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脱口秀的亮点...笑翻了...


点击"两岸商汇"关注 
每天都有好文章
↓↓↓戳下面视频观看
也许你经常见到,也许你也是其中一员。
在地铁上,在餐厅里以及其他生活场景中,
时常会见到有人拿着手机刷着朋友圈,微博,抖音或是其他社交平台,分享着表情包,看着搞笑的图片或视频哈哈大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曾经被大家期待的春晚相声和小品已不再是仅有的笑料和金句来源。
网络上的层出不穷的搞笑资源触手可及,也许一个搞笑视频或是聊天中的表情包就够大家笑上很久。
而在各种提供笑料的节目中,脱口秀可谓是笑点密集,金句层出的一种了。
从现今脱口秀节目的火爆以及脱口秀演员的人气也可见一斑。
而这其中的关键角色离不开脱口秀演员的表演和智慧。
虽然脱口秀是一种源自西方的文化,
但其实在台湾80年代早以用餐厅秀的方式演出 , 在当时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而且对于搞笑“段子”的追求,其实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秀场表演时代。
↓↓↓戳下面视频观看
台湾秀场当年流行多年,由南到北皆普及,
夜总会、小歌厅,到了晚上找来艺人唱歌跳舞或主持,
观众买票入座,吃喝观赏,花点小钱开心几个钟头,不论寒冬炎夏都是好节目。
艺人出场,有酬金;在场内,亦有打赏,最重要的是能够直面观众,累积知名度,倒过来加强了他们在电视节目上的人气。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没有艺人没去过秀场,尤其本土艺人,不经过秀场历练即难出头。
所以台湾的秀场是艺人的淘金窝亦是少林寺, 也是如今脱口秀的祖师爷。

在场内,他们练习如何逗观众狂笑爆笑暗笑哈哈大笑,要搞气氛,更须学懂临场应变。
有人善意或恶意地闹场,他们要懂得打圆场。
The show must go on,不仅是好莱坞脱口秀的金科玉律,亦是福尔摩莎的基本要求。
否则,演出中止,店老板会找经理人麻烦,经理人会找艺人麻烦,星途或许从此中断。

而开始的台湾秀场主持人,只是充当报幕员的角色。
但后来,倪敏然则将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概念引入。
使得主持人的作用,不再是报幕,而且包括采访,表演,串场,甚至唱歌等一系列工作。
所以,才有开篇所说的,秀场时代的主持人大咖里,人称倪敏然是总管。

(倪敏然)
 
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秀场的表演形式也开始转变。
最明显的,是从歌星为主咖,转变为主持人主咖。
那时候,也是台湾秀场的最巅峰时期了。
那时候,单纯唱歌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了。
而且,一个歌手靠3,4首歌要撑3,40分钟的场,也难。
于是,短剧,模仿秀,采访等表演方式开始加入,秀场表演开始从唱歌转化为综艺表演。
费玉清的脱口秀
↓↓↓戳下面视频观看
最主要的一个呈现方式,就是脱口秀。
于是,主持人开始呈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那时期老板要用什么演员,也都会征询主持人的意见。
对于艺人表演“生杀大权”在握的主持人,也时不时夹带私货。
比如哪个大牌主持要追那个女明星,就会让她多些演出机会。

(左起:贺一航,余天,猪哥亮)
 
这其中最厉害的几个:
南猪:猪哥亮,地盘南部,以闽南语打天下,接地气且独特的猪氏风格,深受南部观众喜爱;
北张:张菲,地盘北部,以国语打天下,因为北部的外省人多嘛;
中邢峰:邢峰地盘中部,国语和闽南语双带。
邢峰还是个重要的幕后推手。
张菲趣逗金元萱,吴宗宪带头起混
↓↓↓戳下面视频观看
刚开始大牌都不愿意上餐厅秀的时候,
是邢峰说动当时的歌姬崔苔菁做餐厅秀,才带动了其他歌手纷纷效仿,使得餐厅秀发展起来。
而说辞也很直接:餐厅秀赚钱多又快。
P.S.:在崔苔菁答应做餐厅秀后,刘文正收到消息,联系邢峰,又是邢峰一番说服,刘文正这样的大咖也去了。

(崔苔菁)
 
