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被狠狠“坑”了一把!




最近这段时间,整个车圈最靓的仔非小米汽车莫属。尤其从发布会开始,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小米汽车的热搜。
面对如此巨大的流量,除了各路主播们想要来分一杯羹,就连同行也不忍心放过,在这之中就包括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

●图源:刘涛微博
就在4月8日晚上智己发布会现场, CEO刘涛从外观设计开始就对着小米一通输出,情到深处还以员工太过努力错过孩子出生为由,大打苦难牌。
一番言论立马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甚至就连智己汽车的企业文化都开始遭到质疑。
然后,智己汽车就被同属于上汽集团旗下的兄弟荣威给“锤”了。

歌颂苦难的智己,
被自家兄弟“开炮”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前段时间智己汽车和小米之间的“爱恨情仇”。
在小米汽车开完发布会之后,4月8日为了对标小米SU7,智己也发布了旗下的战略车型L6。或许是想要蹭上小米汽车的热度,智己在发布会进行过程中CEO刘涛对小米汽车冷嘲热讽,甚至还做表格证明智己L6前后碳化硅电机,而小米只有一个。

●图源:刘涛微博
商战中的拉踩同行本身就不是个太入流的选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智己汽车在发布会现场所公布的数据很多都被确认为错误信息。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小米汽车拿出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智己汽车则是在午夜连续发出了道歉信。
这还没完,更让广大网友气愤的是智己汽车在发布会现场疯狂歌颂苦难,“团队小伙伴为了造车连自己孩子的出生都会错过”、“还有小伙伴短时间内连续阳了4次仍然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等等,争议达到鼎沸之时,智己甚至还写举报信称自己遭到网暴。
让人意外的是,这种歌颂苦难的行为就连上汽集团旗下另一个自主品牌荣威汽车都看不下去了。

●图源:荣威官方微博
4月10日,荣威汽车连续发布了两张宣传企业文化的海报,“不鼓励加班,也不阻止大家对造车的热爱”“流量不等于真理,造好车才是硬道理”,几句话更是被外界解读为在阴阳智己汽车。
同属于上汽集团旗下的同门师兄弟,竟然直接把内讧摆在了明面上,也难怪吃瓜群众顿时就来了兴致。
社媒平台上,“荣威狠起来,连兄弟都打”、“智己竟然被自家兄弟开炮,万万没想到”、“荣威汽车背刺智己汽车”,相关评论层出不穷。

品牌内讧,只是一个缩影
虽然这次是同门师兄弟之间的内讧,最终的结果如何暂且还不好说,但需要注意的是贵为智己和荣威这两大品牌母公司的上汽集团,最近这一两年的日子还真不好过。
根据3月底所披露的财报显示,2023年上汽集团全年营收7447亿,同比增长0.09%,净利润141.1亿,同比下降12.48%。营收原地踏步,净利润大幅下降,这样的成绩单显然并不理想。
不仅如此,前段时间上汽集团还发布了2024年3月产销快报,前3月总计销量83.42万辆,同比下降6.4%。

●图源:上汽集团发布官方微博
一系列的数据都在实实在在的表明,作为国内目前公认的“车企一哥”,上汽集团很明显在走下坡路了。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5年时间有4年上汽集团都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的现象,相较于鼎盛时期更是已经“腰斩”。
随着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等品牌的持续发展,上汽集团在盈利能力方面和新势力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不仅盈利水平还达不到比亚迪的一半,甚至比起所谓的小众车企理想净利润也只多了24亿。
作为年销量超500万台的车企巨头,为何在业绩和利润方面会连连败退呢?

●图源:上汽集团发布官方微博
众所周知,上汽集团旗下有“三大马车”,分别是新能源、出海和自主,从整体出发合资仍然是上汽集团最为核心的业务。
只可惜2023年以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为代表的合资业务净利润为66亿,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高达58.11%,严重拖累了上汽集团的整体业绩。
最明显的原因,自然绕不过国内车企之间的极度内卷。

上汽集团,转型之路漫漫
“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是大势所趋,现在整个汽车市场已经处在加速起排的过程中”,面对车企巨头上汽集团的困境,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事实的确如此,实际上如今能够稳住自身销量不下滑甚至还能够有小幅上涨的传统车企,大多都集中在豪华品牌。
毕竟如BBA之类的传统豪华品牌,自身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都绝非造车新势力所能够抗衡,大多数地方认可度更高的自然也是这些老豪华。
不过对上汽集团而言,旗下大多数品牌都属于定位家用车的走量车型,面对新能源的大潮其实很容易就会被取代。

●图源:上汽集团发布官方微博
面对种种困境,上汽集团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之路,首先便是在海外市场的深耕。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售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同时也连续八年成为整车出口的国内行业第1名。
其次是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事实上,早在2017年上汽集团就开始尝试新能源汽车转型,通过上汽通用五菱所推出的宝骏E100以及上汽荣威所推出的纯电车型,随后还分别设立了非凡和智己两个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图源:刘涛微博
只是就目前来看,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方面的转型,整体状况并不乐观。
这或许也是不同品牌之间敢于互相“开炮”的原因,毕竟大家都要为各自品牌的前途负责。
在时代的裹挟下,老牌车企不得不主动应对后起之秀们的挑战。但如果没有一个清晰且长期的规划,可能终究难以实现大象转身。
*编排 | 李砚   审核 |李砚
扫码加入高质量交流群
红包、福利、干货,精彩不停


18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