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忙,红楼梦没写完,本来可以就此结束的,既然大家喜欢就把大结局给大伙儿完成了。
[故事]终于退休了,从今天开始讲一分钟恐怖故事
------------------------------------------------------------------------------------------------------------------
《葬花吟》
北京的秋天到了,一行大雁飞向南方,留下空寂的苍穹。
黛玉早早就被大观园外传来的喧闹声吵醒了,“耍猴嘞——咚咚呛!”“卖糖葫芦,又大又红,吃一口酸一嘴巴!”“猫耳朵炸羔,买一送一,还有幸运抽奖!”黛玉睁开眼睛,衣袖往鼻子上一抹,“哧”的一长声,一把又浓又绿的鼻涕挂了出来。咦,今天不是庙会吗?想起来了。她赶忙爬起来,从床前一个装换洗衣物的竹篓里挑出一件还看得过去的绿衫,靠近鼻子猛闻了一下:还好,味不大。她匆匆忙忙地穿上衣服,提了门就走出去。
“小姐,煎饼果子咯,又香又脆,来一个吧?”一个档口冒着白烟,一个浑身油腻的男人头也不抬地向她吆喝。
“来一个,加多一个鸡蛋。”黛玉流着口水,看着面饼在案上被飞快地压扁,涂上面酱,卷成一个圆筒。“呜,好吃!”黛玉接过来,张嘴就是一口。“小姐,烫啊!”那男人接过钱,善意地提醒她。“怕什么,烫才好吃。”黛玉嘴巴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着,继续往前走。
前面的青烟处飘来一股奇怪的臭味,黛玉立即认出这是王二麻子臭豆腐,赶紧把最后一口煎饼果子塞进嘴里:“给我来两串,多放辣椒。”
往前人山人海处,还有琳琅满目的各地美食:驴打滚,豆沙糕,炸鸡腿,手抓饼,陕西凉皮,山西凉面,凉拌田螺……黛玉一路吃过去,不矣乐乎。
“卖蛐蛐喽,威风凛凛的棺材头,千里挑一的一身黑,百战不败,常胜将军!小姐,要一个吗?”
黛玉摸了摸身上,只剩下最后一点碎银了,点点头:“来一个,试一下。”
“好咧,就这个吧,这个体形大……唉唉唉,这不是用来吃的!——咳!”
黛玉心满意足,摸着滚圆圆的肚子回去了。刚进得家门,突然感到腹中一阵绞痛,里面发出一阵“咕咕”的翻腾声,她赶忙一转身,往里弄的茅间小跑而去。到了门口,猛地一推,门从里面锁上了,只听见贾母在里面不满地唠叨着:“谁呀?我丢他老母,好不容易挤出来半条,被吓回去了……”
黛玉此刻腹中如有千斤压顶,危机关头四处张望,只见旁边墙上竖立着贾母种花用的锄头,赶紧将它拿过,走到一处无人的花丛下,左右确保万无一失后,一把将裤子褪下就蹲在地上,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真是千钧一发、只差毫厘呀。
很顺畅地清空肚子,黛玉一身轻松,手往身上一摸:糟了,忘了带手纸。看见地上落花片片,她伸手挑了几朵大花瓣的,将就着擦了几下,边东张西望边提着裤子站了起来,心中长出一口大气。
整理妥当了,黛玉拿起那把锄头,就地挖了一个坑,将那一地的排泻之物推入坑中,再用泥土和树叶盖在上面。正在忙碌着,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林妹妹,我找你半天了,原来你在这里!”转头一看,原来是贾宝玉。
“我呀,”黛玉一见他,顿时眉头低凝,神色忧伤地说:“早上起来看见花落了一地,觉得它们的生命如此美丽而短暂,心里感到怪伤感的。”
贾宝玉“哦”的回答一声,鼻子猛吸了几下:“什么味道?怪怪的。”说着,向前走了几步,正好站在那个坑上。
“这……是秋天的味道吧?”黛玉说着,推了宝玉一把,挥着那锄头就边舞边唱了起来:“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一边舞着,一边用锄头将地上那坑用泥土填得严严实实的。
贾宝玉在一边看呆了,怔怔地说:“林妹妹,你的气质太好了!”
正说着,旁边传来一声怒吼:“我的锄头呢?害我找了半天,发什么神经,拿我的锄头在这里干什么?”原来是贾母从厕所出来,到处找不到锄头,火冒三丈。贾母上前一把抢过黛玉手中拿着的锄头,转身欲走,突然又停住了:“这地上是什么东西?”
贾母好奇地看着地上新冒起的一个土包, 百思不得其解,终于高高地抡起了锄头,猛地向它挖了下去,只听见“喀啦”一声,金山四裂,水溅八方,三个人被黑的、黄的溅得满身都是,恶臭扑鼻。贾母和宝玉始料不及,呆立在那里,还是黛玉反应快,她马上两手叉腰,对着宝玉杏眼一瞪,大声地指责起来:“贾宝玉!我说过你多少遍了,叫你不要随地大小便,我们是有素质的人,讲文明、讲卫生,你怎么就改不了呢?!”
