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终于退休了,从今天开始讲一分钟恐怖故事

  人气好象开始旺了,很欣慰。
  希望今天股票也一样,大家早上好。
  --------------------------------------------------------------------------------------------------------
  
  《奈何桥前》
  
  
  奈何桥上,永远白雾茫茫,望不到前方的去向。桥头搭着一个竹棚,上面立着一个牌子写着“孟婆汤”三个大字。一行男女排着队,神色不安地向前挪动,到了孟婆面前,小心地接过递来的一个搪瓷大碗,连声称谢,然后一饮而尽。
  孟婆忙得热火朝天,无意中回头一看,见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怯生生地站在队伍边,看样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孩子,快过来,你喝这碗汤吧!”孟婆赶忙向孩子招手,她想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可是她早已经不会笑了。“喝了这汤好过桥,前面的路还远着呢!”
  “婆婆,我还想再等一会儿。”孩子眨着眼睛,手指揉着衣服的下摆:“我想等有人不喝汤过桥的,让他给我妈妈托一个话。”
  “哦,”孟婆手上不闲着,继续给队伍发放汤碗:“这样的人很少呢,可能一年也没有一个,不喝汤过桥太难了,要受很大的痛苦,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承受的。你再等下去,会耽误投胎的。”
  “我……”孩子犹豫了一下:“我再等等吧。”说完,在旁边蹲了下来,眼巴巴地看着人群一个个地离开。
  孟婆好不容易忙完了,送走这一波队伍,人数渐少,转身问孩子:“孩子,你有什么话,那么想转告给妈妈?”
  孩子站了起来,眼睛开始湿润了:“我一年前在外面玩耍,被人贩子拐走了,被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我知道妈妈一定在找我,做梦都能听到她在叫我的名字,我只想托谁去告诉她一声,请她不要再找我了,我已经不在了,让她不要难过。”
  “哦?”孟婆愣了愣,问:“你妈妈是不是高高的个子,鼻子旁有一颗痣,手腕上戴着一个绿玉镯?”
  “是的,你怎么知道的?”孩子点了点头。
  “孩子,你不要再等了。”孟婆蹲下身子,两手扶着他单薄的肩膀:“你妈妈昨天刚来过这里,她找到一个人给你托话,告诉你她不能再找你了,她已经尽力了,请你不要责怪她。还叫你不要想家,要坚强地活下去,要好好的做人,妈妈会一直保佑你。”说完,给他盛上满满的一碗汤:“快喝吧,过了那个桥,就不会再有难过了。”
  
  
  
  
  ----------------------------------------------------------------------------------------------------------
  
