑朔迷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也。
  曾有人说过,性0解放还看汉唐盛世,就比如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本身就是一个“二锅头”,嫁人生女之后听从刘彻外婆的“安排”,改嫁给景帝,生了刘彻,完全没有一点“处0女情结”,只要两情相悦足矣。
  所以,估计刘彻从父母亲身上也继承了此种优良传统和开放观念,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管她出身如何,是不是处女,照宠不误。如果不喜欢,就算是名门望族的表妹阿娇(姑姑馆陶长公主刘嫖之女),也照废不误。以下我们就讲讲李夫人以被掩面为哪般。
  话说汉武帝宠姬李夫人,平时和皇帝出同车、入同席。李夫人后来病重,刘彻想见其一面,她却死活不肯,还用被子严实地蒙头,弄得皇帝很无趣。李的姐妹都怪她不识相,她却深谋远虑地说:“以色事人,色衰而宠尽。皇上之所以对我恋恋不舍,就因为我的美貌,我现在病重,很难看, 如果让皇上看到我的丑态,他一定心生厌恶,甚至于对我秋扇见弃,到时他还肯因我以前貌美所受的宠爱,而继续宠信我的兄弟吗?我之所以拼命不把丑陋示人,不让皇帝见到我憔悴的容颜,就是因为要皇帝感念我们以前的恩爱而长久地任用我的兄弟啊,这样错了吗?”
  果然是一个颇有心计的汉代美女也,正如李夫人所预见的一样,她死后,皇帝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因为在皇帝的印象中,她永远都是那么美,然而却天人永隔了,何不疯狂思念如滔滔江水不断呢?
  你看,刘彻给她写的悼亡诗赋多美:“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难怪她在世时,刘皇帝曾望眼欲穿等其来到身边,“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李夫人歌》),这种缠绵,这种情深款款,即使是多愁善感的酸文人也自愧弗如。
  好了,引子之后,也该切入正题了。

  刘彻,这个汉景帝的第十子,按照正统皇权承继伦理,那是怎样排也排不到他头上的(这种情形倒是和李世民的“臭老0九”李治有点类似),好在天时地利人和,他既有一个工于心计善于玩后宫手腕的母亲,还利用政治婚姻娶了当朝最得宠的馆陶公主刘嫖(亦称窦太主)的宝贝女儿陈阿娇(“金屋藏娇”之典故由此而来),打败了如日中天的栗太子刘荣,让善妒的栗姬含恨而死。可以说刘彻能当上皇帝,馆陶公主刘嫖功不可没。以至于馆陶公主自恃有功,大力干预朝政,并无休无止地请求封赏,汉武帝即使对她非常不满,都不敢说个不字。甚至于阿娇没生养还乱花钱,皇帝还只能以恩礼相待(后来卫子夫进为皇后,据说就是对付馆陶公主一系的人0肉“砍刀”)。尽管如此,汉武帝却由此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的时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0大的国家,汉武时期更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值了,诚所谓“喝水不忘挖井人”是也。
  因为汉武帝在任内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政治成绩单,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数个第一,比如“罢黜百家,独0尊儒术”,铁蹄踏平匈奴、开疆辟土、奠定中华版图,统一货币,通西域,创立太学,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等,班固盛赞其“雄才大略”,更有某些历史研究者认为汉武帝“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伟0大皇帝。
  以下我们先来讲讲汉武帝“罢黜百家,独0尊儒术”是怎么一回事。
  (2)奠定治国之本:“罢黜百家,独0尊儒术”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0统思想,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0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其核0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0纲五0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0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后世封建专0制统0治的基石。
  总之,“罢黜百家,独0尊儒术”,不仅奠定了西汉的制度基础,塑造了当时的主流意0识形0态,还为中国两千年的专0制统0治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一整套成功范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然,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说,汉武帝的的“罢黜百家,独0尊儒术”是有相当高的政治0弹性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一刀切”制式,在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大办儒学教育的同时,还实行儒法结合政策,即所谓的“儒表法里”,并没有着力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发展,只不过是有所侧重而已。关于这个,从汉武帝当时任用的大臣便可略见一斑,比如宰相公孙弘儒法兼治;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是纵横家;耿直的汲黯以及修史讽刺汉武帝的司马迁却都是奉行黄老哲学。
  这正如后世研究者对汉武帝的评价一样,当然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得区分一些主流和非主流的东西,尽管大家公认汉武帝是一个伟0大君王,以其功勋卓著的内政外交、文治武功永远闪烁在历史星空,赚取足够的眼球,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色、虚妄、固执甚至于有点暴力倾向的‘小暴0君’,一个令无数美女魂牵梦萦又黯然神伤的浪荡公子”(史评家语),几乎没有谁能无限接近于神,任何绝对的观点都是别有用心的。
  关于“罢黜百家,独0尊儒术”的出笼,历史故事大致如此。

  奉行无为而治的汉景帝驾崩之后,上任伊始的少年天子汉武帝(公元前141年3月登基,时年16岁,在位54年),就雄心勃勃地要大干一场,想改变先帝的因循守旧、无为而治的格局(尽管其时笃信黄老之学能影响时局的窦太后还坚决抵制),“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资治通鉴》卷17)发动丞相、御史、列侯等帝国众大臣多渠道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才,文采斐然的汉武帝还兴致勃勃地亲自出考题,上百大贤坐而论道,共商国是。
  最终的应举结果,史料显示:“庄助为举首;公孙弘以明于《春秋》中选,为博士;辕固生亦以贤良应征。其余学申不害、商鞅、韩非法家之言,操苏秦、张仪纵横之说者,一概罢黜,不予录取。”
  基本上,以这次考试为风向标,“罢黜百家,独0尊儒术”的基调已经定下,虽然其时以太皇太后(窦太后)为首的憎儒派还十分强大,有绝对的话语权。
  而关于这次应举者的焦点,也就是董仲舒先生是否参加,各种史书却有分歧。
  历史牛书《资治通鉴》言之凿凿地认为董仲舒参加了对策,“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接下来老董还罗列了孔夫子的一大堆儒家理论,不过《汉书•武帝纪》却推迟到六年之后的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有史学研究者认为《汉书》所记比较可信。因为以窦太后当时对政治决策的最后决定权,也决定了董仲舒不可能如此放肆,窦太后是出了名打压儒家推崇黄老的人,时机当然不太对。
  而不管老董是否在汉武帝上任伊始时提出过“独0尊儒术”的对策,毕竟他还是提出了,时间迟早而已,这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不是方向性问题。

  虽然一开始汉武帝就有意以儒家学说来对抗黄老哲学,以争夺由祖母统揽的王朝话事权(想起了武则天的章怀太子李贤组织班底批《后汉书》之事),不过,严格来说,最初的儒术推行是遭受过严重挫折的,以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汉武帝按照当朝“白骨精”级太皇太后的旨意,下令逮捕自己的儒系大员赵绾、王臧下狱,并令他们自0杀以谢天下尴尬收场,双方PK的结果,少年皇帝大败而回,很没面子,是非皆因强出头是也。
  史载,很有政治魄力的汉武帝一上任,就雄心勃勃地进行自己的“政治改0革”,大力组建自己的儒家班底。
  其时,汉武帝任命推崇儒术也极力反对黄老哲学的魏其侯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人总是喜欢扎堆的,尤其是在政治斗兽场,站队永远是排解不开的永恒主题,所以倾向儒学的窦、田两位帝国重臣,也有意在朝中培植儒系官员来对抗窦太后的黄老派(为此后来窦婴也被太后贬斥),急火攻心地推荐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以壮行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