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底将至,各种重磅救市消息,开始在第四季度接连推出。
第一个消息:6000亿地产贷款三个月内必须放完。
十一前,多家大行接到监管部门通知,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
年底前,每家大行对房地产融资至少增加1000亿元。也就是说,每家必须保底完成1000亿。
有人证实,这个监管部门,是央行和银保监会。
年底前保底将有6000亿会定向输入房地产。
并且,这是必须完成的指标。
第二个消息:是大杀器PSL重出江湖
很多人对这个名词很陌生,它的官方称谓是抵押补充贷款。
它的存在,是央行为了2014年开始去库存,专门设置的金融创新工具。
通俗点说,PSL就是为了、2014年全国货币化安置定制的放水工具。
之前五六年蔓延全国的楼市大行情,其核心推动力,正是来自于PSL对地产定向放水。
PSL在2014年4月正式推出,到了2019年3月,规模是3.54万亿。
这些钱基本流向城市棚户区改造,成为基层购房的主力货币。
但是在2019年完成棚改后,PSL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转入到还款阶段。
没想到,如今时隔两年,PSL会重出江湖,仅仅是刚过去的9月,新增规模就高达1100亿。势头之猛,超过了2015年。
问题就在这里,所有的信号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年底前最后一次救市,已在监管层达成共识。
2
细思起来,这应该和眼下的两种严峻形势息息相关:
第一,经济增长数据。
我们知道,从今年开始,重新恢复到经济增长目标制。
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唯GDP论”,GDP反映的是经济增量,增量多,大家分蛋糕就人人有份;没有增量,分蛋糕就只有少数人有份。
你是不是觉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忽然感到没赚到钱,开始担心工作会丢,会失业,而这些,都和GDP增长息息相关。
所以,从来没有像这个阶段一样,保GDP如此重要。
去年的GDP增长在8.1%,虽然从去年7月之后,一系列的多行业整治,导致增长持续萎靡,但在出口全力拉动下,数据依然漂亮。
但是今年则完全不一样,三大马车之中,投资出口消费全面萎缩,二季度经济增长甚至跌破改革开放以来最低,三季度虽有起色,但依然处在历史低位。
最终,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第四季度,随之,第四季度也成为关键时间。
今年能不能赚到钱,就看年底前这三个月了。
第二,地产在继续拖累经济。
作为金九银十旺季,今年9月前18天, 30城房地产销售较8 月环比下跌 24%,与去年同比大幅下跌 42%;而8月为同比下跌19%。
房地产的意义在于,在宏观经济的投资出口消费中,在出口和消费萎靡时,房地产是最好的对冲。
除非这个经济三角模型被彻底打破,不然,三者之间就会一直相互依赖。
很显然,第四季度的经济冲刺,在出口和消费难以起色时,房地产将起到主导作用。
3
我们在往下梳理。
按照监管的救市脉络,这一次的6000亿对房地产的融资形式,包括:
房地产开发贷款
居民按揭贷款
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券。
这看似是对于房地产全链条的输血。
但只会导致一个结果。
这三项中,有两项是银行一直在萎缩的业务。
一个是居民按揭贷款。
这是银行最为优质的私人贷款。但是苦于民间购房意愿萎靡,不仅新增贷款急速收缩,提前还贷的风气反而愈演愈烈。这已经成为影响银行业绩的核心元素之一。
今年上半年,6大国有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仅为2021年上半年新增额的1/3左右,创下新低。
中型银行数据更离谱,13家股份行、区域性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仅是去年的1/8左右。
三个月内想扭转这种形势,不可谓不难。
另一个是开发商的债券。
因为地产暴雷率太高,地产债券基本已经成为劣质债券,也是银行最担忧、也最不敢放的融资形式。
之前,凭借绑定中债增信,才有几家民企重新发债。但是中债增信的前提,是房企必须有优质的等值抵押物。
而这个硬性条件,大多数民企都不可能符合,因可抵押资产都几乎枯竭了。
最终的结果是,这6000亿资金,可能会集中投向房地产开发贷款。
而这些开发贷款资金,大概率又将和大多数开发商无关。
因为银行不会将钱,贷给危机重重的民企。
农行表示,融资将投向央国企和优质头部房企;中行会考虑将一部分给未爆雷优质房企。
最终,这些贷款大概率将流向地方城投和央企。
4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政策性放水和民间贷款之间,都存在着背离。
水非常多,资金也非常充裕,但是贷款却断层了。
资金一直在银行系统内空转,不进实体,不进房。
这是民间信心缺失之下的直接后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层开始重启PSL。
这一次的PSL大概有两种职能:1、重启货币化安置;2、烂尾楼保交付划拨资金。
但不管哪一种,都是直接针对的民间购房信心。
最后三个月,监管将不遗余力树信心。
很多人说,没钱如何买房,那好,货币化安置,直接发钱,并且限定房票,让资金只能进入楼市。
很多人说,都烂尾了,谁敢买。那好,直接由政策银行提供保交楼资金。
这一次,PSL将成为拯救民间信心的核心武器。
5
事情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此。
房地产再被唾骂,再被破鼓万人捶,也是核心支柱之一,整体产业链占据国民经济的28%,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出口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8月份,国内对核心G3(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速从17%,下滑到了3.8%。全球经济波谲诡异,并非一己之力所可控。
消费依托在基层之上,也不容易掌控,并且疫情说来就来,谁都无法意料。
最终,还是只能靠房地产进行GDP增长目标的最后冲刺。
5.5%已经彻底不可能,但至少2.5%是一定要保住的吧,这是最后的底线了!
这一切,都是无奈之举!
推荐
楼市又到了容易犯错误的关键时刻!我们坚定认为:苏州是目前极具潜力的准一线城市,是长三角最具投资性价比城市。
如果你对苏州感兴趣,可以识别二维码,免费领取一份米宅精心准备的《苏州调研报告》,帮助你花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快速了解城市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