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帝王系列传记三部曲(汉高祖、汉武帝、汉宣帝,长篇连载)

  想起来,我从年少时期就开始与匈奴人作战,也有资格担当起正面攻击匈奴的重任,大将军却把我的部队支开,调到东路,这路途本就绕远,又不熟识地形,迷路了也情有可原,这不是大家的错,这是天要灭我,非战之罪也!我想我都已经活了六十多岁了,大小几十战不死,赚了,即使是死,也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受到侮辱,伤不起啊!只可惜我不能死在战场上。”说完,便一脸视死如归地拔刀自刎,空留一个千年英雄梦,催人泪下。
  面对如此惨烈情形,大家先是一呆,来不及制止李广的自残,李广便安祥地死去了,刀剑无情也,李广是解脱了,而将士们都伤心地哭了,为这个一生坎坷又精忠报国的传奇将军之死。

  甚至于老百姓听到李广死讯,不管认识不认识他,无论老幼,都为这个爱民如子的大汉英雄掬上一把同情之泪,为大汉损失了一个打仗好把式而悲痛欲绝(曾经有大臣因为爱惜他的将才,怕他出征有闪失,让大汉折了大将,而提议把他留在后方呢)。
  (7)“气吞万里如虎”:天才少年霍去病

  同样迷路的右将军赵食其一人被交付军0事法庭审判,原是要被处死,出钱赎身后削职为民,算是捡回一条老命。
  而匈奴单于大败逃走后,生死不明,不知所终,由于长时间没有同其部众取得联系,匈奴右谷蠡王认为单于可能已阵亡,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擅作主张自立为单于。搞笑的是,十几天后,居然真单于奇迹般生还,才做了十几天自封式单于的右谷蠡王,因为不合理不合法,才被迫辞去了单于称号,十分尴尬。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却说票骑将军霍去病,虽然阴差阳错因为位置对调,不能遭遇单于主力,不过也阴差阳错地遭遇了匈奴左贤王,并大败之,所取得的战绩一点也不亚于大将军卫青。
  其时,霍去病率部从代郡、右北平出塞,狂奔二千余里,穿越大沙漠,刚好与匈奴左部的军0队遭遇,他的的军0车和辎重都与大将军卫青相同,却没有副将,于是将李敢(李广儿子)等人全都阵前提拔任命为大校,充当自己的副将,经过一番激战,擒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还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0层八十三人,俘获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堪称历史性大捷,几乎是给了匈奴毁灭性的打击。
  获得了如此创纪录的辉0煌胜利,当时刚二十出头风华正茂又年轻气盛的霍去病,欣喜若狂地爬上了狼居胥山祭祀天神,接下来在姑衍山祭祀地神,还豪情万丈地登上翰海旁边的山峰放怀远望,似乎把整个世界都已踩在脚下的款式,同时留下了“封狼居胥”的千古佳话。

  那是怎样的一种激动人心的历史范式,做人如此,夫复何求?
  晚安
  有如此振奋人心的大捷,当初调0兵有点歪打正着况味的汉武帝,自是喜不自胜,连忙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同时封其部将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从票侯赵破奴等二人增加食邑,封阵前突击提拔的校尉李敢为关内侯(比他爹李广还有出息,至少李广难封侯),此外还赏赐食邑。其余的低级军0官和小兵小卒很多人也都升0官受赏,皆大欢喜。
  有如此振奋人心的大捷,当初调0兵有点歪打正着况味的汉武帝,自是喜不自胜,连忙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同时封其部将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从票侯赵破奴等二人增加食邑,封阵前突击提拔的校尉李敢为关内侯(比他爹李广还有出息,至少李广难封侯),此外还赏赐食邑。其余的低级军0官和小兵小卒很多人也都升0官受赏,皆大欢喜。
  这一点,连击溃了匈奴单于的大将卫青都没有如此待遇,甚至没有增加食邑,卫青的部下也全都没有被封侯的,可见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青睐。等班师回朝后,汉武帝特意增设大司马一职,由卫青、霍去病两舅甥同时担任,表示两人已经是平起平坐,霍去病的官级和俸禄与卫青是一样的。

  自此以后,常胜将军卫青的权0势就没有以前那么尊0贵了,甚至于淹没在青年将军霍去病的光环里。为此,很多识时务者包括卫青以往的朋友和门客,都改投如日中天的霍去病,而但凡来投靠的,霍去病也不吝赏赐,马上授予官职,以笼络人才。
  可惜天妒英才,两年之后,也就是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薨,英年早逝,西汉的一大损失是也。