贾宝玉一脸凄苦,嘴巴动了动刚想辩说,脸上挂着的一坨黑乎乎、粘兮兮的东西慢慢地滑将下来,他赶忙伸手一抹,抹了一个大花脸。
贾母怒气冲冲地指着他:“你这个蠢货,是不是你干的?!”
贾宝玉委屈无比的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回答:“早上我内急,要解手,没想到茅厕被你占了半天,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就地解决一下。”宝玉说着,奇怪地看着地上,用手比划着说:“可是,当时我拉的也就是一小条呀,比香肠大不了多少。没想林妹妹唱完一曲《葬花吟》,咦,那可神了,连大便都长大了几倍!”
《葬花吟》
北京的秋天到了,一行大雁飞向南方,留下空寂的苍穹。
黛玉早早就被大观园外传来的喧闹声吵醒了,“耍猴嘞——咚咚呛!”“卖糖葫芦,又大又红,吃一口酸一嘴巴!”“猫耳朵炸羔,买一送一,还有幸运抽奖!”黛玉睁开眼睛,衣袖往鼻子上一抹,“哧”的一长声,一把又浓又绿的鼻涕挂了出来。咦,今天不是庙会吗?想起来了。她赶忙爬起来,从床前一个装换洗衣物的竹篓里挑出一件还看得过去的绿衫,靠近鼻子猛闻了一下:还好,味不大。她匆匆忙忙地穿上衣服,提了门就走出去。
“小姐,煎饼果子咯,又香又脆,来一个吧?”一个档口冒着白烟,一个浑身油腻的男人头也不抬地向她吆喝。
“来一个,加多一个鸡蛋。”黛玉流着口水,看着面饼在案上被飞快地压扁,涂上面酱,卷成一个圆筒。“呜,好吃!”黛玉接过来,张嘴就是一口。“小姐,烫啊!”那男人接过钱,善意地提醒她。“怕什么,烫才好吃。”黛玉嘴巴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着,继续往前走。
前面的青烟处飘来一股奇怪的臭味,黛玉立即认出这是王二麻子臭豆腐,赶紧把最后一口煎饼果子塞进嘴里:“给我来两串,多放辣椒。”
往前人山人海处,还有琳琅满目的各地美食:驴打滚,豆沙糕,炸鸡腿,手抓饼,陕西凉皮,山西凉面,凉拌田螺……黛玉一路吃过去,不矣乐乎。
“卖蛐蛐喽,威风凛凛的棺材头,千里挑一的一身黑,百战不败,常胜将军!小姐,要一个吗?”
黛玉摸了摸身上,只剩下最后一点碎银了,点点头:“来一个,试一下。”
“好咧,就这个吧,这个体形大……唉唉唉,这不是用来吃的!——咳!”
黛玉心满意足,摸着滚圆圆的肚子回去了。刚进得家门,突然感到腹中一阵绞痛,里面发出一阵“咕咕”的翻腾声,她赶忙一转身,往里弄的茅间小跑而去。到了门口,猛地一推,门从里面锁上了,只听见贾母在里面不满地唠叨着:“谁呀?我丢他老母,好不容易挤出来半条,被吓回去了……”
黛玉此刻腹中如有千斤压顶,危机关头四处张望,只见旁边墙上竖立着贾母种花用的锄头,赶紧将它拿过,走到一处无人的花丛下,左右确保万无一失后,一把将裤子褪下就蹲在地上,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真是千钧一发、只差毫厘呀。
很顺畅地清空肚子,黛玉一身轻松,手往身上一摸:糟了,忘了带手纸。看见地上落花片片,她伸手挑了几朵大花瓣的,将就着擦了几下,边东张西望边提着裤子站了起来,心中长出一口大气。
整理妥当了,黛玉拿起那把锄头,就地挖了一个坑,将那一地的排泻之物推入坑中,再用泥土和树叶盖在上面。正在忙碌着,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林妹妹,我找你半天了,原来你在这里!”转头一看,原来是贾宝玉。
“我呀,”黛玉一见他,顿时眉头低凝,神色忧伤地说:“早上起来看见花落了一地,觉得它们的生命如此美丽而短暂,心里感到怪伤感的。”
贾宝玉“哦”的回答一声,鼻子猛吸了几下:“什么味道?怪怪的。”说着,向前走了几步,正好站在那个坑上。
“这……是秋天的味道吧?”黛玉说着,推了宝玉一把,挥着那锄头就边舞边唱了起来:“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一边舞着,一边用锄头将地上那坑用泥土填得严严实实的。
贾宝玉在一边看呆了,怔怔地说:“林妹妹,你的气质太好了!”
正说着,旁边传来一声怒吼:“我的锄头呢?害我找了半天,发什么神经,拿我的锄头在这里干什么?”原来是贾母从厕所出来,到处找不到锄头,火冒三丈。贾母上前一把抢过黛玉手中拿着的锄头,转身欲走,突然又停住了:“这地上是什么东西?”
