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帝王系列传记三部曲(汉高祖、汉武帝、汉宣帝,长篇连载)

  听到单于网开一面没有杀死汉使,大家便都松了一口气,不过当知道死罪可恕活罪难饶时,却使忠心耿耿的苏武有点犯难了。

  “如果让我卑躬屈膝,认0贼作父,背0叛祖0国,有辱我们的使命,这样苟且偷生,即使活着,又有何颜面再回到我们大汉见江东父老呢?不如一死以明志。”忠直的苏武对常惠等人说道,等于是拒绝了单于的“美意”。
  说完,苏武又拔出佩刀要再一次自0杀,狠狠地刺向自己的身体,顿时血流如注。旁边当说客的卫律见势不妙,一把将苏武抱住,然后声嘶力竭地急忙召来御医急救。

  大伙先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土洞,然后点起炭火,将苏武架到洞上,同时用脚踩苏武的后背,以便使其刀伤之淤血流出。苏武此时气如游丝,半晌才苏醒过来。见到如此变故,常惠等人痛哭不已,连忙将奄奄一息的苏武抬回汉使驻地,静心调养。
  匈奴单于听到卫律的汇报之后,也很钦佩苏武宁死不屈的气节,不仅不再为难汉使,还派人早晚殷勤问安,好酒好菜招待,只是将主谋张胜逮捕了事。

  经过悉心照料,苏武慢慢伤愈,有点爱才的的匈奴单于,又有点于心不甘地继续派人前来劝谕苏武,要苏武归降匈奴,于是安排了一出连环好戏。
  晚安
  其时,想绑架单于母亲的虞常已经被定为死罪,匈奴便想借机再次逼苏武投降。匈奴人把虞常斩0首之后,卫律便借题发挥说:“你们汉副使张胜参与谋0杀单于的亲信大臣,其罪当死,不过单于有令说归降者全部赦免。”说完举剑假装要刺0杀张胜,既然投降者免死,张胜只好请求投降匈奴,以换条生路。

  其实,这是做戏给苏武看,以便让其臣服匈奴,所以卫律对苏武声色俱厉地说:“汉副使有罪,作为汉朝正使,你的领导责任无可推卸,故应连坐受罚。”
  “卫大人此言差矣,关于刺0杀卫大人之事,我本人从未参与其中,事先他们也没有向我通传,而且我与张胜只是上下级关系,也没有亲属关系,那么连坐受罚从何谈起?”苏武义正词严地驳斥卫律。