  而24岁(一说23岁)正值当打之年的霍去病为何英年早逝,到现在还是一个历史之谜。
  晚安
  关于他的神秘死亡,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一说病死,是喝了漠北的有毒河水染上潜伏瘟0疫而死,《史记》却没有记载他如何死,只一 个“卒”字敷衍,估计他的死因司马迁也无从知晓,被刻意隐瞒或封锁了,他的葬礼倒是记载得很详细,所以令人浮想联翩也是无可厚非;一说因为要抑制卫系集团的政治0能量,汉武帝忍痛杀了20岁左右就成三军0统0帅的一代战神霍去病,这个更加没有史料支持,纯属历史学家的猜测。甚至于霍去病当着皇帝之面毫不顾忌地射杀李广之子李敢,都给汉武帝留下了不良印象,并痛下杀手;还有一种说法更加离奇,说是霍去病被迫退隐郁郁而终,不一而足,我们就不去纠缠其中是非曲直了。
  不过,虽然西汉获得了大胜,此役损失也颇大。当初,卫青与霍去病两支部队出塞时,共有官家和私人马匹十四万匹,及至班师而还,重新入塞时剩下的马匹却不到三万,可谓损失惨重。而人员方面,虽然汉军消灭了匈奴八九万人,己方也死亡了数万人,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当然,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因为这一场大捷,让汉朝也比较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换取了边境的和平,善莫大焉。

  从此之后,匈奴人由于没有足够的军力与汉朝抗衡,只能被迫迁往很远的漠北,沙漠以南再也没有匈奴的王庭了。
  晚安
  获得了如此空前胜利,匈奴人便没有了入汉如入无人之境的军事底气,更由此换来了边疆数十年的相对平静,彰显了汉武帝的盖世武功。

  其时,取得大捷后的汉军趁机渡过黄河,推进到匈奴旧地以北,接管没有还手之力的匈奴人的版图,只是因为大家刚经过大战,两败俱伤,都有点弹尽粮绝的况味,缺少战马的西汉也不再大举出击匈奴了。所以只能是从朔方以西到令居县一带,搞搞大0生产运动,开荒垦地,修理河渠,设置田官,丰衣足食,单参加屯垦的士卒就达五六万人。
  这次的漠南大决战,卫青和霍去病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最有趣的是,两个人的指挥风格却截然不同,而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沉稳老成,有勇气有担当,虽然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战场上却又是一个有点刻薄少恩的酷哥(可能是年少气盛吧),甚至于对部下有点漠不关心。
  汉武帝知道霍去病是一个军事天才,也曾想教他学0习0大军事家孙武、吴起的绝世兵法,以求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也。你猜心高气傲的霍去病对皇帝说了些什么?

  “我作战从来只看具体谋略如何罢了,用不着拘泥于古代兵法。”他竟然一脸不屑地说,有才酷哥果然不同凡响。
  晚安
  话说汉武帝曾为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修建一个金0碧辉煌的豪华府第,还有点讨好地让他前往参观评点,给点意见,看是否满意,他却冷不防给尊0贵的皇帝蹦出了这样一句千古传颂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轻财重义视钱物如粪土的人,居然又能对部下不关心,甚至连伙食都“克扣”,简直是有点看不懂。
  据说当霍去病带着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霍家军出征时,皇帝还特别让负责宫廷膳食的太官送给他美味佳肴数十车,以便补充身体能量。他小哥子可好,直到打完仗班师时,有的士兵有饿肚子的,居然车上还装满了吃剩的粮食和肉类,不知是不是打仗太投入忘记了发给大家吃的。
  不仅如此,在塞外时汉军有时因缺粮而饿得头昏眼花、士气不振,可霍去病还修建蹋鞠(蹴鞠,踢球)的场地大大游戏一番,也不知唱的哪出戏,实在是十分诡异,令人匪夷所思。

  据说此种怪事还不少,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才少0帅就是与众不同是也。
  晚安
  晚安
  相对于另一猛将,卫青为人就宽厚仁和了很多,他不仅谦虚礼让,爱兵如子,脾气还特别好,有如女子般的温柔和顺,仗也打得十分漂亮,深得汉武帝的喜爱。二人的志趣节操如此迥然不同,却都是千古名将,还真能令人玩味是也。
  虽然卫青和霍去病性格各异,却又是甥舅情深。表面上两人同为大司马,在汉武帝的内朝是旗鼓相当的人物,甚至于霍去病的风头还盖过了舅父,很多追求军功的人纷纷转投霍去病门下,卫青也有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象,基于利0益冲突,有人还推想他们俩关系不好,其实这是一个错觉。
  据某些历史研究者认为,卫青后来不经常出征,也就是要腾出机会来给自己的宝贝外甥,其时卫青功成名就威振天下(万户侯),封无可封,为了避皇帝猜忌,只好让不想过长安纸醉金迷、裘马轻狂高干子弟生活,而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有为好外甥霍去病出山(西汉严格实行“有为才有位”制度,按军功封侯,所以那些从卫青这边投到霍去病门下追求军功的人也情有可原),也乐见其成,无所谓谁抢了谁的风头的问题,这都是卫家的光荣;再者,卫青当时身体不是很好,年龄也逐渐见长,支持小字辈去为国奋战,这对于做人十分低调和仁爱的卫大将军来说,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本身就不是特别争功,又没有什么野0心,连老部下苏建劝他“养士”壮大自己力量,他都避嫌不受,自己的外甥有能力建功立业,这难道不是他的利益吗?根本不存在两人有利益冲突一说,从后来霍去病支持卫系太子和请立“三子封王”,都表明了舅甥两人的关系深厚,没有隔膜。
  晚安
  而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因要为舅父报仇,公然射死与皇室关系也很好的李广幼子李敢(其女儿是太子刘据宠幸的侍妾),更是彰显了霍去病对舅父的爱戴。