贾母好奇地看着地上新冒起的一个土包, 百思不得其解,终于高高地抡起了锄头,猛地向它挖了下去,只听见“喀啦”一声,金山四裂,水溅八方,三个人被黑的、黄的溅得满身都是,恶臭扑鼻。贾母和宝玉始料不及,呆立在那里,还是黛玉反应快,她马上两手叉腰,对着宝玉杏眼一瞪,大声地指责起来:“贾宝玉!我说过你多少遍了,叫你不要随地大小便,我们是有素质的人,讲文明、讲卫生,你怎么就改不了呢?!”
贾宝玉一脸凄苦,嘴巴动了动刚想辩说,脸上挂着的一坨黑乎乎、粘兮兮的东西慢慢地滑将下来,他赶忙伸手一抹,抹了一个大花脸。
贾母怒气冲冲地指着他:“你这个蠢货,是不是你干的?!”
贾宝玉委屈无比的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回答:“早上我内急,要解手,没想到茅厕被你占了半天,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就地解决一下。”宝玉说着,奇怪地看着地上,用手比划着说:“可是,当时我拉的也就是一小条呀,比香肠大不了多少。没想林妹妹唱完一曲《葬花吟》,咦,那可神了,连大便都长大了几倍!”
今天陪客人
没时间写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
没时间写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
说顶一个帖子有3分可以赚,我很高兴,于是我选择了去顶贴,虽然顶一个贴3分,但是很简单,不需要审核什么,还可以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我粗略的算了算,如果假如我顶够了100个帖子的话,我就有…好像就有300分了,那时候就可以去免费开通百宝箱了,那时候就可以用只看楼主的功能了…最后终于实现了,我有了300分,我很高兴,很高兴地去开通了百宝箱,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免费的百宝箱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没有免费的百宝箱可以用了,所以我得去想办法赚够300分,所以我要不停的顶贴,于是我把这段话复制下来,不停的粘贴,不停的顶贴,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
给我顶住
睡前顶一顶。
顶帖比写帖难多了,看来以后要发动亲友团来灌水。
说顶一个帖子有3分可以赚,我很高兴,于是我选择了去顶贴,虽然顶一个贴3分,但是很简单,不需要审核什么,还可以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我粗略的算了算,如果假如我顶够了100个帖子的话,我就有…好像就有300分了,那时候就可以去免费开通百宝箱了,那时候就可以用只看楼主的功能了…最后终于实现了,我有了300分,我很高兴,很高兴地去开通了百宝箱,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免费的百宝箱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没有免费的百宝箱可以用了,所以我得去想办法赚够300分,所以我要不停的顶贴,于是我把这段话复制下来,不停的粘贴,不停的顶贴,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
顶帖比写帖难多了,看来以后要发动亲友团来灌水。
说顶一个帖子有3分可以赚,我很高兴,于是我选择了去顶贴,虽然顶一个贴3分,但是很简单,不需要审核什么,还可以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我粗略的算了算,如果假如我顶够了100个帖子的话,我就有…好像就有300分了,那时候就可以去免费开通百宝箱了,那时候就可以用只看楼主的功能了…最后终于实现了,我有了300分,我很高兴,很高兴地去开通了百宝箱,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免费的百宝箱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没有免费的百宝箱可以用了,所以我得去想办法赚够300分,所以我要不停的顶贴,于是我把这段话复制下来,不停的粘贴,不停的顶贴,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
-------------------------------------------------------------------------------------------------------
《背中碑》
谭教授经常说:“越是研究科学的人,越能够感觉到命运的强大。那些靠臆想就惊叹鬼神法力的人,其实是永远也不能真正感知世界上存在的那种宏伟的未知力的。”一直到毕业实习的时候,我才理解了他这句话的涵义。