  看到软的不行,卫律又想来硬的,于是举剑威胁苏武,苏武此前曾经屡次要自0杀,根本不吃这一套,还想“引颈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呢,所以纹丝不动地等着卫律之剑的降落,要杀要砍任人来的样子。
  反正决心一死以殉国的苏武软硬不吃,卫律只好改变策略,继续诱降:“苏先生,我佩服你的勇气和决心!不过又何苦为了什么子虚乌有的节操搭上自己宝贵的生命呢?这样做未免有点冒傻气。俗话也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命都没了,其他的从何谈起?就说我自己吧,我以前也曾经背叛汉朝,投奔匈奴,现在承蒙单于看得起,赐号称王,拥兵数万,牛马满山,富贵如此,不亦快哉!倘若苏先生如我一样归顺匈奴,我保证明日你就会和我一样贵不可言。反之,就会被横尸荒野,成为豺狼口中食物,又有谁知道先生的苦心呢!”卫律高谈阔论,谆谆善诱,痛陈利害关系,却没有说动一心报国的苏武,因为任凭其舌灿莲花,苏武都没有答应,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晚安
  看到此种情形,应该也很难说动苏武了,卫律只能祭出最后一招,以退为进:“那好吧,看来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我成全你。当然我还请你再想想,到时候如果你想通了,幡然醒悟过来,听我的话,归降匈奴,我还是愿意和你称兄道弟;过了今日,还不能定夺,即使以后要改变主意,想再见到我,就迟了。”听到卫律如此侮辱性地喋喋不休,苏武也火了,当面大骂道:“别说了,我听够了。卫律,你还有没有羞耻心?你身为汉朝臣子,却为贪图富贵不顾节操,背信弃义投降蛮夷异0族,卖0国求荣,背0叛大汉,人人得以诛之,我恨不得唾你两口,还见你干什么!民不怕死,奈何以死相挟?最重要的是,匈奴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生死,你不仅不能持正妥善处理,化解外交危机,反而变本加厉挑起两国纷争,让事态越变越坏,还要拉偏架,在一旁隔山观虎斗,报应立现也。你可知道,昔南越国杀死汉使,后被汉灭掉后变为九郡;同样,大宛王杀死汉使,他的人头被砍下悬于长安宫廷北门示众;更有朝0鲜杀死汉使,立马招来灭0国之祸。还算匈奴单于有理智,没干过杀汉使此种蠢事。不然强大的大汉绝对不会善罢干休。其实,说白了,你也不用再以死来吓唬我,你明知我不会投降匈奴,却想借处理汉使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怕只怕到时会给匈奴带来灭0顶之灾,不要怨我丑话说在前头,你自己掂量一下吧。”
  @独孤求败AH 2021-12-08 13:43:11
  看了你像屎一样的帖子,我震惊莫名。。。如果你这样的帖子都能博得眼球,我就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谢谢大家。
  -----------------------------
  哈哈,看了你同样充满屎味的评论,我也有点震惊莫名,哪来的大腕啊,踩你哪条香尾巴了?不就他娘一历史解读书吗?居然能扯到文学类的诺贝尔文学奖来,看来诺贝尔确实欠你一个奖项,可能也有人提名了,诺贝尔离题万里屎评奖,你又调皮了,不要只记得谢谢大家,赶快去讨奖啊。我这帖子之前天涯煮酒曾连载过,点击也过百万,这是整理重发版,现在天涯有点冷清了,可能读者比以前少了,但咱们不是太在乎,每天就发那么一点点,当是因天涯发帖能出五本书的感恩,不会请外援把数字搞好看的。至于我的帖子能不能博得眼球,这个用不着你操心,自封一个至高点说别人帖子像屎的,那也只是你的个人观感而已,毕竟我也不认为你的评论很高明,感觉就是一个很自命清高的屎人,还到处弄点屎味得瑟。我没说自己多能博眼球,在开放论坛谁都能发帖。反正我的历史专栏文章在南方都市报等报刊也曾有千字三到五百元的稿酬,新0浪博客历史连载文章也有上千万点击,能不能博眼球各位都有不同观感,就不用你在此枉作小人了,更不奢求所有人都喜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萝卜白菜各有各爱,你自便,不过如果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还是为你高兴的,因为混论坛那么久,我从来不会把别人辛辛苦苦写的帖子只用一个屎字来形容,那不仅显得没家教没修养没礼貌,还涉嫌妄自尊大,这个就有点不智了,你说呢大腕?
  晚安
  (6)流落北海

  面对如此铿锵有力的反击,卫律也知道不能以三寸不烂之舌胁迫忠心耿耿的苏武降匈,只好灰溜溜地禀报单于。

  匈奴单于见苏武如此忠心,如此舍生取义,激赏之余越发想争取他归顺匈奴,在正常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就想到了用非常手段来降服之,那就是人见人怕的酷0刑。
  时值严冬,胡地正下着鹅毛大雪,非常寒冷,滴水成冰的样子。单于命人将苏武囚禁于一个大地窖中,断了水源和食物,想让其在绝望中改变初衷,企图由此逼其就范。

  然而,单于却低估了苏武的坚强意志,正所谓“威武不能屈”是也。没有水和食物,苏武就靠吞食雪片和衣服上的毡毛充饥,居然也能奇迹般地挺了过来,数日不死,近于神迹。
  不明就里的单纯匈奴人见几日不吃不渴的苏武还活得好好的,以为苏武是天神降生,或且是有神灵庇护,于是也不敢再难为他。

  只是,鉴于他也没有表示归顺,软硬不吃刀枪不入,便草草将其逐到北海(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荒无人烟之处,让他放牧一群公羊。临行前,匈奴单于还恶作剧般地幽了苏武一默:“我很敬重苏君的报国忠心气节,既然你不愿意投降,那我只好让你去放羊,如果你能等到公羊产出羊奶或生了羊羔,那时候你就可以回国了。”简直是一绝,谁见过公羊产奶生小羊?说白了就是不想放苏武回中原,甚至于常惠等使团中不肯投降的汉使,也都被分别扣留在其他地方,不准回国。
  晚安
  就这样,苏武告别了使团同伴,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牧羊。

