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帝王系列传记三部曲(汉高祖、汉武帝、汉宣帝,长篇连载)

  就这样,不想等死的赵建德、吕嘉见势不妙,只好在半夜时分夺路出逃到海上,路博德从南越降将口中知道了此二位“罪魁祸首”的去向,于是连忙派人跟踪追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吕嘉此回也是插翅难飞,最后南越王赵建德被路博德的校尉司马苏弘生擒,而吕嘉被原南越国郎官都稽活捉。

  随着贼首的落网,南越平0叛也大功告成,而其时戈船将军、下濑将军的部队以及驰义侯所率领的夜郎军队尚未赶到增援地点,就提前打扫战场了,可喜可贺。

  看到国王都成了俘虏,南越国所属各郡县以及苍梧王赵光当然也无心恋战,纷纷弃甲易帜,投降汉朝。而桂林郡监居翁、揭阳县令等皆不战而下,投入汉朝温暖怀抱。

  汉武帝于是不失时机地将南越旧地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直属中央管辖。就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历93年之后,终于被汉朝收于麾下,成了新的行政区,更是让大汉的国土大0大拓展,汉武帝的武功也达到了顶点。

  有如此佳绩,汉家好儿郎班师回朝之后,豪爽又英武的极品天子汉武帝当然不吝赏赐,对立功人员大力嘉奖。除了加封路博德食邑,还封立了头功的杨仆为将梁侯,苏弘为海常侯,都稽为临蔡侯;甚至于连南越降将原苍梧王赵光等四人都被封为列侯,皆大欢喜。
  汤圆甜甜,好运连连,祝各位元宵快乐
  而在西南方,汉武帝派中郎将唐蒙征夜郎,打通西南夷。早在公元前135年,当汉人助南越王国对抗闽越王国时,唐蒙就为了寻找新的进军通道,“从窄关(四川合江)出发,先到夜郎国,再向东进,又到且兰国,终于发现通牂牁江之路。”(柏杨《中国人史纲》),除了在攻打南越国时发挥作用,还收服了西南诸国,设七个郡。

  总之,汉武帝时期,外事“四夷”,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最终奠定了大中华的疆域版图。而在东北方,他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在南方,派中郎将唐蒙通夜郎,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灭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新郡十七个),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居功至伟。

  最后,我们来说说汉朝收服朝鲜的事,正如苏武所说,这便是杀使者惹的祸,那就是朝鲜国王卫右渠派人刺杀汉朝使者涉何之事。
  晚安
  (4)征战朝鲜

  据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称:“纪元前一0九年,中国派遣使节涉何到朝鲜王国,游说朝鲜国王卫右渠取消独立,归附中国。卫右渠拒绝,但仍很礼貌的派人送涉何北返。想不到涉何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回国途中,走到两国交界的清川江,竟把好心肠的护送人员刺死,然后向皇帝刘彻报告说他杀的是朝鲜大将。”
  为此,引起了很大的外交风波。卫右渠一怒之下,派人刺杀涉何,中朝两国由此交恶并开战。

  汉武帝于是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出兵远征卫氏朝鲜,次年(公元前108年),强渡清川江,攻陷首都王险城(平壤),卫右渠为自己的不冷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卫氏朝鲜灭亡。汉朝遂置乐浪(朝鲜平壤)、玄菟、临屯、真番(汉城,即今之首尔)四郡,这也是朝鲜半岛北部第一次归入中国版图。

  以下,我们来详细讲讲其来龙去脉。

  据百科知识介绍:“在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朝鲜’一词的是《尚书大传》中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有谓‘朝鲜’即‘朝日鲜明’之意,‘朝’读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记》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集解’引张晏云:‘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索隐云:‘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讪。’朝鲜与韩国这两个汉源词在英文中皆被翻译为Korea(高丽)。”
  晚安
  而《汉书•朝鲜传》曰:“朝鲜王满,燕人。自始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伇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在者王之,都王险。”