那天下着小雨,门诊部的病人比平时少,我趁闲拿出写到一半的论文开始修改,而谭教授则坐在一边翻看一本德文版的医书。快到中午下班前,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两男一女。女病人二十三、四岁的模样,身材微胖,如果不是脸色稍差,应该算得上端庄美丽。而那两个男人分别是她的父亲和舅舅,他们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发,从衡阳坐火车一路护送她到了这里。
女病人名叫刘翠萍,她腰杆直挺挺地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注意到她的小腿特别粗壮。谭教授就开始询问起她的病情来,刘翠萍一言不发,转过身体背对我们,捞起了上身的衣服。只见她的后背上,竟然正正中中地镶着一块长方形石块,石块颜色漆黑,半米多长,二十多公分宽。
谭教授惊讶地“哦”了一声,戴上眼睛上前查看。这块石块不知道有多厚,已经深深嵌入病人的身体里,表面与背部平齐,边缘相接纹丝不漏,竟然象是人身体上天生的一部分。用手指敲一敲,硬梆梆的作响。
病人家属求救地说:“谭教授,您能不能帮她把这石碑摘除了?求求你了……”
原来,刘翠萍出生时,浑身脓疮,皮肤红肿,医生束手无策。自幼年开始,便三天两日生病发烧,动辄打针住院,三岁之前就已经收到过数次病危通知。四岁那年,刘翠萍再次发病,这次一发烧竟高达四十四度,全身肌肤溃烂,奄奄一息,家人感到凶多吉少,连医院也懒得去了。
这时,正好有一名流浪卖麦芽糖的白发老头经过他们村,夜里在村头一间废弃的牛棚里借宿,听见孩子的啼哭声,敲门要求进去看一眼。家人犹豫片刻,抱着些许侥幸,让他入屋观看。白发老头走到床前,拿起刘翠花的手看了又看,最后说:“你这孩子自幼体内积火旺盛,如不中和,这火迟早会将她烧垮。”
家人一听对头,赶忙询问对策。
老头说:“凡属火者,必须用极阴之物克之。但凡最阴之物,莫过于老坟之墓碑……”
刘翠萍的舅舅一听,顾不上深更半夜,马上带着一只电筒,独自到村后山上坟堆中找寻墓碑。村后是一片荒山,自古以来乱坟无数,但是一来墓碑皆深埋土中,没有工具根本无法挖掘,二来墓碑都较为沉重,一个人断然无法搬走。
正当他心急如焚之时,突然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来得全不费功夫。前面一个土坟旁正好躺着一块小墓碑,看样子是前几天下雨刚刚冲倒的,他心中一喜,顾不上多看,抗在肩上就往回走。
回到家里,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将刘翠萍放在墓碑上躺着,说也奇怪,她立刻就停止哭闹,神态安详地睡着了。家人见状,啧啧称奇。次日早晨再看,刘翠萍竟然高烧退却,身上皮肤痊愈,正要庆贺,却发现她的后背已经跟墓碑粘连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离。再去找那白发老人,早已不知去向。
从此以后,刘翠萍只能日夜躺在墓碑之上,因为那墓碑重达三十斤,非她幼小身子可以承载,一直到她十四岁时,身材逐渐变得高大,方始勉强可以下地行走,而那时,墓碑已经深嵌入体内了。
谭教授听完,沉默不语。我在一边寻思,按照现在的医学水平,连体婴儿分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只要那墓碑不与要害器官相连,做一个外科分离手术并不困难。果然,谭教授对病人父亲说:“这个可以用手术进行分离,理论上难度不大,但是手术之前,必须做一个X光和彩超检查确定内部器官受影响程度。”
家属一听有希望,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神色。
X光显示手术条件非常理想,转到B超影像室里,我一眼看到那墓碑常年挤压背部骨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脊柱变形,但是胸腔内的心脏和肺部仍旧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禁高兴地对谭教授说:“谭教授,这个手术可以做!”
谭教授不动声色,认真地移动着B超的探头,严肃地盯着影像屏幕,最后低沉着声音说:“不行,这个手术绝对不能做。”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
谭教授指着屏幕对我说:“你再看清楚点。”我凑近身子,把屏幕上每一个方寸都检查了一遍,终于,我注意到了在B超透视之下,屏幕上隐约照出了墓碑的正面图象,那里有五个模糊的字体,我一字一字地辨认了出来:“刘翠萍之墓”。
读罢,我当即觉得内心一阵恐惧,一屁股就坐在了凳子上。谭教授在一边低声地说:“此墓碑一摘除,五个大字见光,极有可能立刻就会兑现。”
走出B超室,面对满怀希望的家属,我有一种失落和内疚的感觉。却听见谭教授在一边对他们交头接耳,不时双手比划着,而家属在一边连连点头称是。最后,只听见谭教授说:“如果要做这个手术,里面有不可预测的风险,从医学上来说,可以做;从命学上来说,不能做。我作为一名医生,将实情告诉你们,由你们自行抉择。”
刘翠萍在一边流着眼泪,恳求着说:“我背着这个墓碑在身,人不人鬼不鬼的,早已经没有了生活的乐趣,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愿意试一下!”