当时,上述几个主持人太牛了,所以往往都是做大场演出。
那些大场,也都在后期对于设备,舞台效果加大了投资,自然门票也昂贵。
但有了这些大牌撑场,不怕座不好。
而那时候的胡瓜,澎恰恰这些人,还属于秀场的二线主持。
但胡瓜他们也因此,捡起了大哥们看不上的中小餐厅市场,慢慢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左起:澎恰恰,张菲,胡瓜)
 
但是那时候的秀场,对于主持人的要求是很高的。
那短剧来说。
一开始,秀场也演过长达3,40分钟的大戏。
但是由于要投入人力,物力,要排练,演员档期又不好协调,成本太高。
于是,出现了后来成本较低,考演员临场发挥,说来就来的短剧。
所以,脱口秀,短剧,唱,模仿等等,对于主持人来说,则是属于秀场的说学逗唱。
胡瓜跟后面的这些人小亮哥这么说过:
唱—每个人都要会唱,有时候还得为迟到的歌星拖点时间;
学—也就是模仿秀,比如模仿动物,艺人等,阳帆,费玉清都是个中好手;
说—这个最为重要,因为要好笑,而且还要带荤。
是的,后来的秀场的一大吸引观众的法宝,就是荤。
高凌风就说得很直接:
人们喜欢去秀场,就是因为那里可以说荤笑话。
 
我们现在说费玉清是污王,也是受了那时候秀场文化的影响。

而这方面,当时最受欢迎,尺度最大的,莫过于秀场天王猪哥亮。
猪哥亮原名谢新达,有一次在廖添丁里面,扮演了一个名为“猪哥亮”的角色而得名。

 (猪哥亮和余天,呼巴掌也是其惯用桥段)
关于猪哥亮演艺生涯之传奇。
十几岁的时候,猪哥亮跟着剧团全台湾巡演。
当时,他是在后台拉幕布的。
幕布拉了2,3年,台上演的戏他全部熟悉。
有一次,台上的演员因病无法演出,猪哥亮自告奋勇跟师傅说:
台上的角色,我都会演,你信我,如果我演不好,你就把我踢出剧团。
当场,猪哥亮当着老板的面,把台上10来个角色演了一遍。
此后,师傅为猪哥亮向老板争取到了演出机会。

(年轻时的猪哥亮)
 
到了30岁出头,猪哥亮去蓝宝石歌厅应征,没人要。
后来,急智歌王张帝推了他一把。
张帝把他带到老板面前,拍胸脯:
这个人到你们这里演,如果3个月没有打出名气,我张帝以后高雄就不来了。

(当年刘德华到台湾,也要上猪哥亮节目宣传)
 
90年代,台湾已经开启象卡拉ok这样的新事物盛行,
加上台湾戒严结束,于是台湾电视综艺的尺度也相对放宽。
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得成本越来越高的秀场表演,逐渐难以为继。
而其中压垮骆驼的一根重要稻草,当属录像带的盛行。
 
于是,《猪哥亮歌厅秀》这类秀场录像带开始问世。
观众不用再花大价钱买票去秀场,可以直接通过便宜的录像带租赁,看到秀场的表演。
甚至这些录像带也开始传到闽南一带,如厦门,泉州这些地方。(当然是盗版居多)。
这样,台湾秀场,尤其是猪哥亮为代表的秀,也成了闽南一带人弥足深远的回忆。

但也因此,秀场在90年代开始没落,及至最后消失。
说它昙花一现,但是从雏形到蓬勃发展,却也经历了那么长时间。
多少大牌去过秀场,秀场也走出了江蕙,谢雷,白冰冰,胡瓜这样后来的台湾综艺大咖。
郑进一上猪哥歌厅秀,有点太嚣张…
↓↓↓戳下面视频观看
时代总是潮起潮落,台湾歌厅这些秀场文化虽然没落了,
猪哥亮、贺一航, 高凌风、罗碧玲等等也驾鹤西归..
但属于那一代人物的精彩与闪光虽已渐次离去,但是它仍然是时代永恒的记忆。

愿我们的用心 能让你  关注一下本号
[台商总汇]
一个大家值得推荐的平台.
你关注了吗?
我们己经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陆地区的平台
让你在大陆
也能享用台湾美食
体验台商优质商品
赶快按下面二维码去加入我们吧!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进入特供大陆地区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
到顶部