  大意就是说,朝鲜王卫满曾是燕人。燕国在全盛时期,曾占领真番、朝鲜为属地,在此设置官吏,修筑边防要塞以便固守。当强大的秦王朝灭掉燕国之后,这一带便成为辽东郡的外部边界。到了汉朝一统天下,因该地山高皇帝遥远难于守卫,所以也只重修了辽东地区的原有边塞,以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燕王卢绾谋0反,事败逃入匈奴,卫满趁机立马聚集亲信千余人,头梳发髻同时穿上蛮夷服装向东逃出边塞,渡过浿水,然后占据秦时旧地,自立为王,逐渐把真番、朝鲜的蛮夷部落和跟着其从燕、齐国出逃的人归于自己的统0治之下,成为他的臣民,建都王险,逍遥做朝鲜王。

  到了汉惠帝和吕后时期,因天下刚趋于平定,没有太多的力量威慑朝鲜,所以辽东太守便与卫满约定:由卫满作为汉朝外臣,负起保护汉朝边塞之外的蛮夷部族不对汉朝进行侵扰的责任,而各蛮夷部族首领要晋见汉天子,卫满也不得阻止。
  晚安
  因为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关系,这样的约定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君子协定”,也根本没有对朝鲜形成真正的威慑,玩的是大人吓小孩的那套把戏,所以卫满不仅不乖乖听话,做汉朝的属臣,还趁着有利时机,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用兵和“金0元外交”两种手段软硬兼施,把周围的弱小部族都变成自己的“小弟”,连真番、临屯等比较强的部族都臣服了卫满, 这样卫氏的国土便急剧膨胀,一下子就达到了方圆数千里,成为当时一霸,也严重威胁到了汉朝的安全,边患不断。

  当王位传到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时,有心和汉朝对抗的卫氏朝鲜不仅收留外逃的很多汉人以充实力量,而且卫右渠从未到长安朝见过汉天子,甚至还阻止辰国国君晋见汉天子,也就是公然撕毁了与汉朝的协定,有要单干的意图了。

  看到朝鲜想独立,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不得不派使臣涉何前去朝鲜劝诱卫右渠放弃独0立念头,最终因不肯服软的卫右渠拒绝接受诏令而引起了轩然大波,直至开战,始料不及。

  这只因为汉使者涉何是一个胆大妄为的莽夫,游说失败后恼羞成怒也害怕回去不好交差的他,竟然把好心送汉使团返国的朝鲜使者,在两国交界的清川江刺0死,这个包括朝鲜副王长,然后迅速渡江,进入汉朝地界,因怕朝鲜报复是也。回来之后,涉何还脸不红心不跳地报告汉武帝说他杀0死了朝鲜大将,立功大大的。汉武帝大喜,基于此,皇帝不仅不对涉何加以问责,还任命他为辽东东部都尉,表示奖赏。朝鲜人知道后当然非常恼怒,立马派兵攻击辽东,将涉何杀0死,冤冤也只能这样相报了。
  晚安
  而脑袋发热得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卫右渠却由此遭受了国破人亡的厄运。因为汉武帝于次年(公元前108年)就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出兵远征卫氏朝鲜,强渡清川江,攻陷其首都王险城(平壤),干净利落地把卫氏朝鲜给灭了。

  总之,杀害汉朝使者的都没有好下场。

  当汉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之后,一场恶战势在必行。朝鲜王卫右渠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惹来汉大军入境攻打,明知不是对手,却只能硬着头皮派兵占据险要之地负隅顽抗了。

  起初,远道而来的汉军并不顺利,在南越战斗中叱咤风云的猛将楼船将军杨仆,带领的七千齐军风尘仆仆地先行抵达朝鲜都城王险。坚守王城的卫右渠得知杨仆的先头部队势单力薄,无法形成有效攻势,于是便大胆出城袭击杨仆,来个先下手为强。果然杨仆兵少,在朝鲜大军面前即时被击溃,只能逃入大山之中藏匿起来,达十几天之久。避过了敌人的兵锋之后,才逐渐招集散兵游勇,重新成军。而左将军荀彘也好不到哪里去,其率部攻击朝鲜水西军,未能攻破。
  晚安
  因为战争上的阻滞,初期的战事没能旗开得胜,汉武帝只能“走捷径”,除了利用军事压力,还通过外交压力逼朝鲜就范。于是汉天子派使节卫山前往朝鲜,软硬兼施劝谕卫右渠归顺。卫右渠原本就对自己错估形势,并做出出格行为而遭受强大汉朝攻击有点懊悔,想到自己根本不可能和汉朝抗衡,便乐得找个台阶下,所以连忙接见卫山,叩头道歉道:“我原本早就有归顺之意,只是害怕两位汉将不依不饶,甚至用欺诈手段把我给杀了,所以被迫应战。如今汉天子亲自派信节来接洽,我想也是很有诚意,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现在我就答应汉天子的要求,再次归降,大家罢了干戈。”于是,和谈即行达成,卫右渠同时派太子前往汉朝谢罪,并献上良马五千匹,还为汉军接济军粮。