谭教授沉思片刻,对着他们说:“既然如此,你们先按照我们吩咐的去办。”
一周后,三人再次出现在医院里。这一次所不同的是,刘翠萍已经按照谭教授的吩咐,到派出所改了姓名,现在她取了一个叫“刘新生”的新名字,显然是寄托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为了谨慎起见,家人将所有记有“刘翠萍”标记的物品全部销毁,亲朋好友皆反复交代,今后无论如何,必须用其新名字,绝不可再提“刘翠萍”三字。
手术在紧张的进行着。这个手术最大的难度是创面比较大,将来皮肤再植的过程需要格外小心,预防创口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同时,墓碑剥离过程中可能引起大出血也是我们担心的,为此我们已经在血库里调出了匹配的血型。
谭教授不愧是外科专家,只见他手灵巧地挥舞着,很顺利地将墓碑从皮肤上分离出来,由于巧妙地避开了主血管,出血量非常小。我们几个助手立即从几个方向入手,小心翼翼地搬起墓碑,因为不好着力,大家都感到有些吃紧。好不容易把墓碑抬离身体,几个人抓牢了边缘,发现它有十多公分的厚度,大致相当于一块建筑用砖,大家轻轻地把它摆在旁边的桌子上,长出了一口气。
下一步,就是消毒和清理创面了。谭教授拿起镊子,刚夹起一块消毒棉纱,突然无意之中看了一眼旁边的墓碑,就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里。我们奇怪地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顿时浑身冰冷,血液仿佛凝固了一样,只觉得脑袋里“嗡嗡”作响。原来,那块血淋淋的墓碑上竟然刻着“刘新生之墓”五个大字。
大家几乎同时反应过来,转头过去一看,心跳监控仪器上心跳在一瞬间已经变成一条直线,刘新生呼吸全无,检查瞳孔,已经呈现放大之势……谭教授木然站立在那里,手中的镊子“当啷”一声掉在了地板上。
《背中碑》
谭教授经常说:“越是研究科学的人,越能够感觉到命运的强大。那些靠臆想就惊叹鬼神法力的人,其实是永远也不能真正感知世界上存在的那种宏伟的未知力的。”一直到毕业实习的时候,我才理解了他这句话的涵义。
那天下着小雨,门诊部的病人比平时少,我趁闲拿出写到一半的论文开始修改,而谭教授则坐在一边翻看一本德文版的医书。快到中午下班前,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两男一女。女病人二十三、四岁的模样,身材微胖,如果不是脸色稍差,应该算得上端庄美丽。而那两个男人分别是她的父亲和舅舅,他们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发,从衡阳坐火车一路护送她到了这里。
女病人名叫刘翠萍,她腰杆直挺挺地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注意到她的小腿特别粗壮。谭教授就开始询问起她的病情来,刘翠萍一言不发,转过身体背对我们,捞起了上身的衣服。只见她的后背上,竟然正正中中地镶着一块长方形石块,石块颜色漆黑,半米多长,二十多公分宽。
谭教授惊讶地“哦”了一声,戴上眼睛上前查看。这块石块不知道有多厚,已经深深嵌入病人的身体里,表面与背部平齐,边缘相接纹丝不漏,竟然象是人身体上天生的一部分。用手指敲一敲,硬梆梆的作响。
病人家属求救地说:“谭教授,您能不能帮她把这石碑摘除了?求求你了……”
原来,刘翠萍出生时,浑身脓疮,皮肤红肿,医生束手无策。自幼年开始,便三天两日生病发烧,动辄打针住院,三岁之前就已经收到过数次病危通知。四岁那年,刘翠萍再次发病,这次一发烧竟高达四十四度,全身肌肤溃烂,奄奄一息,家人感到凶多吉少,连医院也懒得去了。
这时,正好有一名流浪卖麦芽糖的白发老头经过他们村,夜里在村头一间废弃的牛棚里借宿,听见孩子的啼哭声,敲门要求进去看一眼。家人犹豫片刻,抱着些许侥幸,让他入屋观看。白发老头走到床前,拿起刘翠花的手看了又看,最后说:“你这孩子自幼体内积火旺盛,如不中和,这火迟早会将她烧垮。”
家人一听对头,赶忙询问对策。
老头说:“凡属火者,必须用极阴之物克之。但凡最阴之物,莫过于老坟之墓碑……”
刘翠萍的舅舅一听,顾不上深更半夜,马上带着一只电筒,独自到村后山上坟堆中找寻墓碑。村后是一片荒山,自古以来乱坟无数,但是一来墓碑皆深埋土中,没有工具根本无法挖掘,二来墓碑都较为沉重,一个人断然无法搬走。
正当他心急如焚之时,突然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来得全不费功夫。前面一个土坟旁正好躺着一块小墓碑,看样子是前几天下雨刚刚冲倒的,他心中一喜,顾不上多看,抗在肩上就往回走。
回到家里,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将刘翠萍放在墓碑上躺着,说也奇怪,她立刻就停止哭闹,神态安详地睡着了。家人见状,啧啧称奇。次日早晨再看,刘翠萍竟然高烧退却,身上皮肤痊愈,正要庆贺,却发现她的后背已经跟墓碑粘连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离。再去找那白发老人,早已不知去向。
从此以后,刘翠萍只能日夜躺在墓碑之上,因为那墓碑重达三十斤,非她幼小身子可以承载,一直到她十四岁时,身材逐渐变得高大,方始勉强可以下地行走,而那时,墓碑已经深嵌入体内了。
谭教授听完,沉默不语。我在一边寻思,按照现在的医学水平,连体婴儿分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只要那墓碑不与要害器官相连,做一个外科分离手术并不困难。果然,谭教授对病人父亲说:“这个可以用手术进行分离,理论上难度不大,但是手术之前,必须做一个X光和彩超检查确定内部器官受影响程度。”
家属一听有希望,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神色。
X光显示手术条件非常理想,转到B超影像室里,我一眼看到那墓碑常年挤压背部骨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脊柱变形,但是胸腔内的心脏和肺部仍旧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禁高兴地对谭教授说:“谭教授,这个手术可以做!”
