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现在已经奶奶大妈级,但年轻却美遍四海八荒的殿堂级女神(从一线到绿叶)

  随后淡出娱乐圈,
  生了3个儿子
  最大的已经21岁,最小的才9岁
  
  狗血的豪门婚姻破碎,互怼对方
  当所有人都以为她过着少奶奶的生活
  然而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
  股票和地产投资遭受重创
  导致刘坤铭资金陷入紧张,最后申请破产
  当时的罗霖也是不离不弃
  带着孩子跟随丈夫移居新加坡
  复出走品牌秀,投资其他事业
  
  然而在2013年
  罗霖就宣布两人离婚
  两人并不是和平分手
  并称前夫索要五位数赡养费
  还发生“抢子风波”
  
  后来又自曝离婚原因是
  自己遭到家暴
  但是因为不想吓到小孩
  所以当时并没有考虑报警
  更称希望离婚后也能跟前夫当朋友
  
  不过刘坤铭就否认了家暴的说法
  并开始向杂志爆料,总结罗霖的三大罪状:
  拜金虚荣、说谎成性、婚内出轨
  还声情并茂的讲述他事业最落魄的时候
  罗霖还让他借钱陪同去整容
  真是十分狗血!
  
  为了孩子,为了生活,牺牲很大
  1、拍三级片挣钱
  但是为了三个孩子
  罗霖也只能咬着牙继续工作
  甚至在48岁时才接拍Ⅲ级片
  在戏里献上自己的荧幕初吻和荧幕床戏
  
  2、拒绝追求者,拼命工作
  2016年,罗霖当起红酒代理
  为生意拍了一组婚纱照做广告
  劲爆的是
  男主角是比她小10岁的建筑公司富二代男友
  因此也传出两人的婚讯
  
  不过今年3月
  罗霖就表示跟小鲜肉男友已经分手
  因为孩子的生活重但太重了
  养孩子的费用越来越高
  自己唯有拼命工作
  牺牲感情
  
  我计过数,要供三名儿子读书很吃力,所以要全力工作,连以往不接的登场秀也要做,现在努力学唱歌。
  
  不过罗霖身边还是不缺追求者
  此前带儿子到法国滑雪的时候也有老外追她
  
  如今罗霖有3个儿子,又有自己的事业
  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希望她能早日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她的爱人
  事业爱情两得意吧~
  
  “认真工作,把戏演好,把光彩留在台前。脱离了表演,生活中只要普普通通就好了。”——刘敏涛

  她说:“女人最好的年龄是30到37岁,而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家相夫教子。”

  在“戏精的较量”节目中,一方面炒作黑幕满天飞,但另一方面确实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好演员。

  例如,演员刘敏涛凭借《大红灯楼高高挂》的精彩表演独揽了导师章子怡、宋丹丹、刘烨的三张票,直接晋级。再一次让观众记住了这个好演员刘敏涛,而非只活在剧中人物里。
  
  纵然,袁立怒爆内幕事件,让节目推向风口浪尖,再度让炒作黑幕等词儿成为热点。刘敏涛并没有陷入“无关演技”的是是非非,在她看来,这档节目的初衷还是好的:

  “我觉得好的演员真的挺多的,《演员的诞生》这个平台还是很好的,以前没有设置过以演员为专业的平台。

  这个节目的初衷也是为了让观众看到一些演了很多好戏的好演员,但是他没有被大众认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再翻以前的历史才知道他演过什么,原来演得这么好。”

  虽然,很多人表示疑问,刘敏涛作为老戏骨压根不需要“诞生”,但她有自己的见地,“通过这个平台,从自己演绎过的、没有演绎过的各个不同的角色,来展现演员自己。”这是她想要的。

  而为了给观众最好的呈现,节目录制前一天晚上,刘敏涛一直想着台词、剧本,翻来覆去到凌晨四点,台词、情节在脑子里一遍遍过,细化到每个动作、表情。
  
  而最后的呈现也是十足的好,也算是对得起用心二字了。

  她和李乃文演绎的是历史正剧《苍穹之昂》的桥段,两个好演员的炸裂演技,观众和导师俨然看爽了,而输赢都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李乃文扮的太监,举手投足透着惊惧又暗藏恨意、心酸;刘敏涛饰演的慈禧太后,狠辣、镇静、惊讶、无奈……种种情绪,人物的复杂性,起承转合,恰到好处。
  
  正如她所言,“端着演员的饭碗就得有敬畏心,得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
  
  然而,再好的演员当一个角色深入人心后,就很难再跳出这个圈子。

  而刘敏涛的心态却很好,她说:“我觉得比较是很正常的事情,通过一些比较就能知道各自的优劣,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不是吗?大家愿意分析,也是对我的一种关注,会激励我更多的修正自己、让自己进步。 ”

  一部《琅琊榜》、《伪装者》足以让刘敏涛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封神”,可刘敏涛在行业内的建树,还远远不够。在她“苍白”的演员履历上,她需要留下更多浓墨重彩的笔画,需要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
  
  刘敏涛出道20年,参演过40多部作品,90%都是女主,却为什么鲜有让她大红大紫的作品,一直处于被埋没的状态。而当你翻看她这么多年的演艺经历,惊讶发现,她的获奖次数少得可怜。(好演员就这么被埋没了)
  
  可无论学习,专业表演成绩,她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刘敏涛七岁就开始学习舞蹈,当年更以全国声台行表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中戏93班,师从巩俐的老师高景文,当年高景文老师就是按“小巩俐”的形象选的刘敏涛。

  她还没到校,就已有声名——93届来了一个“小巩俐”,又是一个大青衣。
  
  初出茅庐不久,就与陈道明合作《冬至》;
  
  之后,在古装探案剧《大宋提刑官2》中与王庆祥合作出演了宋慈的得力助手,聪明又善解人意的英姑。
  
  她说:

  “作为演员不管什么戏都要做功课的,不是拿着剧本直接上去演的,否则没有自信也没有底气上去。”

  “这么多年的每一部戏每一场戏我都会这么做功课——人说演戏的人都是疯子,在屋里“走柳儿”么,嘟嘟囔囔嘟嘟囔囔,想象着用多少表现方式,自己演着演着确定哪个表现方式更好。”
  
  2006年,在由余华小说《活着》改编的电视剧《福贵》中,她饰演福贵的妻子陈家珍。从20岁的青春少女演到70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挑战了50岁的年龄跨度,足以看出刘敏涛扎实的表演功底。

  也正是因为这部戏的精彩演出,让大家觉得刘敏涛可以出演大龄角色,所以后面她总是接到一些比实际年龄大的角色。
  
  33岁时,斯琴高娃老师亲点她出演史诗情感剧《娘》的二女儿穗儿,斯琴高娃对她的评价是:

  她是个很醒悟的演员,有内涵,不浮夸。她的戏是从心里出来的,从内心里拱出来的。

  她不卖弄,很内向,少言少语的,可有着山东姑娘的那份好看,从内心出来的漂亮,那么经琢磨,那么耐看,又肯下功夫,和她一起演戏,有种心碰心的感觉。
  
  可一二十年来,她饰演了这么多的女主,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到这个演员。而刘敏涛的”涅槃重生“,离不开一位重要的伯乐——导演孔笙。孔笙形容她:声音都是戏。

  要知道,刘敏涛与孔笙并非《琅琊榜》才相识,她24岁时被观众熟知的《人鬼情缘》里“聂小倩”,就是与孔笙导演的第一次合作。
  
  刘敏涛这一块“璞玉”,似乎没有在其他人手里能被打磨得大放异彩,却能在孔笙导演那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她与孔笙导演合作过6次,越到后来越迸发出默契。
  