  就这样,按照达成的协议,朝鲜太子要去长安朝见汉天子,却在出发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变故。当时朝鲜太子不是轻车从简去的长安,而是率领手持武器全副武装的一万余众去的,原本两国就互相猜疑,这么兴师动众的,哪像是去谢罪呢?倒像是要去执行刺0杀任务嘛。

  所以,朝方人员将要渡水时,卫山和荀彘怕节外生枝,于是便要求朝鲜太子不要让手下人携带兵器,朝鲜太子也知道汉人不信任他,更怕卫山和荀彘用诈术在半途杀了他,猜疑之间便索性不肯渡水,而是连人带马返回。这样一来,和谈一事也就告吹了。倒霉的汉使卫山回到长安将此事报告给汉武帝,汉武帝居然把办事半途而废的卫山给办了。

  既然和谈之路已经被堵死,那就战吧,看谁的拳头够大。
  晚安
  因为荀彘率领的燕、代地区的兵士比较骁勇剽悍,很有战斗力,所以他率先攻破朝鲜水上军,然后顺势向前推进,一直逼临至王险城下,并把其城西北包围起来。杨仆也趁机率领所部前去会师,同时屯兵于城南,形成合围之势。卫右渠见汉军来势凶猛,便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龟缩在城里坚守,居然也能让汉军一连数月未能攻下。

  由于战事旷日持久,对劳师袭远的汉军很是不利,甚至产生了思乡厌战的情绪。尤其是楼船将军杨仆所率的齐国士兵,因曾经尝到过战败的屈辱,更是心怀恐惧无心恋战,对此连杨仆都感到无能为力,所以在围城过程中,很多人主张罢战,以便和平解决,在南越战中勇猛无比独挡一面的杨仆,此时居然成了主和派,这就和主战的荀彘产生了龃龉。

  当时荀彘督促军队对朝鲜都城发起猛攻,逼其投降。眼看形势吃紧,朝方就暗中派人与主和的杨仆私下商定归降之事,谈了多次但却没有达成最后决议。这边厢,荀彘也几次和杨仆商约共同攻城的日期,但杨仆因单方想与朝鲜私定和约,所以置之不理,拒不与荀彘一同攻城。

  而且荀彘除了用军事打压,也学汉天子采取怀柔政策,派人劝说朝鲜归顺,以免遭受灭顶之灾。居然朝方对荀彘伸出的橄榄枝没有什么善意回应,就因为此前已经和杨仆密谈,这“一女也不能事二夫”吧,故此对荀彘爱理不理的。
  晚安
  荀彘知道此中蹊跷之后,很是不满,你杨仆指0挥军0事不力吃了败仗就算了,居然还和朝0鲜私相友善,串通一气,在背后乱搞小动作,所以越想越不对,甚至开始怀疑杨仆有叛0国0投敌的勾当,从而引起了荀、杨两位将0军的不和。这一不和让两位将0军都成了历史悲剧人物,一死一贬,得不偿失。尤其是杨仆这个曾威震敌胆的名将,他在南越0战场上的势如破竹叱咤风云,曾被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赞曰:“卫青开幕府,杨仆将楼船;汉节梅花外,春城海水边。”却在朝0鲜坏了英名,晚0节不保,呜呼哀哉。
  因为这哥俩一闹别扭,当然配合就无从谈起,也只能是贻误战0机。当初杨仆受命率兵五万横渡渤海,本以为大有作为,却因被初战受创束手束脚,最终又因骄傲自满、指0挥不力、战术陈旧、士卒伤0亡惨重而被汉武帝判0死,后赎为庶人,可谓是英雄末路。而立功心切的荀彘还过激地私自扣0押杨仆,灭掉朝0鲜之后,汉武帝把争功的荀彘给办了,弄了个两败俱伤。
  因为当时汉武帝从前方密0报得知荀彘、杨仆配合不力,还离0心离德,导致了王险城久攻不下,很是恼怒,所以决定派济0南太守公孙遂前往督战纠偏,同时授予公孙遂尚0方宝0剑,遇事可先0斩后奏,见机行事。
  钦差大臣公孙遂一到,憋了一肚子气的荀彘立马向其阴参杨仆的罪状,认为朝鲜王都之所以久攻不下,皆因楼船将军好几次不按照约定一同攻城,失去了大好时机,甚至把自己对杨仆的怀疑也一并和盘托出,还主张先发制人把有“二心”的杨仆控制起来,以免生变。

