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否极泰来,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的主父偃,终于因一封奏章完全改变他的命运。
那时候,在京城几乎是众叛亲离无法生存的主父偃(由此想起了曾经的苏秦那艰难的“联0合国秘0书长”之路),毫不畏惧直接走“华山一条路”,那就是给汉武帝写一篇反对意味甚浓的奏章,求的就是逆向思维引起关注,果然也押对了宝,后来主父偃便迎来了咸鱼翻生的日子。
牛人嘛,自然会有牛招。
因为这一招还真是有点铤而走险的况味,运气好的话会迅速引起关注,而弄不好让皇帝恼羞成怒可能要人头落地,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割伤自己,常人估计也没有那个胆。当然主父偃倒霉了那么久,这次运气超好,奏章不仅很顺利传到皇帝手中,还让皇帝直接就划红0圈批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按照历史牛书《史记》的表述就是“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也不知道皇帝是否记得卫青曾大力推荐过主父偃,早干什么去了?
总之,对于主父偃的那个奏章,皇帝是“朝呈暮见”,主父偃很快就得到皇帝召见,这一刻他可已经是望眼欲穿了。据说这奏章一共写了九条,其中八条是律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有一条是反0战的,也就是他反对铁0血皇帝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认为是劳0民伤财,换句话说就是立心和皇帝过不去。
反正,这主父偃好像是要吃定汉武帝一样,似乎全部摸清了皇帝心思,这“富贵险中求”的逆向书奏,居然让皇帝立马就见了他,并没有因言废人。
最可喜的是,皇帝还同时召见了两个和主父偃一样“英雄所见略同”的上0书人,因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对汉朝对匈奴用兵,这在平时可能是杀0头之罪,也不知经常不按牌理出牌的汉武帝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是不是错了某根筋,非常急切地召见此三人,另两人一个叫徐乐一个叫严安。
而汉武帝一见到这三个逆0天的家伙,不仅不大兴问罪之师,还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声情并茂地说你们这些我特别想要找的人都死哪去了,这么晚才来见我,我想见你们眼都充血了,云云。
皇帝这样大呼小叫的,这三个玩花样玩得出神入化的人,当然也知道自己“安全着陆”升官有望了,果然是掷对了政0治骰子。
经过一番热烈交谈之后,皇帝更是频繁点头,喜笑颜开,成为宠臣那是指日可待之事。史曰:“于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乐)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史记》)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汉武帝非常器重主父偃,老主便由此迎来了自己的“政治春天”,离能呼风唤雨、倒0行0逆0施也只差半步之遥了。
主父偃这个学过纵横术的政0治投机者当然十分醒目,既然皇帝十分青睐自己,那还不趁机多来点事多赚点“政治眼球”积累人气?所以就三天两头挖空心思给皇帝上一道奏章,这主父偃当然不是吃素的,居然像汉武帝肚子里的一条蛔虫一样,一奏一个准,很对汉武帝的胃口,这么高的参0政议政能力,惜才的汉武帝哪有闲置的意思,所以见一道主父偃的合心思奏章就提拔他一次,再见到另一道合心思奏章又提拔一次,一年之中火箭式连升四级,主父偃不想发达都难。就一个“推恩令”便让历代皇帝都头痛的地方反叛轻而易举烟消云散,大家其乐融融和睦共处,这个功劳就是尝他十个官职也不嫌多,有为皇帝当然在乎有本事的人,这也是其之“用人秘笈”。
(4)“政治新宠” 主父偃之死
只是,飞黄腾达之后的主父偃便迅速变坏,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倒0行0逆0施者。除了大肆收受贿赂,他干起来最有快感的事就是实施打击报复,以前在他没发迹时欺负过他的,统统列于残酷打击之列,都没有好下场,轻的极尽羞辱之能事 ,重的罗0织罪名,把别人打入十八层地狱。
看到他此种丧失理智的暴0行,好心人劝他不要到处树敌,叫他收手,以免为自己准备掘墓人,你猜杀红了眼的主父偃如何回答?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主父偃就是这样振振有词地解释自己的变0态杀伐心理的。
