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会战:地名一字之差,使日军偷袭不成,反被全歼


抗日战争晚期,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叫“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
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最终,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其中日军109联队被全歼。然而,日军109联队被全歼的一个重要诱因,竟然是地名“错了”一个字。
正面战场的转折一战
湘西会战发生在1945年春,日军在全球都已陷入垂死挣扎的境地,于是制定了疯狂的“本土决战”计划,并从中国东南调兵于华北,配合其作战。
豫湘桂战役后由于湘北、湘中、湘南以及广西的大片国土丢失,湘西地区便成为阻敌深入、保卫战时首都重庆和大西南的第一道屏障,成为中日两军的必争之地。
日军发动湘西作战,重要的目的是要摧毁芷江机场。芷江飞机场位于芷江县城东南一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000亩,始建于1936年10月。空军系统各重要机关、空军部队及美国空军纷纷迁到芷江。
1943年到1945年,芷江空军的积极作战,威胁到了日军军队,甚至威胁到日本本土。为解除这种威胁,衡阳战役结束后,日军便计划摧毁芷江机场。
1945年4月,驻湖南日军抽调5个师团、3个外加独立旅团约10万人,发动了对湖南的最后一次,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
中国军队方面是以何应钦亲自指挥的9个军26个师为主的强大部队。会战主力为第4方面军,总司令为王耀武将军,下辖四个军,作战目的是将主力集结于武冈和新华一线,与日军主力决战。
这里要提一下中方的实际指挥官王耀武,他曾是第七十四军军长,张灵甫就是他提拔为师长、副军长的,王耀武晋升为集团军总司令、方面军司令官后,张灵甫才成为军长。论职务、资历、军功、能力,王耀武都远胜于张灵甫。但因为王耀武反对内战,又因为张灵甫长得帅,就被国粉双标对待,“杀妻狂魔”张灵甫竟然成为不少人的“偶像军神”。
一字之差葬送日军联队
1945年4月,湘西会战全面开始前夕,日军109联队占领高平镇(湖南省隆回县下辖镇)的高平镇回小、凤形村等地,准备与新化洋溪的日军会合,攻打国军18师在隆回上坪村与新化石屋塘交界的红凤山的野战医院。
4月7日,日军109联队从营地出发,准备去与戴家凼(读作:dàng),与新化日军的一部分会合,左右夹国军的野战医院。
日军因为不熟悉地形,就在当地抓了两名群众带路,要他俩带路去戴家凼。
这两个村民亲眼目睹过日军的滔天罪行,对日军恨之入骨,知道日军的目的后,心生一计。他们想到这附近有一个地方叫戴家冲,与戴家凼大致在一个方向上,便决定先带日军到这里去,帮中国军队拖延时间,赢得先机。

当时,有其他村民看见日军往戴家冲、戴家凼方向走,立即抄近路跑到红凤山向国军报信。野战医院的少校营长杨思齐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制定了作战方案。
杨思齐是当地人,对地形地势了如指掌,他把作战方案报至师部,罗洪等地的国军迅速抄近路占了沿途的制高点。
当日军爬到半山腰时,天上忽然飞来国军的飞机,一颗颗炸弹投向日军。山上国军的炮弹齐飞,把日军压得抬不起头,死伤无数。这便是雪峰山会战的一个序曲。
日军得知上了当,便残忍的杀害了这两个村民。经过几昼夜的奋战,国军全歼了日军联队,联队长等军官全部战死,猛烈的炮火把上坪与凤形接界处的山头都削平了,至今寸草不生。
雪峰山会战,从四月初开始,到6月初结束,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仅日军陆军部所承认的伤亡就有26516人。
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时间消散,但两位村民的义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也正是有老百姓的主动参与,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大形势,才能击败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