谭教授不动声色,认真地移动着B超的探头,严肃地盯着影像屏幕,最后低沉着声音说:“不行,这个手术绝对不能做。”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
谭教授指着屏幕对我说:“你再看清楚点。”我凑近身子,把屏幕上每一个方寸都检查了一遍,终于,我注意到了在B超透视之下,屏幕上隐约照出了墓碑的正面图象,那里有五个模糊的字体,我一字一字地辨认了出来:“刘翠萍之墓”。
读罢,我当即觉得内心一阵恐惧,一屁股就坐在了凳子上。谭教授在一边低声地说:“此墓碑一摘除,五个大字见光,极有可能立刻就会兑现。”
走出B超室,面对满怀希望的家属,我有一种失落和内疚的感觉。却听见谭教授在一边对他们交头接耳,不时双手比划着,而家属在一边连连点头称是。最后,只听见谭教授说:“如果要做这个手术,里面有不可预测的风险,从医学上来说,可以做;从命学上来说,不能做。我作为一名医生,将实情告诉你们,由你们自行抉择。”
刘翠萍在一边流着眼泪,恳求着说:“我背着这个墓碑在身,人不人鬼不鬼的,早已经没有了生活的乐趣,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愿意试一下!”
谭教授沉思片刻,对着他们说:“既然如此,你们先按照我们吩咐的去办。”
一周后,三人再次出现在医院里。这一次所不同的是,刘翠萍已经按照谭教授的吩咐,到派出所改了姓名,现在她取了一个叫“刘新生”的新名字,显然是寄托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为了谨慎起见,家人将所有记有“刘翠萍”标记的物品全部销毁,亲朋好友皆反复交代,今后无论如何,必须用其新名字,绝不可再提“刘翠萍”三字。
手术在紧张的进行着。这个手术最大的难度是创面比较大,将来皮肤再植的过程需要格外小心,预防创口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同时,墓碑剥离过程中可能引起大出血也是我们担心的,为此我们已经在血库里调出了匹配的血型。
谭教授不愧是外科专家,只见他手灵巧地挥舞着,很顺利地将墓碑从皮肤上分离出来,由于巧妙地避开了主血管,出血量非常小。我们几个助手立即从几个方向入手,小心翼翼地搬起墓碑,因为不好着力,大家都感到有些吃紧。好不容易把墓碑抬离身体,几个人抓牢了边缘,发现它有十多公分的厚度,大致相当于一块建筑用砖,大家轻轻地把它摆在旁边的桌子上,长出了一口气。
下一步,就是消毒和清理创面了。谭教授拿起镊子,刚夹起一块消毒棉纱,突然无意之中看了一眼旁边的墓碑,就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里。我们奇怪地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顿时浑身冰冷,血液仿佛凝固了一样,只觉得脑袋里“嗡嗡”作响。原来,那块血淋淋的墓碑上竟然刻着“刘新生之墓”五个大字。
大家几乎同时反应过来,转头过去一看,心跳监控仪器上心跳在一瞬间已经变成一条直线,刘新生呼吸全无,检查瞳孔,已经呈现放大之势……谭教授木然站立在那里,手中的镊子“当啷”一声掉在了地板上。
2923#作者:生活在福尔马林中 回复日期:2010-7-21 16:58:00
楼主忙完记得用我ID写一个故事呀!
这么有感的ID不要浪费啊
-----
你这个ID虽然有感,但是包袱已经抖出来了,除非找到一个偏的角度来写。
楼主忙完记得用我ID写一个故事呀!
这么有感的ID不要浪费啊
-----
你这个ID虽然有感,但是包袱已经抖出来了,除非找到一个偏的角度来写。
-------------------------------------------------------------------------------------------
《石头记》
冬去春来,大观园里的日子就象那些花瓣一样,一片一片地从枝头飘落,然后又一片片地重新生长,虽然看上去颜色鲜艳、多姿多彩,然而仔细一数,无非是黄的、红的、紫的、橙的几种颜色,久而久之难免枯燥乏味。
这天早上,贾母洗漱完毕之后,照例拿起一把草纸,走到东边屋角的茅厕解手。古时下水工程尚不完善,大户人家的厕所皆建在远离起居用餐之处,以免臭气入室。贾母有多年的便秘,虽然每天规律解手,但往往是有形无实,空自发力而没有产量,换一句话说,她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拉屎之人被她占着厕所只能就地解决。
贾母走到茅屋,想起自己方便过程之中经常被他人打扰,心生厌烦,于是在厕所门前拉起一道黄绳,上面写着几字:“我的地盘我作主。”想了一想,觉得不妥,改成“POLICE”几个字母,心满意足地进去关起门来。
虽然她腹中早已经拥挤不堪,但是纵使气沉丹田,交替使用爆发力、持久力、旋转力等技巧,肛门就象被焊死了一样,没有半点配合的意思。贾母绝望之中,突然想起那天宝玉在花园里那一泡惊天动地的野屎,突然心生一计:或许换一个环境,能够改变这种状态?
于是贾母提起裤子,来到花园树丛中,看到左右无人,找到一个隐蔽处就蹲了下来。果然不出所料,没用多大功夫,肠胃涌动,闸口顿开,积压多日的粪便竟然滂沱而出,毫无半点藕断丝连之意。贾母心情舒畅无比,提起裤子准备掩埋,回头一看怔住了:原来拉出的并非寻常大便,一是一堆大大小小的黑色石块。难怪这个多年便秘难治,原来是这些东西作崇。贾母喜不自禁,高兴地抗起锄头走了。
没多一会儿,花园里传来一阵年轻人的嘻闹声,原来是宝玉和黛玉在赏花戏蝶、吟诗作对呢。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林妹妹,好诗!”