  这个就得从头说起。

  话说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兵败之后投降匈奴的李陵之父)、次子李椒都先于李广而死,幼子就是李敢。李敢和他父亲一样,都是打仗的好把式,冲入匈奴军中如入无人之境。
  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李敢做为战神霍去病的校尉,冲锋陷阵勇不可挡,因夺匈奴左贤王鼓旗,斩敌无数而立功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相比之下,李广就倒霉透顶,不仅迷路没立下一寸战功,还要等待军法处置,年老体弱又心灰意懒的李广到幕府后对下属说“不愿复对刀笔之吏”,然后愤愧自杀。虽然李敢后来立功受赏,还世袭了父亲的郎中令一职(京城的重要官职),李敢却对父亲李广的冤死耿耿于怀,甚至于偏激地认为是大将军卫青故意陷害其父,至少是故意刁难才让其枉死的,所以失去理智之下,不久后以下犯上刺伤卫青。很好说话的卫青对李广之死很有点悲悯和同情,也能理解李敢的爱父之心,而且素来宽以待人、仁善退让的卫青不仅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甚至于还隐瞒了这件事,没有声张,以稳定军心,可见老卫的胸怀宽广。
  晚安
  不过,不知道“军中酷哥”霍去病是如何知道此事的,而当年轻气盛的他知道之后,就不得了了。

  正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恨不消岂是人,霍去病绝对不能接受部下亲手打伤自己舅舅,这个打仗特别勇猛,曾只身带几名亲兵勇闯浑邪王大营,只一个眼神就震住要哗0变的匈奴几千兵士的狠角色,打架也不含糊,“气吞万里如虎”是也,于是过了不久趁李敢随汉武帝至甘泉宫狩猎之机,同去的霍去病一时冲动之下,报仇心切的他不射野兽却射死了“好部下”李敢,可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悲剧啊。
  其时,因为大汉战神霍去病正被皇帝当宝贝供养着,宠得不得了,尽管李敢和皇室关系密切,李敢的子女还是卫系太子的“座上客”(其女儿李氏是卫太子刘据所宠幸的宫人),而且射杀帝国猛将也非同小可,传出去的话一定引起骚乱,为了保住战神,汉武帝居然对外坚称“李敢狩猎时被鹿撞死”,以堵住悠悠众口,可见对霍去病的特别偏爱,就是害惨了李广一家,运气不是一般地差啊。其后汉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也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李广的孙子李陵作为后援,带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八万骑兵激战八昼夜,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军,却因弹尽粮绝被俘投降,从而引发了大史家司马迁为其说情而被判宫刑的“连锁反应”,始料不及,下回再讲。
  晚安
  好,这些号外式的上0层仇杀就说到这,略过。

  此后,遭受毁灭性军0事打击的匈奴只能再祭出以前也曾用过的和亲计,低声下气地请求与汉人结亲,变敌人为朋友,好争取喘息机会,正所谓打得赢就抢你攻你,打不赢就装孙子,于胡人来说这一招早就驾轻就熟。
  对于这一汉初用烂了的政治0招数,崇尚武功的汉武帝却是不大感冒,想当年强大匈奴的张牙舞爪和嚣张气焰,或许还有点义愤填膺,只是自己在战争中也花去了大血本,战马几乎用完,财0政吃紧,已经无法再组织和支撑起更大的肃0清行动,所以汉武帝只好命群臣商议对策,把球推向别人。
  而关于和亲,大家更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总之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趁机建议利用完胜匈奴的机会让其朝贡臣服。长史任敞认为可行,伺匈奴人新败处境困难,让其成为汉朝属国,世代朝拜。殊不知桀骜不驯的匈奴单于基本不想臣服汉朝。甚至于汉武帝派任敞出使匈奴,谈朝贡一事,却被恼羞成怒的匈奴单于扣留,不让他回国。
  最搞笑的是,有一个叫狄山的博士官认为与匈奴和亲于国有利,汉武帝立马问这个有点冒酸气的儒生说:“我派你掌管一郡,你能不让匈奴进犯吗?”狄山说:“不能。”汉武帝又说:“那么管一个县呢?”狄山又说:“也不能。”最后汉武帝有点不耐烦地再问:“管一个要塞总算可以了吧?”狄山怕再推托皇帝会问罪,司法伺候,于是充大0头说能守住。

