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帝王系列传记三部曲(汉高祖、汉武帝、汉宣帝,长篇连载)

  晚安
  据说,当时韩嫣不仅能自由出入宫禁,还常常和皇上同0睡同起,状极亲密。有一次,江都王刘非进京晋见汉武帝,皇帝让他跟随到上林苑围猎。当时皇上的车驾因为要做封路保安交0通管制的关系还没上路,就让韩嫣乘坐的副车先行出发,后边跟着上百骑兵,意气风发地狂奔而去,以便观察百兽情况,其仪仗俨然是皇帝车驾,惹得路人侧目。

  进京的江都王远远看见此种阵仗,还以为是汉武帝的车驾呢,连忙让随从们先躲避起来,他自己还恭恭敬敬地趴在路旁等待拜见,却拜错了对象。狂妄的韩嫣也不打话,急驰而过,当江都王是透明的。等江都王弄清是怎么回事之后,受到愚弄的他十分愤怒,于是嫉妒之余阴参了韩嫣一把。他对皇太后哭诉道:“启禀太后,请允许微臣把封国归还朝廷,就让我回到皇宫和韩嫣一样当个皇上侍卫吧,那也太拉风了。”

  江都王的这一哭,也相当于是为韩嫣的悲惨下场哭丧,因为太后知道韩嫣淫0乱皇宫之事后十分震怒,引诱一国之君做出如此大0逆不道的事情理应诛0杀,以免被天下人耻笑,于是怀恨在心的皇太后派使者要赐死韩嫣,让他自行了断。

  汉武帝知道之后连忙为其说情开脱,老太却不依不饶,连皇帝都不给面子,坚持要胡作非为乱0了朝纲的韩嫣去死。
  正因为如此,成了亡0国之君的崇祯帝朱由检才在上0吊之前幡然醒悟,明白了皇兄天启帝驾崩之前评价老魏的那句“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凡事只看表面的结果当然是好心办坏事,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也只能自食苦果了。与饱读诗书的“书呆子”崇祯帝相比,没读书的魏忠贤才是“天0才人物”,刘邦式的尽信书不如不信书,直接经验盖过间接经验,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一跃成为能稳住天下的“九千岁”,成了全天下太监的超级偶像和顶级历史流量明星,那种游刃有余的天生才干是抹杀不掉的。

  当然,说魏忠贤的好,并不意味着就不追究他在历史上干的那些罄0竹难书的恶行,比如排斥异0己、残害忠良、横征0暴敛,也可谓是坏事做尽,是一个很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

  史料显示,在魏忠贤利用与天启帝的特殊关系,并成功与皇帝乳母客氏进行宫廷优化组合“强强联合”之后,便充分显示出了固有的地痞流0氓的撒野本性,把封建专0制统0治的重要附加内容宦官专0权发挥到极致,对内扩充内操军(一度达到一万人),对外假传圣旨推荐自己人镇守山海关,以实现对兵0权的独霸,再加上自己执掌的特0务机关的全方位触角,可谓是杀0伐果断,点谁谁死,到了最嚣张跋扈的时候,连皇帝他老爹的选侍赵氏都不经皇帝本人直接赐死。
  晚安
  事已至此,韩嫣没办法,只好一死以谢天下。而韩嫣那极会谄媚的弟弟韩说也很受汉武帝宠爱,封案道侯。最终秽乱后宫的结果,他在西汉著名的“巫蛊之0乱”中也被太子刘据所杀。

  至于汉武帝另类乱0伦的另外两种类型即同时宠幸姐弟和甥舅,《史记》之《佞幸列传》倒是记载得非常简略,可以说是语焉不详,其曰:“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而且卫青是不是汉武帝的真正男宠,历史上还颇多争议,上文罗列的史实便曾说卫青、霍去病虽然是因外戚的关系而得到显贵和宠幸,不过他们都是凭自己的超级军事天0才而得以晋身成就威名的。