大意就是说,我打小就开始游学,四十年间一直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大家都来欺负我,我也不知道温情为何物,就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把我当做他们的孩子,兄弟更不把我当做他们的亲兄弟,到处惹人嫌,受了多少窝囊气。现在我总算有了出头之日,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恨不消岂是人?大丈夫即使活着时不能被皇帝重用食皇家大鼎之肉,死也要死在用来煮肉的皇家大鼎之中。现在我年老了,离家又远,我要好好地做点事,记住对我有恩的人,而曾经得罪我的人也不会放过,要好好“孝敬”他们,所以我要倒0行暴施认真清算,让那些不知温情为何物的家伙吃不了兜着走,也尝尝被人欺负的苦滋味。
主父偃还真是一个爽快的人,即使要报复人都是明着来,摆开车马还带预告的,有什么说什么,干坏事也不隐瞒,还真是“另类坦荡”,不太像是混官场的人啊。至少他不像当时的另一重要文学儒士公孙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阴0谋家)一样虚伪,几乎是相当于用高音喇叭宣告他要倒0行0逆-施,谁曾做初一,就必须要“吃他的十五”,冤有头债有主是也。其实这倒0行0逆-施原先叫做“倒0行暴施”,是后来大史家班固改成“倒0行0逆0施”的,反正就是逆着做事横着来,倒计时进行秋0后算账,胡0作非为,一切就为了出一口恶气。
看来,主父偃不怕砍头拼着老命给皇帝上反对奏章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那纯粹是一种用生命做赌注的押彩,目的就是为了飞黄腾达后,好报复别人,这估计便是他忍受了几十年侮辱都要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了。
所以主父偃发达以后,什么钱都敢收,什么人都敢动,包括燕王、齐王这些称0霸一方的皇0亲国戚,他都不放过,照告不可。
那些在他游学倒霉的时候对他冷淡甚至排斥他的没背景之人,你动他们基本上也没什么事,因为他们此时本来也没能力对0抗,爱打爱杀由你了,关键是你主父偃疯狂到要扳倒背景深厚的当朝王爷,就有点不自量力甚至是丧失理智了。
而明知这是一种很凶险的事,为什么聪明的主父偃还要“霸王硬上弓”呢?其实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当初他游学燕、齐时,这些藩王对他很冷淡,对他爱理不理的,想起来就有气,而且气量不是很大的主父偃必须把气发泄到他们身上,让他们身败名裂才最有成就感,所以他就积极搜集搞倒这些王爷的证据,以便疯狂报复,那样就太有快感了。
俗话也说“脏唐臭汉”,汉朝的王爷又有很多人热衷于乱0伦和同0性0恋的事,不怎样会洁身自好,屁股后面一大堆风流债,想要抓他们的把柄更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很快主父偃就找到了打击他们的证据,进而向皇帝揭发,他等这一天已经是望眼欲穿了。
话说汉武帝的哥哥刘定国,正是主父偃憎恨的燕国国王,这家伙是一个乱0伦高手,他先是霸占了父亲的小老婆生下了一个儿子,然后又意犹未尽地抢了弟弟的漂亮媳妇,据为己有,还杀死了县令。这还不算,居然与他的女儿及他的姐妹也有一腿,都被他睡过,胃口不是一般的刁钻,声名也是一片狼藉。
而此时有心报仇雪恨的主父偃正愁没有借口发难,正好有人向朝廷告发了燕王的乱0伦恶行,正好为主父偃及时提供了打击燕王的炮弹。主父偃不仅主动请缨审理此案,还假公济私、添油加醋地向汉武帝编排了燕王的其他“罪行”,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搞死他,用心不是一般的险恶,最终如主父偃所愿,燕王自0杀,燕国被吊销执照。
就这样,因为发泄私愤,堂堂一个燕王国消失了,好斗的主父偃最终和王爷们也狠劲地干上了,非常地有成就感,而且他的目标还不止是燕王,因为下一个倒霉的便是齐王。
其实,主父偃处心积虑地要搞倒齐王,除了一些历史积怨,最主要的就是主父偃想和齐王攀亲不成,进而恼羞成怒才决心要扳倒这个不知好歹的王爷的。这理由听起来甚至于有点滑稽,中国人的面子有时还真是大过天啊,居然还需要用最宝贵的生命来买单的。
这事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复杂。
话说其时的齐国国王是汉武帝的远房侄子刘次昌。齐国物阜人丰,商业发达,是一个地位十分重要的诸侯国,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令人眼馋的一块“肥肉”,都想与其发生点关系好分一杯羹。当时的齐王还很年轻,所以很多公卿大臣都想和他结成儿女亲家,包括性格乖张的主父偃就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甚至于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也想把自己的外孙女嫁刘次昌这个“高富帅”,还真是很有面子也。
可惜齐王的母亲纪太后却一心想要把齐王的表妹许配给他,所以就拒绝了很多人的美意,包括想“挟带私货”的主父偃,反正就说齐王已经有了王妃,不需要大家操心了。只是对于父母之命,齐王却不大买账,因为他确实不大喜欢他的表妹,就这样一直僵持着。