  虽然《父母爱情》热播,但收视人群主要是喜欢看正剧的那波观众,所以仍然没有成为爆款剧。真正让她在年轻人心目中封神,还是因为与青年演员胡歌、王凯、靳东的合作。
  
  虽然《父母爱情》热播,但收视人群主要是喜欢看正剧的那波观众,所以仍然没有成为爆款剧。真正让她在年轻人心目中封神,还是因为与青年演员胡歌、王凯、靳东的合作。
  
  在孔笙执导的《琅琊榜》中,她饰演的”静妃娘娘“一角,大气典雅,高贵温婉,用极高的情商帮助儿子靖王夺得皇位,堪称“母妃典范”。
  
  导演李雪看到了她在《琅琊榜》里的精彩表现,更是邀请她出演《伪装者》。

  《伪装者》里,她出演的明家大姐明镜,外柔内刚,爱国并且爱家的大姐,在外人面前霸气威严,在兄弟面前慈爱如母,端庄大方,优雅气场十足。
  
  其实,刘敏涛在演静妃的时候却很苦恼,因为她只比王凯大几岁,却要演他母亲,惹得她自我调侃“长了张少年老成的脸”。更苦恼的是,因为静妃的爆红,很多母亲、大姐的角色都找她来演。

  俨然,她已成为“大姐、慈母”专业户。
  
  无论《伪装者》里霸气手撕汪曼春的“明镜大姐”,《琅琊榜》里双商奇高、大气睿智的“静妃娘娘”,“只要接了戏,就一定会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她说:

  “你读剧本,读一遍,读十遍,读一百遍,那是不一样的。你走路时说这句台词,你喝水时说这句台词,你要睡觉前说这句台词,你在不同的形体状态下会有不同的感受。

  对我来说,我只能是在一遍一遍过剧本的时候,找到自己二度创作人物的状态。直到所有台词都成了你的语言,她的动作成了你的动作,她的想法成了你的想法。

  在最近拍摄的电影里,有几场即兴发挥的表演,我甚至有灵魂出窍的感觉,你的身体在特别感性地投入进角色,而却有另一个自己极其理性地在场外看着,整个过程就像是用了导演的大脑指挥着自己演员的躯体在表演。”
  
  可因为气质成熟沉静,刘敏涛从二十岁就开始演五十岁的女人,她笑容中透着无奈,“我没那么悲观,没有那么多眼泪可以流”。出道快二十年,她逐渐厌烦了市场和观众给她的定位。

  “可能更多的角色来找到你,少了的是选择的权利。”她说道

  “只要有好剧本,哪怕角色离我本人再远,我都愿意去尝试,只要你给我,我行的!”言语中透露着坚定与无奈
  
  刘敏涛的演艺道路虽然平顺,但却一直未见明显起色,正当事业迟迟打不开局面时,她选择了回归家庭。

  30几岁的她认为最美好的年纪,全部奉献给了家庭,相夫教子。然而,她对家庭的付出,似乎并未得到家人的认可,一段“丧偶式婚姻”让她将注意力重新托付到自己的演艺事业上面。

  可时过境迁,再次复出的娱乐圈早已被流量小花充斥,而她想要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无疑需要重新开始。
  
  “我很幸运,事业太顺利了,几乎没有跑过龙套,从我开始演戏就站在了舞台中间,好像没有接不到戏的时候。可能真的因为其他的方面太顺利,所以才会给我那样一次婚姻,让我知道人生并不是只有这一面。”可见婚姻带给她的伤痛

  她一向不会袒露自己那段“失败”的婚姻,正式的谈及大概就是那次“金星秀”。
  
  她把最应该经营事业的年华,全都奉献给了婚姻。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个被婚姻耽误的“影后”。

  只可惜因为家庭,分薄了精力,折断了她梦想的翅膀。而她对家庭的付出,似乎并没有让她拥有最坚实的臂膀……
  
  刘敏涛的演艺事业,可以说是相当的慢热。

  学妹章子怡,还没毕业就已经拿到了百花奖影后,30岁不到就跻身好莱坞;陶虹还没有30岁就拿到金鸡华表双料影后;邓婕,也在30岁的时候拿下金鹰、飞天最佳女配角奖……
  
  在婚姻里找不到托付之人,刘敏涛就将自己托付给事业。可此时的娱乐圈早已换了一片天地,重新启程,容不得半点浮躁,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她更懂得沉稳和一心一意,才能让自己精益求精。
  
  而她自己对事业也是有野心的:我想成为中国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有时候看到这些有个人魅力的演员的时候,你会真的是很激动。那种激动不光是崇拜,是追星,是你觉得,我也可以。”

  “我喜欢的女演员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凯特·布兰切特,他们的可塑性太强,演什么像什么,刚柔并济,可塑性太强,角色魅力和自己身上的魅力的融合,好的演员就在于这一点。”
  
  刘敏涛也意识到近两年一直没有过硬的角色,剖析原因时她提到:

  “我觉得不光是演员,每个人都需要储存。因为那个东西(《伪装者》和《琅琊榜》)可能我储存了十几二十年它出来了,其实在我眼里也就是我跟以前没有区别认认真真地演了那么两个角色而已。

  用别人的话来说就是她出来了,在那之后你不可能一直在抛物线的顶端,你还得走向平稳,你的心态还是要走向原来那个你最低的或者说可能高一点的状态。高是因为你的年龄到了、你的阅历到了、你的经验到了,作为演员的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更成熟了。

  你从这个点再平静地往前走,可能储存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我也不知道多久,我希望我能做一棵常青树,储存到一定的时候可能还会再有爆发的时候,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她清楚演员的局限性,但她知道自己储备的能量是够打破很多局限的,她渴望去挑战自己的边界。

  她感觉自己的潜力还没被完全挖掘出来,毕竟以前遇到同质化的角色太多。现在,刘敏涛挑选剧本的原则是,“角色至少有一个特质是我没演过的”。就算是演妈妈,她也想尝试跟现状相似的,比如“会跳街舞的妈妈”,或者“拿着擀面杖追儿子的妈妈”。

  “有些不想再重复,接这些老的旧的角色。

  我不是只能演妈,演大姐,我不是只能温柔隐忍善良,只能在苦难中沉默,只要你给我角色,年轻浓烈的、阴郁古怪的、残忍癫狂的我都会接,我行的。”
  
  作为信奉“戏比天大”的演员,刘敏涛想尝试更复杂,更有冲击力,更能体现人性的角色。

  理想的角色应该是个身处底层的、为生活挣扎奋斗的人,但“不是都市白领,太普通”,可能是女囚?精神病人?无所谓了,重要的是能让她用尽所有力气,能让她燃烧起来。遗憾的是,她至今还没遇到。
  
  “很多时候,演员对剧本、角色,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每一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电影梦,我就是希望自己一直提升自己,那么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我能更好地把握。”她说
  
  到了不惑之年,其实有很多角色都是有可取代性的,也不乏一些被挑剩下的、其他人档期不合适没去演的角色,所以她们这个年龄段演员的可选择性并不是很多……

  “我们现在的很多角色都叫‘黄金搭档’,小鲜肉、小鲜花必须搭配我们这样的演员,因为可能整部戏他们托不起来,不是说专业,而是因为还年轻。

  片方也要考虑收视率,有一波中年人爱看像我们这些演员的戏,所以他就老这么搭,我们就老得演“妈”,这也是一个市场的趋势,你说好不好?

  对我们来说很无奈,但是也很开心,因为毕竟还有很多有写妈的好戏,但是毕竟这类角色不是主流。但是,咱们能不能让这个市场更加地丰富和多样呢。” ——刘敏涛
  
  而现在,似乎有一股“求才若渴”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演艺行业。被小鲜肉和流量小生的不敬业、抠图等陋习破坏了行业规矩,越来越让这个行业,呼唤当年实力派女演员回来正正风气。

  一大批曾经辉煌的大龄女演员现在重现生机,一大波有实力的人被发现,这给很多像刘敏涛这样重新开始的女性,开启了一个很好的时代。
  
  我们这个国家,总是着急让女人在30岁之前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却不知道接下来50年应该如何度过。

  而有的女人,在你30岁已经放弃信念的时候,用自己的努力,告诉你40岁也可以浪迹天涯、一路繁花相送。
  
  “表演不是谁都能干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镜头前的。

  这是一个让人尊重的职业,应该有自我骄傲的那一面,我是应该受人尊重的。”刘敏涛真诚地说道

  有人形容她,“高调演戏,低调生活”。可她却说,“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做一个演员,工作结束了就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她拥有山的高远与宽阔、水的温柔与坚韧。41岁的她,值得更好的未来与生活。
  
  尽管她出演了那么多的大女人角色,可现实生活中的她依然是个需要人疼爱的小女人。

  关于“择偶标准”,她擦拭了一下眼泪并说道:

  “如果能遇到一个合适的人的话,他对我好就够了,对我的孩子,我的家人好就够了,没有什么其他过多的条件。人品要正,要善良,因为善良的人,不会干出出格的事情。”

  曾经的她为爱放弃了事业,现在的她为了女儿、为了自己重拾事业,披上铠甲,披荆斩棘,踏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这么好的她,值得一个更好的人来用心呵护。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做好自己,一切美好,

  都会随之而来。
  
  楼主寄语

  扒了两位不同的女星,却有同样的命运。

  罗霖嫁了豪门,不论是否有爱婚姻,但分开的时候吃相实在难看,男人不能依靠,年过半百还要拍三级片,供养三个儿子,不断美容整容赚钱,曾经无限风光,现在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刘敏涛天赋非常好,专业度强,可塑性极强,可惜在最红最美选择最多的年龄选择退出,尔后相夫教子沉寂七八年,意外被离婚后复出拍戏,幸好上天的眷顾加上个人的努力,让她在失婚的同时,再次得到观众的点肯定,知名度大增。

  无论是罗霖还是刘敏涛,都在婚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所有的一切依靠丈夫,曾经生活富裕,丈夫的山盟海誓,锦衣玉食,转眼间,爱情遇见生活变得支离破碎,爱人成了仇人,在崩离瓦解的一刹那,才发现命运其实开了一个玩笑,无论是谁,到头来的归宿,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恰恰在男权社会,在大众的观念里,女人的归宿就是男人,于是有了相亲这模式,说白了就是大家的条件都摆在那里,而你或他经过挑选,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也有了各种各样剩女的言论,让还未出嫁的姑娘心底戚戚然,心理承受能力差点的,怕大家可怕的目光,怕自己成为异类随便将就,往往又是一个悲剧。可是不将就吧,亲戚朋友觉得你异类,父母操碎了心,社会对于大龄未婚女性的舆论风向也没多好,S.H.E这组合就是一个例子,最男人头的Ella嫁人生子,凡是娱乐新闻出现她的,底下总有评论说: 最男人头的那个最幸福,或说S.H.E最幸福是她云云.....划重点,大多说这些话的是女性,点赞的也是女性,而且数目众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了在大多女性的心目,结婚生子才是最幸福的选择,这就是最世俗的标准。然后问题就来了,你怎么知道最幸福的是Ella, 而不是Hebe?长得又美又瘦又年轻,还赚钱能力超强,做着自己最最喜欢的事业,声音又是三人最最有辨识度的那个,爱旅游旅游,爱吃吃,可以单身也可以谈个恋爱,有朋友有追求,可以骄傲地拒绝你可能痛心扼手的偶像林俊杰,那样的女生就不幸福就就不可爱吗?因为是她那么独立自我的女孩,才会吸引林俊杰那样的优质股,她一个人活成一支军队,从来没将生活希望依赖于别人,她的幸福你是get不到的呀。

  所以所谓的“最幸福”,只是你眼中或世界观的幸福,有些人的幸福,是脱离世俗,真正尊循于内心的幸福,她们的高智商和灵气在于,不用生活打脸教会她们如何生存立世,也无需像罗霖,刘敏涛那样,吃过了婚姻的苦,才顿悟到独立于世的重要。有些姑娘真的就像Hebe那样,爱干嘛干嘛,并且她们很早就知道,一个人的最大归宿就是自己的才华和健康,再通俗一点,是你的赚钱能力,再市侩一点,就是你的银行卡余额。

  唐瑛:17岁的民国爆款女王,美足一辈子

  张幼仪曾和陆小曼一起吃过一顿饭,那次见面对张幼仪造成了强烈的打击,眼前的陆小曼,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任何男人都抵挡不了这种魅力吧。
  民国时期,有太多这样美丽有个性的女子。有一个女子,被称为名媛的高峰和典范,与陆小曼并称“南唐北陆”,是民国时期的时尚icon,爆款女王,她就是一代奇女子唐瑛。
  
  名媛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出身和教育。
  虽比不得陆小曼出身官宦世家的显赫,唐瑛也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姑娘,爸爸是第一批出国留学归来的西医,回国后先在北洋舰队做医生,后来在上海开私人诊所,而且自己家还开有药房和药厂。来往的客人大多都是当时的名门贵族。
  唐家的小女儿、唐瑛的妹妹唐薇红八十多岁时回忆说:当时的佣人会分司机,梳头的阿姨,洗衣服的阿姨,烧饭的阿姨......
  由于家风开明,长到一定年纪,父亲就把唐瑛送去了中西女塾,这所学校可谓是当时的贵族学校,宋氏姐妹都曾在这里就读。这所学校重视英语、数理化教育,一些富家弟子以娶中西女塾毕业的西方式“淑女”做妻子为荣。
  
  除了学习舞蹈、英文、戏曲之外,唐家的女孩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课——衣食讲究。
  家里有专门的裁缝,可以定做衣服;吃饭时不能说话,小孩子也不能站起来夹菜;家里来的客人,上午、下午和晚上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连拎包、捡东西都有专门的姿势。
  
  而且她还会自己设计,去逛一切能给她服装灵感的地方,每每遇见令人惊叹的衣服,她不买,默默记下样式,回家吩咐自己的裁缝做。
  由于出众的品味和在时尚方面的吸引力,张幼仪经营的云裳时装公司还请过她当模特。当时的《玲珑》杂志甚至把唐瑛当成社交名媛的榜样,以鼓励旧时代的女性要见多识广。
  
  但如果只是空有美貌,绝对不可能成为女性的榜样,唐瑛还多才多艺,有很强的个人魅力。
  唐瑛的妹妹唐薇红回忆说,姐姐懂好几国语言,非常有才气,会演戏剧。她和陆小曼曾经在上海妇女界慰劳剧艺大会上,合作演出昆曲《拾画叫画》,一个扮杜丽娘,一个扮柳梦梅,真是声若黄鹂,翩若惊鸿,让人无法转移视线,立刻成为当时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唐瑛与陆小曼
  
  那时候上海来了外国总统,有什么重要的宴会,唐瑛总是要出席的,去表演钢琴和昆曲,非常风光,是许多女生崇拜的对象。
  这样的美人,按说应该追求者甚众,拥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婚姻。唐瑛容貌秀丽,性格活泼,身材苗条确实追求者很多,但她的爱情却并不顺利。
  少女时期,唐瑛最值得一提的追求对象是宋子文——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弟弟,掌管金融大权,还帅气多金,上海滩最炙手可热的“钻石王老五”。
  但唐瑛的父亲不主张子女与政界的人交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朝天子一朝臣,强烈反对他们的交往。而后来唐瑛的哥哥被错认为是宋子文刺杀,更是让这段关系蒙上了阴影。
  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可以表明,唐瑛是否心中曾有过宋子文,但是据说,她将宋子文写给她的信放在房间的抽屉里,时常翻看。
  
  顺从父母的意见,唐瑛很快嫁给了宁波“小港李家”、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外人眼里的门当户对,金童玉女,婚后却并不幸福。

  李祖法个性内向安静,不喜欢妻子整日在外抛头露面,而且两人对儿子李明觉的教育方式也很不相同,李明觉从小喜欢画画,唐瑛就给儿子买来画笔,鼓励他多画,但李祖法务实踏实,觉得艺术是不靠谱的。最终两人因性格不合,和平分手。
  
  真正聪明的女人,或许应该是这样的,不会因为丈夫的不喜欢,就一味否定自己,或者改变自己去迎合丈夫,最终变成一个失去自我的怨妇。她们明白,婚姻只有适不适合,不是自己不好。
  离婚后的唐瑛并未一蹶不振,她有着自己的爱好和朋友,喜欢看戏、看电影,穿好看的衣服,吃各种美食,对生活充满热情。
  
  唐瑛的第二任丈夫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侄子容显麟,在别人看来,他颜值、家世都不算佳,但在唐瑛眼里,他个性活泼开朗,风趣幽默,骑马、跳舞无不精通,二人对生活的态度出奇一致,这不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伴侣吗?
  婚后,唐瑛随着丈夫先去香港,最后定居美国。
  唐瑛第二次结婚后的生活,扪心而问,很多人未必能经营好。丈夫只是普通的保险经纪,除了和前夫的儿子李明觉,丈夫也还有四个小孩需要照顾。
  