  《美丽心灵》
  
  
  美国电影《美丽心灵》讲述的是美国博弈论大师纳什的故事,纳什二战其间被调配到中央情报局从事破解密码的工作,因此造成精神分裂,这个疾病终身困扰着他。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最艰难的地方在于抽象思维,对人类的智商是极大的挑战。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女生名叫陈芳。陈芳来自湘潭市,家就住在学校不远的农村,她其貌不扬,皮肤黑黑的,个子又矮又小,脸上还长着一个刺眼的胎记。
  当时我们班上有一名男生名叫华,长得英俊潇洒,气宇轩昂,很受到女生的青睐,陈芳也默默地就喜欢上了他。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陈芳写了一张纸条,壮着胆子塞进了华的手中,还充满柔情蜜意地看了他一眼,无比期待地含羞而走。华当即打开纸条,看到上面那热情似火的语句,顿时放声大笑起来,将纸条传递于众男生之间,并且毫无避讳地对她展开评论,用词甚是难听。
  陈芳受此奇耻大辱,深受打击。刚好那时学校号召同学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她咬咬牙就报名了,企图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洗受人歧视之恨。学校当时从湖南师范大学请了一位数学教授,专门给参赛选手进行辅导,而陈芳由此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科目----博弈论,从此深陷其中,一发而不可收拾。渐渐地,陈芳放弃了一切专业课程,整天抱着博弈论课本,废寝忘食,心无旁婺。她一个人看完了学校所有的数学书籍,然后跑到附近的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借,可谓狂热无比,成为我校一大奇人。
  前面说到,陈芳家在学校附近,所以逢年过节和各大假期,她都会骑着自行车回家住的。一年清明节,正好是家族做大祭之年,她家里要为祖坟举办十年一届的大扫墓,因此她提前一天请假,带上几本书就匆匆忙忙地离校了。
  陈芳村上有一座古墓,据说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规模宏大,颇有气势。扫墓那天,陈芳在墓地四周无所事事地走来逛去,见各种事务自己都插不上手,无聊之中就蹲在墓碑前仔细地读起了碑文。
  这个碑文其实早已经有人翻译过了,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陈家先人在湘潭一带行善积德的事迹,因而死后倍受后人尊敬。陈芳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端倪,这假如不是特别细心,那是绝对发现不了的。原来,陈芳发现这碑文是用两种字体写成,有一种字体更为粗大,每间隔一定字数就出现一次。陈芳边看边算,突然间她就呆住了:如果按照粗体字的暗示,经过某种顺序把文字重新排列,可以得到另外的信息。于是,陈芳聚精会神,在脑海中一个一个地把它们编排起来,岂料这碑文看似简单,里面隐藏的线索一个套一个,各种变形按照几何级数逐级增加。陈芳脑门上流出了汗,她从书包里拿出笔,一个一个地把碑文记了下来,决心一定要破解这里面的秘密。于是,此次扫墓后,陈芳就变得魂不守舍,精神恍惚。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个碑文还真的被她破解了,其隐藏的内容是:明朝时期,陈家祖上以盗墓为生,某年,在挖掘一个唐代大墓时,发现墓中写有咒语,盗墓者全部中咒,此后,凡陈家后人,每代必有一人会神经错乱而无药可治。幸而,碑文中提供了解咒的方法,那就是在月圆之夜,于墓碑下挖出一张符纸,用火烧成灰烬即可解咒。陈芳长出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发现了这个秘密。
  几天后正是满月,陈芳骑上自行车,一个人来到祖墓前,拿一个铁铲在墓碑下挖掘,果然找到了一张符纸。陈芳点火把符纸烧了,顿时心情无比舒畅,她看到月明如镜,四周空旷静寂,竟然靠着墓碑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陈芳睁开眼睛看到四周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她小心地采了几朵扎成一束,骑上自行车回学校了。经过男生宿舍时,她把自行车停下来靠在树脚上,满怀喜悦地一路小跑进宿舍里,手上高高地举着花,边跑边说:“华,看我给你采了那么漂亮的花呀,你喜不喜欢?”
  宿舍走廊里的男生惊慌地跑回房间,关上房门,大声说:“那个疯女人又来了!”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毕业十年了。
  
  
  
  
  开始做事了
  忙先
  
  1949#作者:门线上的狼 回复日期:2010-7-5 15:03:00
    其他两名警察也同时感觉到了异样,他们猛然醒悟过来,电视里《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竟然是罗京!
    ==============================================================
    楼主这个故事有点过了,对于逝者,我们还是应该尊重的...
  ----
  
  谢谢提醒。
  每个故事都有很多人,父母、孩子和朋友,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名人就比别人更加需要避讳,大家都是平等的。
  
  1950#作者:红脸小叮咚 回复日期:2010-7-5 15:12:00
    我是劝LZ不用孩童题材写恐怖小说的第一顶。
  
  ----
  我们不要回避生活中残酷的东西。
  
  1932#作者:小猪猪瓶子 回复日期:2010-7-5 10:10:00
    "于是,此次扫墓后,陈芳就变得魂不守舍,精神恍惚。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个碑文还真的被她破解了,"
    
    这期间过了10年?
  