  面对一片天之涯海之角的茫茫湖水和连绵山脉,如果没有人帮助,在那种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古代,苏武根本不可能单凭个人的能力逃回汉朝,也只能是凭着精忠报国的不变丹心在那种不毛之地苦熬日子了。
  在那鸟不拉粪的流放地,唯一与苏武日夕相伴的,也就是那根代表汉朝的符节和匈奴单于送给他的一群公羊,倒是充满了悲壮的雄风。宁死不屈的苏武就这样每天拿着汉廷的符节,孤苦伶仃地在北海放羊,心里却无时无刻不想回到中原。

  因为山高地远,到北海后苏武也不可能接到匈奴人运来的食物,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除了挖草根逮兔子充饥,用雪当食水,打不到野兔时甚至于要掘取野鼠所储藏的过冬野生果实来吃,太冷的时候挺不住,苏武就只好与公羊们抱团取暖,苦不堪言。
  尽管如此,他还不忘符节不离身地随带着,就连睡觉时都放在身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符节上挂着的牦牛尾毛(装饰物)全部掉光了,被思乡之情催生的寂寞很能催人老,苏武也从青丝变白发,头发和胡须全白了,令人唏嘘,催人泪下。

  大约过了五、六年,匈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边上围猎,刚巧碰到了在此牧羊的倒霉汉使苏武。
  晚安
  在这种鸟不拉粪的极地,好多年已经没有和人说话的苏武,碰到如此热闹的人气,突然就有了凡人遇到神仙的激动,掩饰不住的狂喜,在那种人迹罕至的极端生存体验中,没有比这样的偶遇更令人欣喜若狂的了,如果是换了你,你会是怎样的反应?
  所以,难得见人的苏武,也放下了最初的矜持,热情地敞开了紧闭的心扉,和匈奴人打成一片,还自告奋勇地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匈奴人结网打猎,矫正弓弩,态度来了个180度的转变,从最初的一片冰块变成了热情的沙漠,就为了这相当珍贵的荒漠中的尘缘,再没有了政治和节操上的纠结和分野,只是纯粹的人与人的单纯交往和互相取暖,在这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

  有时候,环境对人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巨大的,不能改变环境,最后只能改变人。
  看到大汉使者如此的和蔼可亲,手艺也相当不错,匈奴於靬王颇为器重苏武,看到他折腾了这么多年,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便好心地供给他衣服、食品,让他的日子过得滋润点,大家皆大欢喜。
  晚安
  转眼三年多过去了,由于於靬王得了重病,想在自己临死之前切实为苏武改善生活,于是便赐给其马匹和牲畜,还有盛酒酪的瓦器,以及可以挡风避雨的圆顶毡帐篷,让他安心地居住下来,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以说是自苏武北海牧羊以来的最好时光,是上0帝特别赐予其的极限生存体验的特别“甜点心”也。
  可惜好景不长,於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便都迁离了这片土地,苏武又一次陷入了孤苦伶仃的境地。这还不是最坏的,因为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让他更加孤苦寂寞,一下子苏武又陷入了“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穷困潦倒之中,在冰天雪地中苦熬日子,继续体验生命的极限,还真是好事多磨。
  我们不知道苏武是以怎样的悲苦心情在落日黄昏时想念远方的故国和亲人的,那又是怎样的愁肠百结,我相信没人能讲上话的他可能有时甚至会感觉自己是个哑巴,不过支撑他的绝对是要活着回国的信念,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精神原0子弹,我们只能是为其的忠心耿耿流下热泪,为大汉这种大写的人,千古相传的神人。
  晚安
  当然,意外还是有的,生活也经常充斥着意外,然后让乏味的生活多少能活色生香一点。比如在异国他乡遇故知,李陵与苏武这对历史悲情人物的相遇,这对好朋友的遇见确实是既意外又尴尬,不能不慨叹造物主的残忍。