  但她从不抱怨。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唐瑛都会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涂着口红,穿着高跟鞋,无时无刻保持着优雅。
  周末,总是会抽出时间,带小孩去看戏、看电影、看画廊、听音乐会或是外出野餐。不去看演出的话,也会带孩子们去吃点心,吃汤面、煨面,还吃美国巧克力和汉堡。
  李安在拍摄《色戒》的时候,曾经向唐瑛的妹妹唐薇红请教,关于那个年代的生活状态和礼仪,唐薇红谈起姐姐说,她从来都是面带微笑的,无论我什么时候见到她。
  这也是我特别欣赏唐瑛的一点——从来不曾对生活有过抱怨。生活有苦有甜,怎么过都是一生,与其愁容满面,何不开开心心过呢。
  唐瑛(右)和陆小曼
  
  这样的母亲培养出的儿子也非常优秀。儿子李明觉从事艺术设计,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华裔舞台设计大师,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更被誉为“世界当代舞台设计之泰斗”和“美国舞台设计界的一代宗师”。
  这或许是继承了唐瑛的艺术天赋,与唐瑛的教育也分不开。唐瑛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看儿子喜欢画画,就给儿子买画笔,鼓励他画,还经常带他出入剧场、剧院,李明觉从小就有很好的美的熏陶。
  唐瑛的儿子,设计大师李明觉
  
  唐瑛的小妹妹唐薇红曾在书中写:“我大姐姐她爱玩,爱打扮,爱跳舞,爱朋友,爱社交,爱一切贵的、美的、奢侈的东西。这所有的爱好,到老都没有改变。”
  晚年的唐瑛,住在儿子隔壁的单元,白天跟亲戚朋友打打牌,没事儿带孙子们去看戏、看电影,做点心,日子过得平顺快乐。
  1986年,一代奇女子唐瑛在纽约的公寓里离世,平静安详。
  我经常觉得,身边那些活得美丽优雅的女子,就像我们的航向灯,让我们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看待生活,可以过日子。
  我们普通人,或许没有唐瑛良好的出身,没有那样的美貌,但是可以学习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应该只是打扮成一个美人,更应该活成一个美人”,如此,每个普通人也能散发独特的魅力。
  
  扒完唐瑛

  接着就是 南唐北陆的

  陆小曼

  用一生的时间

  去回忆一个爱人

  却又与别的男人同居30多年

  这么矛盾的人生

  也是一个传奇了
  
  资料来自喜濯尘

  陆小曼小传:(1903-1965),近代画家、作家。9岁入北平女中,15岁入贵族学校圣心学堂,17岁聘为外交部翻译,19岁下嫁王赓,后认识徐志摩,22岁,与王赓离婚。23岁,与徐志摩结婚。28岁,徐志摩飞机失事。此后34年,缁衣素服,闭门谢客。后来虽与翁瑞午同居,但坚持不婚。期间完成徐志摩文集编撰工作、留下画作100多幅、诗歌、文章若干,小说一篇。
  
  这些年,陆小曼当「作女」典范,被各家鸡汤大v批来批去也是够了。他们无非是用人生是否成功和圆满来定义陆小曼。可细想会发现它从根上就错了:用外在定义内核,没有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陆小曼从一代名媛到晚年无依无靠,落寞归葬,就连沪上坟地都被捣毁夷平,人生之颠倒反复,确实让人唏嘘。按照世俗的成功法则,陆小曼的人生一败涂地,自然在他们眼中成了一手好牌被玩坏的低劣玩家。所以多数了解陆小曼生平的人,纷纷感慨陆小曼的人生高开低走,断崖式下滑。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抛弃世俗的成功标准,只向着自我的内核去看陆小曼,会得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陆小曼早期的风光背后其实是自我的迷失,而徐志摩死后,在人生跌至最谷底的时候,她终于清醒认识并找到了自我。从这个意义上看,陆小曼的人生,是一个跳跃式的人格上升过程。



  简单地说,陆小曼的一生可以划分四个阶段:待字闺中、下嫁王赓、徐志摩太太及徐志摩死后。
  
  —— 待 字 闺 中 ——

  我们看这时期的陆小曼,总容易想到风光无限这类溢美艳羡之词,然而陆小曼对此毫不留恋,反而自嘲说: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



  陆小曼出身名门。父亲陆定,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职二十余年;母亲吴曼华,常州望族吴家的名门闺秀,多才多艺,书法绘画精工。「小曼」的名字,取自母亲的闺名。



  陆小曼出生,上天似乎铆足了劲要给她最好的:稀世美貌,名门身家,灵透性情,卓绝才华,似乎还嫌不够,怕陆家父母不够重视不够荣宠,在陆家一连生了8个孩子都相继夭折以后,才让陆小曼姗姗来迟。



  八死一生的陆府独苗,再加上陆小曼幼年体征不足,偏又长得粉雕玉琢惹人喜爱,就这么一个又美又病的美人灯,病西施,可想而知她的幼年和少女时代是如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陆小曼9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很不寻常的小事。父亲陆定被她的顽劣激怒,狠狠给了她一个耳光,自此,陆小曼闭门苦读,不消几年,诗文书画外语皆通,声名鹊起。单独说此事,是因为它反应了陆小曼的行为模式:天性散漫,不痛不发。



  在家中,陆小曼是富贵千金大小姐;出来家门,她是「校园皇后」、「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胡适语),是有「南唐北陆」之称、名震全国的社交界名媛。十七八岁,陆小曼因为精通英语和法语,成为外交部的兼职翻译,见识的是各国顶级要人,更兼她能诗会画(现存一百多幅画作),能唱能演(通演京昆),在外交部三年,陆小曼极有作为,以致外交总长顾维钧感慨:



  陆建三(陆定,号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却那样漂亮、聪明。


  几代名门的陆家,因为韶光少女而名震京师。上陆家求亲的媒人,早已经把陆家门槛踏破无数。养在陆府的掌上明珠、北平城的「宠儿」陆小曼,在父母千挑万选之后,花落王赓。
  
  —— 下 嫁 王 赓 ——

  我们对王赓的印象是:一,帅气有才。艾森豪威尔的西点军校同学,第14名的优秀毕业生;二,绅士且深情。老婆出轨好友兼同门(王赓和徐志摩都是梁启超学生),不仅体面退出,前妻再婚还送大礼,而且徐志摩死后,王赓不计前嫌呵护照料希望复合。



  对这段婚姻,陆小曼始终后悔。她后悔的不是辜负了大好青年王赓,而是糊里糊涂就嫁了,以致伤人伤己。



  抛开对陆小曼出轨的成见和对王赓的同情,回到他二人的最初,我们会发现,这场婚姻是名气与名气的结合,跟感情无关。



  彼时陆小曼是赫赫有名的美人名媛,而王赓是踩着七彩云朵从西方取经回来的至尊宝:8年留洋经历,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文学学士、西点军校毕业生。可以说,在全国,有他这样深厚人文修养的军事人才,屈指可数。所以,王赓一回国,便受到跟他学识相匹配的重用:巴黎和会专员兼翻译官、航空局委员、陆军上校。



  那时,王赓不过是26岁,真是少年得志。又因与陆家是江苏常州府的「乡谊」,长辈做主,两人从订婚到结婚,只短短一个月,名副其实的闪婚。



  这里还不得不说王赓的家世。王赓出身平常,与他瞩目的前途和才华并存的,是「穷小子」背景的尴尬。因为太穷,王赓与陆小曼结婚的一应花销,都是女方出资。不得不说,家庭背景悬殊再加上闪婚,婚姻处处是隐患。



  陆小曼不理解王赓的现实压力,埋怨他新婚都不懂体贴,照旧坚持一周六天工作制,不到深夜不回家;而王赓也不懂陆小曼的浪漫情调,把他俩的小家管理成一所微型军校。可以说,双方初次见面都是满意的,对对方有过期盼。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嫁鸡随鸡,离开生活惯了的北京去哈尔滨,也是一种妥协。但不合适就是不合适,很快两人争执不断,关系急剧恶化。