  当然,卫青和皇帝的暧0昧却显而易见,而且一些历史学家也认为卫青是汉武帝男宠的这一命题基本成立。因为不仅在《佞幸列传》提到了此事,而且在太史公的其他列传中也有或明或暗的提及,之所以不想大篇幅提及,可能是卫青在战场上的巨大成功所形成的历史光晕,为其成功掩盖了此种小小丑闻,同时迎合了世人为尊者讳的愿想罢了。因为他可是大家心中的民0族英0雄,把强悍匈0奴打得满地找牙的古代赫赫有名的战将,即使是有个被迫而为的同0性恋倾向,也只不过是不值一提的身后小阴影,算不了什么,何况国人有时还特别擅长道德拔高喜欢造0神,这个是能说得过去的。
  晚安
  事实上,作为奴0隶出身的卫青能脱颖而出,多多少少会从皇后姐姐卫子夫那里获得了一些政0治资源,有人还曾说如果倒霉的李陵能有卫青那样的政0治资源和军事资源,绝对也会能和卫青一样创造“绝世武功”,而不是客死他乡遭人非议。

  历史上,尚是青年小帅0哥的卫青便做了侍中,侍奉皇上,这当然是沾了一点外戚的光。他从一个一无所有、任人欺凌的骑奴,一跃成为掌管军政大0权的大司马、大将军,既是自己天赋的施展,更加是作为国舅受皇帝信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结果。

  关于他和皇帝的亲密关系,在《史记》的其他章节里也有提到,比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说卫青“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历史分析家就认为这个“媚”字似乎很意味深长,令人想入非非,一定隐藏着一些好的故事。至于《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里也有“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也就是说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0上居然可以蹲在厕所内接见他,可见这关系是何等亲密,其他人就没有这种待遇了。而且据史家考证,“踞厕”之意,有说是坐在厕屋里,也有说是坐于床侧。

  总之,不管这如何解读,都无法掩饰皇帝和国舅的非同寻常的私人关系,让人联想到同0性恋的字眼也是情有可原也。
  晚安
  第7章 积极财政-汉武帝的大一统经济

  (1)古代“经济沙0皇”是怎样炼成的

  好了,汉武帝的“重口味”历史轶事也基本讲完了,正所谓那句老话所说“朝中有人好当官”,因为这“内外有别”,让有某种个人优势的族类受到宠幸,有的甚至能少奋斗二十年而瞬间飞黄腾达(这年头还真是什么都能卖),最终还是因为这个“非正常程序”获罪,有多风流便有多折堕。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宠臣弥子瑕就是此种典型,不提也罢。

  以下,我们来说说汉武帝这位既是政0治寡头又是经济寡头的强力皇帝的大一统经济。比如汉武帝的“盐铁专营”和统一铸币政策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等商品主要仍由政0府及国企控制,这都是汉武帝经济政策横亘千年的杰作,影响深远。而国家经营商业贸易,垄断商业利润,更是汉武时代最杰出的理财家桑弘羊的杰作。

  大家也知道,汉武帝之所以成为伟0大皇帝,就因为他在文治武功上的大作为,说白点就是他在政治、军事乃至于文化上的卓越贡献,他所创造的诸多历史第一就是明证,而这一切的取得却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强力支撑,所以讲汉武帝不讲他的经济成就(虽然和他的军事、政治成绩单相比是有点逊色)是绕不过去的,经济基础永远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事情。
  晚安
  而透过汉武帝政治军事成就取得的经济背景,我们也更能理解铁0血皇帝汉武大帝能有大作为的深层历史原因,事物都是环环相扣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关于汉武帝的思想、政治、军事、文化大一统,前文已经有了足够的篇幅阐述,而关于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却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着争议,黄朴民教授就说:“汉代对他的评价就分歧很大。”而《盐铁论》更是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一些历史学者还认为汉武帝好0大喜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因为丢弃了“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政策进行“寡头经济”建设,穷兵黩武的结果是“积累的国库让战争搞得空虚,盗贼蜂起”,不仅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实际的恩惠,还差点让国家破0产,好在晚年他能幡然醒悟,下了“罪己诏”,继续奉行休养生息政策,才避免国家的真正破0产,所以有人说汉武帝有“秦皇暴政0之实而无暴0君之名”,就源于此。