  那么,这对意外相遇的好朋友,会有怎样的的尴尬对白?历史事实上很会“扮鬼脸”,就像人生那变幻莫测的诡异历程。
  因为李陵降匈,又因为苏武不降,于是两个好朋友有了冰与火般的艰难对话。

  一开始,李陵是不敢见苏武的,他也怕那种不合时宜的责难和误解。时间一久,大家心情都有点平复了,而且不管如何折腾,苏武就是丹心不变,于是单于敬佩之余,便只好硬着头皮派苏武的好朋友李陵当说客去北海劝降,兴许能说动苏武也不一定啊。
  (7)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见到曾经的铁哥们,那感觉确实是怪怪的。

  一番无关痛痒的寒暄叙旧之后,便是各自的言语交锋,为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尽管有热酒和辣舞相助,却也去不掉这尴尬的谈话氛围。

  李陵明知劝降不易,既然是待自己不薄的单于之托,也只好硬着头皮做一个卖力不讨好的说客了。
  晚安
  “苏兄来匈奴也有些日子了,前些时候各种烦心事纷扰,未能与兄一唔,恕罪。实不相瞒,单于待我不薄,也知道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游说你归顺匈奴,咱们也明人不说暗话,一定开诚布公,不会强迫你,朋友就贵于以诚相待,你说呢?关于你的事,从别人口中我多少也知道了一些情况,更加钦佩你的气节,我就做不到。不过,话又说回来,从你的立场来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却白白地在人迹罕至的极地受苦,如山中自生自灭的花,坚强给谁看?汉廷不能看到你的信义,纯粹是在浪费你的宝贵生命,人生苦短也。撇开这些不说,就单说你的大哥和弟弟,都因为服伺皇上不周,稍为犯错,或办事不力,怕皇上怪罪,全都以自杀告终。而且我要离开长安的时候,你母亲已离开人世,是我送葬到了阳陵。据说你年轻的老婆也改嫁了,家中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可这十多年一忽儿过去了,生死未卜。人生本来就如朝露,转瞬即逝,你又何苦这样折磨自己!我也是一个遭受变故之人,当然知道你的心情,想当初我刚投降时,也是要死要活地穷折腾了一阵子,发疯般地认为愧对皇上和江东父老,加上老母妻儿被拘禁做人质,我绝对能理解你不想投降的心情,甚至于比你还甚,不过痛心疾首又有何用?你的痛苦有谁知道又有谁在乎?全是无用功。现在汉皇年纪也大了,再没有以前那么励精图治,法令随意改变,甚至于草菅人命,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也有几十家,人有旦夕祸福,安危更加不可预料。你还打算守哪门子节呢?这不是愚忠吗?何不和我一样归顺匈奴,享受生命的喜悦,不再受苦,不也是一种最明智的人生抉择吗?所以,请君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李陵谆谆善诱,说得也不无道理。
  晚安
  只是李陵没有想到苏武是如此的愿意以身许国,纵然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都在所不惜。

  “我能理解你的心意,不过我苏家父子世受汉皇栽培,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近臣,此种大恩大德,我不惜以一死效忠,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之刑,也心甘情愿。能为大汉而死,我死而无憾,求求你不要再说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苏武十分坚定地说。
  这确实是一场艰难的“世纪谈判”,因为出发点和立场不同,甚至于人生路线已不同,而让谈话变得生涩起来。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是在一种还算平和的故友相聚氛围中进行的,却是谁都说服不了谁,而且更加没有强迫的意味,只是大家各为其主的努力和坚守而已。
  因为苏武坚持了这么多年,向汉之心早已坚如磐石,如果要投降也用不了等这么多年才做,并不因为李陵的到来而能轻易改变其态度,不然的话,这么多年的苦便白受了。

  所以李陵便只能改变策略,先谈天谈地谈故土,还与苏武共饮同醉话当年,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反正也只是按照单于旨意循例劝说一番,并没有什么志在必得的努力,良心上也不太想难为自己的好朋友。到了最后,李陵有气无力几近央求地重复这样的话:“酒也喝了,旧也叙了,要说的话我都说了,本着对你自身的利益着想,你一定要听从老友我的意见啊。”
  晚安
  苏武听到李陵的一番肺腑之言,当然也是噙着热泪想了又想,能与老友承欢匈奴,享受荣华富贵,又何尝不写意,关键是到了最后都过不了自己那精忠报国之决心的那一关,所以面对老友的美意,便只能是硬起心肠继续拒绝:“我知道兄弟是为了我好,我又何尝不想享尽荣华富贵呢,只是用背叛0祖国的代价来实现,这却不是我的本意。不过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你一定要我投降,那我情愿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吧!以明我志。自从来了匈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兄弟勿需再多言。”

