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狼狈。
很难想象,一位身家千亿的老板,在公司门口遭到讨薪前员工围堵,仓惶逃脱疑似挨打的场景,竟然真的在现实中上演。
这位处在风口浪尖的老板,正是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有人说,宝能集团的麻烦不断,是因为涉猎金融、地产、汽车、物流的盲目多元化扩张。
或许,宝能的颓势,是从进入新造车赛道开始的。曾打出“将成为民族汽车军团中不可忽视重要力量”的宝能汽车,眼下累计欠薪高达数亿。
状况频发
最近,一则视频刷爆网络。
视频中,一辆黑色轿车的车窗和挡风玻璃上帖着“还我工资”等纸条。
还有人用链子将自己的腰带系在车门把上,并举着手机拍摄。另一边,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被讨薪的前员工团团围住。
在对峙中冲出重围的姚振华再三挣脱后,肢体碰撞间疑似被推倒在地,又被旁边的保安扶起。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过程中有人试图劝止,大声喊道“犯法啊!”,但立刻有声音回应:“你欠薪两年不犯法?”
这番场景,与常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桥段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朋友圈中有人转发这则视频,评论到:如此狼狈的,却是不多见。
这起因欠薪引发的冲突事件,让姚振华再一次站到了舆论中心。
其实,在这起事件发生前几天,中炬高新临时股东大会场外,就出现了部分讨薪的宝能员工及债权人。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媒体报道,这些讨薪的人群,除了宝能集团的供应商,另一部分则是观致汽车产品线的相关权益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业务是宝能系欠薪的重灾区。
此前,曾有宝能系员工向相关媒体提供了一份《宝能集团体系欠薪情况表》。
从内容来看,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宝能集团欠薪高达7.2亿元。其中,仅宝能汽车就欠薪6.47亿元。
并且,有多个媒体报道过,面对法院的仲裁结果,宝能一直未给出回复。
●图源:观致汽车微博
事实上,从2021年6月开始,宝能汽车在全国业务就已进入不良状态。
通过对已开业的472家门店进行复盘梳理后,到2023年4月,宝能仅留有7家所在位置均为自有物业的直营门店。
同时,随着欠租、欠薪等问题的持续爆发,以及观致7车型所在的工信部公告过期,车辆被扣且无法上牌,宝能汽车的整体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2017年底以战略投资观致汽车进军整车制造为起点,5年以来累计投入了530亿元资金的宝能汽车,眼见显现颓势。
彼时,放话将打造涵盖“研发—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全产业链的宝能汽车,还是成为了新造车赛道的又一个笑话。
未能幸免
造车,对诸如宝能这样的企业来说,就好像是八角笼中的野心,打赢了,可以昭告天下我是王者;打输了,则成为贻笑大方的失败案例。
是输或赢,不到格斗结束的最后一秒,谁都不能给出确定的回答。
“宝万之争”后,宝能集团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实业,选择押宝在“酱油老二”中炬高新和新能源汽车上。
相较彼时地产的步履放慢,新造车的热火朝天有目共睹,押宝在新能源赛道,也算得上是顺势而为。
●图源:观致汽车微博
于是,2017年3月,宝能汽车集团成立。同年12月,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收购了奇瑞旗下观致汽车51%的股权。
此后,宝能集团又出资15.6亿元,增持观致汽车股权至63%。一番操作,盘活了负债累累的观致汽车。随后,还作出了气势磅礴的远景规划——
未来5年,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品研发,预计到2022年将推出26款新车型。
在宝能的官网上,是这么介绍汽车板块的:
宝能汽车已在全国布局七大整车制造基地,拥有93万辆标准产能,远期具备年产300万辆的制造能力。
预计2023年产销30万辆,并冲刺2026年实现产销百万辆以上的目标。
●图源:观致汽车微博
数据显示,2018年,观致汽车销量为6.3万辆,同比增长320%。
必须一提的是,这优秀的销量表现,并不是市场自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宝能借助旗下的出行公司联动云实现的短期销量增长。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左手倒腾给了右手。
短期销量拉动的内部增长,显然不足以用来评判品牌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图源:观致汽车微博
在官网介绍中,观致L7尽管也打出了“移动自然绿洲,舒享健康座舱”等广告语,但智造实力与其他新造车相较,似乎并没有太过抢眼的优势。
于是,从2019年开始,观致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2019年卖出了2.27万辆,2020年卖出1.31万辆,几近腰斩。
进入2021年,当宝能集团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尚未完全打通产业生态链、形成造血功能的观致汽车也未能幸免。
在员工讨薪、外部供应商和经销商维权、销售失利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轮番攻击下,观致汽车的销量大幅下滑,2021年只卖出了大概5200辆。
“其实‘宝万之争’后,(宝能造车)本有一手好牌。如果能踏实干,不扩张那么快,愿意听听一线的声音,造车是有可能干成的。感觉很遗憾。”
这是一位接近宝能的人士谈及宝能汽车时的感慨。
不务正业
无论是如今负债万亿的恒大,还是深陷欠薪泥沼的宝能,都曾想通过新造车扳回一局。
然而,造车与地产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宝能汽车的岌岌可危,与宝能集团的激进扩张,不能说毫无关系。
客观来看,曾被视为自主冲高希望的观致汽车,产品力并不差。但为什么偏偏就高开低走呢?业内普遍认为,宝能汽车有些“不务正业”。
●图源:观致汽车微博
宝能汽车在2017年新车研发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便开始在各个地区拿地,在深圳、常熟、西安等多个城市建立汽车生产基地。
通常,新造车不会一开始就大量新建生产基地。这样的方式,在外界看来,宝能的造车思路大概率还是与地产开发相结合。
换句话说,或有着借造车之名开发房地产之嫌。
甚至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2020年,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上报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情况,其中要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企业的造车情况。
●图源:观致汽车微博
宝能打出新造车,却又好像“意不在造车”,让更多不明就里的网友对车企的生命力打上了问号。
另一方面,观致汽车是宝能从奇瑞手中收购的。当时,在部分国内消费者的认知中,德系日系更容易体现“高端”,国产车大多是“低端”的。
观致首款车定价在12.99万—17.79万,超过了部分传统合资品牌的竞对车型。
并且,观致的背后并没有强大的品牌背书支撑。这样的情形下,消费者很难接受相对较高的定价。
●图源:观致汽车微博
一边是市场接受度不足,另一边,则是渠道铺设进度缓慢、销售网点偏少,种种因素叠加,让观致倒在了自主品牌崛起的前夜。
如果说,新造车不到最后一秒,无法确定输赢。那么,过程中的每一步,其实早已暗示了输赢的可能。
对汽车产品的选择,消费者在意的是品牌声誉。这种声誉自然包括能不能活下去、能活多久的考量。
一开始就疯狂拿地,以年产200多万辆为宏伟目标的宝能,激进的步伐造成了一种并未专心造车的错觉,频频曝出的负面更是动摇了意向消费者的信任。
如今,遭到围堵的姚振华,也给了所有新造车一个警示——成为民族汽车军团中不可忽视重要力量的期许值得鼓励,但唯有强调专注、专业,方能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
1.每日经济新闻:“还我工资”,姚振华“家门口”遭围堵:摔倒在地,眼镜被打掉!有人高呼:你们这是犯法
2.凤凰网财经:姚振华的大败局:丢了“酱油瓶”又输官司
3.棱镜:有预谋地“围堵”姚振华
4.盖世汽车每日速递:从背负众望到深陷泥潭,观致汽车倒下,奇瑞的高端梦走到哪了?
*编排 | 四夕 审核 | 李砚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