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公认的圣人,那么圣人是如何对待爱情的呢?
有人说孟子离过婚?但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相关文献记录来看,孟子只是“提过离婚”。为何孟子会提离婚呢?因为孟子看到妻子独自在房时的坐姿太随意,觉得妻子行为举止“无礼”,继而向母亲提出离婚。
虽然孟子离婚的要求最后被母亲驳回,但是也足见孟子对“礼”要求十分严格。
至于古代圣人对离婚的看法,颜小二只能说,秉持不同思想观点的先贤,对离婚的态度,与他们所坚持的学说特色有关。
而孟子本就是强调“礼”之儒家的代表人物,所以能让他休妻的理由,大抵便是“对礼的违背”。于此,从孟子所提出的学说之思想特点来看,孟子心中的好妻子无疑是“知书达理”、“举止得体”的存在,而他提出休妻,大抵便是“失礼”。
就像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对于同一件事观点看法不一样所以,颜小二想说,对待古代圣贤的生平,以玩味猎奇的态度随意揣测,实则是对我们华夏文明几千年文化的一种“不尊重”,不要这样。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可能有一个奇怪的表象,但背后都会有一条合情合理的“线”,而对于类似“孟子因妻子坐姿不雅而提休妻”的事情,只要理解了古代先哲们学说思想,大抵也能从他们那“不太寻常”的举动中,找到“合理依据”。1、荀子眼里的孟子休妻
关于孟子修妻的事情,可以从《荀子》一书中找到蛛丝马迹,当时荀子是这么写的“孟子恶败而出妻”。
而荀子举这个例子,其实有十分深刻的哲理,因为这个哲理有很大的启发,颜小二这里就额外发挥一下。
荀子说孟子因为觉得妻子不知礼,于此不想自己因为妻子不知礼的行为受到影响,而想要休妻。对于这一点,荀子的观点是,他可以理解孟子时刻“守礼”的心情,毕竟荀子本身也是一个严厉的大儒。
孟子时刻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能“有礼有节”,孟子妻子“散漫的坐姿”虽在旁人看来无关紧要,但是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孟子来说,就格外“扎眼”。在“礼”这方面,孟子近乎有“洁癖”一般的“完美主义者”,于此,孟子想休妻。
而荀子的观点是,孟子休妻一事,虽然表现了他在“礼”方面的极致追求,但是却有些“自我勉强”的意思,真正的心之向往,是不会存在“强求”的迹象,更没有“主观努力”一说,而是自然而然,不假思索下的“守礼”。这其中的哲理,值得各位思索。2、休妻事件下孟母对孟子的“教育”
从孟子休妻的事件大轮廓来看,大抵是孟子一日进入房间发现自己的妻子踞坐在地上休息,散漫而不符“礼节”。上承孔子思想的孟子,心里十分排斥,一气之下便和母亲说了妻子不守礼的事情,打算休妻。
有人觉得孟子这样是不是“不近人情”?
真的是这样吗?继续往下看。
孟母知道孟子要休妻的原因,提醒他说:“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孟子恍然大悟,是自己“失礼”在先,怪不得妻子“不守礼”。即孟子进入房间之前,没有按照古礼所说的“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导致妻子来不及恢复坐姿,便撞上了妻子“随意散漫”的一面。
而后,倍感愧疚的孟子再也没有提休妻一事了。
那么,现在可以再来说说孟子是不是“不近人情”的存在。
孟子提出“性本善”一说,于此认为人天性即善,只是自己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沾染了恶习,导致自己先天的“善端”被蒙蔽。
于此,孟子认为要时刻注意反省自己,继而让自己的“善端”自内而外自然而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孟子开门即见妻子坐姿散漫,我们可以推理得知,孟子可能认为,妻子此举便是其“善端”被一定程度蒙蔽的表现之一,于此孟子提出休妻。这是他于“休妻”一事上的“合理”。
而孟母让孟子明白的是,每一个人都在不断“自省”,以求达到“知行合一”这一结果的“路上”。孟子自己不发声就推门进入,这一举动已然“失礼”,又如何要求妻子在无人的时候也严格要求自己呢?这便是孟子于“休妻”一事上的“失礼”所在。
人的一生,更像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即便是自认为于仁义礼智上做得很好的“孟子”,也有“失礼”的时候。
“将心比心”之下,孟子发现了自己的“傲慢”与“无礼”,继而再也没有提休妻一事。
其实,“休妻”一事对于孟子来说,是一次“成长”,也是孟母给孟子上的重要一课。3、如何解读“天才”“怪异行为”背后的“不平庸”
千年前的古代圣贤也好,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天才、伟人也罢,他们从众多平庸者中脱颖而出,留下让他们名垂青史的成绩。
但是有一个怪现象,一旦这些“天才”被挖掘出“怪异行为”,平庸者就有一种“将其拉下神坛”的兴奋。
不要这样,这种兴奋不过是一种无聊的与“嫉妒”类似的低劣欲望,需摒弃,要具备人之为人的基本“理性”。
面对先哲、天才等出现的“怪异行为”,我们需保持理性,根据事件的表象,了解更多该事件的相关信息,以及“天才”的特点,进行综合性解读和分析。
有时候,大多数平庸,是因为我们将“天才”的坚持,称之为“怪异”。
如此来说,孟子休妻一事,更多是体现了他在“礼”上的与常人大不一样的坚持,对错暂且不论,但是他于休妻一事上展现了风格,也恰恰反衬了他确实是那个提出“人性本善”之人与禽兽本质区别在于“善端”的孟子,各位体会一下。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