  而关于汉武帝“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历史研究者简略归纳如下:“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0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百科资料)
  晚安
  以下我们来谈谈汉武帝经济新政出台的历史背景。

  汉武帝经济新政的出台,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一个实现了华夏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铁0血皇帝,一跃成为“经济沙0皇”、“金融寡头”式人物,也正是要实现经济的大一统,这样才能支撑起其新式的社会权力结构和社会匹配,避免成为无源之水。

  关于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初衷,前文也曾零星提及,比如屯田制度,又比如卖0官鬻爵支持庞大军0费,官员“带资上班”,让民间余财聚笼于政0府手中,等等。这些都是为皇帝的内外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都有其特定的指向性。说得明白点,那就是经济政策由“藏富于民”转向“藏富于国”。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大作为的封建0皇帝,汉武帝最主要的历史政绩就是瓦解强大的匈0奴势力和强力削弱王国势力,内外合力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千秋霸业”,所以经济的大一统也势在必行。

  这个,就涉及到了汉武帝上台之后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概括起来就是,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各路诸侯兴风作浪威胁皇权,偏偏汉初的让利于民的休养生息政策让中0央政0府面临着严重的经济0危机,而且地方豪富对土地的过度兼并产生了严重社会0危机,为了避免政0府的垮台,都必须让新皇帝寻找新的经济出路,于是汉武帝的“经济新政”便水到渠成。
  晚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武帝的经济新政既是要治理“诸侯经济”,更是为了支撑内外战事寻找军粮。

  虽然,汉武帝上0台之初,他的先辈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其积聚大量的社会财富,国家繁荣,人民富裕。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至 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居然因为京师钱太多以至于钱串子断了还没有用完,还因为粮食太多吃不完,谷子烂了很多,一派牛马成群、财粮富足的富得流油的美好景象(令人想起了唐朝的“开元盛世”)。而这么巨大的社会财富却还是让汉武帝陷入严重的财政0危机,因为那时是财富多在民间。

  当然,这样雄厚的民间资财和社会财富,也为汉武帝实行经济新政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那么,既然民间如此之富,为什么西汉政0府还会陷入严重的财政0危机之中呢?
  晚安
  当时富得流油的西汉社会,居然却让西汉政0府陷入严重的财政0危机,造成这一“悖论”的就是因为善于用0兵的汉武帝巨额战0争开支,还有赈灾救险、兴修水利、戍边屯田以及招降匈奴、两越等,都是花费数以亿万计的。而且汉武帝除了穷0兵黩武,还穷0奢极欲,每每大肆巡游、求道访仙、大搞封禅,大兴土木,修昆明池、作柏梁台、广苑囿,所以再富,这样的花钱如流水,谁都不能填补这“无底洞”,也会有穷得只剩下内裤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财富虽然巨大,却不是全入皇帝的小金库,而且很大一部分掌握在地方豪富之中,汉武帝是典型的“富庙穷方丈”。

  此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弃农从商,因为当时“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据说当时的6000多万人口就有600多万弃农从商,达到十分之一,大0大动摇了以农立国的西汉政0府的统0治基础。而巨贾豪绅对土地的大量兼并垄断,囤积居奇,扰乱市场,也严重影响了政0府的财政收入,造成了社会的凋敝,甚至严重动摇了封建社0会的经济基础。所以为了避免政0府的垮0台,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呼之欲出。

  而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的国家垄0断经济,完成了从藏富于民向藏富于国的根本转变,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就是皇帝“与民争0利”,以满足帝王骄0奢之欲。最根本的历史原因就是配合汉武帝大一统的中0央集0权制度而实行的经济大一统,他也顺理成章成新的经济沙0皇和金融寡0头,这个从其“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就一目了然。

  首先,我们看看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这让他立即成为了巨无霸的“金融寡0头”。
  晚安
  (2)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史载,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造皮币、银锡币、白金币开始,到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短短几年时间“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造”,终于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统一币制的改革,也让中0央政0府获得了最大的好处,财政状况立马大0大改观。