  谁知汉武帝派狄山去守要塞才一个多月,匈奴人就斩下狄山的人头扬长而去。从此以后,文武百官没有人再提和亲一事。
  晚安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和几次的大仗硬仗洗礼,此时的匈奴人早已今非昔比,沦落凋零,甚至于使汉人曾闻之色变、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人终于也唱出了悲凉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些无不印证了汉武大帝的绝世武功。马蹄声起,马蹄声落之间,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耀武扬威的军事匈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歌可泣也。
  第3章 慷慨悲歌-李陵降匈与苏武牧羊

  (1)李广家族:“悲剧世家”

  既然说到了一门忠烈的李广家事,那么在此不妨谈谈李广孙子李陵投降匈奴是怎样的情形,因为好歹也是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后续军事行动,一并说了。
  提到李广家族,可谓是中华几千年的赫赫有名的将星家族,据说李广的祖先是曾击败过燕太子丹(“荆轲刺秦王”之主谋)的秦朝名将李信,李广家族也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到了后来,连唐高祖李渊都自称是李广后人(李世民善于打仗便有了合理解释),甚至于诗仙李白都说自己是李广之后,可见飞将军李广的巨大历史影响力。

  然而,李广如此之大的名号,更有如此影响深远的历史穿透力,居然还是落下了“李广难封”的历史悲剧,出身高贵的他与出身低微却能“幸封”的卫青相比,简直就是千百年来“怀才不遇”的代表性符号,身后留下了多少与他同样命运的文人骚客的慨叹和咏诵,不绝如缕。
  晚安
  而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仿佛又能让我们看到了“李广难封”的深层密码,除了他性格中的高傲自负、偏狭好斗令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判断常常有误,最重要的是,抛开箭术精奇、打仗勇猛,他却没能表现出太多的雄才大略,有心的历史研究者,还曾给出这样的一组关于李广的战斗数字:“李广虽然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然而进攻战绩乏善可陈,五次大战,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覆没。”而诗人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点出了历史的宿命,作为这场两千年前的“封侯之争”的盖棺论定,在西汉那种严格按照“无功不得侯”祖制的时代,李广的个人悲剧早就可以预见,甚至于是昭然若揭了。
  无独有偶,居然李广的同样是猛将的孙子李陵的命运,比自己的大名鼎鼎的爷爷还惨,且更加具有悲剧意义。
  这个曾以五千汉兵与匈奴八万骑兵激战八昼夜,最后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增援而弹尽粮绝被俘投降的历史悲剧性人物,其一生经历的国仇家恨和坎坷经历令人唏嘘,对他的历史评价更具争议性。这个从李陵答苏武书中(他俩曾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就可见一斑,那种刻骨铭心的去国怀乡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潸然泪下,不管他是不是贪生怕死,这一点都是值得欣赏的,正如辛弃疾所言:“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对同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李广两爷孙来说,都是一种宿命的评价。

  那么,李陵是如何陷入充满悲情的人生苦斗的呢?
  晚安
  史载,李陵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传承李家优良品种,也是将军的好材料,“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与苏武、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弟)私人关系都不错,年龄也差不多,据说是在“初俱为侍中”时结下的深情情谊,“素与陵善”。可惜后来由于历史和军事变故,便有了苏武、李陵和司马迁几大历史人物之间的“致命纠结”,活脱脱一个历史“连锁反应”,始料不及。因为苏武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出使匈奴,被拘胡地牧羊19年,成就了一段日月可鉴的忠勇之歌,而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才有了单于派他游说苏武之事,还由于司马迁为降匈的李陵说好话,居然遭到了“宫刑”侍候,历史事件简直就像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神奇之蝴蝶效应也,比现代肥皂剧还精彩。
  那么,我们就从倒霉的李陵跟随汉武帝宠姬李夫人和宠臣李延年的长兄李广利征讨匈奴开始吧,因这完全改变了李陵的人生命运。
  话说天汉二年夏季,汉武帝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因为宠姬李夫人的缘故,派打仗能力平平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后来还投降匈奴被杀),亲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塞,在天山一带突袭经过二十年励精图治又有了军力振兴迹象的匈奴军队,起初汉军颇为顺利,匈奴右贤王所部被擒斩一万余人,算是不错的开局。
  晚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