“宝哥哥,你也大有进步!”
两人边说边笑着走近了,突然宝玉停住了脚步:“咦,那是什么?”只见前面几步远外的草地上,一堆黑色的石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啊,真漂亮!”黛玉跑近跟前,蹲下身子小心地捧了起来,两人拿起那些石子,一颗一颗地看个不停。
“这是什么东西?半通不透的,还发着很奇怪的气味呢?”黛玉好奇地看着,拿起一颗放到嘴里咬了一口:“好硬!”
宝玉也如法效仿,略有所思地说:“带着一种微微的苦味,这一定不是普通的石头,肯定是难得的宝石!”
黛玉点了点头,把石子藏在怀里,深情款款地看着宝玉:“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无绝人之路呀!”
原来,宝玉与黛玉自幼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是贾母却嫌弃黛玉出身低贱,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一心安排他与宝钗成亲。宝玉内心计划与黛玉一走了之,远走高飞,苦于家中钱财全部由贾母控制,两人就算离得家门,天涯海角却没有立锥之地,所以计划就一直搁置了下来。今日意外拾得宝石,两人自然喜出望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两人高高兴兴地远去了,身后花园的花丛中,站起一个头戴方巾的男人,边提着裤子边恶狠狠地看着两人远走的背影。此人名叫曹雪芹,是大观园里的一名园丁,今日内急,在花丛中解手,竟无意之中听到了这一幕,他的内心里盘算着,很快便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宝玉和黛玉出得门外,买了一张地图,算计好明日私奔的路线,觉得万无一失后,相约明日早上在花园相见。反复嘱咐后,两人分头回屋。当晚,宝玉收拾好衣物,激动得辗转反侧,盼着清晨早点到来,根本没有半点睡意。
次日,天蒙蒙亮,宝玉挽起行李,看上去象一个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轻轻掩上门,蹑手蹑脚地向花园跑去。到了花园门口,远远就看到黛玉那楚楚动人的背影正坐在凉亭上,当即心里突突直跳,上前抱住她说:“林妹妹,我来了。”
却见黛玉转过身,脸上泪如雨下,一副花残叶落的模样。她泣不成声地扑倒在宝玉怀里,大哭道:“宝哥哥,宝石没了,走不成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那黛玉的宝石,当然是给曹雪芹偷走的。他得手后,连工钱也不要了,连夜不辞而别,马不停蹄地逃到河南开封,连连找了几家玉器店,希望变卖个好价钱。岂料,那些店主见了这些宝石,口中虽然连连称奇,叫好不绝,但因为来路不明,不知是什么来历,也不敢枉然开价,都摇头拒绝。最后一名好心的掌柜告诉他:“大凡名器宝物,必须得有个名头,没有个来龙去脉,再好的东西也叫不上价钱。比如说古代字画,必须是出自名家手笔,历代珍宝,必须是皇帝用过,宝石珠玉,必须来自名山大川,瓷器古玩,须是官窑巧匠之工。你的东西是好,就是还差个契头……”曹雪芹当下听明白了,就好比我们手中有一个好股票,但是没有题材去炒作,它也是涨不起来的。于是收起当即变现的念头,走上回去大观园的道路。
曹雪芹是个实心眼的人,不懂得作假,一路上想着怎么给这些石头找名头,想来想去,也只想出一个法子:那就是写一本书,把自己这些年在大观园的生活经历写出来,那就算把宝石的背景给交代清楚了。好的,那就写书吧,回到大观园继续做园丁,等书写成了,再辞职出来也不迟。那么,书名叫什么呢?《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不行,我现在还不算成功呢。啊,有了,就叫《石头记》吧,直接点题,好名字,就叫《石头记》。
回到了北京,推开大观园的门他大吃了一惊,只见里面破败不堪,象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找了一个家丁一问,原来,黛玉已经在几天前病逝,宝玉由于抗婚,离家出走当了和尚,整个贾府现在已经摇摇欲坠了……
《石头记》
冬去春来,大观园里的日子就象那些花瓣一样,一片一片地从枝头飘落,然后又一片片地重新生长,虽然看上去颜色鲜艳、多姿多彩,然而仔细一数,无非是黄的、红的、紫的、橙的几种颜色,久而久之难免枯燥乏味。
这天早上,贾母洗漱完毕之后,照例拿起一把草纸,走到东边屋角的茅厕解手。古时下水工程尚不完善,大户人家的厕所皆建在远离起居用餐之处,以免臭气入室。贾母有多年的便秘,虽然每天规律解手,但往往是有形无实,空自发力而没有产量,换一句话说,她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拉屎之人被她占着厕所只能就地解决。
贾母走到茅屋,想起自己方便过程之中经常被他人打扰,心生厌烦,于是在厕所门前拉起一道黄绳,上面写着几字:“我的地盘我作主。”想了一想,觉得不妥,改成“POLICE”几个字母,心满意足地进去关起门来。
虽然她腹中早已经拥挤不堪,但是纵使气沉丹田,交替使用爆发力、持久力、旋转力等技巧,肛门就象被焊死了一样,没有半点配合的意思。贾母绝望之中,突然想起那天宝玉在花园里那一泡惊天动地的野屎,突然心生一计:或许换一个环境,能够改变这种状态?