  ----
  
  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他们未必有时间的观念。
  诗人说因为痛苦,人才能感到时光漫长,疯子没有痛苦,所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快的吧
  
  --------------------------------------------------------------------------------------------------------
  
  《赌球》
  
  最近几天,卡拉OK包房都没人唱歌了,来的都是一群群的男人,点了啤酒就关上门来在里面大呼小叫,不用说就知道,他们在赌球。
  一个个的冷门,对他而言不如说是邪门,莫名其妙的,他已经输了几万块。今晚最后赌一次,一定要破釜沉舟,把前面输掉的赢回来就收手,当然,最好还能有一点赢余。“买红队,五万!”他狠了狠心,其实他没多大把握。但是,没有赌技有赌胆,他相信魄力。
  开赛没多久,电话响了:“老公,孩子病了,发高烧,你快回来!”妻子急迫的声音,有点语无伦次。他皱了皱眉头,走出包房带上门,捂着话筒说:“我在外面忙着呢,你带他上医院,我忙完就马上过来。”
  “老公……”妻子还要说什么,他挂上了电话,关了电源。
  四十五分钟的闷战,红队形势稍劣,他内心隐约感到不安。押绿队的人兴高采烈,仿佛已经获胜的样子,令他更加沮丧。
  下半场攻势仍旧没有起色,幸亏红队守门员状态神勇,接连扑出了几个单刀球,加上裁判瞎眼,比分居然一直没有改写。他的心揪得紧紧的,随时都可能崩溃。
  九十分钟的比赛时间到了,接下来是伤停补时两分钟。屏幕上红队勉强抢到一个球,胡乱地吊到前场,那个整场做梦一样的九号前锋停住了球,四顾无人接应,盘带了两步,猛地拔腿就往球门里射。球呈一道弧线,往球门左边的立柱外就要飞出去,这时候,他竟然恍惚中看见一个孩子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禁区里,那孩子伸脚轻轻地捅了一下球,球立即改变了方向飞进了门里。他揉了揉眼睛,电视上孩子没了,只有一群红色的球员在欢呼。
  “球进了!”他狂喜地振臂高呼:“赢了,终于赢了!”
  所有的人都呆如木鸡,不敢相信这个结局,然而电视上1:0的比分清楚地提示他们,这是一个既成事实。
  “老婆,我赢了!”他打开手机,兴高采烈地报喜。
  电话那边妻子在哭泣,咽哽着声音回答:“孩子走了,就在几分钟前……”
  
  
  
  
  今天天气好热,粽子都坏了。
  去买菜了。
  
  ----------------------------------------------------------------------------------------------
  
  
  《前程》
  
  八零年代初期的一天,大巴山深处的一个小山庄响起了嘹亮的喝叫声:“磨刀喽,磨刀喽——”在大巴山区,人人家中都有开山伐木用的大砍刀,因而听到这叫声,不少人都从家中打开门探出头来。
  喊叫者是一名黑壮的汉子,身边还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汉子把工具摆开,坐在一条长凳上就开始忙活,不一会儿,来磨刀的人就排了一条长队。
  “嘿,手艺真不错,这刀跟新的一样。”一个村民接过磨好的刀,赞叹地说:“一招鲜吃遍天啊,你就靠磨这刀,保管比我们拼死累活种地砍树强得多了。”
  “哪里,瞧你说的。”汉子没抬头,接过另一把刀在磨刀石上擦了几下,发出“喀喀”的声响。
  “这是你的孩子吧?”等着磨刀的人蹲在一边问。
  “嗯,”汉子答应了一声,余光望去,原来是一个精瘦的老头。
  “这样吧,我懂得一些相术,我就帮你的孩子算一个命,你帮我磨这把刀,如何?”老头眯着眼睛,商量似地看着他。这时旁边几个人插话了:“他是我们村长的父亲,算命可准了,多少人翻山越岭来找他看相,你这个机会难得,快让他给你儿子算一个命吧!”
  汉子犹豫了一下,推脱不过,点点头同意了:“好吧!”
  老头拉起孩子的手,仔细把看了一下,惊叹道:“你这孩子可是个人才啊,聪明能干,将来一定会出类拔萃,成为大器,比你更加有造就。你真有福气,以后这孩子会让你享尽荣华富贵的!”
  周围的人闻之连连发出一片惊叹之声。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虽然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但是大巴山深处似乎如世外桃源般,仍旧保持着那种纯朴的原生态。
  “磨刀喽,磨刀喽——”嘹亮的喝叫声又响了起来,这回,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位年老的黑脸男子。不一会儿,人们就围上了他们的摊子。
  小伙子拉开架势,双手熟练地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很快一把把的柴刀就磨得锋利无比,比起旁边的黑脸男子快速得多了。“哗,太棒了,刀磨成这样,神了!”人们发出一声声惊叹。
  “咦,这不是二十年前来过的那对父子吗?”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们。“对呀,难怪那么眼熟。”
  “这是你那个孩子吧,长那么大了?”有人问那年老的男人:“你看,他果然成材了,嘿,这技术,天下无双那,走到哪都吃得香,一个钟头挣十块钱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唉,那个命算得太准了,真是神了!”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低着头“哗哗”地磨刀。
  