  后来,陆小曼回忆这段婚姻生活,用了两个词:「假言假笑」、「强颜欢笑」。再之后,陆小曼遇上了她的天魔星——徐志摩。


  
  —— 徐 志 摩 太 太 ——

  1926年10月3日,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注定被后世铭记的婚礼,不是因为新郎新娘是徐志摩和陆小曼,而是因为梁启超的一番证婚词:



  徐志摩、陆小曼,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结婚的,都是过来人了,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火药味十足的证婚词,亘古未有。哪怕陆小曼的离婚已经取得了前夫王赓的谅解,但社会并不宽容。面对这样的现实压力,陆小曼不是迎面直上地奋起,而是屈从了自己的惯性:



  我骄傲的天性……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在这样的心态趋势下,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态度,呈现一种不理性状态,喜欢当众跟徐志摩亲昵:当着徐志摩父母的面,让徐志摩抱着上楼;当着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面,撒娇喊徐志摩为“摩摩”……这些行为,感觉特像一场场幼稚的恩爱秀。



  男女之事私密之极,一旦沦落成表演,说明已经穷途末路。秀恩爱死得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惜陆小曼当时不明白,还固守她那份空洞的骄傲,像个殉道烈士。为了仅剩的骄傲和自尊,她甚至背负一份隐秘的绝望——争取爱情的代价是终身不育。当初在离婚的紧要关头,陆小曼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隐瞒有孩子的事实,找了个德国医生堕胎,以致终身不育。她怕徐志摩难受,一个人受着。而徐志摩万事不知,还一再写信,告诉陆小曼,林徽音家的孩子多可爱,要是他们也能生一个就好了。



  面对徐志摩这种戳心窝的话,不知道陆小曼是怎样忍耐下来的。



  说徐志摩爱她宠她,是真。为了供养陆小曼的水果,大冬天十几样不重复给她四处淘换。



  但徐志摩为人又太天真,去北京得空必上山看他的女神林徽音,每次看了必写信告诉陆小曼,林徽音瘦了,他跟陆小曼说他很心疼,林徽音胖了,欢快地告诉陆小曼他有多开心,甚至逛个妓院也把过程详详细细跟陆小曼交待清楚。还有北京那边的朋友背后如何说陆小曼不好甚至谁谁谁劝他离婚等等,这些糟心事他通通告诉陆小曼。



  只能说,徐志摩这样的爱情,真不是一般女人能扛得住。



  陆小曼当时执意留在上海,不想去北京,除了情敌林徽音在京城声誉日隆,相比之下她就是被痛打的落水狗;更重要的原因是,北京不少昔日朋友奉劝徐志摩离婚,她若过去免不了要虚与委蛇,也是尴尬。



  一直受人追捧、高傲要强的陆小曼,内心也曾惶恐不安。



  说陆小曼作,那是真作。



  1929年,陆定夫妇已经完全破产,为了维持陆小曼抽大烟、捧戏子、下馆子,还有小洋楼的租金以及十几个仆人的日常开销,一个月的花费达6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9万多,粗略算下来,一年花销一百多万。



  老婆留上海,工作在北京,徐志摩不得不两头跑,一年来回十几趟千里奔波,同时玩命地赶稿子,他的身体在急剧消耗。



  但人的惰性和惯性太可怕了,陆小曼对徐志摩的劝阻,是明知正确转而恼羞成怒。



  1931年11月18日,两人再次发生激烈争执,陆小曼就手把烟袋子扔向徐志摩,没打中徐志摩,但他的眼镜却摔破了。徐志摩摔门而出。



  陆小曼犹不解恨,给徐志摩写了一封决绝信。



  次日徐志摩回家,看了信,跟岳母说了一会话,走了,他赶飞机回北京参加林徽音的一场演讲去。徐志摩走后,陆小曼后悔了,写了一封长信等着徐志摩回来,她想好好跟他谈一次。



  可生活比戏剧多变、残酷,陆小曼等来的是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噩耗。



  一切戛然而止。爱与恨,忏悔与拯救,都落空了。陆小曼要面对的,是长达34年的追悔,以及更长时间众人的唾弃和谩骂。



  让陆小曼最难释怀的是,就算她那样用烟袋子砸了他,还写了决绝信,徐志摩坐飞机带在身边的,却是她的一幅山水画卷,诗人念念不忘想要陆小曼振作起来,发挥她的天才。


  
  —— 徐 志 摩 之 后 ——





  徐志摩死了,他所有的朋友、追随者都视陆小曼为罪魁祸首,纷纷与之绝交;徐志摩的父亲恨陆小曼入骨,连葬礼都不允许她参加。陆小曼虽哀痛不能自已,更兼悔恨交加,但不能与老人争执,只作为未亡人身份写就一幅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若故事就到这儿结束,陆小曼一生也并不值得我大写特写。



  让我惊讶之处正在于人性之复杂诡秘。陆小曼此前冥顽不灵、任性散漫,遭此大难,却能就地振作,缁衣素服,闭门谢客,摈弃一切繁华热闹,只一心把自己过成徐志摩生前期待的样子:重新拿起画笔,拜贺天健、刘海粟为师;多方联系,开始编撰徐志摩文集;后来连鸦片烟瘾也给戒了。



  拜师短短几个月后,陆小曼的绘画成绩斐然,已经能与老画家的画作一同面世卖钱。此后陆小曼绘画之路颇为顺畅:



  1936年,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
  1941年,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多幅
  1949年,有两幅画入选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画展
  1955年,又有两幅画入选第二次全国画展
  1958年,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专业画师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陆小曼终于凭借自己的才能谋得独立以及社会认可。


  
  给徐志摩出全集,「遗文编就答君心」,是陆小曼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我们现代人可能觉得收集整理徐志摩全集是件很简单的事。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以前的人出文集,尤其是全集,不像我们现在人从电脑里调集原稿这么轻松惬意。很多作家,他给出版社投稿是不留底稿的,如果是他人收集,还得一家家确认、索要。这个还不算难,最难的是私人通信,要一个个写信去问那些朋友,再等回信,对方肯不肯,就要看情况了。陆小曼光是问胡适要徐志摩的信件,去信五六趟,最后还是有些没要着,闹得有些不愉快。



  再说说誊写。作者的原稿是没法直接给出版社用的,只能送稿的人先理顺、字迹誊写清楚才能交付编辑。陆小曼誊写稿子用的都是蝇头小楷,写起来特别耗神。而原稿因为写作随意或者年久磨损,有些字迹特别难认,所以我们经常看那时候的通信引用,中间会有空字符。但誊写的人是有义务尽可能把字认全,很磨人的耐性。



  誊写徐志摩文稿和信件,对陆小曼来说,更深一层的是情感和心灵的折磨。有一个三千字的稿子,陆小曼花了三天时间才誊写完毕。第一天写的时候,陆小曼情难自已,哭得昏天黑地。人没了,但徐志摩曾经对她的爱却一字一句在眼前,这时候再面对,字字扎心。第二天陆小曼就病了,到第三天,又觉得该振作,该为了徐志摩把这事做完做漂亮,又挣扎起来接着抄完。后来陆小曼说起当时誊写时的心境,只说了一个字「怕」,特别说起抄到印象最深的一段话:



  将来等你我大家老了,拿两本去印出来送给朋友们看,也好让大家知道我们从前是怎样的相爱。


  带着物是人非的悲哀和悔恨,陆小曼就这么拖着病体一点点地做。到1936年左右,全集初稿完成,前后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后来由胡适牵线,陆小曼将全部书稿托付给商务印书馆出版。



  不料战争爆发,出版一事不得不拖延。抗战胜利后,陆小曼再问起出版一事,馆长却说书稿找不到了。



  陆小曼一听,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病倒了,一病又是一年多。病好了,陆小曼不死心,一再托人去商务印书馆搜寻,始终没有找到。直到1954年陆小曼才接到商务印书馆通知,说书稿找到了。但那时候因为政治原因,不让出版,原稿交还给陆小曼。陆小曼便小心收藏,盼着哪天政治风向起变化。直到临死,陆小曼殷切叮嘱朋友两件事:一件是徐志摩全集出版,一件是与徐志摩合葬。



