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歼敌最多的战场在哪里?河南商丘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战役,淮海战役的规模是中国战争史之最,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极为罕见,打破了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梦想;渡江战役则直捣南京,让国民党连划江而治的幻想都不敢再有。

这样两个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其总前委(前敌委员会)都曾在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的张菜园村,淮海战役的总前委在这里待到战役胜利,渡江战役的总前委在这里正式成立。两大战役的总前委先后在同一地方,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个商丘人,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淮海战役以江苏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尽管徐州是战场的区域中心,但整个战役的核心却在商丘,商丘不仅是战役的指挥中心,更是后勤保障中心,这里歼敌最多,牺牲也最大。
1948年11月6日至8日,淮海战役第一枪在商丘市虞城县的张公店(当时属于商丘市夏邑县)打响。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在第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各一部的配合下,歼灭国民党第四绥靖区55军181师,计5600余人。张公店歼灭战胜利后,商丘也于同日获得了解放。
淮海战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48年11月6日—22日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1948年11月23日—12月15日为第二阶段,主要是歼灭黄维兵团,并俘虏黄维,包围杜聿明集团。1948年12月16日—1949年1月10日为第三阶段,主要是全歼杜聿明集团,并俘虏杜聿明。

商丘既是淮海战役开始的地方,又是淮海战役结束的地方,划上这个句号就是陈官庄战役。陈官庄乡位于商丘市的永城市,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皮毛交易市场之一,在这里发生的陈官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第二三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村落攻坚作战。
1948年12月4日,解放军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陈官庄周围的狭小区域内。为了配合平津战役的部署,解放军对杜聿明部围而不打,一方面对敌宣传,一方面休整军队。等到平津战役部署完成后,国民党军仍然拒绝投降,我军便下令总攻。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向杜聿明部发起总攻。到了1月10日下午,我军全歼国民党军第二、第十三兵团,共26万余人,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至此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我军以13.3万的伤亡,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55.5万人,蒋介石的“五大主力”被消灭了两支——第5军和第18军。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之后的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期间,在商丘地区消灭、俘虏的国民党军共计35万人左右,占整个淮海战役歼敌人数的六成以上,可以说,商丘战场就是歼敌最多的地区。除了歼敌最多,商丘还是牺牲最大、贡献最多的地区之一。

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和华北等解放区人民,主动提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口号。单就约900万人口的豫皖苏区,就曾支援粮食(米、麦)2亿4850万斤,绿豆、黄豆、花生540万斤,派出民工200余万人,担架84000余副。
仅商丘永城、夏邑两县(市)就出动支前民工160万人次之,贡献粮食1亿5500万斤。可以说,商丘人民就是“小推车”的主力军。
淮海地区的人民是受国民党迫害最严重的地区,蒋介石在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的行径,在这里造成了千里黄泛区,并导致了1942河南大饥荒,饿死了150余万人。可以说,一提起打国民党,他们是最有劲的。人民群众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同我党我军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为了保障淮海战役的后勤供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亲自指示,在商丘建立总兵站,不仅是中原军区的军需物资,冀鲁豫、晋察冀的军需物资都要运送到商丘储备,然后再转运到各前沿阵地。
商丘总兵站建立后,通过陇海铁路、商曹公路等接收各地运来的物资。当时的现代交通工具少,商丘人民就自发组织起来,小车推、牲口驮、人拉、肩扛,把大批的支前物资运过来,不仅仓库装满了,站台上也堆满了物资的小山。
战后,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专门赞扬了商丘兵站的工作。商丘车站不仅获得了中原军区运输司令部的表扬,还获得了一面巨幅锦旗,上面写道:“在淮海战役中起了火车头的作用”。

淮海战役的指挥中心也一直在商丘。1948年10月30日,陈毅、邓小平率部到达商丘柘城县,开始了策划和筹备。11月3日,中原野战军前线指挥部迁到商丘东南的永城裴桥,并在次日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11月16日,刘少奇、陈毅、邓小平、粟裕、谭政组成总前委,邓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从体制上解决了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各参战部队的统一指挥问题。
从1948年12月31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淮海战役的总前委都在商丘市的张菜园村。这里不仅指挥了淮海战役,还筹备了渡江战役。
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商丘张菜园村成立。直到1949年3月24日,邓小平和陈毅率才率总前委机关离开,并于3月28日进驻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的瑶岗村。
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指挥部,在商丘长达146天之久。在此期间,部署、指挥了淮海战役;整训改编了人民解放军;筹备、起草了百万大军渡江南下作战方案。
在淮海战役失败后,国民党方面也知道统治中国无望,便幻想划江而治。他们在宜昌到上海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海军、空军的主力尽出,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的军舰也停泊在上海附近的海面上,妄图干扰解放军渡江。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果断下达了渡江的命令。4月20日晚吹响号角,23日就直捣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家王朝真可谓兵败如山倒。这场胜利也彻底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切幻想。
毛主席在渡江战役胜利后,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号召我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此后,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最终逃窜到台湾省。
商丘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总兵站所在地,是渡江战役作战方案的筹划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包括淮海战役在内,商丘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共歼灭国民党军约55万人,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