这样不上不下、不汤不水的也不是个事,于是纪太后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自己的女儿也就是齐王的姐姐去说服他,让他顺利娶了母亲钦点的表妹,不想齐王却“爱”上了自己的姐姐,还和姐姐发生了乱伦关系,皇室的事还真是搞不懂。
不过,这下就有了一点麻烦了。王太后的外孙女当然不愁嫁,而被拒绝的主父偃就感觉很没面子,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看不起他,奋斗几十年就是为了让人看得起,所以就对不给面子的齐王怀恨在心,恨得牙痒痒要生吞了他的那种,发誓要报复,而被整人高手主父偃盯上的齐王,当然从此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恼羞成怒的主父偃,就趁机向汉武帝打小报告,除了乱伦的传闻,最重要的是强调齐国的重要性以及对汉帝国的影响力,以引起皇帝的警觉。
“微臣听说齐国物产丰饶富可敌国,单单都城临淄一日贸易税额就达千金,而且人口众多,有十万户人家,民有余财,甚至于超过都城长安,历来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诸侯国,所以这样的富庶大国陛下应该交由爱子或亲兄弟管理才是,怎么能让一个远房亲戚来掌管呢?您不记得七国之乱时齐国也蠢蠢欲动的吗?前车之鉴也。现在还出了乱伦这种伤风败俗的事,影响极坏,为了帝国红脸计,我建议还是查一查,以正视听。”主父偃大义凛然地对汉武帝说。
主父偃不愧是一个靠嘴巴吃饭的著名言官,一席话句句清脆地落在了汉武帝那脆弱的政治神经上,那就是主父偃很巧妙地拨了别人所忌。皇帝嘛,最重要的就是巩固自己的江山,不让别人染指自己的宝座,现在齐王既然可能威胁到自己,那么他也别想再当了。
于是,汉武帝立马同意对齐王采取行动,遂任命主父偃为齐国丞相,拿着尚方宝剑进驻齐国,摆开车马要查齐王。其实主父偃这样做明是为了国家利0益,实际上是为了报私仇,为自己出一口恶气,抖一抖威风。
据说主父偃以救世主嘴脸现身齐国的时候,齐国有些人为了巴结这位钦差大臣,不远千里去野外迎接他,哈着笑脸却贴上了他的冷屁股。有心报复的主父偃不仅不理睬这些马屁精,甚至于把自己的亲兄弟和故交都召集起来,然后回忆起当年他们是怎样对他不好怎样糟蹋他的,愤怒之际还拿出五百金天女散花般洒满一地,并命令他们去捡,以示戏弄。而对于齐王更是严密监控,大肆逼供,一定要把齐王的丑事弄个水落石出。齐王本来就心中有愧,而且年纪尚小,胆子也小,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更不知道如何应对此种棘手问题,想起燕王的遭遇,吓得他六神无主,一时想不通,于是便自我了断,喝药自0杀以谢天下。
当时齐王才做五年国王,年龄小,没有留下后代,齐国便被撤销并入中0央,弄了个家破国0亡的地步,就因为不纳主父偃女儿为妃。
按照某些历史研究者的说法,既然“齐王如此淫0乱,主父偃女儿不能进宫也是免得往火坑里跳,可是主父偃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却偏偏不这样认为,而是从此对齐王怀恨在心,决心一定要报复齐王。”一点小事都要睚眦必报,这种逮谁咬谁的恶犬性格,最终也给主父偃招来了灭顶之灾,葬送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做人切忌像主父偃一样得志便猖狂,宰相肚里能撑船,人还是大度一点宽容一点为好,冤冤相报何时了,饶人即是饶己,不然报应不爽。
因为齐王的死,主父偃难辞其咎。
总之,飞黄腾达的主父偃一下子就干脆利落地扳倒了两位王爷,声名如日中天,同时也引起了政0治反弹,反主父偃联盟从此正式集结,非要扳倒主父偃才能睡得着觉的款式,所以等待主父偃的也是黯淡的结局,这个人生坎坷、先抑后扬,再后来落个不得善终,死后人人避之如瘟疫,只有一个宾客为其收尸的“报复狂”,错就错在倒0行0逆0施的偏狭心态上。
有时候,逆境能考验人,而顺境更加能考验人。正如古人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也。如果你不怕雷劈,就学学主父偃骄横自大、倒行逆施、目中无人看看,看是不是报应不爽。天在做,人在看,上0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
因为主父偃再得宠,却只是外人一个,再怎样比也比不过和皇室有血缘和千丝万缕联系的王爷地位特殊,齐王的死终于给他惹来了大麻烦。
何况,主父偃做事做得那么绝,一点退路都不留给别人和自己,只知道喊打喊杀、快意恩仇,这样一来爽是爽了点,却是树敌太多,而且弄得人0人自危,不知那把悬在别人头上的剑几时砍到自己身上,于是为求自保,也必须要把倒0行0逆0施的主父偃除之而后快,不这样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所以主父偃的恶梦便开始了。
