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顶风作案”,可能很多人都快忘了这个公司的存在。
最近,“如新公司回应武汉13例阳性曾参加培训”登上热搜。
一场66人参加的聚会培训,导致超过40人感染,并引发了更大范围的疫情传播。
在这条阅读量接近9000万的微博评论区,网友们 “出离愤怒”了。
诸如“洗脑洗出了新冠,真想丢个炸弹”等留言,获赞数千。
而如新“暂未确定与公司有关”的含糊态度,也引发网友狠怼:和公司无关,难道和武汉有关?
其中不乏对这家公司产品的质疑。
这位父亲十几年前买了产品的网友,5万元可算是白白丢了。
当然,更多的网友和我一样,疑惑这家公司怎么还活着。
事实是,2003年进入中国的直销巨头如新,不仅还活着,并且2021年在中国市场赚了170个亿。
据这次“顶风作案”的武汉培训班牵头人说,初衷只是想聚一聚。
好家伙,你这“聚一聚”,整崩了一座城。一边赚着中国消费者的钱,一边触碰监管红线,这是在开玩笑吗?
从其他媒体发出的照片来看,这场66人的聚会,合影时没有一个人戴口罩。参会人员短短几天逛遍了武汉的重点区,甚至还有幼儿园。
难怪此时如新奉上的一句 “深感抱歉”,也没人愿意接受了。
虽然我并不赞成评论中“壮汉上门砸玻璃”的冲动行为,但这个颇有争议的直销巨头,遭官媒、央视点名批评,也不止一次了。
早在2014年,《人民日报》曾连续三天发文,直指如新编织谎言攻陷人心。
此后,关于这个品牌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等负面新闻时有曝出。却似乎未能阻止它在中国市场的“野蛮生长”。
大家都知道,无论直销或传销,拉人头是必须的。所以,如新非常喜欢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会。
从创业说明、梦想展示、商机发布等小型聚会,到公司在香港、上海或美国举办的万人年会等等。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所谓的科学实验或讲述品牌故事,再加上“诗和远方”的现场氛围渲染,让众多参会的人激发出“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豪情壮志。
可是,加入了如新,真的能“改变目前生活状况”吗?
2019年,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有过报道,一名女士患了感冒却不就医,只喝果汁试图排毒治愈,结果突然死亡。
这位女士正是如新公司的经销商。而她所喝的,是一款全名为“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的如新产品。
在如新商城中,该款果汁盒装10袋售价为785元。也就是说,一小袋120ml的果汁,卖到了78元。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这款产品既没有获得保健食品的备案,也没有药品注册信息。
而在如新公司印发的题为《感冒是应该用药治疗的吗》宣传册里,却白纸黑字写着“发烧时你只要补充大量的果蔬汁或g3活能饮品”。
很难想象,这种容易误导用户的言论,居然出现在美国排名前五的直销公司。
首先,长久的忠诚用户,不是依靠以宝贵生命为代价的“洗脑”,而是建立在信任度和产品力的基础上。
在百度百科中,如新的企业荣誉一栏,有13个条目。其中不乏“唯一”“最佳”等字眼。看起来,每一条都是品牌公信力的背书。
这也意味着,用户选择定位中高端的如新,就是奔着优质产品力而来。
如果你打开如新的官方商城,会发现像g3活能混合果汁这样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相当普遍。
可是,如果卖的比市场同类产品贵,还没有相关备案,又怎么保证“中高端”的产品力呢?
其次,品牌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影响潜在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随着“如新公司回应武汉13例阳性曾参加培训”在社媒平台上的舆论发酵,公众对品牌的反感愈发明显。
网络是有记忆的。一直以来“野蛮生长”的如新,负面黑料就没停过。
这些负面的存在,让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那么,产品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或许,“洗脑”不足以让品牌走的长远,只有优质的产品力,才能让“洗脑”所产生的魔力恒定持久。
宣扬“凝聚善的力量,赋予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力量”的如新,与其急于开展培训“聚一聚”,不如加强监管认真提升产品力。
另外,有网友调侃:如新不是号称“治百病”吗,那就用自家的产品治疗呗。没准,能治好新冠,也是对产品力的最佳例证。
加入顶尖广告人群
免费领取广告干货
❶ 广告活动策划600例
❷ 广告行业内部培训资料
❸ 5000套国际4A广告公司提案
❹哈佛商院推荐100本政商领袖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