  期间有不少人向她求婚,陆小曼都一一婉拒。她与翁瑞午同居二十多年,受尽指责,翁瑞午也一再提议结婚,陆小曼始终不肯答应,相对于现世的名节,她更在意徐志摩遗孀的身份。

  陆小曼与翁瑞午
  
  在陆小曼的卧室里,始终挂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几十年如一日,鲜花不断地供养祭奠着。如果说,与徐志摩的五年婚姻,陆小曼作天作地,有负彼此深情,那么,徐志摩死后三十几年,陆小曼的种种作为,漫长的救赎与补偿,也足够回报往日深情。



  1965年,陆小曼病逝,生前唯一的心愿是与徐志摩合葬,被徐家后人拒绝。1988年,陆小曼坟墓迁葬苏州,与在海宁的徐志摩墓只能遥遥相望。此间和此后,有数位陆小曼的友人和同情者,企图跟徐家后人和海宁当局沟通合葬之事,均未果。



  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俗的阻力还是要用世俗的力量消解,如果陆小曼和徐志摩有一男半女,合葬之事应该顺理成章吧。
  
  —— 后 记 ——



  再说王赓:



  关于王赓,有一件小事要提。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王赓送礼了,还送了一幅字:苦尽甘来方知味。不得不说,他是一个胸怀磊落的大丈夫。



  不过命运对王赓很残忍,除了婚姻是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涯也是一言难尽。



  王赓的履历十分尴尬。有才,曾经也得到过重用,可是一直没什么特别瞩目的成绩,与起点跟他类似的孙立人和蒋百里相差甚远。



  这一方面是社会对他拔苗助长,另一方面,他自己过于毛躁,太想证明自己以致失了方向。这是穷人家天才孩子会遇上的瓶颈:有了天才,也有了伯乐,还要对现实世界和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容不得丝毫糊涂。王赓是西点的高材生,但西点培养的目标是战术牛人,必须要到部队基层学以致用,那一套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巴顿、麦克阿瑟,走的便是这条路子。而王赓回国不久,去哈尔滨当警察局长,是冲着官场去的,反而把他的特长给丢了,而他对官场,实在是个菜鸟。天才而不自知、不自明,所学不能即刻落地,发挥成为特长,本身就容易悲剧。



  王赓有两度被人诬陷上军事法庭:一次是说他贪污;一次说他向日军进献地图。虽然最后都被证明无辜,但给人印象极为糟糕。



  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召开首脑会议,美方指定要王赓参加,本来是美方的信任和好意,但对王赓却是催命符。



  彼时王赓重病在身,蒋介石不顾王赓身体状况,强行让他飞往开罗,同月,王赓在开罗病逝。北非盟军以隆重的军礼安葬了他。至今,王赓的墓仍然留在异国他乡。



  另外,王赓在陆小曼之后,跟一个美貌的广东姑娘结婚,两人有过一个儿子。
  
  末言




  作在我眼里,有两种。



  有一种作,是纯作,没目的,没对象,只有情绪发泄,为私欲;还有另一种作,是反抗和叛逆,并由此附带情绪混乱。



  人人都说陆小曼作,对王赓作,对徐志摩作。但她这两个时期的作,分别属于第二种作和第一种作。



  对王赓作,是因为陆小曼年轻不懂,误入了错误的婚姻,而时代对女性太过苛刻,不容许她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可她偏不认命,想要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这本身没错。错的是那些老夫子,在自己娶了一个又一个女人的同时,却双标地认为女人再嫁是失德失贞。



  对于这个阶段的作,陆小曼认识很清醒,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她为此遭受的不公平非议,心中自有不服。



  而对徐志摩作,陆小曼的确是错了,是纯作的行为,是为懒散和逃避找借口。对此,陆小曼悔恨了三十多年,她把所有的反思都写进了徐志摩文集的序跋里以及跟徐志摩有关的一切回忆中。正是这种追悔和反思,让陆小曼重新找回了自我,成为了她一直想成为的、也是徐志摩期待她成为的样子。



  其实翻开历史会发现,很多历史人物,都有第二种作,历史能够一直向前,也少不了第二种作。


  
  资料来源于

  知乎作者 喜濯尘

  图片来自古狗百度图库
  楼主寄语

  从唐瑛到陆小曼,南唐北陆,出身富贵,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才学出众,相貌非凡,为何婚姻却屡遭挫折,一生也过得高开低走?

  楼主说过,什么成就了你,你就容易在什么上栽跟头,从唐瑛到陆小曼,都是家境优渥,见识广博,学识丰富,见识广宽,人的见识学识越丰富,思想境界就越高,目光就长远,选择面就变得非常广。因为选择面广,她们五彩缤纷的生活怎会安于寂寞宅院后,好好地相夫教子?就是因为过惯了自由自在,十里洋场,有舞蹈,有华衣,有洋酒的生活,在寂寞庭院后,谁与之排遣内心的空虚?她们最大的矛盾在于,现代教育与包办婚姻的冲突,先进思想与传统思维的冲击,所以她们注定不会在父母包办的婚姻中得到幸福。

  二是独立性。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富贵千金小姐要想生存,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才学不似今日舒展之容易,但富贵生活过惯了,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附于男人身上,获取继续生活富贵的筹码。于唐瑛,虽然世人觉得她二婚幸福,但要照顾五个小孩的生活起居,大概也没外人所看的容易,于陆小曼也一样,她用30多年时间怀念自己的爱人,却又同时与他人同居,这就是矛盾所在,有矛盾,与心所背驰,也就是说这不是她们想要的生活,但在时代背景下,她们的才能学识显得微不足道,生存下去才是关键。

  不能说陆小曼的结局如何坏,她的选择有时代的因素在,她一直根据自己的判断,还有内心一步一步走来,结婚生子未必圆满,而她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后,用一生的时间怀念爱人也并非晚景凄凄,生命和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就像世间有不同颜色,不同物种一样。或者你觉得桃树有花有果才是美满,但你却get不到松树无花无果,屹立于寒冬不倒,四季常青的傲骨,你会取笑踏在脚下的野草,却没想到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甚至于你离开人世,也只是作为滋养它们的一点肥料,好坏只是世人世俗的标准,可以在生存条件保障了,按照内心的生活方式活下去,未必不是一件雅事。

  我们生活在女性地位相对提高的今天,即使在世界无数角落,女性的地位仍然低如蝼蚁,但我们相对于若干年前,选择多了很多很多,我们有自己的人身自由,也接受良好教育,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必依附谁,也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禁锢你的不是任何人,是你的内心,你不敢走出安全区的胆怯还有不自信拖住你前进的脚步,如果你有抱负,有不甘心,跳出舒适区包围圈吧,只有真正解放内心,才获得终极的自由。
  唉呀,突然又发现没安利好久了,来来来,随手加个
  
  下一个

  我其实好早就想写她了

  她在内地这几年才爆红

  但是楼主作为广东人

  从小看TVB大的

  她真的美得过目不忘,超有特色

  世人说她的颜值巅峰于——洛神

  其实那时候已开始崩颜

  她的颜值巅峰在90年代

  美得跟当时的香港娱乐圈一样璀璨

  她是少数五官没什么特色

  但凑在一起却惊为天人的大美人

  她是谁?

  她是蔡少芬
  
  娱乐圈幸福的恩爱眷侣不少,其中炫夫也不在少数,但提到“炫夫狂魔”这个词,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也许就是蔡少芬了。因为蔡少芬真的是一言一行都诠释了这一属性,看到娘娘现在幸福的生活,又有谁能想到曾经那些艰辛的过往是发生在她身上的呢。

  网络有句流传甚广的金句:女人婚后流的泪和汗水,都是当初选老公时脑子进的水。不过,用在蔡少芬身上,要反着说,这女人流的泪,正是要证明,自己当时挑老公并非脑子进水;而婚后流的汗水,也是证明,幸福的婚姻不能坐享其成,而要靠双手经营。

  爱情没有所谓配不配得上,但却很少能禁得住名利、身家等现实利益的裹挟。蔡少芬作为上世纪红极一时的香港女星,没有像黎姿等其他姐妹一样做少奶奶,而是成了“港女下嫁内地男”的典型,让人围观。不管是被看好还是不被看好,从勤快更新的微博上,可以看见蔡少芬把家庭和事业都操持得井井有条。好女人是一所学校,能让她的丈夫破茧成蝶。不只是娱乐圈,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贫贱夫妻抵得住各种生活中的“哀”。怕就怕,夫妻风雨同路遇到彩虹后,就有一方渐渐不回家了。年轻时能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是珍贵的女人。当遇到蒋雯丽、蔡少芬、马伊琍、谢娜这样好女人时,男人们还是好好珍惜吧,娇娃易得,贤妻难遇。
  
