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有一个者来寨(本名“柘来村”),这里的很多村民都是金发碧眼,自称祖上是来自欧洲,但户口本上都是汉族。甘肃的大山深处,为啥会有这么个“欧洲村”呢?
原来,他们的祖先是西汉时期被俘虏来的“罗马军团”,俘虏他们的将领就是西汉名将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说的。他俘虏罗马军团的起因,还是为了平定北匈奴。
伪造圣旨,讨伐北匈奴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他出身贫寒,靠着才华和胆识得以入朝为官,并多次出使国外。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
这时,西汉已经走上了下坡路,郅支单于带领下的北匈奴却逐渐强盛起来。他先是向西攻破了呼偈、坚昆、丁令等小国,然后帮助康居王多次攻打乌孙国,后来又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和亲族,鸠占鹊巢,在康居国东部筑城而居,并勒索大宛、阖苏等国,令其每年纳贡。
而在这一过程中,郅支单于还不断向汉朝挑衅。西域的小国向来是依附于强者,看到西汉和北匈奴此消彼长的态势,有不少原本依附于西汉的小国也动了别的心思。长此以往,对西汉非常不利。
看到这一点的陈汤打算出兵教训郅支单于。跟随陈汤的将领甘延寿,准备先上奏请示。而陈汤则认为这种事用不着让那些公卿们去商量,直接做就是了。于是他趁甘延寿生病期间,假托皇帝命令,调发附近的军队和屯田的官兵。
甘延寿知道此事时,陈汤已经调集了汉兵、胡兵共四万多人。甘延寿便只好与他一起远征。出发前,甘延寿、陈汤还上奏自我弹劾假托皇帝旨意一事,并陈述用兵情况。
甘延寿与陈汤带领军队向北匈奴所在的康居进发,路上还击败了康居的副王抱阗的几千骑兵。到了郅支城(郅支单于在康居所筑城池)60里的处,陈汤命令扎营。暗中把城内反对郅支单于的贵族首领叫出来,与他们结成联盟,并了解清楚郅支城的守备情况。
大破匈奴,俘虏罗马军
汉军在离城有3里时安营布阵。这时,陈汤发现了一群奇怪的军队和防御体系:“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其“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而这种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那这群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话要从公元前53年说起。当时的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克拉苏,纠集7个军团约4.5万人的兵力,发动了对安息(今伊朗)的侵略战争。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在一个叫做卡尔莱的地方被安息军队围歼,克拉苏被俘斩首。
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部拼死突围,在安息军队的围追、封锁下,他们而回国无路,只好辗转安息高原,伺机东进。后来,在防御松懈的安息东部撕开一道口子,流徙中亚,投奔了郅支单于。
郅支单于就让这些罗马骑兵当炮灰,顶在了防守的最前线。陈汤对付这些骑兵的方法简单粗暴,就是放箭。这些骑兵原本也不打算为郅支单于卖命,汉军一放箭他们就退回城里了。
甘延寿和陈汤命令军队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围住城,士兵们各有各的任务:有的挖濠沟,有的堵塞城门;拿盾牌的人在前面,拿刀枪弓剑的在后面……作战很有章法。
郅支单于一看情况不对想逃走,再一想自己到处欺负人,现在谁还肯收留自己呢?索性拼了!他连自己的几十个夫人(是的,几十个)都发动起来,但,还是拼不过。没多久,郅支单于的鼻子就被射中了,夫人们也多被射死。
郅支单于的援兵多次试图攻击汉营,但都被陈汤击败。等到第二天,陈汤的军队一边放火,一边破城而入。郅支单于被杀,士兵们大肆抢夺。
那支罗马军团则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汉元帝为此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番禾县(今甘肃省永昌县)的南部,并设置骊罢县。公元592年,鉴于骊罢人已和汉族人融合,隋文帝下诏将骊罢县并入番禾县。
直到现在,者来寨的很多村民身上,还有蓝眼睛、大胡须等罗马人种的特色。村子里还发现了大规模的汉代古城遗址,更加证实了陈汤俘虏罗马军团一事。
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汇报战况时,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解释了自己的作战动机。而此事也引起了朝野震动,有人说他们非常果敢英勇,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说陈汤假传圣旨攻打北匈奴,其实是“赌博”,不利于朝廷的管理和边疆的稳定。甘延寿、陈汤也因此赏赏罚罚,起起落落。
无论陈汤动机如何,品行如何,从客观上来看,他的确震慑了边境的番邦异族,稳定了西汉的统治。(化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