大家也知道主父偃年轻时游历过燕、齐、赵国,随着燕王、齐王的相继暴死,赵王刘彭祖猜也猜得出主父偃下一个要对付的是谁,所以为了保命,赵王就积极告发主父偃,因为他不死就是自己死,况且那时赵王家也有乱0伦现象(而且大家好像都在赶潮流一样当仁不让),比如赵太子就和自己的姐妹乱伦,如果被主父偃逮到,那么赵国也将像燕、齐一样消失。所以赵王越想越怕,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积极推动扳倒主父偃的程序,以前主父偃在中0央的时候,由于言辞犀利,深得皇帝宠爱,也总能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所以没人敢惹他。等到他去齐国做国相查处齐王乱0伦一事,利用这种空档期,赵王立马向汉武帝告发主父偃,主要罪状就是收受贿0赂和谋0杀齐王。而皇帝一知道齐王死了的消息,十分震怒,立马把主父偃给抓了起来,投入大牢。
其实,进了监狱的主父偃原本还是有翻盘机会的,如果他以前不那么倒0行0逆0施一点退路都不留,别人或许还放他一马,至少爱才的汉武帝是不想杀他的。关键时刻,却被好阴人的御史大夫公孙弘趁机阴了他一下摆了他一道,目的也就是消灭一个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他便只能是墙倒众人推地非死不可了,正所谓多行不0义必自毙也。
面对不利形势,主父偃倒是十分干脆地承认自己收受了诸侯贿赂的金钱,然后收钱给人办事,为诸侯王的子弟觅得封侯机会(原来“推恩令”的推出也有他的一份私心杂念也)。而除此之外,主父偃打死都不承认齐王自0杀是他的责任。
当然,不管主父偃如何想撇清齐王自0杀的干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齐王自0杀,即使不是主父偃直接造成,也会是间接因他的高调查处而寻死的。
这个确实是不好推托,一开始你主父偃就积极介入,高调查处,甚至于齐王后宫中带着齐王姐姐去见齐王的宦官都被抓捕调查,以便牵引出齐王的乱伦丑闻,这事做得声响如此之大,案子是你主父偃主查的,人也是在你主父偃审查齐王时死的,你却说他的自0杀不关你的事,想推得一干二净,这个当然连傻瓜都不会相信,只能是越描越黑,强化它的副作用,也就是强词夺理,更令人生厌,而犯众怒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因此,受宠的主父偃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都认定齐王自0杀,他是直接的责任人,墙倒众人推之下,哪能轻易脱身?
因为主父偃的辩白是十分苍白的,而且他那逮谁咬谁、见谁告谁、想谁参谁的变0态报复,确实是极大地破坏了官场主流生存意识和潜规则(不然怎么叫做倒0行0逆0施),连和他最亲近的人都看不惯他的那种最纯粹的霸道,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还悄悄地叫他收敛一点,却换来了他的一顿嘲弄,更加变本加厉地发起淫0威,以至于几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大家便只能团结起来共同对付他了。
所以,当汉武帝因为大国诸侯王齐王自0杀而把他召回投入大牢时,大家都弹冠相庆,后来知道皇帝没有杀他的意思只想让他解甲归田,也就是装个样子不了了之的时候(毕竟主父偃著名的推恩令和“徙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于茂陵”的主张为汉武帝的一统江0湖立了殊功),众人便不依不饶了,因为留着这个乱咬人的“疯狗”不除,到时就不知道谁又会倒霉地被他反咬了。
最终,一锤定音结果主父偃狗命的就是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精神名世的公孙弘,这个“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放猪娃(史曰:“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报的却是私仇。
(5)公孙弘:“放猪娃”也有春天
公孙弘也是当时的名士(文人报复起文人有时还特别狠,专往死里整),为人外宽内忌,城府极深,充满伪善,说一套做一套的,还特别喜欢阴人,所以当时的名臣汲黯就对他非常有意见,说他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家伙。话说汲黯也曾被他阴过,就因为他和汲黯共同商议同意的奏章上奏皇帝之后,公孙弘却背着汲黯再上其他能窥伺上意的奏章,而且一奏一个准。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就把汲黯陷入不义之地,所以就遭到很多人的非议。
他看似节俭律己,乐于助人,却是一个和主父偃一样喜欢报复别人的人,而“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等事,正是他打击报复别人的伪善心理的真实写照和人品大爆发。
就比如公孙弘在儒学修为上远不如董仲舒,最重要的是董仲舒为人清廉正直,对公孙弘那种阿谀奉承、两面三刀的做派十分不满,这当然引起公孙弘的嫉恨,所以常想找点理由搞死老董,以出一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