  大家可能还记得,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曾能私铸钱币,而吴王刘濞更是由于开矿铸币富甲天下,这也成为了诸侯经济活跃的重要支柱。现在汉武帝一下子收回了铸币权,由中0央统一“印钞”,于是一夜之间旧钱无效,从而使士农工商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硬通货尽成废铜烂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人民的财富一夜蒸发,变相进行了一次“经济打劫”,也获得了相当丰厚的短期利益。

  历史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课题,也非常有效地对国家经济财政进行有效调控。

  汉朝立国之初,由于推行休养生息的黄老“清静无为”政策,赋税比较轻,甚至于纵民铸币,多头造币的结果是“钱文大0乱”,有时减重现象还非常严重,并由此使货币贬值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也由此给汉武帝推行统一铸币以充足理由和发展空间。而中0央的统一“印钞”并成功发行流通,除了大0大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控制,更为汉武帝时代的“积极财政政策”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关于西汉货币的历史沿革,现在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晚安
  据史载,汉高祖开国之后,最初沿用了秦朝的半两钱,后来中0央政0府为了激活民间经济,不仅减轻赋税,还允许民间铸钱,于是市场上的货币形式林林总总,多种多样,既有秦半两钱,也有西汉政府的八铢钱、五分钱、四铢钱,民间铸币更是花样翻新,更由于重量不同,一度使货币铸造曾显出十分混0乱的状态。之中民间铸币开开禁禁,直到适应政0治大一统的汉武帝的经济大一统的横空出世,统一铸币才成为可能并很快转为现实。

  所以,为了统一货币重量问题,汉武帝曾进行了一系列的货币铸造改革。

  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前后,汉武帝开始废止四铢半两钱,同时铸造新的三铢钱。为了把钱币重量落到实处,统一度量衡,汉武帝还想出了几种招数,那就是制订了皮币(方一尺的白鹿皮法定价格四十万)以及铸造三种白金(银锡合金)货币,还降低四铢钱的重量,改为三铢钱,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都使出。

  然而,不管汉武帝如何努力,这一系列的金融改0革政策还是难以奏效,不仅不能统一重量,还助长了民间盗铸之风。尽管官府用严酷的刑罚处置盗铸者,据说此间的五年因盗铸被杀的有数十万人,因盗铸怕被检举揭发而互相残0杀的不可胜数,但丰厚的利润还是阻止不了人们以命相搏,铤而走险,盗铸之风非但没有收敛,还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晚安
  鉴于此种严峻形势,汉武帝为了彻底解决混乱的铸币问题,于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废止各地铸造货币的权利,下令各个郡国不得私自铸币,“专令上林三官造”,由于上林三官的钱币不易于造假,便初步解决了币制混0乱的局面,由官家垄0断“印钞”业务,诞生了统一的五铢钱。此后五铢钱作为中国货币的主体,流传了700多年,直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的发行,才被取代。

  正因为官家掌控了统一印钞权,便一下子就把经济的大一统有效地落到实处,也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而历史上对于中0央统一印钞的好坏,历来都存在争论。虽然统一币制有效解决了币制混乱的问题,有助于币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币制的高度垄0断权却又最容易引起货币的滥发(且滥发钞票的恰恰就是中0央政0府),古今中外引发的多次金融灾难,恰恰就是中0央政0府因为某种政治需要或军事需要滥发货币而引起的的通0货膨胀。而为了解决这样的金融灾难,古往今来的无数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也曾经想破了头,据说赫赫有名的牛顿同学就曾经担任过英国皇家造币局长,并实施了一次货币重铸计划。

  面对现在急剧缩短的通0货膨胀周期,很多金融学家甚至提出了“货币优化发行政策”,比如允许私人0银行拥有发钞权,通过公平良性竞争打造优质货币和优质发钞人,让人们有选择性地拥有信誉好的货币发行单位,抵制一统天下的垄0断货币,进而抑制因某种需要滥发钞票而引起的通0货膨胀,当然这也是相当有挑战性的经济课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