  其实蔡少芬早年间真的经历凄苦。出身于香港普通家庭,父亲是公交车司机,母亲是个大赌徒,滥赌成性,因为欠下大量赌债,蔡少芬从小被迫随着母亲四处漂泊,四处躲债搬家。加上小时候成绩也不好,交不到什么朋友,所以小时候的蔡少芬是十分自卑的。好在姿色不错,天生美艳动人,15岁的她决定要闯一把,便参加了TVB举办的模特大赛,但是很遗憾,她失败了。两年后不服输的蔡少芬又去参加了港姐,一路闯五关斩六将的非常艰辛的拿到了港姐的季军,一战成名。成名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机会的到来,蔡少芬在荧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真正让她一朝文明的是,18岁生日,香港著名的富豪刘銮雄豪郑百万给蔡少芬举办了生日宴会,此举向所有人都昭示了蔡少芬是他的女人,蔡少芬对这这段感情始终没有承认过。有传言,蔡少芬的母亲非常开心,欣喜的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了大蔡少芬20岁的富豪,刘銮雄还帮蔡母还了一大笔赌债。

  拥有了金龟婿坐镇的蔡母,有恃无恐的在赌场越陷越深,不可自拔。而帮助母亲一直在还债的蔡少芬终于受不了了,自从进入娱乐圈以后,她就时常很抑郁,加上母亲的嗜赌成性,重重压力下的蔡少芬一度想要自杀。

  不管是出于虚荣、无知、还是愚孝、潜规则,蔡少芬做了一只“金丝雀”。但蔡少芬的母亲倚仗着富豪的靠山越赌越凶,蔡少芬决定断绝母女之情,同时宣布脱离刘銮雄的继续照顾!那次蔡少芬的阿姨向媒体爆料,声称蔡少芬是自愿被刘銮雄包养的,蔡少芬盛怒之下召开新闻记者会,声泪俱下地向新闻媒体哭诉,讲述自己依靠富豪刘銮雄的经济支持,已经替母亲偿还了过亿元赌债的内情!

  蔡少芬在会上痛哭流涕,哭诉道:“我顶不住了,钱已经全部给了家里人,我真的是无能为力了。其实很久以前已经帮妈妈还了好多赌债,所有的收入都给了她,三年前我已经抵押了两层楼还债,以为可以还清债务,没想到还有好多,我好怕”。蔡少芬断绝了母女关系,也宣布摆脱刘銮雄的帮助照顾。
  
  其实,蔡少芬在和张晋恋爱前,还和吴奇隆有过一段爱恋。两人在合作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擦出了爱的火花,说起来,两人可真的是同病相怜,吴奇隆年纪轻轻就出来挣钱也是因为父亲欠了高额的债务,出于无奈,吴奇隆只能被迫扛起家庭的重担。

  当时,蔡少芬和吴奇隆这段爱情在香港受到了广泛关注,大家都十分看好的时候却分手了。因为距离,再加上吴奇隆不愿意跟爱人倾诉,沟通交流变得很少。而且两个人面对前途都很沮丧渺茫,负债累累。就在她陷入低谷的时候,2003年在内地拍摄《水月洞天》时,遇到了她的一生所爱张晋。
  
  当时蔡少芬是和自己的好闺蜜陈法蓉一起来到内地拍戏,两人时常在片场拉着不善言辞,害羞内敛的张晋一起说话,玩耍。有一次大家在看DVD,很饿了,蔡少芬就一个人默默起身给大家去煮泡面,当时张晋就想如果这个女孩子是自己的女朋友就好了。当时的张晋因为习武出身,身手特别好,不但演戏,还担任了剧中所有人的武术指导,每天上蹦下跳的,很有精力,蔡少芬就开始注意他了。

  有一次大家在片场休息,蔡少芬与张晋闲谈,蔡少芬开玩笑的问张晋都说你武艺高强,你可不可以证明一下呢,张晋手里握着红薯,稍微一动手指头就变成红薯汁了,蔡少芬心里很佩服。后来在野外,张晋手里拿着一个砖头,捻了几下,砖头就变成分粉末了。
  真正使两人关系突飞猛进的事情是有一次两人拍完戏收工,蔡少芬拉着张晋比赛跳远,张晋太用力,手撞到了栏杆上,居然把中指撞坏了,于是蔡少芬天天陪着他去医院输液,让张晋十分感动。张晋在看到蔡少芬的第一眼时,心里就埋下了爱情的情愫,也表白过但是被拒绝了。两人再后来的相处中渐渐地日久生情。终于在拍摄《灵镜传奇》的时候正式确立了关系。
  
  后来两人一牵手就是五年,在2007年12月蔡少芬公布恋情。连用19个感叹号向众人介绍她的老公。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所有人几乎一边倒地不支持这段恋情,因为两人之间实在是差太多了。蔡少芬已经是TVB当家花旦,一线女星,当之无愧的视后,而张晋当时却没有什么知名度。
  但是蔡少芬就是紧紧的站在张晋的身边,不管别人怎么诋毁,就是咬死说一句:“我老公好棒的”。两人随后步入了婚姻,蔡少芬更是无时无刻的把张晋挂在嘴边,无时无刻的不在夸奖他。每当提到张晋时,嘴角总是微微上扬,特别自豪的样子。
  
  微博里几乎全都是张晋的影子,在参加《天天向上》的时候,夸奖自己的老公压根停不下来,“我老公好帅的,他武功好好,跳舞超棒的,他唱歌超好听的。”终于蔡少芬眼中这个无所不能的老公终于在2011年拿到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颁奖的时候,张晋感性的说道:“很多人都说我靠老婆,是的,我就是靠我老婆,因为我这一生的幸福都靠她给。”台下的蔡少芬幸福的泪流满面。
  无论走到哪里,一向很强势的蔡少芬在张晋面前总是不自觉的流露出小女儿姿态,爱撒娇会卖萌,介绍的时候也总是说大家好,我是张晋的老婆张太太。每当提到张太太这三个字的时候,总是一脸幸福陶醉的样子。在《偶像来了》的时候,一个男模给蔡少芬打招呼说自己也姓蔡,蔡少芬上前握手说:“你好,我是张太太”。手机里给张晋的备注也是“全世界最帅的老公”,连何老师都直呼肉麻。
  
  千帆过境,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蔡少芬的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但是上天毕竟是公平的,曾经给过她致命的打击和数不清的泪水,后来又还给她极致的幸福和欢欣喜悦,那些过往受过的苦痛都值了。现在的蔡少芬,有自己全世界最爱的男人,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自己喜爱的工作和一堆谈得来的朋友,这样的生活简直不能再好了啊。
  
  为两女捱到病 悭出九个物业 蔡少芬变近亿楼后


  为让两位女儿有优厚生活条件,蔡少芬自己死悭死抵,工作做到冇停手,即使捱病体力透支都在所不计! 蔡少芬 近年密密赚钱,先后在香港各区买入单位,而去年又在在元朗尔峦购入豪宅,加上在内地亦有投资,如今手中已持有九个物业,市值近亿港元!

  养大一个小朋友要四百万,百物腾贵,这个数目已经过时。所以 蔡少芬 早着先机,主力内地揾人仔,密做赚钱,一有钱就买砖头!她先后在柯士甸凯旋门及湾仔禧滙买入单位,亦有在内地投资物业,在楼市相当活跃! 蔡少芬 又眼见两位女儿日渐长大,所以去年尾再度出手,斥资2,600万购入元朗尔峦千呎两层独立屋,连天台、花园,有足够活动空间给予两女!
  
  虽然在楼市扫货毫不手软,不过 蔡少芬 为了买楼、供楼,日常生活非常悭俭,从不买名牌衫裤鞋袋,平日都是穿赞助品牌衣物。好像上星期蔡少芬由北京返港,张晋带两女去接机,可见她全身及背包都是赞助用品,行李箱也不是名牌货,打扮极之平民!

