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牛人,在广州建国称帝,还熬死了秦汉的9位帝王


翻开广州市的历史,会发现这里曾有过一个“最猛外地人”,猛到啥程度呢?他不仅在广州建国称帝,而且还活了一百多岁。先后送走了秦始皇、秦二世、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共9个帝王,直到汉武帝建元四年才去世。
这个人就是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出生,到公元前137年去世,是一个有胆有识的长寿帝王。毛主席曾说,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佗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三国里的常山赵子龙便是赵佗的老乡。
不知道正定县是不是有胆大的基因,正定的宋朝名将高怀德,是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的主力;正定赵子龙曾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被誉为“浑身是胆”;这赵佗呢,本来是奉秦始皇的命令到南方平叛,结果在那儿称帝了。
赵佗南越称王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伟业后,又把眼光投向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
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版图。

随后,秦朝在番禺(今广州市)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南海郡尉,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任赵佗为龙川县令。
赵佗很有管理才能,他既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促进汉越同化。
秦始皇去世后,由于秦二世昏庸无道,各地纷纷起义,中原乱成了一锅粥,自然没空管南越一带。
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理南海郡尉的职务。
赵佗似乎是很早就开始琢磨建国称帝的事儿了,任嚣刚一表态,他就动起手来。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他布置了三道防线,让北方的军队很难南下。赵佗还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换上自己的亲信。
公元前203年,秦朝灭亡后,赵佗率军吞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占地千里的南越国,并把番禺(今广州市)作为首都,自称“南越武王”,成为南越国的第一个王。
熬死几代帝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此时的中原已经战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决定暂不征讨南越国。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
赵佗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的家底,再说他对中原还是有感情的。公元前195年,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赵佗非常重视引进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人民安居乐业,为广州一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有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被称为“佗城”。
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并发布了对南越国的铁器等物品禁售令。吕后曾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
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并他,于是他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又成为南越国的一个皇帝。
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
赵佗思索再三,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他在位67年,享年100余岁。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总得来看,赵佗在乱世之中不仅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还为南越带来了和平与发展,是有功于千秋的,值得后人铭记与缅怀。(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