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2位主席223位将军的第一将军县,为啥想并入武汉?


说到中国的“将军县”就不能不提湖北省黄冈市的红安县。红安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原名为黄安,因为这里是红色革命的重要摇篮,被特批改名为红安。
红安走出了李先念、董必武(代主席)两位主席,223位开国将领,其中包括陈锡联、韩先楚、周纯全、郭天明、谢富治、王建安、秦基伟、王诚汉、刘华清9位上将。

在民间有十大“将军县”的说法,不过另外九县的将军数量远逊于红安县,排名第二的安徽省金寨县也“才”出了59位将军。所以说,红安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将军县”。
之所以能走出这么多将军,是因为这里有着极为广泛的革命群众。早在1927年11月13日,这里就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黄安、麻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小小一个红安县,为革命牺牲的人就有24万,其中10万百姓,14万战士,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22552名。正如民谣所唱:“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据统计,参加红军的6万红安战士,仅620多人生还,其中223位成为我军军师级以上的高级军官,每一位将军都是久经沙场、浴血奋战的英豪。
近几年,一直有红安要“撤县设市”,或者撤县设区“并入武汉”的说法。那么这些说法靠谱吗?这个革命老区为啥有了新想法?
红安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县,在明朝以前红安主要属于黄州府,直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才正式建县。从麻城、黄陂两县分别割了一块地方,合并为新安县,不久改为黄安县。
在民国时期,黄安一度成为湖北国民政府第四行政区的首府,辖黄冈、黄陂、麻城、黄安4个县。这时的黄安县还成为湖北首富县,不过财富主要集中在程沸澜为代表的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过大也是导致此后起义不断的重要原因。
直到1947年,才重新设置黄安县。到了1952年,黄安县重回“黄州府”,归属于当时的黄冈专区,并在同年改名为红安县。尽管红安县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不错发展,但毕竟属于中部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撤县设市”的想法可靠吗?可行吗?
先说真实性。早在2016年,红安县就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中部宜居县城打造成现代品质首善区,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到了2020年11月24日下午,红安县专门开会研究“撤县设市”的相关工作。应该说,红安县“撤县设市”的目的是明确的。
再说说动机。红安县之所以会有“撤县设市”的想法,主要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东风。红安县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在政策上能够拥有较大的支持,而且这里是全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其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是湖北省的规划特点。湖北是县级市最多的省份之一,2020年6月12日,荆州市的监利县正式升格为县级市,这也是湖北第26个县级市。湖北有仙桃、潜江、天门三个省直管的县级市,26个地市代管的县级市,35个县。由此可见,湖北省县级市的比例极高,这也让红安升格成为可能。
三是红安的地理位置特殊。红安县虽然隶属于黄冈市,但红安县城到武汉市的距离仅有80多公里,两地的高铁只需要半个小时。红安县与武汉的黄陂区相邻,在经济上武汉对红安影响非常大,如果武汉地铁从黄陂往外再延一延,红安的经济将迎来跨越式发展,这也是人们提出红安“撤县设市”或“并入武汉”的重要原因。
但红安“撤县设市”的难度还是不小,首先是经济问题,2020年,红安的GDP为154亿元,而它的邻居麻城县达到了374亿元,2020年新晋县级市监利的GDP也达到了285亿,从这个角度来看,红安“撤县设市”的底子不够扎实。
那么“并入武汉”呢?这个思路的确很有操作性,不过武汉想合并的“绯闻对象”也不少,比如紧邻武汉的鄂州市。

在历史上鄂州曾经叫武昌,武昌的部分地区反而叫鄂州,基本属于一家人。如今,武汉的地铁11号、19号线都将直达鄂州,华中师范大学也在鄂州设立分校,武鄂同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鄂州属于地级市,但人口还不到110万,面积还没有红安县大,GDP却达到了1140亿,“吃掉”鄂州对武汉似乎更有利。
总得来看,如果纯拼硬条件,红安短期内似乎不具备“撤县设市”或“并入武汉”的条件,但红安在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地位又让这一切有了可能,如果真能“并入武汉”,对红安的发展更是有着积极作用。真心的希望,这个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能够再一次迎来新发展。(化春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