  公孙遂一听,感到大事不妙,没有经过多少精密考虑便同意荀彘的扣押计划,然后用天子符节召杨仆来左将军营中商议军机大事,不明就里的杨仆一到,即被左将军帐下武士强行关押,同时把杨仆所属部队收归麾下,合成一处。公孙遂将此事报告给汉武帝之后,汉武帝大怒,将办事轻率的公孙遂诛杀。

  左将军荀彘收编了杨仆所部之后,军力大增,旋即发起了对朝鲜新一轮的猛攻。眼看都城守不住,朝鲜各路大臣相互商议道:“当初我方打算向楼船将军投降,而今楼船将军已被扣押,由左将军荀彘统领汉军,军力锐不可挡,恐怕我方要吃败仗了,而国王偏偏又不肯向左将军投降,祸害将至,我们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吧。”于是大限临头各自飞,作鸟兽散,很多人还投向了汉军大营。
  晚安
  唉,同样是投降,投降谁还不一样?难道楼船将军杨仆给出的条件更加优厚些?这朝鲜国王真是看勿懂,这样迷糊的领0导人,也只能被动等死了。

  果然,当年夏季,危急之中的朝鲜大臣尼相参就派人杀0死了朝鲜王卫右渠,让朝鲜举国投降。

  原本以为能大功告成了,最难征服的朝鲜,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了。谁知风云骤变,汉军此时却空欢喜一场,因为尚未开进王险城接收“革0命成果”,居然原卫右渠的大臣成己降而复叛,而且率部进攻汉朝官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朝鲜的民风剽悍轻易不肯屈服。

  遭遇如此变故,左将军荀彘立即指派卫右渠的儿子卫长、降相路人的儿子路最告谕其民,劝他们要归顺汉朝,然后把反复无常的成己给杀0掉了,“擒贼先擒王”,局势也立马平静下来,并得到有效控制,朝鲜便由此平定,并列入了大汉版图。

  为了能进行有效管理,汉朝特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进行垂直统辖,正式纳入汉的统治范围。然后对原来的朝鲜大臣大肆分封,加官进爵。刺0杀朝鲜王的尼相参为清侯,劝说有功的卫长为几侯;而路最的父亲朝鲜相路人因为降汉而死,颇有功劳,也封为涅阳侯。

  既然朝鲜已经平定,左将军荀彘原本以为自己也会立功授奖,万万想不到的是,等待他的却是被处死的厄运,始料不及。
  晚安
  这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汉武帝认为他军事手法太极端,用欺骗方法非法扣押杨仆,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差点引起兵0变,所以在征还之后以“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也就是因争功相嫉、计谋乖戾而被当众斩0首。

  当然,他的对手楼船将军杨仆,这个汉武帝时代大名鼎鼎的“十酷0吏”之一,也因擅自行动,配合不力,贻误军机造成重大军0事伤亡差点受死,赎身后成为平民。原本封建时代的酷0吏表面上看似风光,升迁很快,却是“死得很难看”,既当打手又当替0罪羊,往往结局很悲惨,卖身求荣的结果,便只能是吃得咸鱼抵得渴了。

  于是,把民风剽悍很难征服的朝鲜“收归国0有”之后,汉武帝的武功更是达到了“空前强大”的境地,无愧古代“铁0血皇帝”的称号,真是能打、善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正如修《汉书》的班固所说,当初箕子居住在朝鲜,用“仁义礼智信”教化百姓,大家知书达礼,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后来由于官0员和经商的越来越多,鱼龙混杂,风气大变,发展到盗贼横行,民风剽悍,逐渐成为麻烦之地,变故渐多,也逐渐成为汉之边患。正如某位朋友所说:“朝鲜半岛向来是中原政权难以征服的险地,而且一旦有变,必牵扯到中原。”所以汉武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对其用兵,更是理由充足,而且从历史上朝鲜和中国的政治军事关系看,大有必要也。

