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霸道:校长念错地名,不仅不道歉,反而把地名的读音改了


校长念错字已经不是新闻了,比如北大校长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鸿鹄(hú)念成了鸿鹄(hào),清华校长被“瓠离分裂力谁任”的“瓠”(hù)卡住了,被广大网友所嘲笑,但校长的态度还是不错,积极认错,虚心求教。
不过,民国有一位超级名校的校长,念错地名后不仅没有人敢指正,反而碍于校长的权力,把地名读音改了。他就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
黄埔还是黄浦?
黄埔军校无疑是超级名校,为我国培养出了多批优秀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等都是杰出代表。
这么一座优秀的学校,却硬生生被蒋介石校长改了名字。改名字,并不是说给这座学校彻底改了字,而是改了叫法,我们现在说起这座学校,都是叫黄埔(pǔ)军校,但实际上应该是黄埔(bù)军校。
埔原本只有“bù”这一个读音,只有黄埔军校才念(pǔ)这个音。“埔”是个地名专用字,意思是山间的小平原,是闽南方言用字,当地人全是读成bù。如今,广东、福建、台湾还能找得出一些带“埔”的小地名。
黄埔原本也是一个地名,民国时期属于广东的一个县,最初这里没多少人常住,是军校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后来,蒋介石接手军校,从浙江跑来这里当校长。
第一次来到这学校的时候,蒋介石就觉得这个学校的“埔”字应该和黄浦江的“浦”是同一个字,所以在所有场合上他都是直接念pǔ。可以说,蒋介石是把“黄埔”当成了“黄浦”。

人家校长都这么读了,底下的人当然也不敢反驳,只能是跟着叫,时间一长,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将自己说成是黄埔(pǔ)军校的人了,而当地的其他人口本来也不多,所以就这么传下来了。
战乱平息后,文化部门开始规范文字及读音问题,但是黄埔军校的这个名声已经打出去了,所以新华字典在收录这个字的时候,干脆就将其弄成了多音字,pǔ也就成了黄埔军校的专属读音。
请假结婚被“枪毙”
蒋介石的马虎是有传统的,还曾因此差点“枪毙”了一个请婚假的人。蒋介石自诩记忆力超群,每次看完文件之后,往往要等他休息够了再作批示。
有一次,蒋介石午睡结束后批了两个文件,一份是请示惩办一个官员的报告,一份是侍从室一位亲随人员请批婚假的报告,蒋介石却张冠李戴、阴阳颠倒:在请示惩处意见上批道“准假一星期”,而在请示婚假的报告上却批了“执行枪决”几个字。
办公室负责人贺耀祖一看傻眼了,这该怎么办呢?再仔细一看,那个该惩处的人,按当时法律也不至于判死罪。贺耀祖深知蒋介石刚愎自用、听不进反对意见,如果马上去找他,只会招来麻烦。便先找了个理由,将请假结婚的人暂时关押起来,以便日后相机行事。
过了几天,贺耀祖趁蒋介石心情不错,便把两份报告呈上,并小心翼翼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蒋介石看到自己错得实在太离谱,怕惹出笑话,影响自己的威信,于是立即下令释放那位未入洞房先进了牢房的亲随;而那个该判罪的官员也因此免了死刑。
老蒋为啥爱犯错
老蒋这一生犯过的低级错误不少,有时候是眼光问题,有时候是别有用心。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时曾经看错过一个名将——徐向前。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事,喜欢用“相面术”。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会被搁置起来,甚至被怀疑、提防。
徐向前元帅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蒋介石曾找他到办公室谈话。徐向前生性腼腆,不爱说话,蒋介石问一句他答一句,再加上一口山西口音,使蒋介石听起来感觉很费劲,又见徐向前人长得不太“威武”,背好像也不直。没有说几句话,就让他走了。
徐向前离开办公室后,蒋公对属下连声说:“不可用也。”而后来,就是这位不被蒋介石重视的徐向前,在武装斗争中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随后又创建了川陕根据地,把昔日校长指挥的国民党军队打得惨败。
看错徐向前是蒋公的眼光不好,但日本“榛名”号战舰“沉没”一事怕就是别有用心了。
“榛名”号战舰是日本的一个主力战舰,直到1945年7月28日,“榛名”号才因美军空袭坐沉于日本小用港。但在蒋公的日记里,“榛名”号早在1941年就“沉没”了。
1941年12月12日,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了百忙之中读《明儒学案》的体会,并在“注意”一栏,煞有介事地记着“倭主力舰‘榛名’号确已炸沉,闻今日又炸沉倭主力舰一艘,未知确否”。
你看看,蒋公不仅能地图开疆,还能日记炸战舰呢。(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