  蔡少芬 认为工作时,名牌衫靓珠宝都已司空见惯,所以日常生活打扮非常朴素。她平时穿的休闲服都获赞助,更连带全家受惠,一家四口亲子装落力宣传!
  
  蔡少芬 自己虽然勤劳又悭俭,不过对两位女儿的教育就绝不会悭,她为两女报读学费高昂的名牌幼稚园,就是看中学校师资优良,兼中小学一条龙。另外大女楚儿想学溜冰、钢琴等, 蔡少芬 都一一允许,而购入凯旋门更是为方便楚儿去圆方上溜冰堂,为免囡囡坐长途车、舟车劳顿之苦!
  
  虽然手持近亿物业,不过 蔡少芬 为工作经常要中港两边飞,同时又兼顾两女学业及起居饮食,经常粗劳过度,病住死撑继续开工。

  早前 蔡少芬 在北京开工,身体未适应北京干燥及寒冷天气,连续多天鼻血狂流,不过她依旧顶硬上,绝无sick leave,绝对是一个好妈妈、好老婆!
  
  “九个物业”开始的段落资料来自于香港娱记

  所以有港式俚语

  请见谅!
  
  楼主寄语

  写了那么多名媛,还是蔡少芬更接地气。

  古语有云:富不过三代。在上一次楼主寄语,已经分析过,富养的孩子目光更宽,见识学识超广,可是因为东西垂手可得,他们有个通病,奢惯!奢惯的直接坏处就是不懂的珍惜,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对婚姻,对父母,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态度过于轻浮,谁知岁月并不静好,在失去父母、婚姻的庇护,他们往往输得更彻底更惨。

  穷不过三代,因为总有人不满现状,愿意绝地反击,拼尽一切,过上他们想要的,但富二代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而蔡少芬身上,恰恰能看出这种孤勇。

  真正的勇气,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只是无知者无畏,真正的勇气,是经过生活历练的勇气,明白生活的真相,依然勇往直前,靠双手拔开迷雾,重见光明。

  蔡少芬的勇气在于,她家境贫寒,母亲好赌,家徒四壁,然而她没认命,一鼓作气地参加模特、香港小姐比较,最终在首轮模特大赛失败后,她于香港小姐大赛中获得贵军,当年的香港小姐,是含金量非常高的比赛,影响非常广,她的勇气在自己的悲惨命运的开头狠狠地扳回一局,这一局很重要,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人生轨迹,这之后一切的哀伤荣耀,都是来自于这个季军,也预告着她在懵懂无知的年纪,一脚踏进复杂的娱乐圈。

  一个弱女子,美貌异常,年纪轻轻,没背景,还有个欠下巨债的母亲,却在娱乐圈漂浮,等待她的,注定是将她视为盘中餐的大鳄。

  不知为什么,我猜大概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在当时黑势力横行的香港娱乐圈,她那么单簿,遇见大刘,出手阔绰,送豪宅,还了过亿赌债,也算是在涉足未深时,一个相对好的结果,有了大刘的庇护,她在娱乐圈混得也较舒坦,任何一股黑势力都要忌大刘三分,她那时大概太年轻,也不懂爱,内心应该对大刘充满感激。

  但是,她又是不幸运的,有得必有失,一个富豪为你做了那么多,从你身上得到什么,大概18岁的她,也十分清楚,她当然也付出了代价,这在以后一谈到大刘,别人总记起她,也是她人生中并不是太光彩的一笔。可惜她的付出没换来母亲的疼惜,越赌越凶,大刘越还越多,当然她的地位也在大刘那岌岌可危,她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是从大刘对香港第一美人——关大美女著名的做法,大概蔡少芬也过得非常痛苦,于是她想到了自杀。

  幸好她的勇气未耗尽,相比于众多美女大半辈子围着大刘转,专心攻富豪,出身于底层的蔡少芬,大概早就知道努力与拼搏的道理,她也善良,所以不愿继续做大刘的小三,也不愿让大刘为她填赌的无底洞,于是她召开记者会,断绝与母亲的关系,让她母亲无所依附,当然,在攀富豪成风的年代,她也公开称大刘已为其还过亿赌债,她不再需要大刘的照顾,换言之,她这翻话有三个信号:1,我不愿再成为还母亲赌债的工具,2,我的确接受了大刘多年来的帮助,3,我不愿意为了钱继续做小三,没了母亲这定时炸弹,我愿意失去这大树,靠自己在娱乐圈拼搏。这就是我说的,蔡少芬有一种孤勇,她愿意用自己亲手的打拼获得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依赖别人,她已经接受太多帮助,从此以后,山高水长,她自己一人跋涉,即使无家人可靠,无情人可依,但比不上天高海阔。

  她的勇气还在于,嫁给幸福。在当年娱乐圈,女星嫁富豪成风,从此以后锦衣玉食,不用日晒雨淋拍戏,也不用在新的一批又一批小花里担惊受怕。但是蔡少芬偏不,她宁愿自己奋斗,只有攥在心里的,靠自己打拼的才最实在。当年的娱乐圈,甚少一线女星嫁给内心名不经传的五六线演员,可想而知,当蔡少芬宣布结婚时,是有多大的勇气,当年内地娱乐圈还相对滞后,并非现在动不动的亿元大作,天价片酬,所以香港娱乐圈一直位于龙首,可想而知,香港娱记是如何挖苦蔡少芬的,大家都在看她的笑话,各种娱乐小报的讽刺声此起彼伏。但她懂得经营,在大众面前,她从来都是小女人,从不吝惜赞美自己的丈夫,都说好男人是夸出来的,尔后也证明她独具慧眼,张晋以后的确打出一片天地,用金像奖狠狠打脸当初看笑话的人,用实际行动回复蔡少芬的爱,与之共撑起一个家。

  最后,她的勇气在于为母则刚。随着娱乐圈的重心转移内地,她只身闯内地娱乐圈,无论工作大小都接,也不羞于众人面前展现她的港普,她将赚到的钱都省下来换成房子砖头,不花费在奢侈品上,也不乱花钱,她希望女儿有富足的生活,而且对于她丰富多彩的一生,她早就知道摸着实实在在的砖头,比摸那名不符实的奢侈品强。她勤勤恳恳,勇往直前,的确在内地知名度大增。

  后来蔡少芬成了虔诚的基督徒,她大概也试着原谅自己的母亲,跟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将心中的戾气化为爱,大概是她现在幸福生活的真正所在。

  蔡少芬,你真的是一个勇士,好样的!
  
  凌晨四点,好困,手机随手码的,有错字也将就看着,谢谢。
  凌晨3点多,起床给二宝喂奶,被一读者鼓励,准备更一更,谢谢您呀,Lucky妹妹!大概因为您,我才知道有许多读者还在看,只是她们不留言潜水了,突然就有了动力,同时也谢谢万年潜水侠,小龙妹妹(您懂的),您也给了我太多支持与温暖。

  好了,这一个是我很喜欢的演员

  张可颐
  
  张可颐对于80年代出生的,

  尤其于广东沿海出生的人来说,

  真是非常熟悉。

  她是一个好演员,

  印象中最深刻的剧有《难兄难弟》的程宝珠,

  可爱又呆萌

  《九可至尊》的吕四娘

  既傻气又坚定,有个人信仰,与江华饰演的雍正刷出无数笑话

  《神雕侠侣》里的程瑛对杨过一往情深,

  那应该是她颜值巅峰,仿佛间没被李若彤比下去,眼波流转,粉雕玉琢,与后期的御姐风截然不同。

  《迷离档案》

  我童年最为深恐的一部剧,简直代表了90年代悬疑剧的巅峰,集恐怖、恶心、科学于一体的一部剧,简直是我童年阴影和恶梦,有兴趣的亲可搜来看一看。

  还有许多剧,例如《地狱天使》、《金枝欲孽》等等,代表作太多,难以一一表述,她代表着90年代香港娱乐圈的空前繁荣,随着旧一代花旦的末落,翡翠台无可避免地也末落了。

  后期最著名的是《法证3》

  她最出名的一句台词是:听说人死后会轻15gram, 我相信这是人的灵魂。我不记得准确数字,但这句话,是做法医的她对着尸体说的,专业,一丝不苟,张可颐完全驾驭到了。

  太多的回忆,现在开扒,同时感谢张可颐的好戏连连,让我们的童年充满回忆,也是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