  
  
  
  楼主我顶你个肺!
  
  
  
  
  原来我就是楼主.
  
  
  
  
  
  1968#作者:凌晨一点还没睡 回复日期:2010-7-5 19:29:00
    愚钝 磨刀那个感觉不太明白。。。。
  
  --
  
  不知是你不明白,还是都不明白,希望给一个反馈。
  明天有空再写一个说明。
  
  
  大家早上好!
  
  
  1984#作者:八卦占座专用号 回复日期:2010-7-6 7:20:00
    我自告奋勇的帮楼主解释下磨刀那个,楼主看看我说的是你写的那个意思不哈。。
    
    其实我描述能力非常差- -简单来说吧,就是,个人眼光注定了很多事。
    比如说那个磨刀匠的孩子本来注定了很强,所以应该无论做什么都会很顺利,但是却把这份天赐好运只是用在磨刀上而已。
    
  
  ----
  
  这个理解比较接近。
  按照山里人的标准,磨刀人有一技之长,赚钱比他们容易,所以他们认为算命很准,并没有忽悠的意思。
  故事想表达的是,(假如算命存在的话)必然与人的文化、见识和品位等相关,综合素质不行,也不可能算得好命。
  
  记得电视曾经采访过邓亚萍,问她为什么能够只用一年时间就拿到剑桥硕士学位,她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刻:我能拿到世界冠军,说明我的智商够高、有毅力,拿读书强也是自然而然的。
  
  世上各行各业,执牛耳者都在少数。面对街边算命的人,我对他们说:你混得这样差,我怎么可能相信你?
  
  
  
  1988#作者:玩高雅 回复日期:2010-7-6 8:14:00
    磨刀那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但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一个人即使天资聪慧,但如果起点低,环境糟糕,没有特殊机遇,也难以成为大器。
    社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多数人都能够充分发挥潜力,而不是仅仅被培养成标准件、所谓的人口红利提供者,社会可能更加繁荣稳定、人民生活更加河蟹富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位尊者不愿尽力提升底层的素质,而任其自生自灭,甚或刻意引导,究竟为何?
    我们不妨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这只是工业化进程历史不可回避的一段,未来一定会有所转变。。。
    
    试着解释一二,更多含义,LZ解释吧。
  
  ---------
  
  谢谢评论。
  如果能引起读者的一点点思考,那码字再累也是值得的。
  任何事物角度不同,自然看法不同,没有什么权威答案。
  就算看不出什么共鸣的也无所谓,反正天涯上垃圾文章不只我一篇。
  
  
  1993#作者:jerklxj 回复日期:2010-7-6 9:17:00
    jerklxj过来上早班
    
  ----
  
  这个人是你吗?
  
  为什么别人露腿露屁股, 到你了就包得那么严实?
  
  
  1992#作者:红脸小叮咚 回复日期:2010-7-6 9:03:00
    我是劝LZ不再让父母残害自己孩子的第二顶。
    你小说里孩子受苦基本都是自己父母施加的,这是我不能忍受的地方。难道这个社会已经黑暗到这个地步了?这么写的确很揪人心,但含金量不高。
    再说了,你说我顶你10次,你就不写了的,不会是要反悔吧。。。
  -----
  
  故事只不过是通过一种极端的手法来表现一些正当的事情,总的来说还是宣言人间的真善美。假如正常来写,就写不出那种震撼感。
  何况你也没顶够十次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