于是贾母提起裤子,来到花园树丛中,看到左右无人,找到一个隐蔽处就蹲了下来。果然不出所料,没用多大功夫,肠胃涌动,闸口顿开,积压多日的粪便竟然滂沱而出,毫无半点藕断丝连之意。贾母心情舒畅无比,提起裤子准备掩埋,回头一看怔住了:原来拉出的并非寻常大便,一是一堆大大小小的黑色石块。难怪这个多年便秘难治,原来是这些东西作崇。贾母喜不自禁,高兴地抗起锄头走了。
没多一会儿,花园里传来一阵年轻人的嘻闹声,原来是宝玉和黛玉在赏花戏蝶、吟诗作对呢。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林妹妹,好诗!”
“宝哥哥,你也大有进步!”
两人边说边笑着走近了,突然宝玉停住了脚步:“咦,那是什么?”只见前面几步远外的草地上,一堆黑色的石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啊,真漂亮!”黛玉跑近跟前,蹲下身子小心地捧了起来,两人拿起那些石子,一颗一颗地看个不停。
“这是什么东西?半通不透的,还发着很奇怪的气味呢?”黛玉好奇地看着,拿起一颗放到嘴里咬了一口:“好硬!”
宝玉也如法效仿,略有所思地说:“带着一种微微的苦味,这一定不是普通的石头,肯定是难得的宝石!”
黛玉点了点头,把石子藏在怀里,深情款款地看着宝玉:“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无绝人之路呀!”
原来,宝玉与黛玉自幼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是贾母却嫌弃黛玉出身低贱,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一心安排他与宝钗成亲。宝玉内心计划与黛玉一走了之,远走高飞,苦于家中钱财全部由贾母控制,两人就算离得家门,天涯海角却没有立锥之地,所以计划就一直搁置了下来。今日意外拾得宝石,两人自然喜出望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两人高高兴兴地远去了,身后花园的花丛中,站起一个头戴方巾的男人,边提着裤子边恶狠狠地看着两人远走的背影。此人名叫曹雪芹,是大观园里的一名园丁,今日内急,在花丛中解手,竟无意之中听到了这一幕,他的内心里盘算着,很快便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宝玉和黛玉出得门外,买了一张地图,算计好明日私奔的路线,觉得万无一失后,相约明日早上在花园相见。反复嘱咐后,两人分头回屋。当晚,宝玉收拾好衣物,激动得辗转反侧,盼着清晨早点到来,根本没有半点睡意。
次日,天蒙蒙亮,宝玉挽起行李,看上去象一个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轻轻掩上门,蹑手蹑脚地向花园跑去。到了花园门口,远远就看到黛玉那楚楚动人的背影正坐在凉亭上,当即心里突突直跳,上前抱住她说:“林妹妹,我来了。”
却见黛玉转过身,脸上泪如雨下,一副花残叶落的模样。她泣不成声地扑倒在宝玉怀里,大哭道:“宝哥哥,宝石没了,走不成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那黛玉的宝石,当然是给曹雪芹偷走的。他得手后,连工钱也不要了,连夜不辞而别,马不停蹄地逃到河南开封,连连找了几家玉器店,希望变卖个好价钱。岂料,那些店主见了这些宝石,口中虽然连连称奇,叫好不绝,但因为来路不明,不知是什么来历,也不敢枉然开价,都摇头拒绝。最后一名好心的掌柜告诉他:“大凡名器宝物,必须得有个名头,没有个来龙去脉,再好的东西也叫不上价钱。比如说古代字画,必须是出自名家手笔,历代珍宝,必须是皇帝用过,宝石珠玉,必须来自名山大川,瓷器古玩,须是官窑巧匠之工。你的东西是好,就是还差个契头……”曹雪芹当下听明白了,就好比我们手中有一个好股票,但是没有题材去炒作,它也是涨不起来的。于是收起当即变现的念头,走上回去大观园的道路。
曹雪芹是个实心眼的人,不懂得作假,一路上想着怎么给这些石头找名头,想来想去,也只想出一个法子:那就是写一本书,把自己这些年在大观园的生活经历写出来,那就算把宝石的背景给交代清楚了。好的,那就写书吧,回到大观园继续做园丁,等书写成了,再辞职出来也不迟。那么,书名叫什么呢?《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不行,我现在还不算成功呢。啊,有了,就叫《石头记》吧,直接点题,好名字,就叫《石头记》。
回到了北京,推开大观园的门他大吃了一惊,只见里面破败不堪,象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找了一个家丁一问,原来,黛玉已经在几天前病逝,宝玉由于抗婚,离家出走当了和尚,整个贾府现在已经摇摇欲坠了……
该干活了
今天到此为止
股票又涨了
今天到此为止
股票又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