  汉武挥鞭,果然锐不可挡。
  晚安
  第6章 一统江湖-推恩令与内朝的由来

  (1)“推恩令”:汉武政治0变革厉害一招

  好,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那些威风事儿暂告一段落,这位桀骜不驯又雄才大略的“追风少年”,因其绝世武功造就了一个人才辈出、野性昭彰的英雄年代,这些我们在前文讲得也够多的了,如果说这是他一统江湖的硬实力的话,那么他加强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软实力,可谓是并驾齐驱,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同样重视。

  因为要把汉朝变成当时世界的“巨无霸”,保持长治久安,除了铁蹄驰骋,开疆辟土,同时对内也要施行仁政、加强法治,尤其是加强中0央集0权,维护社会稳0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就涉及到了汉武帝为“一0统江湖”而推行的推恩令,以及削弱相权、建立内朝的一系列政权建议之内政方针,成为帝国长治久安的两个轮子,在此我们来重点讲讲推恩令与内朝这两个汉武时代最重要的内政举措。

  先来说说推恩令的施行。

  关于“推恩令”,据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主父偃说上(即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晚安
  也就是说,推恩令是汉武帝的身边红人、内朝政0治顾问主父偃提出的,目的就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0央集0权。

  关于主父偃这个脾气乖张又精通纵横术,还好“倒0行逆0施”整人,经常被人排挤却能一年连升四级,最后不得好死的颇有争议之历史人物也是故事多多,我们将在讲完推恩令后分享他的传奇人生故事。

  在他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的这段话里,大意就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地方圆不过百里,势力较弱,也好控制。而现在的诸侯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力量足以对抗中0央。而且对他们管理粗疏的话,就容易助长他们骄0奢淫逸、胡作非为的风气;而如果对他们管理严格逼得太急,则他们很容易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朝0廷,危及中0央集0权,甚至于江山易0色,对统一不利。

  所以,为了汉朝不分崩离析,长治久安,必须要削弱王国势力。此前晁错也曾强力削藩,因是一付虎狼之药,副作用很大,引起了七国之0乱。这次很会术数的狡猾的主父偃不再重蹈覆辙,而是用和风细雨的“温柔手腕”(“柔能克刚”也),因此他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那就是令诸侯王把王国土地推恩分封给自己的子弟,细分王国。表面上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皆大欢喜,而实际上却是削弱了诸侯王的权0力,“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居然还让吃了暗亏的诸侯王很高兴,没有什么反弹迹象,主父偃果然是玩弄权术的高手,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功,不得不高山仰止。
  晚安
  既然说到“推恩令”这个汉武帝时代思想变革和政治0变革“二合一”的重要历史名词,就不能不涉及到它推出的历史原因或历史背景,以下我们来简单说说。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立国之时,基本上实行的是分封制(刘邦当时基本上也就是一个纵约长),即给皇族子弟或功臣封王封侯,尤其是封王的各路诸侯,有高度的“自治权”,既拥有自己的政府又有自己的军队,这种行政和军事的“二合一”,也事实上造就了不利中0央集0权的“国中国”,直到韩信、英布等有实力的异姓王的“谋0反”,刘邦才意识到王国的土地是不能分封给外人的,于是为了巩固刘0汉政权,来个著名的“白马之盟”,即所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非刘氏皇族不得封王,以为这样就会江山永固,传至千秋万代,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家0天下”,最终还是发生了以势力逐渐坐大的刘氏王为主要造0反单位的“七国之0乱”,始料不及。

  其实,汉初的政治0体制基本上是沿袭秦制,在中0央集0权的大体制下,又实行郡县与分封并存的体制,作为西汉中0央政0权初立的过渡管制手段。这正如柏杨先生在其《中国人史纲》一书中所述:“西汉王朝行政区域的划分,采取‘郡’、‘国’并存制度。当时人们的看法,认为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于不分封——如果封国林立,到处有皇族据点,陈胜、吴广星星之火,便不会燎原。西汉王朝则采取折衷办法,一方面仍保留秦王朝的郡县制度,一方面也恢复周王朝的分封制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