  话说到这份上,李陵当然知道再说下去也没多大意思了,反而从苏武大义凛然的报国之心中,窥见了自己苟且偷安的“小”来。人各有志,面对如此真诚的朋友,便只能是喟慨长叹道:“啊,苏武果然是铁骨铮铮的义士!顶天立地的好汉也。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我李陵与卫律更加显得罪孽深重,简直是无以复加!枉为男儿也。”说完,泪如雨下,湿了衣襟,自顾羞愧地挥手而去,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临别时,李陵想亲自送礼物给苏武,以表示钦敬,却又为他气壮山河的效国斗志相形见绌,不敢再见到他,最后感到不好意思,还让自己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以备不时之需,生活也不会那么单调,朋友能做到这样,也算是君子之交,没什么可说的了。
  晚安
  就这样,两兄弟不辞而别,泪只能往肚子里流了。大家便只能是你牧你的羊,我做我的闲官了,虽然互相惦记着彼此,毕竟也只能如此而已。

  后来苏武回国,还曾殷勤写信劝滞留匈奴的李陵归汉,面对太多的历史纠结和恩恩怨怨,李陵当然不是说想回去就回去(人最痛苦的可能就是有家不能归了),所以写下了那篇著名的《答苏武书》,尽诉自己不想回去的衷肠,最后以“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之词话别,这是一种命运的揶揄,大有生离死别的况味,那份悲壮就不用提了。

  总之,苏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连找个说话的人都难,候鸟来了又走,他却餐风宿露地苦熬日子,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精忠报国故事,就为了心中不灭的信念,令人钦佩不已。

  忽然有一天,当初不辞而别的好友李陵又突然现身北海,这次倒不是要劝降,而是来通传消息,向他报告汉武帝的死讯。因为匈奴人在边界上抓到了云中郡的一个汉朝俘虏,无意中知道汉皇驾崩了。苏武听后,立马哭得死去活来,直至哭到吐血,而且每天早晚不停地设道场吊唁,一连持续了几月之久。

  到了后来,连下令囚禁他的匈奴老单于也死了,尽管新上位的匈奴单于有心和汉朝缔结友好关系,却没有放苏武回去的意思,而是将放逐进行到底。
  晚安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刘弗陵继位,趁着和匈奴人达成和议,便积极寻找滞留匈奴的苏武,匈奴却百般阻挠,公然对汉廷撒谎,说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到了匈奴,急中生智的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一起去见汉使,抓住个时机,立马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苏武和其他被扣汉使这些年来在匈奴的遭遇。知道苏武仍然健在,于是汉使依常惠之计诈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到了一只大雁,雁足上系上帛书,告诉我们说苏武现在北海。”汉使这么一说,单于也不知真假,还以为苏武有神相助,再瞒天过海诈傻扮蒙都不大可能了,还会对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只好尴尬地表示歉意,痛快地承认苏武等人的确还好好地活着,并表示完璧归赵,把苏武等九人送还,以此对汉朝示好。

  李陵听到好友绝处逢生,于是为苏武感到十分的高兴。于是,安排酒筵向苏武道贺兼送别,两兄弟又一次一醉方休,苏武当然也想老友归汉,曾作鼓动,李陵掂量了一下说:“苏君在胡地牧羊十九年,一朝归汉,定会中外扬名,功绩赫赫,即使翻遍古书,也没有第二个人如你这样精忠报国的,可喜可贺!说到回国,我李陵又何尝不想,可惜我已经回不去,假如汉廷没杀戮我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庶几还能回心转意,现在事情已经弄得这么糟,我也绝了这条心,没什么顾念了,我想作为朋友,你一定能理解我的苦心!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便是永远隔绝再无见面之日了!”

  说罢,大家便泪水涟涟地对望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